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杨振之 等著  页数:272  字数:34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来也思想库: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第2版)》以国家旅游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为技术核心,在《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第一版的基础上修编增补而成的研究休闲农业及其相关议题的专著。其中关于城乡统筹过程中土地流转的研究,是作者多年以来实践工作的总结。本书提出了通过施行“农地发展权”和土地流转来实现乡村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的升级。书中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野出发,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问题,在诸多方面都有创见。本书还提出了“原乡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是对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大量图文并茂的案例,使本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实战性强,可供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以及旅游业界、景区管理人员和投资旅游地产的相关企业阅读。

作者简介

  杨振之,1965年4月生,重庆市人,博士。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导师。
  国际休闲度假学会秘书长,全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内旅游界权威学术刊物《旅游学刊》学术委员。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方向为旅游策划、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素材,善于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拥有近20年的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论证的经验。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景区升级与服务质量管理》、《风景的文化记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原创策划》、《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资源开发》、《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等专著,在《民族研究》、《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达300多万字。提出了“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前台、帷幕、后台”、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的理论、旅游功能区及其规划、原乡规划等观点和理论,广受业界关注和好评。科研成果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二等奖。主持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及多个世界遗产地旅游规划,主持的区域旅游业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达300多个。

书籍目录

上篇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地发展权研究
第一章 乡村旅游发展简述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乡村旅游发展简述
第二节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第三节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概念辨析
第二章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
第一节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在城乡统筹的框架下来认识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旅游
第三节 乡村旅游和城镇化发展
第四节 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三章 农村现代化遭遇的法律与土地制度困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立法与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土地流转制度立法与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权的法律分析
第四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障碍
第四章 农地发展权理论
第一节 农地发展权理论综述
第二节 我国农地发展权构建
第五章 农地发展权基础上的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发展
第二节 以农地发展权为基础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
中篇 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第七章 城乡统筹下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第一节 产业融合与模糊的产业边界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提升
第三节 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
下篇 “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第八章 “原乡规划”理论
第一节 “原乡规划”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原乡规划”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规划
第九章 乡村旅游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第一节 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路径
第二节 乡村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十章 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节 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以乡村度假引领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第十一章 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与乡村体验
第一节 城乡统筹政策下乡村角色的转变
第二节 乡村休闲产品的规划设计
第三节 乡村度假产品的规划设计
第四节 乡村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
第十二章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专题研究
第一节 土地流转政策下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探析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三节 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建立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四节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近郊旅游地产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分析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世界范围实践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轨迹。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在“围城”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快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但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是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过程中特有的历史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快国家工业化过程,我国长期采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限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徙的政策,导致城乡结构严重失衡、城乡关系过度扭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长期积累而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扩张受到严重削弱。在区域经济的内部分工中,中心城市发挥着重要的增长极作用,广大县域地区则担负着积累综合实力、提供发展空间、积蓄发挥潜力的重要职能。中心城市决定区域竞争力的高低,而县域决定着区域的综合实力。目前,中心城市仍处在城市自我完善阶段,综合服务功能仅仅辐射到近郊少数地区,市场分割、服务断层,县域大部分区域与中心城市仍处在相对隔离状态,导致县域发展较难,整个区域综合实力的扩张受到制约。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客观上就是建立在社会分工日益完善细化基础上,是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历史过程。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金融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表现为向城市的净流出,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难以合理流动和配置,城乡市场发育失衡,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最终使县域结构升级转换缓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 (3)城乡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与中心城迅速走向现代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农业弱、农村苦、农民穷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社会发展看,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别。如果二元结构体制不打破,长此以往,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要受到制约,社会的长治久安也会受到影响。

编辑推荐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第2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实战性强,可供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以及旅游业界、景区管理人员和投资旅游地产的相关企业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专业书籍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