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通识读本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李问渠 编  页数:464  字数:8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它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对人类文化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不少的文化盲区。“诸子百家”指什么?“经史子集”指什么?“三皇五帝”都是谁?“国际象棋”是怎么来的?“圣诞节”怎么来的?什么是“冷战”?……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并非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常识,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希望能帮助读者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
本书是文化常识的精选本,汇集了古今中外几千个基本文化常识。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对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称得上是一本实用的知识百科全书。本书语言精练,信息密集,读之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还能够开阔文化视野,领悟到中外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智慧。本书内容精彩纷呈、包罗万象,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神话、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曲艺、饮食、服饰、教育、称谓、风俗礼俗、节日、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技、医学、天文历法、交通、传媒等诸多方面,随手翻阅,即可领略到中外文化的风采。

书籍目录

语言文字
我国的语言文字
七大方言
普通话
仓颉造字
汉字演变
八思巴文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六书
宋体字
汉字知多少
标点符号的起源
汉字横写
汉语拼音
速记
成语
谚语
歇后语
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由来
对联种种
世界上的语言和文字
语系
语种
英语
世界语
古埃及象形文字
纸草
楔形文字
最早的拼音字母
拉丁字母
盲文的发明
哲学
哲学
易经
五行
八卦
形而上、形而下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诸子百家
“爱人”与“兼爱”
黄老学派
天人之辩
义利之辩
中庸
性善论
性恶论
人定胜天
奇正相生
庄周梦蝶
矛盾
刑名与法术
玄学
王弼的“贵无论”
清谈
三纲五常
天不变,道亦不变
王充与无神论
道统
理学
天人合
周敦颐
二程理学
陆九渊与心学体系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黄宗羲的哲学思想
严复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原子论
伊壁鸠鲁
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
逍遥学派
爱留根纳
因信称义
四假象
科学归纳法
唯理论
我思故我在
自因
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
无神论
社会契约说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唯意志论
新康德主义
海德格尔
物竞天择
宗教
图腾崇拜
巴赫
海顿
“神童”莫扎特
贝多芬
小提琴之王
舒伯特
《摇篮曲》
肖邦
钢琴之王李斯特
俄罗斯音乐之父
圆舞曲之父
圆舞曲之王
《蓝色多瑙河》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悲剧三部曲
《祝你生日快乐》
《月光奏鸣曲》
《喀秋莎》
《马赛曲》
国际音乐比赛
国际音乐节
音乐之最
MTV
世界音乐之都
钢琴
吉他
第一把小提琴
手风琴
最早的口琴
双簧管
管乐队
芭蕾
“天鹅湖”
现代舞
国际标准交谊舞
迪斯科
霹雳舞
街舞
婆罗多舞
肚皮舞
曲艺
中国戏曲之最
中国主要地方戏曲
鼻祖
俳优
女乐与倡优

南曲·北曲
元曲
曲牌
九宫十三调
戏曲音乐
戏曲舞蹈
杂剧
南戏
引子
楔子
折·出·宾白·科介
小令·散套·散曲
科班
行头
十大古典悲剧
十大古典喜剧
录鬼簿
秦腔
黄梅戏
秧歌戏
昆曲
京剧
“生旦净丑”的由来
龙套
中国京剧流派及其创始人
常香玉
盖叫天
梨园三怪
为何称戏班子为“梨园”
脸谱
豫剧
川剧变脸
评剧
票友
子弟书
弹词
相声
木偶戏
皮影戏
二人转
杂技
口技
角抵
双簧
魔术
马戏
话剧
春柳社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莎士比亚
世界十大古典悲剧
世界十大古典喜剧
印度梵剧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
歌剧
著名歌剧院
哑剧
百老汇
美国音乐剧
马戏
小丑的尖帽
饮食
斗茶
铁观音三说
龙井茶
碧螺春
大红袍
奶茶
酥油茶
油茶
茶馆
中国茶叶之最
十大名茶
茶圣陆羽
《茶经》
酒的起源
酒的类型
中国名酒
洒令
雅令和通令
划拳
五谷
筷子
烹饪方法

酱油
豆豉
五香
腌腊
色、香、味
四大菜系
燕窝
中国四鱼
满汉全席
天下第一莱
松鼠桂鱼
西湖醋鱼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叫化鸡
北京烤鸭
南京板鸭
金华火腿
过桥米线
萨其玛
饺子
包子
元宵
月饼
春卷
豆腐
臭豆腐
年糕
天津“狗不理”
“点心”的由来
老婆饼
梨膏糖
粽子
冰糖葫芦的由来
蜜饯
山珍海味
中国各地风味饮食
中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乡
“涮羊肉”的由来
玉米
大豆
蔬菜的由来
白菜小史
鸡的驯养
古代养鱼
原产外国的蔬菜水果
大排档
餐巾
白兰地
威土忌
马爹利
伏特加
雪利酒
鸡尾酒
香槟酒
酒吧
啤酒
啤酒之最
干杯的由来
可乐
咖啡
冰淇淋
酸奶
吸烟溯源
口香糖
巧克力
方便面
面包溯源
汉堡包
三明治
薯片
披萨
热狗
西红柿
味精的发明
手抓、筷子和刀叉
罐头的由来
菜单的由来
基因食物
转基因食品
服饰
上衣下裳
深衣
胡服
冠·冕·巾
乌纱帽
长翅帽
头帕的由来
鞋的起源
木屐
古代的雨衣
中国古代流行的服色
补子
黄马褂
顶戴·花翎
中国古代的洗涤剂
中山装
旗袍
百褶裙
汗衫
的确凉
裘皮衣
缝衣针史话
长命锁
耳坠的由来
耳环的由来
额黄
胭脂
西装
西服纽扣的来历
纽扣“女左男右”的由来
警服上的铜纽扣
T恤衫
睡衣
雨衣
牛仔裤
喇叭裤
比基尼
风衣
茄克
燕尾服
马甲
迷你裙
手套
高跟鞋小史
胶鞋
袜子小史
运动鞋
拉链
和服
厨师为何戴白色高帽
医生为什么要穿白大褂
胸罩
领带
领结
衣架的发明
模特儿的由来
红丝带
白丝带
蓝丝带
眼镜的由来
白金首饰
动物首饰
戒指的由来
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的含义
世界五大宝石
世界七大珠宝城
肥皂
口红
牙刷
教育
古代学校
太学
小学
六艺
四学
孟母三迁
门人·门生
察举
私塾
书院
四大书院
国子学
学究
科举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状元知多少
举人·秀才
贡生
科举四宴
提名录
庶吉士
八股文
倒霉
破天荒
桃李
最早的幼儿园
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师范”的由来
国家助学贷款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
“3+X”
教师的别称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的创立
博士后
称谓
中国古代吏制官职
宰相
翰林
博士
中堂
参谋
宦官·太监
县官为何称知县
三姑六婆
中国的别称
中国古代皇族称谓
谥号·庙号·尊号·年号
万岁
“老佛爷”
老爷·大人
秘书
经理
经纪人
年龄的称谓
寿称
平民的称谓
姓氏的由来
炎黄子孙
名字
避讳
复姓
别号
礼称
殿下·麾下·阁下·膝下·足下·在下
交友古称
六亲
九族
伯、仲、叔、季
丈夫·老婆
连襟
妻子的别称
先生
太太
丈人
陛下
公主
驸马
诰命夫人
东床
红娘
月老·冰人
泰山
千金
丫头
古代文人之别号
“李白”的由来
“孙中山”的由来
“鲁迅”的由来
风俗礼仪
五礼
报喜
满月
剃胎发
百日礼
抓周
虎头鞋
六礼
茶礼
喜喜(双喜字)
新娘蒙红盖头的由来
花轿
交杯酒
掠夺婚
中国古代的离婚
赘婚
古代媵、妾制
少数民族婚俗
三从四德
寿桃
寿面
悬棺
殉葬
天葬
稿葬
墓志
烧纸钱的由来
披麻带孝
坟墓周围种柏树的由来
鞭炮的由来
春联
门神
“福倒”
守岁
压岁钱
贺年片
舞狮由来
舞龙
踩高跷
中国古代崇拜的主要神灵
民间各行业崇拜的祖师
求签
占卜
乌鸦叫乃“不祥之兆”的由来
缠足
“男左女右”的来源
上北下南小考
古人跪拜礼
叩手礼
作揖的由来
我国少数民族禁忌
哈达
握手的由来
宾馆的起源
文身
脱帽礼
碰杯
红玫瑰为何象征爱情
蜜月
国外过年习俗
日本茶道
武士道
决斗
非洲人的忌讳和回避
不同地区国家商人的习俗
小费
外国的属相
国外吃鸡蛋有说法
生日吹蜡烛的由来
剪彩的由来
降半旗
接吻礼的由来
以物传情
订婚戒指
婚纱的由来
离婚异俗
结婚周年纪念
木乃伊的制作过程
花圈
黑纱
英美常见人名的起源及含义
日本女子姓名为何多带“子”
世界十国三大姓
禁忌“13”的由来
礼炮二十一响
“金钥匙”
理发店的三色标志
节日
元旦
腊八
小年
除夕
春节
元宵闹花灯
春龙节
花朝
禊日
社曰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登高的来历
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
雪顿节
火把节
少数民族过春节
“五四”青年节
教师节的由来
“七一”的由来
“八一”建军节
情人节的由来
感恩节
圣诞节
圣诞老人
圣诞树
复活节
万圣节
狂欢节
愚人节
母亲节
巫术
释迦牟尼
文殊·普贤
南无阿弥陀佛
弥勒佛
南无·如来·阿弥陀佛
轮回
三界
大干世界
佛教四大名山
四大菩萨
和尚的由来
佛徒称谓
八戒
三宝
五百罗汉
六根清净
五欲与六欲
汉明帝因梦求佛
梁武帝尚佛
二武灭佛
和尚为什么要吃素
戒疤
袈裟
玄奘西天取经
鉴真东渡
禅宗
达赖和班禅

道教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元始天尊
九天玄女
三官
道教四大名山

武当派
白莲教
全真道
清真
僧尼法师·活佛·罗汉·喇嘛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安拉
伊斯兰教的六大信条
“清真之国”
犹太教
基督教
父亲节
祖母节(法国)
埃及的泛滥节
印度点灯节
慕尼黑十月啤酒节
各国的教师节
世界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三八”国际妇女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
国际护士节
开斋节
世界气象日
世界标准日
世界粮食日
世界卫生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旅游日
世界电信日
万国邮联日
国际音乐日
世界艾滋病日
政治军事
合纵与连横
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
军机处
九寺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民主义
“正”字记票法
虎符
烽火台
孙子兵法
八阵法
十大阵图
十八般武艺
三十六计
竖壁清野
击鼓·鸣金
号角
辕门
中国古代军衔
地雷的发明与使用
三军
沙盘
骑兵
警犬
指挥员和战斗员
民兵
黄埔军校
新四军
红军
人民解放军
开国十大元帅
烈士
抗日战争数字统计
弓箭

匕首
标尺“3”
政治学之父
最早的国际条约
国家
专政
民主
警察
独裁
中央集权制
三权分立制度
弹劾
无记名投票
君主制
共和制
政教合
领海权
外交
圆桌会议
领事
签证
国与国之间建交的三个级别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者同盟
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
功利主义
边沁
自由主义
费边主义
保守主义
门罗主义
无政府主义
新托马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
纳粹主义
种族主义
纳粹党徽“卍”
盖世太保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由来
三K党
“联合国”的由来
联合国旗帜和徽记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历任秘书长
红十字会
国际法院
北约
华约
欧盟
冷战
冷和平
公共关系
单边主义
多极化
塔利班
法塔赫
东盟
不结盟运动
世界五大智囊团
军衔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五角大楼
兰德公司
有警无兵的国家
军礼的由来
西点军校
海军陆战队
特种部队
世界近代史上著名战争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草绿色军服
侧面开口的水兵裤
海军帽飘带的由来
头盔的由来
举白旗
古今武器大观
独特的弹种
手枪
无声手枪为何无声
步枪
刺刀
机枪
冲锋枪
加农炮
火箭炮
高射炮
榴弹
雷达
导弹
弹道导弹
反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
坦克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舰·艇·船
战列舰
驱逐舰
巡洋舰
航空母舰
潜艇之最
歼击机
轰炸机
侦察机
武装直升机
隐形飞机
火箭筒
鱼雷
核武器
原子弹
原子弹投向广岛之后
细菌武器
基因武器
太空武器
NMD和TMD
贫铀弹
经济
经济
铜钱方孔的由来
元宝与银元
纸币的起源
钱庄、票号
钞票

商人
三十六行
最早的商标
会计
均田制
两税法
秤的起源
名片
保险
中国人民银行
费改税
小康
安居工程
经济适用房
市场经济
GDP
股票术语
上证指数·深证指数
恒生指数
彩票的由来
“$”的由来
纸币上的水印
美钞的印制
欧元
世界主要货币名称
汇率
最早的银行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
APEC
汇票
信用卡
专利
货币之最
黄金之最
保险
风险投资
软着陆
泡沫经济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最早的百货商店
超市
商品条码
跳蚤市场
自动取款机
星级酒店的评定标准
青年旅馆
灰色收入
分期付款
股份制
按揭
地下经济
市场经济
第三产业
WTO
最惠国待遇
南南合作
纳斯达克(NASDAQ)
道琼斯指数
恩格尔系数
知识经济
IS09000
华尔街
银座
法律
皋陶造狱
商代刑名
两千年前的敬老法
我国早期的成文法典
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典
我国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大明律》
“宪法”源流
刑法的由来
五刑
宫刑
幽闭
凌迟
枭首
刺配
立枷
古代酷刑
铁券
十恶
隐私杈
探视权
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援助
侵犯知识产权罪
离婚过错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
犯罪嫌疑人
无限防卫权
行政诉讼
听证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摩奴法论》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宪法
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国外的奇特立法
国际法
罪犯DNA库
人权
听证
律师
陪审团
安乐死
科技
科学·技术
算筹与算盘
古代最早的数学文献
勾股定理的发现
《九章算术》
祖冲之与圆周率
宋元四大家
都江堰水利枢纽
郑国渠
中国古代五大农书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养蚕种桑
指南针的起源
司南
指南鱼
地磁偏角的发现
地动仪
纸的发明
蔡伦造纸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火药的产生
第一次火箭载人飞行尝试
鲁班
百工“五法”
水车
水磨
播种机
脚踏纺车
漆器
生铁的冶炼
蹄铁
沈括著《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元代三大农书
温室的起源
黄道婆
中国现代科技名人
捆绑式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863计划
超级稻育种
袁隆平
医学
中医
中医代称
诊脉
阴阳
五行
中药
刘寄奴
车前草
针灸
《黄帝内经》
《洗冤集录》
孙思邈和《千金方》
扁鹊
麻沸散
五禽戏
八段锦
坐堂医
李时珍
大夫·郎中
中国古代女医生
中医三流派
灵芝
云南白药
万金油
病历
非典型肺炎
医中之王阿维森纳
首倡优生学的人
传染病的征服者
最早的听诊器
叩诊
麻醉药的发现
注射器
体温表
血压计的发明
心电图机
CT
核磁共振CT
狂犬病
亚病毒
Prions疾病
动物带给人类的疾病
艾滋病
种牛痘
巴斯德
青霉素
奎宁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C
维生素A
阿司匹林
凡士林
黄曲霉素
牛磺酸
褪黑素
脑黄金(DHA)
双歧因子
干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论
血型的发现
输血小史
虹膜辨认技术
人造心脏瓣膜
遗传
护士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疾病日
天文历法
星宿
二十八宿
三垣
四象
五纬
流火
北斗
北极星
十二次
黄道
分野
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
木星卫星的发现
流星雨的记载
行星运行的最早记录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张衡与浑天仪
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
郭守敬与大都天文台
中国最早的历书
僧一行与《大衍历》
太岁纪年法
《时宪历》
干支
三正
农历

朔·望·晦
人目
三伏
九九
二十四节气
四时
北京时间
时辰
十二时辰
五更
日晷
刻漏
更鼓楼
闰年
闰月
闰秒
天体
星座
星等
光年
太阳表面温度
太阳上的四种现象
太阳风
彗木相撞
人造卫星
格林尼治天文台
哈勃望远镜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
“和平”号空间站
太空垃圾
太空实验室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宇宙射电
UFO
公元·世纪·年代
最早的太阳历
共和历
星期
世界协调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
夏时制
交通
独轮车
中国古代路名
秦筑驰道
漕运四河
京杭大运河
赵州桥
卢沟桥
黄河第一桥
郑和下西洋
最早的船闸
第一艘轮船
中国最早的铁路
火车汽笛声的含义
火车车厢的标识
火车提速
中国第一位飞行家
中国航空公司代码
汽车
《圣经》
耶稣
十字架
三位一体
教堂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
耶路撒冷
祆教
摩尼教
印度教
锡克教
神话
《山海经》
女娲
三皇五帝
西王母·东王公
四大天王
雷公
八仙
财神
寿星
四灵
城隍
钟馗
济公
阴曹地府
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
古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
普罗米修斯
爱神丘比特
特洛伊之战
伊甸园
诺亚方舟
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的区别
《天方夜谭》的由来
星相学
文学
中国文学之最
历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古代文学风格流派
古代文章的体裁
古代文学名家并称
历史上十位女诗(词)人
六义
《诗经》
楚辞
汉赋
汉赋四大家
概念车
ABS
高速公路
世界十大汽车企业
吉普车
汽车牌照
“Taxi”的由来
火车
铁路轨距
磁悬浮列车
轻轨
新干线
轮船的由来
船舶螺旋桨的由来
气垫船
表示船舶等级的“吨”
船舶吨位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飞艇
“波音707”系列
波音747
空中小姐
红眼航班
飞行器之最
音障
第一架直升飞机
喷气式飞机
马路
第一条高速公路
交通信号红、黄、绿
步行街
金门大桥
英吉利海峡隧道
“靠右行”的来历
人行横道线
立交桥
传媒
邮政
邮驿通信小史
廷寄
我国邮政标志
中国邮政之最
中国邮票珍闻
邮票之四珍五宝

书信别名
此致·敬礼
邮票上字母的含义
信鸽
中国最早的电报
中国电信之最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百花奖·金鸡奖
立体声
立体电影
水幕电影
贺岁片
黑便士
世界邮票之最
高面值邮票
一枚贵重的孤邮票
没有国名的邮票
集邮之最
联合国邮票
没有邮政的国家
最早的邮戳
最早的邮箱
邮票齿孔
邮政编码
首目封
明信片
飞马快递
航空邮政
国际紧急求救信号——SOS
光纤通信
信息
信息高速公路
卫星通信
电话卡
IP电话
手机的发明
CDMA
WAP
3e
ISDN
蓝牙
GPRS
GPS
因特网
网络游戏
宽带
浏览器
搜索引擎
域名
域名后缀
IP地址
镜像站点
CPU
扫描仪
最早的软盘
多媒体
E—maj}
计算机病毒
防火墙
邮件炸弹
系统后门
黑客
网虫
外挂
网络社区
EE尔·盖茨
VVindOws
电子阅览室
EBOOk
数字图书馆
网吧的起源
灌水
博客
世界主要媒体一览表
记者的来历
第一位战地通讯记者
记者招待会的由来
世界四大通讯社
BBC
广播
美国之音
杂志
报纸
《泰晤士报》
美国三大报纸
最古老的报纸
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骈文
洛阳纸贵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
初唐四杰
“腹稿”的由来
律诗
边塞·田园
《春江花月夜》
绝句
大历十才子
诗人雅号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新乐府运动
郊寒岛瘦
推敲
唐诗知多少
唐诗的“发表”
打油诗
银河在文学作品中的别称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诸宫调
关汉卿
《窦娥冤》
爱情喜剧《西厢记》
“小说”的起源
传奇
小品
演义
三大奇书
《水浒传》写了多少人物
三言、二拍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和《红楼梦》
“红学”
我国最长的古典小说
中国名著成书耗时
左联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部曲
作家原名
汪国真
网络文学
先锋文学
茅盾文学奖
中国古代诗文名句
古典主义
感伤主义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意识流
新小说派
黑色幽默
狂飙突进运动
宪章运动文学
骑士文学
比较文学
伤痕文学
世界著名文学家及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的异译
世界十大文豪
世界文坛三大怪杰
世界三对著名兄弟作家
勃朗特三姐妹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科幻小说之父
十四行诗
七星诗社
墓园诗派
湖畔派
英国诗坛的三颗巨星
抒情诗之王
惠特曼
东方“诗哲”泰戈尔
莎士比亚及四大悲剧
外国作家的怪癖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国际安徒生奖
《吉尔伽美什》
以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学奖
书籍
《永乐大典》
《干字文》
《古文观止》
常见古书合称
中国古书第
经史子集
十三经
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
《史记》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史书的种类
地方志
植物古籍
书的“器官”
简、册、函、封
书籍之“本”
影抄·影刻·影印
汗青·杀青·丹青
工具书的类别
辞海与辞源
年鉴
古代四大藏书阁
中国国家图书馆
古代书店
新华书店
我国最早的文摘刊物
我国最早的少年儿童刊物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20世纪三大禁书
世界书籍之最
世界奇书集锦
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书籍
国际标准书号(ISBN)
世界八大图书馆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部著作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藏书票
美术
彩陶纹饰
帛画
漆画
石窟壁画
中国画
丹青
写意与工笔
中国画的基本画科
仕女画
中国历史上的杰出画家
顾恺之
阎立本
吴带当风
古画珍品
《历代名画记》
《清明上河图》
米氏云山
赵孟頫\n 元四家
风流才子唐伯虎
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华亭董其昌
石涛
郑板桥
任伯年的肖像画
新安画派
扬州八怪
岭南画派
版画
版画《四美图》
指画
年画
连环画
火笔烫画
漫画
“塑圣”杨惠之
木雕观音
乐山大佛
未来铜佛像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击鼓说唱俑
九鼎
“司母戊”大方鼎
兽面纹
古代铜礼器
战国铁斧
紫砂陶器
瓷器
最早的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唐三彩
青花
宋五大名窑
龙泉青瓷
陶都宜兴
景泰蓝
青田石雕
木雕
象牙微雕
明代家具
金缕玉衣
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
云锦
蜀锦与宋锦
四大名绣
竹编
翻簧竹刻
草编
藤编
剪纸
四大名扇
泥人张
鼻烟壶
岭南盆景
盆树四大家
什么是“郎氏风格”
古埃及雕塑的特色
古埃及绘画
爱琴文明时期的绘画艺术
西方艺术史之父
皇帝的画像师
法国绘画之父
西方美术流派
油画的由来
米开朗琪罗画西斯廷教堂壁画
达芬奇的创作历程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日出·印象》
《梅杜萨之筏》
凡·高和《向日葵》
浮世绘
失踪、被盗的名画
音乐舞蹈
中国十大古曲
雅乐
师旷
《九歌》
乐府
教坊
十二律
余音绕梁
六马仰秣
知音
《高山流水》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广陵散》
《胡笳十八拍》
《阳关三叠》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黄河大合唱》
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哀乐
八音
板眼
古乐器
古琴
著名古琴曲和琴歌
编钟

唢呐
琵琶
笛子
芦笙
古筝
二胡
扬琴


马头琴
冬不拉
霓裳羽衣曲
唐代三大乐舞
中国古代舞谱
六舞
八音克谐
长袖善舞
少数民族舞蹈
五线谱的由来
数字简谱的来历
音乐指挥和指挥棒
古典音乐
交响曲
圆舞曲
协奏曲
奏鸣曲
进行曲
小夜曲
室内乐
爵士乐
摇滚乐
军乐
浪漫主义音乐
“甲壳虫”乐队
世界流行音乐十大流派
电子音乐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
美声唱法
世界十大男高音
音乐家的美誉

章节摘录

  我国的语言文字  我国共有56个民族,使用着85种语言,但并非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相应记录符号——文字。据统计,除汉族外,中国55个民族中,共有蒙、藏、维吾尔、满、朝鲜、锡伯、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傣、彝、景颇、拉祜、纳西、傈僳、苗、佤、俄罗斯、壮2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在上述20个民族中。傣、苗、蒙、纳西族分别使用两种以上文字,因此,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共有27种,而经常使用的只有23种。  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分布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2%。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由于上海的崛起,上海话就成了吴方言的代表。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除西北角外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现在湘语正逐步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失去自己的特点。  赣方言:又称“赣语”或“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的中部和北部,湖南东部和福建西北部,还有湖北东南部和安徽西南部的一些县市。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以及台湾、湖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南亚国家的华侨中也有不少人说客家话。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闽方言:又称“闽语”或“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等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闽语又分为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五种次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香港、澳门也以粤语为主。粤语的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普通话  “普通话”之名最早由清末学者朱文熊提出,他在1906年所著《江苏新字母》中,把汉语分为三类,其一就是“普通话”,即“各省通用之话”。民国初被定名为“国语”,被当时教育部定为法定教学语言。现在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受到宪法的保护,它成为全国通行的语言。  仓颉造字  黄帝的时候,字还没有出现。当时,黄帝手下有一个得力的官员叫仓颉,负责管理牲口和食物。他聪明能干,对牲口和食物的数量掌握得一清二楚。黄帝对仓颉十分信任,又分配了一些别的事情让他管理。这就让仓颉有些为难了,因为当时记数都是在绳子上打结,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结绳不但费事,而且经常容易记混,相当麻烦。怎么办呢?仓颉想:“可不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东西呢?”于是,仓颉就按照物品的形状画出符号来表示这种物品,这就是最早的汉字了。渐渐地,仓颉造了许多汉字,不但记东西方便了,而且还特别清楚。黄帝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高兴,对仓颉大加赞赏,并让他到各个地方去教老百姓学习这些符号。就这样,汉字就慢慢流传开了,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汉字演变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字体演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阶段。  甲骨文:契刻在甲骨上的一种古老文字,它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金文:是指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刻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祭典、征战、契约等事。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宣王的史官籀创造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小篆应运而生。  隶书:又叫“佐书”,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省。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形成于东汉末年。魏晋时趋于成熟,通行于六朝,成熟于唐代。  草书:草书产生于汉代,是楷书的变体,是汉字速写的一种字体,后演化成为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与草书一样起源于汉代。  宋体:因印刷业兴起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后世的书籍多采用宋体。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是由元朝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文字。八思巴(1235~1280)是元初吐蕃喇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1253年,忽必烈派100名骑兵,将他迎至六盘山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从受佛戒。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尊之为“国师”。  八思巴字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有元音和辅音两种。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梵文字母,还有几个新造字母。字母大都呈方形。字母数最初为41个,后陆续增加。据现存资料归纳,包括各种变体有57个。八思巴字的行文采用自左往右、自上而下的写法。  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正式颁诏在全国推行八思巴文,把它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字”。后世文有人称“元国字”或“元国书”。元王朝灭亡后,这种文字逐渐废弃。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面而得名。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城西北的小屯村,这里曾经是殷商时期的都城。甲骨文所记载的多是当时统治者在祭祀、征战、打猎时所作的占卜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占卜的日期、事件及其结果。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才不过100多年的时间。清末担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确认殷代甲骨文的人。王氏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片传给刘铁云(即著名的文言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经过进一步收集、整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共13册,收甲骨4万多片,是迄今为止收集资料最丰富、最全面,经过科学整理的一部大型甲骨著录。迄今为止,从收集的15万片甲骨中共发现超过5000多个甲骨文单字,其中有1700个左右已被破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因而,这部字典题名“说文解字”。“文字”连用始见于秦始皇琅讶台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遂成为一切书写符号的通称。也指连缀而成的文章。

编辑推荐

  《文化常识通识读本(珍藏版)》是文化常识的精选本,汇集了古今中外几千个基本文化常识。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对日常生活起到提示作用。称得上是一本实用的知识百科全书。《文化常识通识读本(珍藏版)》语言精练,信息密集,读之不仅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还能够开阔文化视野,领悟到中外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智慧。《文化常识通识读本(珍藏版)》内容精彩纷呈、包罗万象,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神话、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曲艺、饮食、服饰、教育、称谓、风俗礼俗、节日、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技、医学、天文历法、交通、传媒等诸多方面,随手翻阅,即可领略到中外文化的风采。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它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对人类文化做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不少的文化盲区。“诸子百家”指什么?“经史子集”指什么?“三皇五帝”都是谁?“国际象棋”是怎么来的?“圣诞节”怎么来的?什么是“冷战”?……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并非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常识,我们组织编写了《文化常识通识读本(珍藏版)》,希望能帮助读者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  浓缩中外文化知识精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常识通识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