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话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谢保成  页数:191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史学是运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以展示未来的一门学科,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先秦时期为史学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一批对后世有诸多影响的史学专著。汉初至唐前期为史学地位的确立阶段,这一时期《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学作品相继出现,纪传体史书逐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中唐至明末为史学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通典》与“三通”系列的形成,《资治通鉴》及其流派的演变,以及不断续修的纪传体“正史”,构成了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主干。清前期为传统史学回光返照阶段,这一时期官修史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差不多覆盖了史部的各主要门类,显示着乾嘉时期史学的辉煌。晚清民初为史学裂变阶段,史学发展迎来了“史界革命”的新思潮。民国中后期为新旧史学碰撞阶段,“民主与科学”作为世界历史潮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冲撞着中国的旧传统,从而也使中国史学自身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
《史学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脉络。
《史学史话》由谢保成编著。

作者简介

谢保成,籍贯北京,1943年9月甘肃兰州出生。196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种。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商务印书馆2007年)、《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2009年)、《中国史学史》(三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目前,《中国史学史》续编“民国史学”正在定稿。

书籍目录

一 引语——如何认识中国史学
1.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2.传统史学的基本特点
3.史学传统的利弊得失
二 史学的起源与先秦史学
1.史学的起源
2.史学的形成
三 《史记》与“二十四史”
1.《史记》的编纂与成就
2.两汉史与三国史
3.两晋南北朝史
4.两《唐书》与两《五代史》
5.辽金宋三史与元明史
四 汉初至唐前期史学的确立
1.汉唐之际史学的成长
2.鉴戒史学在唐初的发展
3.《史通》:史学的反思
五 《通典》与“三通”系列
1.《通典》及其展示的趋势
2.《通志》与《文献通考》
3.会要、会典的编纂
4.“三通”的续修
六 《资治通鉴》与《通鉴》流派
1.《资治通鉴》及续补之作
2.《通鉴纪事本末》及其续编
3.《资治通鉴纲目》及其影响
七 中唐至明末史学的发展
1.修史制度完善
2.民族史学勃兴
3.方域史著发达
4.史学的通俗化趋势
八 清前期史学从辉煌走向终结
1.清初主要史学流派
2.“乾嘉史学”
3.《文史通义》:古典史学的终结
九 晚清民初史学的剧变
1.突破传统格局
2.“新史学”的兴起
3.民国初年的蜕变
十 新旧史学的剧烈碰撞
1.国外史学观念传入
2.本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与整理
3.主要史学流派及其影响
4.唯物史观学术体系初步确立
改版书后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唐至明末,是我国史学大发展的时期,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一阶段中,《通典》与“三通”系列的形成,《资治通鉴》及其流派的演变,会同不断续修的纪传体“正史”,构成了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主干。民族史学的又一次勃兴,是这一阶段史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统记方域的地理总志自《元和郡县图志》始,至元、明、清官修“一统志”,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总志系列,与各“正史”地理志一起,构成我国方域史的基干。分述一方之志书,自宋代开始空前发达起来,至于明清则成为史部分类中最大的一个门类。随着史学的日益规范化和官府化而出现的另一种倾向,即史学的通俗化和平民化,也是这~阶段史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侧面。以记述琐闻轶事为主的历史笔记的大量涌现,以话说故事为主的历史小说的接连问世,正是史学从殿堂、经院走向市井、瓦舍的必然产物。清朝入主中原,给正在走向衰落的古老社会带来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巨大的民族反抗心理,还激起经世思潮的空前高涨。于是,出现了以“三大师”为代表的三个史学流派,影响清前期的史学风气。武力征服过后,康雍乾三朝接连施用文化高压政策,毫不含糊地遏制了这种思潮的扩展。同时,又从中原传统文化中找到巩固其统治的思想武器。一项“稽古右文”的国策,便将多少文人墨客从“三大师”开启的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风气下,引导到博古而怯于通今、知人而畏于论世的方向了。官修史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差不多覆盖了史部的各主要门类,显示着乾嘉时期史学的辉煌。朝廷留给读书人的,只是一条狭窄的“做学问”之路——历史考据,于是便有所谓“三大考史家”。不应忘记的是,乾嘉时期还有一部“不以风气为轻重”的《文史通义》,把古代史学理论推向顶峰,既对传统史学作出全面总结,又预示着其后的“思想解放”,成为史学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19世纪中叶,东方古国紧闭着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的洋枪洋炮轰开,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质变。此后短短的70年间,传统史学第一次受到冲击,开始突破旧有的格局,跨出认识近代世界的第一步。自20世纪初始,梁启超接连推出《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两个篇章,在系统清算传统史学的同时,以进化论思想为原则,建立起“新史学”的理论框架。随即兴起一个猛烈抨击传统史学、提倡“史界革命”的新思潮,中国史学第一次发生空前的重大飞跃。“新史学”从思想观点、记述内容和编纂形式等方面开始改造传统的旧史学,迈开了近代化的步履,取得某些初步成果。然而传统史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差不多还是原封不动,新生因素则又大都缺乏根基,“旧货色外面新包装”便成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基本形式。民国初年,在复古思潮的掩饰下,“新史学”更难摆脱旧史学的束缚,出现了蜕变——“增其新而不变旧”。

编辑推荐

《史学史话》为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学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于爱好历史的人来说,看本书对中国的史书有个通盘了解。121千字,191页,单体横排,纸质好,字迹清晰,只是中有一页残破,修补了一下,无关大体。整体上来说很好。书中介绍了24史及清史稿,资治通鉴和三通,史学流派,史学的起源。通俗易懂。我就还差清史稿没买。
  •   买了随便看看的,这一套书感觉都不错,通俗易懂也蛮有条理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