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同体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入江昭  页数:231  译者:刘青,颜子龙  
Tag标签:无  

前言

入江昭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退休前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查尔斯·沃伦讲座教授、历史系主任。入江昭于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过此职务的日裔学者,2000年荣获日本天皇颁发的荣誉勋章。入江昭以其卓越的学术创新能力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其学术贡献不仅仅在于提出了关于美国外交史,特别是美国与东亚关系史诸多新解释,更在于他领导推动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范式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美国外交史研究长期由现实主义范式和进步主义范式所主导。前者把国家视为一个权力体(power),把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视为追求和运用权力的过程;而后者把国家视为经济体,相信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商业利益。但是,早在冷战正酣的80年代初期,入江昭就提出应把国家视为文化体,把国家间关系视为不同文化间的关系(interculturalrelations),即不同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传统、情感和其他文化产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江昭提出的研究国际史的这一文化视角在当时响应者并不多,可以说是曲高和寡。但是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问题的凸显和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要验证了入江昭的远见。如果说外交与国际史研究在冷战结束后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话,入江昭实际上是文化转向的最早的、也是最有力的倡导者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入江昭主张把外交史发展成为国际史,在21世纪初又提出国际史的“国际化”,倡导历史研究的非国家中心取向和跨国史研究,号召历史学者关注跨国事态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以更好地理解对当代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全球化潮流。目前,在美国史学界,国际史和跨国史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哈佛大学历史系更是国际史研究的重镇,至少有5位学者把国际史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以国际史学家作为自己的学术身份,这与入江昭的大力倡导有莫大关系。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两大范式转变——文化转向和国际史的兴起——过程中,入江昭都是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和领军人物。作为跨国史研究的身体力行者,从20世纪末开始,入江昭开始对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研究,在史学界又开风气之先。《全球共同体》就是其研究国际组织的结晶。

内容概要

国际组织在当代人类生活和国际政治中日益重要,历史学家无疑有责任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以及追寻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在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两大范式转变——文化转向和国际史的兴起——过程中,入江昭都是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和领军人物。作为跨国史研究的身体力行者,从20世纪末开始,入江昭开始对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研究,在史学界又开风气之先。《全球共同体》就是其研究国际组织的结晶。

作者简介

入江昭,当代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查尔斯-沃伦(Charles Warren)讲座教授、历史系主任。他于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过此职务的日裔学者,2000年荣获日本天皇颁发的荣誉勋章。入江昭以其卓越的学术创新能力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其学术贡献不仅仅在于提出了关于美国外交史,特别是美国与东亚关系史诸多新解释,更在于他领导推动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范式转变。主要代表作有:Across the Pacific:An Inner History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Cultural Internationalism and World Order,The Globalization of America,China and Japan in the Global Setting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等。

书籍目录

译序:对20世纪国际史的另一种解读中文版序言英文版序言导言第一章 全球共同体的起源第二章 新国际主义第三章 超越冷战第四章 更多国家,更多非国家行为体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成长第六章 迈向全球共同体结论专业术语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1940年德国的春季攻势开始前不久,伦纳德·伍尔夫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以及可能的后果。他是最早强调全球相互依存这个主题,特别是注意到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要的学者之一。一战后他仍然保留着对于这些组织的信心,但是当极权主义兴起并在1930年代开始发动侵略战争时,他对世界趋势的看法日益悲观。尽管他一直以来都持有和平主义的倾向,但是当另一场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他相信德国的进攻必须被制止,而英国及其盟友终将取得胜利。不过他已经不像一战时那样乐观地认为战争的结束将会带来一个更加成熟而和平的世界。他将自己有关战前和战时年代的自传命名为《一路向下》(DownhillAlltheWay,1962),这表明他并不确定人类是否能从这些悲剧中汲取正确的教训;相反,他看到的是国家和民众在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除非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drasticmeasures)来逆转这个趋势(伍尔夫对此并不乐观),否则未来会有更多的战争发生。他的结论是:“当这场战争结束时,如果我们继续生活在另一场战争的威胁之下……那么文明生活将永远处在黑暗之中。”①伍尔夫的悲观主义很快得到了证实,战争结束后不久,战胜国之间就卷入了一场新的冲突——冷战中。就好像这个世界从来不知道和平为何物,哪怕是与一战之后的几年时间可以相比的短暂的和平也没能维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战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冷战,带来了“另一场战争”的威胁。然而,回想起来,“文明生活的黑暗化”并没有出现。二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和国内动乱虽时有发生,但文明却存活了下来。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后记

这本书是入江昭教授所有著作中的第二本中文译作。2005年,人江昭教授的日文著作《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由颜子龙、李静阁等翻译成中文出版。这一次,同样是在这两位的倡议下,以及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王立新教授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下,入江昭教授不久前出版的这本英文著作也很快和中国读者见面了。能够翻译人江昭教授的作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入江昭教授被誉为美国对外关系史领域的学术领袖,他以文化为切入点,为国际关系史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入江昭教授将自己定位为纯粹的历史学者,从不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光谱上沾边。正是这种中立性和包容性使他更容易“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面相”(王立新教授语)。他提出的文化视角和“跨国史”、“国际史”等概念,如今已经为多数美国学者所接受,成为美国历史研究,尤其是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潮流。入江昭教授的著作集中关注“人类整体的利益”,长期从事着从学理上寻找“一种可能的解决世界动荡和混乱的办法”,并且身体力行,贯彻其“文化国际主义”的理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本宏大的、对20世纪世界政治进行全面重新考察的书中,国家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被置于了全球发展的核心地位。  ——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该书篇幅不长.讨论的内容却宏大而具有启发性。如入江昭教授所说,学者们过于专注高层政治和以国家为中心的活动,忽略了其他诸种现象,而这些现象能够更好地解释当代世界的形成。这本关于20世纪国际组织历史的著作是一个开创性工作,弥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缺失……入江昭教授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奇的有关全球化和近来国际史的新视野。  ——弗兰克·宁可维奇(Frank Ninkovich,著有The United States and Imperialism)这本精彩的著作对战后国际历史的关注.从冷战的两极对峙转移到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惊人增长上。入江昭是国际主义最强有力的倡议者,他的著作将成为21世纪的必读书。  ——艾米丽·罗森博格(Emily Rosenberg,著有Financial Missionaries to the World)非政府组织的数量现在多达几万个,它们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影响着国际事务,更不用说我们个人的生活了。入江昭提出的命题——这些组织(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之前,我们对它们的历史演进和背景知之甚少)努力形成了一个全球共同体,虽然国家政治常常威胁要分裂这一共同体——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入江昭对历史的转折点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这部著作是他对国际史作出的又一突出贡献。  ——沃尔特·拉斐伯(Walter Lafeber,Cornell University)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著作。  ——《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编辑推荐

《全球共同体》作者入江昭是国际主义最强有力的倡议者,他的著作将成为21世纪的必读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共同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全球共同体真的不错,建议大家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