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高培勇,张斌,王宁 主编  页数:226  字数:235000  

内容概要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全国版)》始终力求融入两个方面的功能:标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导航;刻画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揭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成果。可以说,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提供“路线图”和“考评卷”,全面而系统地推进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梦想与追求。

书籍目录

1.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说明
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1.2 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原则
1.2 指标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
1.2.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理论基础
1.2.2 设计指标体系的三种基本思路
1.2.3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职能与特征
1.3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1.3.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标
1.3.2 因素的分项
1.4 指标体系的解释
1.4.1 政府干预度
1.4.2 非营利化
1.4.3 收支集中度
1.4.4 财政法治化
1.4.5 财政民主化
1.4.6 分权规范度
1.4.7 财政均等化
1.4.8 可持续性
1.4.9 绩效改善度
1.4.10 财政国际化
2.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方法论说明
2.1 公共财政建设指数框架
2.1.1 指数的结构
2.1.2 几个关键问题
2.2 财政公共化考评指标的筛选
2.3 财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
2.3.2 判断矩阵
2.3.3 决策参与者贡献程度分析
2.3.4 财政公共化因素综合权向量的确定
2.4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方法
2.4.1 指标映射
2.4.2 权重合成
2.4.3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
3.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考评:指标权重与考评过程
3.1 指标权重及其意义
3.2 考评过程
3.2.1 调查对象确定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调查质量控制
3.2.4 抽样精度
……
4.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描述
5.数据汇总与分析(2007年)
附录一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各层级指标得分一览表(2007年)
附录二 公共财政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调研数据报告(2006年)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2财政公共化考评指标的筛选 从理论上讲,在任一待筛选指标集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某些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贡献不大等问题。要全面、合理、准确地表现财政公共化状况,需要建立指标筛选分析模型,对所有备选指标进行筛选。通常,这一过程需要建立三个考评指标分析模型。 一是效率考评指数分析模型,用于确定每个决策单元(就本研究而言,一年可作为一个决策单元)“最满意的”输入权向量和输出权向量,使决策单元获得其可能得到的“最大效率考评指数”。 二是指标特性与效率考评指数关系分析模型,以便基于考评指标的特性,分析考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指标的重要性,以消除输入指标之间、输出指标之间、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是考评指标筛选分析模型,以剔除对最终评价结果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指标。无疑,经过这三个模型筛选出的指标所构成的考评指标体系,才是待选指标集的最小完备集,其不仅能基本消除指标之间的重复性和相关性,而且还涵盖了评价财政公共化状况的主要指标。 然而,由于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起步较晚,现有数据尚不能支持有关的建模工作,因此,我们在此次指标筛选过程中,在遵循上文中所提到的相关性、完整性、重要性、独立性、精确性、可比性、经济性和客观性的同时,着重强调以下四项原则以最终选定指标。 第一,选用的指标应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所对应因素的主要方面,并对财政公共化状况产生最终的影响。 第二,选用的指标应能够敏感地反映财政公共化状况的变化,确保相关指数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用于生成相关指标的全部数据均应是有确切出处的直接数据,推算和估算数据一律不予考虑,以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四,所使用的数据必须要能够及时、方便、持续地取得,以保证指数分析工作的时效性和延续性。 根据定量分析过程中对指标的上述筛选原则,我们在具体考评过程中,将具体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现有数据能够支撑建模要求的为年度测评指标;在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内具有理论测评意义,但由于现有数据不能支持有关建模工作,因此无法得到准确测评结果的指标为备选参考指标。

编辑推荐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全国版)》适合财政政策及理论研究人员、财政系统管理决策人员、高校财政学专业师生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