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出版时间:2009-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金以林  页数:4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对处于斗争核心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各人心理,和派系斗争中的地城色彩,都有很精彩的论述。

作者简介

金以林,196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系(博士);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著有《近代中国大学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蒋、汪、胡分合回顾 一 孙中山逝世后的继承权之争 二  “廖案”结果:胡汉民逐出广州 三  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的冒险行动 四  宁汉对峙:元老们迎汪抗蒋 五 蒋汪联手反对特委会第二章 蒋胡由合作到分裂 一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了胡汉民 二 蒋胡合作的基础 三 党权和军权的较量第三章 约法之争和胡汉民被扣 一 约法问题之由来 二 胡适挑战“党治”,鼓吹约法 三  《太原约法》的真实意图 四  国民党四中全会上的交锋 五 汤山事件第四章 国民会议的本质 一 国民会议的召集 二 历次修订《国民政府组织法》之比较 三 国民党内外对《约法》的反应第五章  “非常会议”和广州开府 一 扣胡引起的风波 二 胡汉民为什么选择在广东发难 三 党内各派联合反蒋局面的形成 四 四监委弹劾通电的反响 五 广州开府 六  陈铭枢态度的转变第六章 北方反蒋的再次兴起 一 石友三率先反叛 二 阎锡山返晋风波 三 甘肃雷马事变 四  宁粤大战一触即发第七章 上海和谈 一 蒋为何始终坚持政治解决 二 国难当头,被迫和解 三 宁粤广州会议 四 初步统一的上海和谈第八章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南京,蒋介石主持下的四全大会 二 粤方内部的矛盾和分化 三  广州,胡汉民调停下的四全大会 四 上海,汪精卫另起炉灶第九章 蒋氏下野和国府改组 一 蒋介石被迫下野 二 北方秘密联合倒张 三 四届一中全会的纠纷第十章 蒋汪合作 一  内外交困的孙科内阁 二 特委会的成立与金融风潮 三 蒋介石复出前的布置 四 蒋汪合流,重掌中枢第十一章 地域观念与蒋介石的起伏 一 孙中山粤籍观念在国民党中的运用 二 江浙派对粤籍“党统”的首次挑战 三 党内粤籍领袖正统意识的总爆发 四 地域观念淡出党内权力斗争结语 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征引参考资料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蒋、汪、胡分合回顾  一 孙中山逝世后的继承权之争  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人间的分合之争,始自孙中山逝世后。首先爆发的是汪、胡二人对国民党领导权的争夺。  自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起,汪精卫、胡汉民二人即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深得孙中山器重。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汪、胡二人分别以精卫、汉民为笔名,在《民报》上撰文宣传革命,推动革命高潮的掀起,由此声名大著,被孙中山视为左右手。而蒋介石直到清王朝灭亡前的1910年,才在陈其美的帮助下得以谒见孙中山。  在早期的反清革命生涯中,汪、胡二人情同手足,胡汉民曾说:“入同盟会以来,余与精卫共事至多,相亲逾于骨肉。”尽管两人性格不同,互有长短,但彼此合作无间。正如汪氏致函胡氏所云:“弟知人之明,素不如兄,故同志间谓兄精明,而弟长厚。”胡氏得函后则谦虚地表示:“精卫察言观人,或不如我,而处事条理周密,我不如也。我露锋芒,而精卫蕴藉,故时人有精明、长厚之评。”  1910年,汪精卫赴北京刺杀清廷摄政王未遂被逮入狱。胡汉民获悉后立即全力营救,甚至在睡梦中亦不忘汪之安危。某夜,胡恍忽梦见汪被清廷宣判死刑而大哭,哭声惊醒邻室。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在狱中的汪精卫从报纸上看到胡汉民的死讯,当即哭至晕倒,醒后曾写下“却怜两人血,不作一时流”这样发自肺腑的诗句。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汪精卫、胡汉民二人都积极予以支持。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24名中央执行委员中,按得票多少宣布当选名单时,胡汉民第一,汪精卫第二。而此时包括共产党人毛泽东在内的17名候补委员名单中,并没有蒋介石的名字。可见直到国民党“一大”时,蒋介石在党内地位仍属后进,并未深得孙中山的信任。  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着手创办黄埔军校,自兼总理,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以此显示党权高于军权。此举一度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并拒绝就任校长之职,离粤赴沪。从1924年3月2日蒋介石致孙中山的长函中,可以看出蒋自认为权力受到限制,有不被信任的感觉。他以陈其美过去对他“信之专,爱之切,而知之深”来作比较,认为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不及陈,甚至向孙表示:“先生不尝以英士之事先生者期诸中正乎,今敢还望先生以英士之信中正者而信之也。”他更质问孙:“其果深信乎?抑未之深信乎?中正实不敢臆断。”  好在孙中山气量恢宏,不以为意,并招蒋赴粤,接任新职。蒋也没有固执己见,终将黄埔军校办得有声有色,并由此开始了他在国民党内新的政治生涯,逐步成为不可代替的军事领袖。  1924年10月,汪精卫随孙中山北上,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当时汪精卫以中山先生去世时随侍在侧,得为遗嘱起草人,在心态上不免以中山继承人自居。6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依常例判断,似乎国府主席应属胡先生居多。在国民党,汪、胡都有一样深长的历史,但胡先生目前还是代理大元帅,由代理大元帅一跃而为国府主席,那也是很顺理成章。不过熟悉政治内幕的人,已经明白汪先生会当第一任的国府主席,只是当日空气中充满汪先生再三辞谢的消息。”  当时,国民党还执行着孙中山提出的联俄政策,苏联的态度是决定孙中山继承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孙中山病危期间,苏俄驻华公使加拉罕(Lev Karakhan)和孙中山的政治顾问鲍罗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即开始物色国民党的未来领袖。他们最初拟定的人选有三人: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最后确定为汪精卫。胡汉民对此曾回忆说:  他们详加考虑之后,便各下一个考语,以定取舍。对兄弟的考语是“难相与”,对戴季陶的考语是“拿不定”,对汪精卫的考语是“有野心,可利用”。经过一番评定之后,汪精卫便中选了。  5月初,汪精卫办完孙中山丧事后立即返回广东。但他没有直接回广州,而是先到潮汕会晤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和参谋长蒋介石。此时蒋率领黄埔学生军已完成第一次东征,手握军权,在党内地位今非昔比;许崇智同胡汉民长期不和,汪此行目的显然是为了争取许、蒋的支持。  除上述因素外,廖仲恺对汪精卫的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廖当时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汪、胡,三人“同是国民党元老,有总理左右的三杰之称”。汪精卫到潮汕后数日,廖仲恺也赶到潮汕,同汪、许、蒋等人会商。廖此行是为了转达已由北京回到广州的鲍罗廷的意见。随后,汪同廖一起返回广州。  此后,在讨论国民政府主席人选时,许崇智首先提议汪精卫,并得到廖仲恺、蒋介石的积极支持,汪氏顺利当选。  此外,胡汉民的家庭关系和性格因素,对其政治上的影响颇大。据同胡私交较好的傅秉常回忆:  展堂(胡汉民)一生之事业,受其兄弟牵累不少。长兄清瑞,嗜赌。展堂宿广州北关清瑞家中,凡欲拜见展堂者,必须能陪清瑞豪赌,否则不得其门而入……清瑞不愿做高官,但以财厅一科长身份,常与包商勾结。虽廖仲恺任财政厅长,亦对清瑞无可奈何。  展堂之结识中山先生,乃在日本经其弟毅生所介绍者也。毅生个性顽强之至,亦常与包商勾结,唯不如其长兄跋扈。中山先生曾有两句笑话:“欲令展堂革命,必先杀其兄弟;要使精卫革命,须使先同太太离婚”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统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详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历史学者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最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和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历史学者

编辑推荐

蒋介石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党内元老和地方实力的普遍不满和不服,从1931年2月28日到1932年3月1日,这是蒋介石确立“最高领袖”地位过程中最危机重重的一年零一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5条)

 
 

  •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对处于斗争核心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各人心理,和派系斗争中的地城色彩,都有很精彩的论述。
  •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   书名狗血一点,但不影响本书的出色内容;老金在社科院、新加坡、台湾、美国各地搜集的资料搜集了几百斤的资料;切入点虽说无创新,但似乎这一年零一天的时间确实很出彩;登场人物众多,老金处理得很好,方便了我们继续阅读这段历史。如果读过此书,我们就会知道,蒋介石的地位并非一日建立起来的,从一开始蒋介石就受到孙中山的冷落,在党内地位低下,与很早就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胡汉民与汪精卫相比,蒋介石只能算后进。若蒋没有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军权,参加北伐,蒋介石根本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蒋介石借助手中的军权不断蚕食党权、政权,造成宁汉分裂,并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为条件结束宁汉对峙,建立党内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蒋的重新上台同样也是因为二次北伐的军事需要,而且通过与地方军阀的战争,提高蒋在党内的威信。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并没有达到在党内说一无二的地位,他不可能同时不要汪精卫和胡汉民,必有一人支持才可能号召国民党。蒋与胡汉民围绕国民政府主席权力范围问题闹僵,胡汉民坚持党高于一切、主席只有象征性的权力,蒋说服不过,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是为汤上事件。这时候其他反蒋派系皆起来反对蒋,在广州组织非常会议,对抗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冯玉祥、阎锡山军阀也开始积极筹划反蒋事宜。面对党内外的压力,蒋不得不让步,第二次下野。蒋介石的独裁地位实际上抗战中才真正确立的。由此观之,蒋介石的权力来之不易,蒋一直注重军事,并由军权逐步向党政权力延伸。通过此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日本为什么在1931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因为恰好这一年国民党党内发生了重大分裂。南京国民政府从建立之初内部就不统一,期间军阀战争,党内蒋派与非蒋派斗争,蒋派次系的斗争,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受到极大削弱。这让我们能更好理解日本侵华的背景和中共在国民党统治下能生存下来的条件。另外,值得说的是,此书对事情发展的细节描述得很生动,很细致,对各方心里分析均极精彩,如此深入的研究实为我第一次所见,值得向各位书友强力推荐。
  •   时隔七十年,这样的轮回是否仍将继续?我不得而知。
    早就听说蒋政治手腕十分了得,不幸的是无从得知。幸赖《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通过其详实的描述,恰到好处的例证,有理有据的评论,使得国民党高层政治人物的众生相跃然纸上,仿佛是重新活在了当代——蒋熟练的手腕,辅之以同时代风云人物的旁证,此时的你,似乎就似一个幽灵,躲在蒋的身后,看他在历史的关头怎么做,怎么想。总之,作为还未了解这领域的人也许只有佩服。
    读史知兴替,读史通古今是因读者的关注点不同而不同的。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是场政治”。有感于XXX“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谆谆教诲”,不难发现,为什么七十年前,在东方世界里,意图崛起称雄的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是何等的相似呢?1934年12月1日傍晚,在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内的走廊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一位潜入宫内的凶手厄古拉也夫枪杀。这一事件遂成为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开端。而同一时代作为《》展开论述的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也正是蒋汪胡三人长达8年政治斗争的序幕。不错,政治斗争是这两个民族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七十年过了,苏联不复存在,曾经为国民党极权统治下的台湾也早已迈进了现代意义的民主社会。然而,东方世界里的两个民族,他们七十年前的历史是否还继续上演着?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些许知道一些答案。
    毕竟过了那么久了,也许他们国家的政治已经在民主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许多步,也许还在原地打转绕不出历史的弯弯。但我更愿相信,“权力”二字永远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披露了许多民国时期国民党高层权力斗争的细节对我们现在政党权力的演变也有很高借鉴意义。历史不需要粉饰,真实的历史才是吸引力的。我们中国引入政党这一制度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此中国才算不只脚迈入现代化,不过政党这一制度在中国的种种演变无疑是打上中国传统的烙印。
  •   群雄逐鹿,胜者为王,蒋介石以北伐之节节胜利,脱颖而出,挣得了雄厚的政治资本,进而平灭各个山头,大致统一中国,也是蒋介石为国为民的第一大功绩。整个过程也展示了蒋介石的政治才能和纵横捭阖的高超手腕。蒋介石的另一伟大功绩是领导全民抗战。此书最精彩部分即其出道至中原大战,独具匠心,翻云覆雨,挥洒自如,天助其道,人莫予毒。作者在采撷资料,钩沉史实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即有阅读的愉悦,也有史料搜藏价值。
  •   把国民党高层派系的斗争写的很通透,值得一看
  •   书内容真不错,蒋介石成为国民党一哥的过程,讲的很详细----总之一句话,枪杆子出政权
  •   研究国民党高层派系的一本好书
  •   民国史很精彩,作者生动严谨的记录了蒋公介石成为国民党领袖的历程,是本好书
  •   “先完此局,看谁胜谁负,再解倒悬。”在共匪未靖、长江水灾、日寇凭凌的1931年,党国要人还乐此不疲地玩着争权夺利的游戏,上演着连番的政治大戏。朱学勤说,最好的政治是最枯燥的政治,最有故事的政治是最糟糕的政治。看金以林先生巨笔勾勒的这段历史,感到有趣,更感沉郁。另,若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写我们当下的政治,不知是否会更为精彩?
  •   此书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材料真实、详实、充分,不少材料国内还不多见,分析严谨,结论有说服力。是研究民国派系政治的力作,值得研读。要说不足,就是某些事件头绪太多,一种情况下给人一种散开了合不拢的感觉,另一种情况下却又是只抓住几条线其他则放弃不究的感觉。
  •   谍战剧很多,想了解国民党内部的斗争,看一看这本书
  •   金以林是这个领域的优秀年轻学者,希望内容不令人失望。金与王奇生、汪朝光等人所著的《天下得失》也不错,用严实的考证,还原一个真实的蒋公。
  •   很好的书。关于国民党的,很好,主要是感兴趣。
  •   该买就买,这是近代真实的政党政治。
  •   了解民国史,了解蒋公,对研究党史很有益处
  •   作者通过客观中立的角度反映那段历史,让读者重新了解了政治背后的点点滴滴。
  •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也是以其博士论文继续研究写成,功底之扎实让人敬佩。几乎每一个论点,每一个判断都有第一手资料作为应证。
  •   史料详实,全面细致的介绍了这一段历史。长见识!
  •   该书引用大量电报、日记,可见许多不常见的论据。
    虽然行文极其细致,但毫无令人乏味之感。
  •   看过之后,就一句话:写的非常好,值得收藏!!
  •   书很不错的,三位学者的合集
  •   不错,了解那段历史的好书
  •   书的内容没什么好说的,很不错,虽然着力在1年中,但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繁杂,关系错综,千丝万缕,前因后果也交代的比较清楚,可以比较真实系统的了解过往的一段史实。这本书更象是论文,很严谨,旁征博引,内容很丰富,资料很详实,行文很规范,更好的是附带了很多照片,可以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也让理解立体化,人物感更鲜活。
    书的印刷很好,纸质好,耐看。
    推荐喜欢这类内容的朋友购买。
  •   一本不可多得的书,值得一读。
  •   乱世不乱,呼风唤雨
  •   细细品味,对于个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好书,值得仔细研读
  •   细作。
  •   写论文,需要它。还没看,既然没条件查到一手史料,就查它吧!其实是本很出名的书,可能大多数人觉得很无聊,但我觉得很有用。
  •   很好好好啊
  •   空下来看看
  •   比起百家讲坛的快餐来说,还是此类书有深度。
  •   内容不错,严谨。文字功底不赖
  •   史料丰富见解不凡关注点有价值
  •   这部书俨然就是一部国民党的三国演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以正统的国民党元老自居的汪精卫、胡汉民和粤籍势力,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后进力量和江浙势力之间的合众连横,斗争得十分精彩,唯本书的考证之细致,论述之严谨,绝非小说可比拟。
  •   介公受制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同样也受益于此。从国民党的兴衰成败历程看,把党寄予一人,不靠谱,指望一党永远意志统一,也不靠谱。用毛主席的话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是让人不得不承认的真理,虽然在很多层面上、很多时候我们公开言明而已。派系之间谁能占得上风,可是很有讲究的,蒋介石能够拥军以号天下,这就是他的“金权柄”,毛泽东在张国焘分裂之际因先与共产国际派来的人接上了头,这便手握了“尚方宝剑”,从而他们都在党内斗争中有了先机。派,让党有了竞争,系,让党强了实力,虽有内耗,却也互进,这便有了蒋在捭阖之中统一了全国,毛在夹缝中树立了权威。派系之别,也为掌权者用权提供了分而制之的必然选择,派系也以争宠而多干事,所以他们喜欢有派别。所以,消除派系,是不自信、不会用权的表现。历代帝王将相,成于此也败于此。
  •   该书立意较好,有自己的观点,分析的比较透彻,观点新颖。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学术气太浓,语言枯燥无色,读来略显沉闷乏味,且个别地方有繁琐之嫌!当然,总体来讲,值得一读,因为它的立意确实新颖,且有独到见解,可以为读者开辟一个独特的解读国民党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奇径!
  •   作者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都呆过,没想到书里就差没写上“国民党反动派”这样的词了。在作者看来政治斗争全是为了争权夺利,这里头涉及到的人物没有一个有一丁点的政治理想。果其然乎?作者对三民主义却没有解读,无法解释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很想问问作者如果只是注释中宣部,何必呆在学校。
  •   让读者了解到孙中山去世后到胡汉民被释放这段时间的历史,史料充实,论述详备,不错。
  •   换一个角度看国民党;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值得汲取
  •   想了解国民党为什么最后只能退守一隅,就必须得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能同心协力!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一二!
  •   对国民党历史感兴趣的都可以看看
  •   一部国民党的三国演义
  •   权力政治,政治权利,历史
  •   如果你喜欢国共历史,这书可以买
  •   引用电文很多 可信度高 对很多历史细节进行了陈述
  •   书是好书,只可惜配送过来的这本太脏了。
  •   但发来的却像是地摊上淘来似的,封面封底脏乎乎的
  •   对民国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   还不错,呈现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真实存在。只是深入分析不够。
  •   这书算是不错的,比较详细!
  •   史料翔实,值得回味
  •   书写得很好,就是内瓤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硌的,好多张纸有凹破,封面反而是好好的。
  •   好书 教科书不会教你的内容
  •   没看 因该是本好书。
  •   原来是毕业论文啊
  •   这本书好像水浸过一样。虽然书是用来看的。不过有污渍还是很影响心情的。
  •   一般的书,很后悔买了。。。
  •   史料丰富。。专业人值得读。。
  •   除第十一章算亮点外,其余皆有堆砌史料的嫌疑
  •   资料比较翔实,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局限在三十年代。
  •   装订不错,资料收集较齐全,罗列也比较清淅。
  •   伟人就是伟人,必有过人之处。
  •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也是以其博士论文继续研究写成,功底之扎实让人敬佩。几乎每一个论点,每一个判断都有第一手资料作为应证,这与现在的多数历史书,凭着自己的天马行空,是很难得的。这才是历史,历史不是让人随意编造的,而是对事实与真象的尊重。作者到台湾、美国等地查阅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注释上就可以看到“毛笔原件”、“铅笔原件”或“钢笔原件”的字样,就象作者所说,他在查阅这些资料时,翻阅这些富于岁月的原件时,就象是在聆听历史,更是历史在向他诉说。正是有这些条件,才有作者的这本著作。 虽然全书充斥着大量的引用材料,便让人看起来丝毫不会有苦涩之感。因为作者的观点是让人信服的,而且大量新鲜的第一手资料,让人可以有历史的真实感。全书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围绕蒋介石囚禁胡汉民到蒋介石下野后,第二次上台的1931年前后一年时间。正如作者所说,这一年时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日军侵华,而蒋介石两次下野,但正是这一年时间,使蒋介石从国民党的一名晚辈一跃成为一号人物。历史不仅仅是巧合,其中的奥妙最让人着迷。这一段历史,其实也代表着国民党整个执政时期的历史,也具有中国政治的典型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正是以一个片段解剖历史的佳作。从一个片段入手,深入再深入,然后通过这个片段看到整个历史。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书都有了兴趣,这样严谨的历史著作才是真正的历史著作,让...人欣慰!但也应指出,就像上位评论指出的,书中错字还是有,至少我注意到的就有上十处,尤其是一些人名和日期,让人不知所云。如此严谨的史学著作应以更严谨的出版态度来对待。 阅读更多 ›
  •   内容没啥说的非常喜欢不过印刷有错误P174 注4:31年3月日——漏了具体几日P227 注1:?/2045P323 楚伧印成楚伦了
  •   一、蒋介石的权力来之不易,蒋依靠牢牢把握军事,并由军权逐步向党政权力延伸。只是觉得斗争太不给力了啊,蒋、胡、汪没有一个人在权利斗争中丧命,我党十次路线斗争随便拉一次出来都比这波云诡谲啊。二、通过此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日本为什么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因为恰好这一年国民党党内发生了重大分裂。南京国民政府从建立之初内部就不统一,期间军阀战争,党内蒋派与非蒋派斗争,蒋派次系的斗争,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受到极大削弱。这让我们能更好理解日本侵华的背景和中共在国民党统治下能生存下来的条件。三、此书对事情发展的细节描述得很生动,很细致。书中对于国内出版物很少引用,引用的资料都是大陆其他书籍中难得觅见的。很有硬货。
  •   专著类型的,难得看完。不知虚实几分,姑妄观之。整体来说,不谄媚,也不极端,算是比较客观的了。
  •   好书,看看国民党的山头派系,忽然明白许多.
  •   讲述了国民党内部的各种派系斗争,蒋介石在抗战前根本就无法做到独裁专制。“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上演了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
  •   搞政治就是搞派系,自古而然,于今为烈。
  •   金以林的书不错,这本分析的也很好。
  •   买了到现在都没有看完。。
  •   这本书是因为读过,觉得写的很好,值得保存,所以买了一本收藏
  •   没有看,但感觉还行!
  •   还可以, 有些内容比较吸引人
  •   书的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快递太太太太慢!!!!一个礼拜才到!!
  •   宝贝有瑕疵,怀疑不是伪品就是旧货~很让人失望!
  •   内容还没看。 书实在太脏了,封面一层灰
  •   史料祥尽,让人受益颇多!!
  •   帮人家买的 还不错!!
  •   内容不错,资料详细
  •   资料比较详实
  •   历史之循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