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新知识应用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小学教师新知识应用与学科教学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吴沁 等 著  页数:165  
Tag标签:无  

前言

  你心目中的好教师是怎样的?无论由谁来回答,除却热爱学生、和蔼可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等内容外,给出的答案中必不可少地肯定有这样一条——知识丰富。知识是基座,有它,站在讲台上教师才有了充足的底气;知识也是力量,有它,站在讲台上教师才有了不竭的勇气;知识还是魅力,有它,站在讲台上教师才有了飞扬的意气。  是的,对于任何一名专业教师而言,都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教学技能。除此以外,更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这个要求,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比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艰巨。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语文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还关注到不同主题的体悟。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任务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道德情意等各种范畴。语文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负载着传承民族文明重担的同时,自身也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活动则借助听说读写等多种手段得以实施。语文教师不仅要能组织教学,而且自身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应足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语文教师的知识必须扎实,更要丰富。获得扎实而丰富的知识有哪些途径?从目前国内语文教师的培养方式来看,不外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条。职前培养主要依赖的是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注重学生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职后培训则与此相反,往往更偏重于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因此专业知识的获得更多的在高校就已“完成”。姑且不论语文教师们当初在高校所获知识的新旧和多少,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知识的不断更新已成为基本特征。中文学科专业研究的进程意味着只要走出校门,你的知识就已经滞后。这话听来略显夸张,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语文教师如果能坚持自主学习,照样能实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可事实上,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教学任务吃重,日常事务也特别繁杂,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靠“吃老本”来完成教学。不仅新知识进入不了课堂,原有的知识也逐渐缺失和遗忘。

内容概要

  语文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还关注到不同主题的体悟。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任务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道德情意等各种范畴。语文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负载着传承民族文明重担的同时,自身也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活动则借助听说读写等多种手段得以实施。语文教师不仅要能组织教学,而且自身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应足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认知心理学与文本解读/003二、认知心理学与教材处理/008三、认知心理学与熏陶感染教学/011四、认知心理学与语文反思性学习/014第二章 现代阅读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现代阅读学与文本解读/020二、现代阅读学与阅读教学/027三、现代阅读学与作文教学/034第三章 文化语言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民族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040二、文化发展对语言的影响/045三、语言中丰厚的文化积淀/049四、语文教学中文化语言学资源的有效利用/052第四章 模糊语言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模糊语言学与文本解读/(?59二、模糊语言学与新课程理念/064三、模糊理论与语文“模糊教学”/069第五章 比较文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比较文学简介/076二、比较文学理论与文本研读/078三、比较文学与阅读教学/085第六章 文学批评、鉴赏与语文学科教学一、文学批评鉴赏新视野及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与影响/095二、文学批评鉴赏视野下的各类文体教学/104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一、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厚的传统文化/112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121三、中国古代教育与新课程理念/124第八章 外来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一、外来文化与文本解读/130二、外来文化与新课程理念/138三、外来文化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44第九章 美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一、美学与文本解读/150二、美学与阅读教学/155三、美学与作文教学/161后记/165

章节摘录

  4.错失同化  阅读时错误理解言语对象,出现同化远离顺应,甚至歪曲课文内容的现象。例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这一段,“三五”是指什么时日?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三五是指初三、初五。”他们既缺少(或没有注意到)起码的生活常识——初三、初五的月是不会“明”的,也缺少基本的古汉语知识——正如“年方二八”是指十六,“三五”不是三或五,而是三乘五,该指每月的十五。再如,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写马克思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诽谤和攻击,毫不理会,“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对这句话的理解,许多学生按以前的思维习惯理解这句话,往往出现偏差:有的认为是表现马克思的心胸宽广,有的认为是表现他的宽宏大量,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表现他胸怀大志,很难体会到这句话写出了马克思对种种恶毒攻击的不屑一顾,表现了他对资产阶级的极度轻蔑。  5.孤立同化  把课文的某一部分,从文章的整体中孤立出来。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一首的末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学生往往理解为“大自然”,就像鸟久久地关在笼子里,又返归大自然一样,作者从官场上重返田园。孤立地看,这样理解没有毛病。但从整首诗来看,这里的“自然”与首句所说的“适俗韵”相呼应,应该既指客观的自然之境,更指诗人的主观之性。杜甫的《无家别》中,抒情主人公说,家乡既已荡尽,不论到哪里去都一样。读到这里,学生往往会觉得这是表现了这位±兵的旷达。如果从这几句诗孤立地看,这样理解未必不对。但联系全诗却会发现,这是作者采用“透一层法”,表面是写他的宽解,实际上是透过这一层来衬托出他遭受苦难的深重,使他的苦难更得到强调,让人更加沉痛。克服了这样的孤立同化,在读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这样的语句时,就不会孤立地理解为这是捕蛇者的宽慰之词,而是能够联系全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感受到作者在这里也是采用“透一层法”,以深刻揭露上层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残暴以及人民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  (二)同化错觉的避免和纠正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一个人的图式对于他感知和理解新事物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必须把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事物联系起来,依靠这些图式去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如前所述,同化与顺应是个体认知结构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的最主要的方式。而无论是同化还是顺应,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都是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如果这种联系生成了,并且这种联系是实质性的,那么新知识就嵌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知识就能随时提取,并能在各种不同的相关场合灵活地运用。如果所学的知识是孤立的知识点,那么只能游离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外,而且很快就会被遗忘,自然更谈不上能够灵活运用和产生迁移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文学科新知识应用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小学教师新知识应用与学科教学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