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世界银行  页数:195  译者:王辉  

前言

  每年的《全球经济展望》都要探讨与中低收入国家有关的“当地当时”的至关紧要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前几期《展望》考察了国际和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移民以及侨汇等问题的经济影响。去年那一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新近的增长加速情况及其在较长时期内的可持续性。  今年我们更为严格地探讨技术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决定可持续增长和减贫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是通过直接测定各国利用技术投入(其中包括体现在货物、服务以及经济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和技术产出的程度做到这一点的。本报告还考察了国际上进行技术传递的主要渠道的趋向,以及决定国内如何充分地消化吸收的国家规模上的各种具体因素。  令人鼓舞的是,本期《全球经济展望》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无论是低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他们的技术进步均比高收入国家提高得更快。因此,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的水平正在赶上高收入国家。但是它们之间的技术差距依然很大。全球化向当前的进步提供了许多支持,它使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高技术消费品、半成品以及资本货物接触到外国技术。各国还从提高外国直接投资水平上受益匪浅,因为这种投资往往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加工技术和外国市场的知识。最后,技能高的国际侨民使发展中国家接触到技术,这或者是他们通过贸易和销售提供给国民,或者是通过以前侨民的回归实现的。  令人遗憾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提高全国消化吸收能力和利用这些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还是非常不够。发展中国家是否能继续使技术进步在速度上超过高收入国家,还要取决于这方面的提高程度。妨碍取得更多进步的主要障碍不是获取技术的问题,而是本国的技能和竞争力太弱,从而妨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些技术;是监管环境刻板僵化,妨碍了创新企业的开办和扩展。国内普及技术的工作往往进展缓慢,这意味着即使某些企业在操作中使用了尖端技术,但大多数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再者,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是一种低技术的环境。因此,尽管像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拥有高技术的城市和世界级的企业,但是它们在整个经济范围内取得的技术成就和其他具有相似发展水平的国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为提高发展中国家推广和消化吸收技术的工作,本报告提出了许多政策指导。首先,发展中国家应该维护开放原则,应该积极提高国人的技能,以保证他们能够利用未来的机会。其次,为了帮助在整个经济中推广技术,政策必须巩固提高地方和地区这几级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加强国内的传播渠道,其中包括扩大活动范围、检测和销售工作以及应用性研发机构的活动等。第三,行政当局应该保证公开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实现技术所需的基础设施被大众广泛地享用,无论它们是直接由国家或者由私营企业所提供。第四,无论在低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只要他们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质量不稳定,就应当集中精力提高这些国家学校的质量和数量。  最后,政府可能需要直接插手来鼓励迅速推广技术,鼓励在国内形成一种开展“对市场来说是新的”创新工作的文化。不过,必须小心谨慎。虽然直接干预有时与某些重大的技术成功有关,但是在许多场合也并非如此。以往成功的政策往往是给予执行工作有条件的补贴,必须建立高质量并且不受行业支配的监控系统。  世界银行代理第一副行长  兼首席经济学家  艾伦·盖尔布  (Alan Gelb)

内容概要

本书揭示了激励和警示两种倾向。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步伐要远远快于高收入国家这反映出,作为不断加强与移居国外的高技术人员的联系以及不断加大对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力度的结果,发展中国家接触到的外国技术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技术差距仍然很大,决定技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迅速传播的国内因素往往阻碍了进步,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再次获得过去20年的飞速进步将非常困难,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的技术扫盲;政府在整个经济层面应努力加强采用并传播现存的技术;修订规章制度以鼓励企业创新。    《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出版之际,正值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飞速增长的末期,并且获得了为期15年的强劲表现,这为全球减贫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高油价和市场波动的加剧可能预示着这一过程即将停止,但是从较长时期来看,持续的技术进步仍将继续推动减贫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缩略语概论 技术成就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 某些政策方针 注释 参考文献第1章 发展中国家展望 经济增长前景 风险 金融市场:必须调整还是重大失调? 全球经济增长 世界贸易 通货膨胀和商品市场 风险与不确定性:银行危机和美国衰退的风险 长期展望和贫困预测 注释 参考文献第2章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技术扩散 技术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测算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 评估整体的技术进步 长期技术扩散 结论 技术附件:总体指标的作用 注释 参考文献第3章 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当前趋势和展望 技术进步的先驱:一个框架 外部传导渠道 培养技术适应能力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附录 区域经济展望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欧洲和中亚地区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中东和北非 南亚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章节摘录

  发展中国家展望  随着2007年中期美国房产抵押债券(MBS)市值瞬间大幅度缩水,全球市场步入了一个极不确定的阶段。这体现在债券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汇率不确定性的增口上。  尽管不确定性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风险溢价有所上升,但从历史视角来看仍然处在相对低位。而且尽管银行紧缩信贷,但仍有大量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总体的增长依然强劲。这得益于许多国家的基本面得到改善、从商品出口中获得可观的收入以及以稍高的成本不断融入到全球金融中。发展中国家强劲的GDP增长部分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疲弱的国内消费的影响——现在预计,这种疲弱的消费将持续到2008年。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反弹,但风险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增加。这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波动的能力下降。特别是那些存在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实行固定汇率、国内银行体系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大的国家。  经济增长前景  平均而言,2007年发展中国家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甚微,目前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持续低迷,直到2009年才会开始好转。中、低收入经济体的GDP增长在2007年仅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为7。5%的高增长率。尽管美国进口增长疲软,但石油输出国家的持续强劲消费,以及中国和印度欣欣向荣的发展将使得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有望保持7%或者更高的强劲增长率。  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将因其基本面的改善而实现经济发展。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执行更加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以及技术进步(见第2章和第3章),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实际收入增长都得到了提高。同样的因素预期可使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的人均收入增长达到3。9%,而且在接下来的10年,这一增长可能为3。4%。这些预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如此高的增长率将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大量减少:1990年和2004年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分别为12亿和9。7亿,而到2015年预计将减少到6。24亿。然而,这些总体成果是无法保证的,而且每个国家的发展成就也很可能不同。  过去4年,全球经历了低通胀、高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控制国内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的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是第一轮的直接影响,而第二轮效应有限。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市场,并且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加剧,这有助于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但是,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却成了经济不断增长的挑战。几个石油输出国由于消费大量出口收入,国内市场不断升温。中国以放缓经济增长来控制近期加速上扬的通货膨胀率的努力很难立竿见影。欧洲、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国家需求压力依然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的沿海国家,在强劲的国内需求和不断上升的国际粮食价格的双重推动下,其本已不断走高的通货膨胀率将被定格到更高的位置。  持续走高的高油价促使使用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也导致了化肥成本的增加。2007年度,玉米和植物油的价格分别上升了33%和50%。由于生产者偏向生产更多的玉米而不是小麦,加之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小麦生产供不应求。结果,小麦库存量下降到历史低位,并且价格飙升了30%。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国家负面影响最大。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它们相当于损失了GDP的0。5个百分点。而这些损失的绝大部分是由那些生活在城里或者生活在农村却不耕种的最穷困的人口承担。虽然经验表明,帮助这些弱势消费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直接的和有针对性的收入补贴,绝非价格管制,但是社会安全网的构筑依然任重道远。  风险  2007年年中爆发的金融动荡有力地证明了金融市场调整是如何的突如其来,又是如何的无孔不入。本来活跃的金融行为就难以控制,加之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使得发现潜在风险以及识别其风险程度变得困难,所以关键的金融制度或金融系统崩溃的可能并未完全消除。此外,如果美国房价快速回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将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相机而动,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从而给全球市场注入不稳定因素。  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强劲经济基本面抵消了美国国内经济放缓的不利因素。但是,如果出现大的危机,新兴市场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过来又会加速美国经济的衰退。大幅紧缩的金融环境将会给中等收入国家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带来信贷紧缩的不利影响。而因为全球需求的疲软、价格的走低以及贸易条件的恶化将使低收入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就算国际金融市场没有进一步的动荡,由于外汇市场笼罩着恐慌情绪以及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变得更加脆弱。  另一重大风险是,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而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超调。那么,商品市场可能会进一步紧缩;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加大,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以及金融不平衡也将加剧而不是消除。这一情形将导致中期阶段经济更加大幅度的下滑。这也表明,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货币管理当局都面临着挑战。  金融市场:必须调整还是重大失调?  相互作用的几个因素引发了2007年下半年的金融动荡。较长时间内,世界范围内充斥着大量流动性以及低利率的环境诱使许多投资者冒着额外的风险寻找价值洼地。这一局面得以维持有赖于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这也助长了全球信贷4年连续扩张。主要的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和降低风险来刺激信贷、通过增加流动性和方便信贷来刺激贷款,这样资产抵押债券以及结构化的金融产品(特别是CDO,即债务担保证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债券差价降到历史低点,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券价格大幅飙升。然而,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信用较低的部分(次级及介于次级和优级之间的贷款)的风险程度严重低估,因此,很多资产抵押债券的价值被严重高估。  高估的价值在6月下旬突然开始调整,同时美国次贷市场不断上升的违约率蔓延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显著紧缩,同时政策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跌,即所谓的“择优而栖”。7月和8月上半月间,美国非投资类企业债券的利差扩大了200个基点,这表明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兴趣大幅度减退(见图1。1)。8月中旬,为了稳定金融环境,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到了8月中旬,风险资产证券的抛售使得新兴市场扩大了大约100个基点的债券差价,这使得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贷款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由于年末金融环境再一次紧缩,美国高收益率利差到11月底时跃升至600个基点,同时新兴市场的利差变动即上升至270个基点,这些变动可归因于流通部门的利差移至170点。  尽管这次金融风暴波及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但到目前为止所受金融冲击有限。虽然这种风险比其他风险要更严重,但相当短暂的市场动荡和不确定性的插曲自2005年以来就已经发生过(图1。2)。择优而栖的选择及弥补次贷市场的损失的需要引发了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对全部高收益资产的抛售。新兴市场体的股票价格下跌幅度最初超过了成熟市场,但是新兴市场大幅度反弹,从而超过了在成熟市场的收益(图1。3)。到11月底双双下跌之前,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股票指数自年初以来回升了近50%,远高于发达市场。由于股票基金流入得到了恢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市场的反弹得到巩固,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股票基金流出了50亿美元。直到最近,金融调整已成为全球性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股票交易所将继续坚实地推动发展国家股票市场的复苏。  2007年在金融不确定性出现之前,流人发展中国家的总资本取得了高收益。从1月到7月,债券发行、银行贷款承诺和股份配售在一起平均每月为530亿美元,比2006年期间增加了410亿美元,但8月又降为420亿美元(表1。1)。8月之前的流动资金集中在债券发行和股份配售,而在混乱之后这二者的数量出现了直线下降。到10月份的时候,债券和股票的资金流量已全部恢复或者大部分恢复,但是却出现了银行严重惜贷,当月承诺贷款就减少了250亿美元。从主权信用差价仅稍稍地提高了基点来看,在8月和9月很少发行新的股票,这是由于有限的融资需求而非无法进入市场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政府决定推迟发行新的债券。然而,对于那些在2007年中占股票发行80%的新兴市场体融资公司来说,金融环境恶化了。通过银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减少是值得关注的事情。有可能是因为银行紧缩信贷标准以及在次债大幅损失后充实准备金以承担更多的风险规避情形,一部分资金短期内会从新兴市场撤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最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家飞速的技术进步己对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也发挥了并且将来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将来成功与否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加强以及为创新型企业创造的商业环境。”  ——Graeme Wheeler  世界银行常务董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