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创新研究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杨冠琼,蔡芸 著  页数:272  

内容概要

《公共治理创新研究》在较为深入地分析公共管理本体论特征的基础上,以最大化社会的“内生性互惠增溢价值”为导向,以演化博弈和均衡博弈分析作为公共治理创新与政府行为优化的分析工具,对有关公共治理创新与政府行为优化的基础理论进行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以便为公共治理创新与政府行为优化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指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政府管理创新的含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目标、方法、内容结构与创新
第二章 探析危机根源
第一节 知识范式危机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范式危机与公共管理理论重建的失败
第三节 公共管理理论危机的方法论根源
第四节 公共管理的本体论特征与公共管理理论重建
第三章 重构心智模式
第一节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公共管理研究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自组织现象
第三节 自组织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第四节 自组织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
第四章 透视创新本质
第一节 制度演化理论的先驱
第二节 制度及其基本性质
第三节 内生性互惠:博弈均衡的内在精神与驱动力
第四节 “互惠性增溢价值”提高的检验标准
第五章 政府责任制度化
第一节 政府责任制度化:源自雅典的智慧
第二节 现代行政国家的兴起与责任政府的危机
第三节 现代政府责任的理论框架与基本构成
第四节 政府责任制度化机制设计
第五节 基于学习机制的责任制度化设计
第六章 优化政府结构
第一节 社会分工、职能专业化及其非理性
第二节 协调成本与政府职能部门结构优化
第三节 不确定性与政府层级结构优化
第七章 网络化公共治理
第一节 网络化: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特征
第二节 网络化社会治理的必然性
第三节 社会治理理念的网络化
第八章 互补化制度安排
第一节 多重均衡与自发性协调失败
第二节 制度互补性的形式化概念与理论
第三节 政策互补性与政策绩效:制度互补性的一个经验证据
第四节 制度互补性与行动协同性:组织活动互补的经验证据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简要总结
第二节 政府管理改革目标模式飘浮不定的反思
第三节 偶然的必然性与公共管理理论的重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目前已有的文献在研究胜任性时,往往只关注或只考虑人员的胜任性或胜任能力问题。不可否认,相关职位承担者(office-bearer)的胜任能力对于公共政策决策与公共管理绩效的确十分重要,但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结构改变可能比只从人员胜任的角度考虑胜任性问题更为重要。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里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选择,毛泽东显然将结构问题看得比人员问题更为重要。邓小平也曾指出,在决定政府或任何一个组织的行为及其绩效时,制度更具有根本性。这里邓小平强调的也是结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最重要或最根本的原因是结构的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总体几乎没有改变,劳动力素质分布也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迅速地繁荣了农村经济。这显然是结构改变的结果。同样,改革开放以来,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反腐败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事实表明,结构性改变至关重要。例如,内部举报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制度的结构安排:在举报信最终返回被举报领导者的制度结构中,内部举报对于反腐败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在内部举报由被举报者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处理的制度结构中,内部举报就成为反腐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实施的“腐败案件异地处理”方式对于强化反腐败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尽管也十分有限。  (7)效果性(efficacy)。所谓效果性是指政府政策决策、政策实施与公共管理产生的实际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效果。公共治理体系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从总体上说,应该满足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政府行为的效果性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显示政府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的程度,或者说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质的方面程度;二是显示政府在承担其职能时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程度,或者说是工具结构的合理性;三是政府在解决不同社会问题方面公共资源配置结构的合理性。有关最后一点,目前相关文献有大量论述,本书在此不再赘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治理创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