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话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贵民  页数:2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礼俗一词,早在《周礼》一书中就被多次使用,常常和政治制度并列。从先秦时代以来,礼俗就与整个的“礼”不同,它有一定的范围,正如《礼记·王制》篇中所说:“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现代民俗学将之概括为“人生礼仪”,即每个社会成员在各个成长阶段,通过这些礼仪形式扮演着从家庭到社会的不同角色,它表现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伦理人际关系。
王贵民编著的《礼俗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的
“六礼”及出生、教育、成长、养老、死亡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各个时期自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况,并对古籍所载礼仪的典章名物做了简明的介绍。《礼俗史话》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礼俗文化的全貌,从中看到古代社会的众生百态。

作者简介

王贵民,研究员。男,1930年生,江西湖口人。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加郭沫若主编大型科研资料《甲骨文合集》的编纂,曾任核心组成员。从事先秦史研究,主要专著有《商周制度考信》、《中国礼俗史》、《春秋》(合著,任通审)、《商西周文化志》(合著)和《春秋会要》(合著)。专题论文有《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田庄》、《从殷虚甲骨文论古代的学校教育》、《商朝的官制及其历史特点》、《试论贡赋税的早期历程》、《两周贵族子弟群体的研究》、《商周庙制新考》以及《试论商代社会和政权的结构》等8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礼俗的广泛形成——先秦时期
1.燕卵?足印?祀高禖
2.蓬弧?设蜕别男女
3.幼教清规戒律多
4.“三加弥尊”庆成人
5.亲迎于渭烂其盈门
6.男扮媵娣进都城祖孙联姻非笑语
7.祈眉寿无疆西伯善养老
8.邻有丧舂不相
9.丧仪制度化文明又繁重
10.齐疏之服馇粥之食
11.祭神如神在
12.礼尚往来退“贽”不嫌
13.乡人饮酒尚齿习礼
二 继承与拓新——秦汉至南北朝
1.高裸有祠坛新兴九子母
2.生儿贺羊酒试周始流行
3.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4.加冠的冠次有增减
5.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
6.防隔内外咸化廉清
7.从忌日之哀到生日之贺
8.鸠杖的故事
9.高坟?蒿里?万僧斋
10.短丧?裸葬?举义丧
11.赤帝五方帝不再立“尸”祭
12.相见论风操乡饮初衰微
三 繁化与整合——隋唐五代时期
1.胎教、幼教渗医学洗儿钱与汤饼会
2.帝范?诗教?诫子书
3.冠礼复古制 昌允讨没趣
4.姓氏录与禁婚家公主再嫁风气奢
5.拜堂?打聋?兴婚会泰山?月老?射雀屏
6.柏梁诗与千秋节礼拟元会授版职
7.丧葬定级丧服加重李白葬友刘昌埋胔
8.丧家收泪观路祭皇帝命撰阴阳书
9.祀神复周制孔庙立爵位
10.贽品定级拜礼变 贡士始叨鹿鸣宴
四 约古繁今——宋元时期
1.禖坛迎祭上帝张仙、观音送子
2.安产图与再生仪
3.家训、世范始盛行
4.加冠改作加巾帽拜母专节终取消
5.六礼合并为三礼起帖、肩舆与利市
6.圣寿节庆典空前养老礼始见式微
7.丧礼革古添新俗辽元本族葬仪殊
8.佛事延后世火葬遭遏制
9.三教神位大增加茅沙降神祭山仪
10.乡居杂仪酌古通今
11.乡饮酒礼变古离谱
五 繁化与蜕变——明清至近代
1.求子对象多尊神偷鞋?拍喜?摸门钉
2.洗三歌与圆锁礼
3.格言流行女教书多
4.冠笄礼简约并转成丁礼多彩多姿
5.皇亲?媵妾?典妻
6.“三礼”风行新俗繁民族婚仪呈异彩
7.婚礼陋习与美俗良风
8.圣寿节铺张极致寿庆文化遍民间
9.丧葬礼俗的近代走向
10.加重服制昙花一现各民族葬俗蔚奇观
11.神位祀典多变化民间祭礼成模式
12.相见无贽有茶待乡饮读律终废置
六 民国时期婚丧礼俗的变革与反复
1.婚姻礼俗
2.丧葬礼俗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国、南北朝的皇帝更兴起“双后”、“双妻”之制。孙皓的滕后失宠,而宫妃佩带皇后印玺者便有多人;前赵刘聪时有上皇后,左、右皇后的称号;北周宣帝亦如此,进而立天元、天右、天左皇后等,后来又冠以“大”的尊称;北魏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不只是继承古代媵妾制,而且是“多后”制,正是古礼忌讳的“并后匹嫡”,亦即公开的多妻制。南朝皇帝还算遵守古制,但一般也是三夫人九嫔。这时,诸王、郡公、侯及品官等有置妾的定额,从八妾六妾,至四到一妾不等。实际上,有的官僚豪富也立两名正夫人,或称左、右夫人。士庶之家也有婢妾。《颜氏家训·后娶》篇里提到“江左不讳庶孽”,妻死用婢妾主持家事;而河北则必须重娶,有娶至三四人者,以至引起家室不和,屡起讼事。 至于相反的一妻多夫制,这时也出现极少事例。如西汉宣帝时,燕代地区出现过“三男共娶一妇,生四子”,难以均分,引起诉讼之事。 这时还出现官府的赐婚与强制配偶。赐婚在皇室屡见,汉文帝的窦姬就是吕后赐给的,吴孙权把何姬赐给马和。进一步发展便是群体的强配:西汉淮南王曾命令九江郡一带的民家女,“以待游士而妻之”。三国魏灭蜀汉后,就将蜀汉宫人全都分赐给无妻的魏将领;魏、北齐都曾兴起“录送寡妇”的勾当,命令郡守将成千的寡妇,实际上包括不少活人的妻子配给有功的士兵。 社会上还流行指腹婚。早在鸿门宴上,张良争取项伯保刘,带他见刘邦,刘邦就对项伯敬酒,并“约为婚姻”。这是未生儿女之前,预先订约。东汉初,贾复为光武打天下,被河北义军重伤。光武来慰问时,贾妻正怀孕,便定下:若生女,我子娶之;若生男,我女嫁之。此俗到西晋、南北朝时更加流行,就明言“指腹为婚”。 这期间,“童养婚”也正式出现,汉代称做“待年”。汉昭帝的上官氏,立后时年仅6岁,等到婚龄时再结婚。曹操一次进三女于汉朝皇帝的夫人,“小者待年于国”。当时东沃沮族盛行童养媳,女孩10岁即许至男家,养大至婚龄期,又送回娘家,再行迎娶。这种包办婚姻形式下,民间小媳妇多半在男家服劳役、受虐待。 上述几种婚姻,都带有极大的强制性与剥削性,尤其是统治集团,根本不管什么婚姻制度,为所欲为,广大民家深受其害。 这个时期一般实行早婚。汉代皇帝、太子有不少人在十五六岁成婚。下及魏晋,相沿成习。晋武帝曾规定:“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长吏配之。”17岁仅是下限,可早不可晚。从那时的《列女传》看,不少女子13岁便出嫁,有的14岁即守寡。南朝皇帝有的在10余岁时便纳妃、立后。北朝婚龄更早,魏、齐一些皇太子,都是10余岁时生子。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礼俗史话》讲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冠、婚、丧、祭、乡、见“六礼”以及生育、幼教、养老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从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节,重点论述其中的伦理意义,分辨其中的陈规陋习与良风美俗的不同,以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礼俗文化的风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不错,讲述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的“六礼”及出生、教育、成长、养老、死亡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各个时期自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况,并对古籍所载礼仪的典章名物做了简明的介绍。
  •   了解过去有助于现在的成长。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虽然说祖宗之法不足畏,但是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万万不能丢!
  •   不错,了解了很多知识
  •   还没看,一本小书,希望读后有所收获。
  •   感觉不错,普及读物,希望有帮助
  •   质量很好,内容简练
  •   无论内容还是排版印刷都非常好,值得收藏和阅读。
  •   中国是个礼仪大邦,这本书使我们更加明白礼俗的讲究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在看
  •   礼俗是古代礼乐制度的遗留,是家族、门第规矩的体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