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翰香集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从翰香  页数:344  字数:469000  

内容概要

  从翰香编著的《从翰香集》收录了从翰香先生从事历史学研究工作以来的论文9篇,汇集了她数十年来的学术精华,其中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两篇论文,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探索,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翰香先生着力研究明代经济史和近代农村,其中有关明代植棉和棉纺织业、明代人口和经济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言人未言,发人未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华北平原”,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成果。主持编著的《近代冀鲁豫乡村》一书,学术界公认是中国近代乡村史的经典著作。此后,先生致力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直至晚年,重病缠身,仍然笔耕不辍。从翰香先生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和历史学素养,治学严谨,主张经济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不可受既有观点的束缚,亦不可预设结论。她的研究实现了经济学理论与历史学方法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从翰香,湖北阳新人,1933年8月生,2012年6月逝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五届执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经济系,获北京大学经济系副博士学位。1960年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组、思想史组、通史组、经济史研究室工作。历任经济史研究室主任、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明史分册》等。

书籍目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萌芽诸问题
试述明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论明代江南地区的人口密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十四世纪后期至十六世纪末华北平原农村经济发展的考察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清末民初华北平原冀鲁豫三省的农村
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土地改革
明代棉业史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资本对内地市场的占领

章节摘录

  徐润刚进洋行时,月薪不过10元,但由于“经理”这家洋行生意的结果,早在1869年,便开始有了“积蓄”,并“与曾寄圃师、芸轩兄三人合开绍祥字号,包办各洋行丝、茶、棉花生意”。  1861年,徐润即跃居副买办的职位。“总行中华人头目”,独揽行中一切事务。每月收入仅薪水就“400另贴80两”,其他各项佣金更是无法计算。其积累之迅速,可由他所设商号之多中得到证明。他先后设立有:润立生、福德泉、永茂合祥记、宝源丝茶土号,顺兴、川汉等行栈以及钱庄、网庄,布号数处。经营的货品,正是各洋行出口的农产、土特产,其中以茶、丝、烟叶、皮油、白蜡、黄白麻、各种桐油为大宗。直至1868年以前,徐氏主要是充当买办职务,同时又分身经营买办商业。他一面以买办商人的身份出卖农产品和农产原料给洋行,通过贱买贵卖的手段获取商业利润;一面又以买办身份来媒介这批生意并从中获取“手续费”。  1868年,徐润正式离开宝顺洋行,自立宝顺祥茶栈。这标志着徐润积累的进一步扩大。然而他致富的途径并未改变,仍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从帝国主义掠夺中分取一部分赃物。  1873年,他以积累的一部分,投资于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较大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交通运输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后又陆续投资于矿业、棉纺织、缫丝、造纸、垦牧以及保险和房地产事业。其投资规模之大,插足行业之广,恐怕也是当时沪地巨室中名列前茅的人物。据他自己在《自叙年谱》中说:“所置之业,造房收租中外市房五千八百八十八间,月收二万余金(本系拨作宝源祥房产公司)另置地三千余亩,和字号、当铺附股者八家。商局(轮船招商局)股四十八万,开平(煤矿)股十五万,仁和(水险公司)十万,济和(水火险公司)五万,贵池(煤矿)十万,三山银矿六万,平原铜矿六万,金州(煤矿)五万,缧丝二万五千,织布五万,塘沽耕局三万,造纸局二万,玻璃公司三万,香港利远糖局三万,牛奶公司三万,宜昌鹤峰州铜矿一万,统计不下百二三十万,另搭钱庄股本并外国股分不计数。”此外如同文书局(影印古版书籍)等企业尚未列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翰香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经典作品,收集慢慢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