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人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于展  页数:302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12年前写过一本题为《中国学生走地球》的书。那时我从在日留学期间走过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中选择了12个,以到四大河文明的故乡访古的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写了第一本游记。    12年后又有闲心计划再写一本新游记时,我曾设想把到南极看企鹅,北角、阿拉斯加看极光,非洲草原看猎豹,加拉帕戈斯群岛看象龟,复活节岛看莫埃像,还有西伯利亚铁路之旅,乘灰狗大巴横穿北美大陆这样的经历串到一起,凑一本野味儿重一些的游记。但每当这个念头闪现的时候,总会跟着一个疑问:这样的内容是否会比写历史,写文明更有价值?    追求野趣的旅行固然富于趣味,但它远不像到人类文明的故乡访古更能够撼动我的灵魂。在埃及,在美索不达米亚,在南亚,在大津巴布韦……我的灵魂无数次被拷问,被撞击,被撕裂。深邃的历史像一把尖刀,在它们身上扎出一道道伤口,刻上价值变迁的印记。历史从来无情,又从来公正。它以铁律警示世人,它又是人类灵魂净化的津梁。在历史的淘选中,我们或许该庆幸自己身置于价值进化最好的时代。    于我个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则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老世界。侧身其间,哪怕是一草一木,一块古老的石头,一片浸染着深沉气息的瓦片,都不停地令我在思古幽情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这样的夜晚属于我,又不属于我。    时光飞逝,距上一本游记出版,十几年过去了,与我涉足的古老文明相比,这无疑是长河之一瞬,但在人短短一生中,这十几年却又是理解力和领悟力飞跃的时段。近年来每当我拿到一本图文并茂的好游记时,总想到让自己在路上的时光和积年攒下的照片有用武之地。俗话说:一图胜千言。这些照片不仅仅是旅行经历的记录,也是一次次身不由己的感动。这些感动的结晶注定能更有效地传情,作用恐怕远远胜过我那稚拙的文字。    从第一次踏上旅途到今日,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云游四方的经历仍在继续。特别是自2004年起赴美国留学,我又有机会走访了中南美、亚非等地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补上了第一次留学期间欠下的不少课。这种对旅行的钟爱大概终身也不会改变,不过是换了新的形式,我从单枪匹马的背包客,到和妻子、朋友结伴出行,后来又发展到带上孩子。    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三五知己、家人做伴,走在路上,看沉睡了数千年的文明古迹,我都难以抑制地沉醉其间,深为之叹服,虽不免时或为历史中的种种杀伐征战而心悸,但又总在历史的缝隙中收获感动。又岂能不感动?你每每总能看到古老的历史中人类前进的艰难印迹。的确,人类推进价值观的更新、深化从来不遗余力,虽然时有倒退,却总在向着更开化、更人性的方向扎实地迈进。    古人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实,古今中外相似的又岂止是月亮,还有旅人那颗在路上的心,他也许魂牵梦萦滔滔的幼发拉底河,也许迷恋端庄的迪尔神殿,甚至在锡吉里亚峰不小心遗失了。    著者    2012年3月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超级旅游爱好者,作者于展得天独厚拥有了比大多数人多得多的行路历程。作者选取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南亚、大津巴布韦、印加和玛雅六大古文明,用亲切而饶有趣味的语言将十数年的行程汇成充满人情味和历史感的旅程。作者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思考,多次充分体验了价值观冲突,并因为这些而变得成熟起来。

作者简介

  于展,北京人。前半生的特点是学生期超长:小学、中学、高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校学习,北外大本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有机会赴日本、美国留学,因此获得了充足的旅行时间,用奖学金和打工的积蓄走访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写下了《中国学生走地球》一书,并拿到了东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日本笹川和平财团主持中日交流工作,人生的座右铭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目录

一、悠悠尼罗河——埃及
二、中东怀古——约旦、叙利亚、以色列
三、踏着佛陀的足迹——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
四、石城记——赞比亚、津巴布韦
五、空中帝国启示录-秘鲁
六、玛雅寻踪_尤卡坦半岛自驾游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飞特拉维夫?” “对。” “请问你只带这些行李吗?”他指指我的全部家当:一只没有装满的旅行包和一个装随身物品的双肩背小包。由于秋季的中东冷不到哪里去,我的行囊里少了不少防寒的衣物。 “对,就这些。” “我能求你帮个忙吗?”他指指身边的两只硕大的软皮箱子,“我从德国搬家回以色列,行李太多,肯定要超重了。” 我知道所有的导游书都无一例外地提醒游人:上飞机时不要帮陌生人带行李,特别是乘坐赴以色列的航班。但我这次却没有听这些规劝。首先是凭直觉,我很喜欢这个文气的小伙子;再者,仔细到连一只跳蚤都不会放过的安检也为我上了一道保险。 见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伸出手来跟我握手。我让过夹在我和他之间的几个乘客,站到他身边。 “我叫约瑟夫•高德,你就叫我约瑟夫好了。”他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可以看出名片的主人有博士学位,在一家音乐制作公司做副总,公司本部在海法。递名片大概也是为了让我更放心。 “实在感谢你。我在德国工作了三年,现在结束工作回国,这两大箱都是衣服。”他摊开双手,一副无奈的样子。 “完全可以理解。工作了三年,两个箱子算少的。”我也把我的姓名、来历告诉他,并解释说是个学生,没有名片。他问我为什么选以色列来旅游,我开玩笑说因为能遇见他。 约瑟夫是位福星,为我们带来一个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收获。这要感谢他那满满两大箱衣物占用了相当长的安检时间。为了让飞机正点起飞,汉莎的工作人员不仅飞速为我们办完了行李托运和登机手续,而且由于普通舱找不到两个挨着的座位,他们居然安排我们俩坐进了还有空位的公务舱。 起飞不久,乘务员过来送餐。 “Kosher?”约瑟夫接过菜单,询问餐饮是否经过犹太食品认证。我借机问他犹太教洁食的有关教规。 约瑟夫跟我仔细说起他们的教规,告诉我植物种子、果实和蔬菜是神赏赐给人类,供他们食用的。陆地上的动物凡是反刍的、偶蹄类的,都是洁净的,但猪和骆驼除外。

后记

从12年前写第一本游记到今天,由于多年没动笔写正经东西,手早就生了。    启发、鼓励我将旅行的经历整理成书,与读者们共享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社长谢寿光、总编辑杨群和设计总监孙元明。一年前我拿着旅途上的手迹和图片资料找他们咨询时,他们热情地建议我用好这些素材,选定一个我自己最愿意写的题目,做一本图文结合的新游记。在其后的执笔过程中,我又多次向他们讨教。他们的激励与指导唤起了我的勇气和耐心,使我能用工作之外并不充裕的时间,持之以恒地把文字部分写完。    在结合文字内容选用图片的过程中,我又和孙元明总监、吕晓波教授、章敏老师以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毕业生现在南美工作的谭瑾同学多次协商。他们不仅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还贡献了珍贵的照片,弥补了我在图片上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不折不扣是集体创作的产物。    在编辑阶段,我得到了孙元明总监和陶盈竹编辑的全力支持与帮助。他们带给本书的远非一般性的建议与思考,更宝贵的是在丰富的工作和生活阅历中,包括旅行经历中积累起来的感性与才思。他们的奉献为本书增色。    撰写本书的过程同时又使我有机会重新就一个老问题做些新思考:耗费偌大的精力、财力和体力去旅行,旅行者在追求什么?换句话说,旅行对人的吸引力究竟何在?常见的答案是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丰富自己,而这些话再深挖下去又有什么内涵?    在我看来,旅行对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有意外的发现,并使人从中获得感动。每个踏上旅途的人都是在有意识地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寻求一种平素得不到的体验。旅行者通过使自己置身于一个非恒常性的环境之中而获得意外的发现,引起感动,并就其进行独特的思考。体验的意外性越大,感动和思考也就越深。一次旅行结束后,人们最留恋的往往是那些最意外、最离奇的经历和见闻。不仅欢乐、美好的东西,连旅途上体验到的苦楚、孤独,遇到的麻烦也会成为有价值的收获。英文中“旅行(travel)”一词的语源是拉丁文的“trepalium”,意为“艰辛”“患难”。旅途上充满了周折与磨难,把它们连缀起来就是旅行。古人早给旅行下了再恰当不过的定义,探讨旅行的收获首先也应该从这里开始。    旅行既是和他人,也是和自己漫长的对话。它不仅带人通过意外的经历去发现、认识世界,也使人去发现、认识自己。因此,面向世界的旅行同时也是走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心旅。有不少体验只有在一个人把自己送上旅途,亲历了旅途上的事情后才会获得,并在获得它们的同时发现一个新的自我。斯里兰卡尼甘布海边遇到的小妹妹使我打破了绝不在旅途上向人施舍的信条。在印度看到处于种姓制度最底层的贱民时,我发现我这个平日坚信不能按出身、血缘将人分为尊贵卑贱、三六九等的当代人竞在极力回避使自己的目光和他们的视线相接触。旅途上有数不清的经历似乎都是在成心试探和考验自己,帮助我看到一个迄今为止自己并不知道、并不了解的我。这种收获在日常平静的生活中是难以得到的。    一次旅行同时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洗礼。当我从在马德拉斯甘地纪念馆前行乞的小女孩手里讨到一张被揉搓得破烂不堪的纸币时,我意识到了行乞在印度人心里所具有的和我们全然不同的意味,从而改变了我对他们行乞的成见。今天的秘鲁人体现出的对当年的仇敌,印加文明的毁灭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宽容使我看到了宗教在决定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憎中占有的地位,意识到不能以我们的价值规范去武断地品评别人的判断。这样看来,旅行能使人将自己的价值体系相对化,同时也意味着将自己相对化,使人变得谦虚。相对化并不等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而意味着知道在自身之外还有别人,知道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外还存在着别人的价值体系,从而使人多拥有几个尺度,更尊重别人的价值观。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国际化的出发点。    在完成了本书的文稿之后,我也把它寄给我的师长、同学和友人,以便听取他们从读者角度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其中,瑞银香港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央视评论员章弘、电影演员阎青妤、北京大学教授朱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潘振平还抽出他们宝贵的时间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在此谨致以衷心的谢意,并期待着他们的推荐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    著者    2012年3月12日    于印度尼西亚日惹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济周期几年一轮回。产业周期几十年一轮回,文明周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轮回。于展遍游世界各地,探文明之起端。发古人之幽情,将历史、现实与民风揉合在一起,娓娓道来。此书可读性强,如同与作者一起旅行。我一个星期读完了这本书,完成了一场很值得的神游,颇有收获。    著名经济分析师/陶冬    著者和我一起度过美妙的青春时光,他总让我吃惊和佩服。我们一起踢足球。他能踢断锁骨;我们一起打排球,他能后排跳起扣球,对手拦不住;我们一起出国留学,他先在东京大学拿硕士。再去哥伦比亚拿博士;我们都去各地旅游,我回来顶多和亲朋好友晒晒照片,他却又整出一本书来。《行路人》写得跟一本小说一样,捧起来很难放下!同一个起跑线出发。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章弘    十几年前看过于展的游记《中国学生走地球》。如今,400多幅精美的照片加上15万字的长篇描述,又成就了他最新问世的《行路人》o他的新书让我在文字和图片的诠释中思考着历史与现代的撞击,体会不同的审美感觉。在津巴布韦的高原,“……夜幕降临后,旷野里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景观虽然很美,于展却说:“没有这火光,高原的夜色更美。”    演员、“百花奖”获得者/阎青好    旅游很多时候被理解为赏景,但还有一种旅游,那是在浏览他乡美景的同时,感知世界、自然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样的旅程描述风光,吟诵思绪,开筑心路。这样的游记所展示的不仅是自然的美,世界的美,更是路途中行路人的思想之美。《行路人》兼具这三者之美。读完之后,我们都会和著者一起去尝试:旅途实际上是心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简明道出旅行与求知的关系。十分钦佩作者的目的地选择和旅行中的态度,图文并茂的见闻更是令人神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潘振平

编辑推荐

《行路人:1个中国旅行者与6大文明的对话》简明道出旅行与求知的关系。令人十分钦佩作者的目的地选择和旅行中的态度,图文并茂的见闻更是令人神往。

名人推荐

经济周期几年一轮回,产业周期几十年一轮回,文明周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轮回。于展遍游世界各地,探文明之起端,发古人之幽情,将历史、现实与民风揉合在一起,娓娓道来。此书可读性强,如同与作者一起旅行。我一个星期读完了这本书,完成了一场很值得的神游,颇有收获。 ——著名经济分析师/陶冬 著者和我一起度过美妙的青春时光。他总让我吃惊和佩服。我们一起踢足球。他能踢断锁骨;我们一起打排球,他能后排跳起扣球,对手拦不住;我们一起出国留学,他先在东京大学拿硕士,再去哥伦比亚拿博士;我们都去各地旅游,我回来顶多和亲朋好友晒晒照片,他却又整出一本书来。本书写得跟一本小说一样,捧起来很难放下!同一个起跑线出发,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章弘 十几年前看过于展的游记《中国学生走地球》。如今,400多幅精美的照片加上15万字的长篇描述,又成就了他最新问世的这本书。他的新书让我在文字和图片的诠释中思考着历史与现代的撞击,体会不同的审美感觉。在津巴布韦的高原,“……夜幕降临后,旷野里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景观虽然很美,于展却说:“没有这火光,高原的夜色更美。” ——演员、“百花奖”获得者/阎青妤 旅游很多时候被理解为赏景,但还有一种旅游,那是在浏览他乡美景的同时,感知世界、自然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样的旅程描述风光,吟诵思绪,开筑心路。这样的游记所展示的不仅是自然的美,世界的美,更是路途中行路人的思想之美。本书兼具这三者之美。读完之后,我们都会和著者一起去尝试:旅途实际上是心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简明道出旅行与求知的关系。十分钦佩作者的目的地选择和旅行中的态度,图文并茂的见闻更是令人神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潘振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路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不错,是帮朋友买的。
  •   游记类的书看过不少,这本书文笔细腻,娓娓道来,有深度有内容,很喜欢!
  •   早就在书店看上了才下单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