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周晓虹,谢曙光 主编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己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书籍目录

发刊词
主题研讨:移民研究
主持人语
跨境移工与社会排除——台湾蓝白领外籍劳动者的经验比较
再生产劳动力的新全球政治学
跨境母职公民身份——变迁中的闽北边境地区道德经济
前程似锦还是南柯一梦——在大陆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
多元文化社会与“他者”
学术论文
从“革命”到“继续革命”——西村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关系:一种整合的模式
蜂窝状经济中的灰色市场——1978年以前的温州民营经济萌芽
粮食安全、城市化与中国的社会稳定
书评与随笔
农民:游走于权力缝隙间的弱者——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傲慢的工笔——从现代性视角评《新中国:钱、性、权力》
英文目录与摘要
稿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2007年,中共在成都和重庆开展的省级试验,以及一系列省份县一级开展的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改革的轮廓尚不十分清楚,但其大致方向是改善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地区在服务、技能、收入和生活机会方面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改革曾强调“本地消化”农村农业生产剩余劳动力,喊出的口号是“离土不离乡”,并强调扩大拥有乡镇企业和半正式的个体户企业的小城镇的规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这种模式变得愈益不合时宜。各项政策举措认识到,要实现更多的社会平等和实现长期的农村生计稳定,必须提高真实生活水平和机会对个人的吸引力。毫无疑问,这背后的想法是,农村地区必须通过资源的回流,享受工业(主要是坐落在城市地区)创造的财富;所谓的回流不是指援助,而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投资于高质量的体制和公共产品,促进农业和非农业农村就业与创业的发展。现行的安排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特点包括:农村结构呈蜂窝状;农村家庭成员有的从事农业,有的在本地非农产业就业,有的往返于城乡之间,但又共担着责任;这种安排是不可持续的。农业是尤其引起关切的领域。虽然已经实现了粮食安全,但农村社会结构在重压下摇摇欲坠。除本地税收外,最突出的冲突来源是土地权,即土地使用合同,包括土地使用再分配、妇女使用土地的权利、村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无论合法与否),以及征用土地用于开展发展项目。在农业方面,很明显,村民之间的农田分配在技能、耕种技术以及规模优势的分配方面不是最优的。各地的发展项目推动了较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出现,在其他地方,农民通过签订非正式协议,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正规规则非常严格,而非正式协议和合同缺乏法律保护,这意味着现有案例容易产生棘手的争端和冲突。2008年10月初,胡锦涛参观了安徽省小岗村,以庆祝30年前启动的农村改革。小岗村作为当年改革启动的地方而被载人史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