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林文雄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前言

孝乃为人之本,从“孝”字的结构来看,上半部是“老”,指父母;下半部是“子”,指子女。父母在子女的上头,意思是指子女应有责任奉养父母。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从小处来说,孝道培养了我们感恩的意识、行动的意识和自觉自律的意识;从大处来讲,孝道还可以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与温情、信任与关爱。古人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就是说一个内心孝顺的人,他的气色与容貌会带有几分让人觉得舒服与亲切的感觉,自然而然的,他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喜欢。可以说,孝道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父母,更是拥有孝心的孩子。    一个人童年如果没有得到孝的启发和教育,他在成年之后便很难心怀感恩、关爱他人;一个人若懂得孝顺父母、敬爱长辈,他也会懂得善待伴侣和孩子、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孝,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同时,更是父母长辈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有时会看到让人心寒的新闻——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当上公务员之后殴打父亲;某少年神童以“父母给自己在北京买房”为条件去读博士;某研究生在外国留学好几年不和家里联系,年事已高的母亲无奈去天桥下卖菜为生……    孩子的生活质量较之父母辈已经大大提高,孩子可以学习、接触到的知识也比父母儿时要多得多,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也比从前更多,但孩子们的孝心却在变得淡漠,把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自己的愿望稍有不满足就大发脾气。这并不是因为现代的孩子没有从前温顺善学,而是孩子的孝心与感恩之心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土壤。很多孩子被告知不需要做什么家务、报答什么恩情,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剥夺了孩子回应父母之爱的权利,让孩子长期处于无法表达和不知道怎样表达的情况之下,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专门针对青少年讲孝道的书,重新疏通这个渠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让他们不再对如何回应父母的爱感到迷茫。    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新的认识,使孝道的精华思想得以发扬光大。此书包含面广,从各个角度剖析孝道文化,故亭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让青少年能够对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从中学会感恩,学会爱。    最后,感谢您选择了本书,祝愿广大读者读有所获。

内容概要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孝道(青少版)》包含面广,从各个角度剖析孝道文化,故事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对孝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同时,做一个至孝之人。
《孝道(青少版)》由林文雄编著。

作者简介

和众多优秀的潮商一样,他勤奋、务实,靠自己的双手把小生意做大,把小企业做强。今天的他所投资的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钢材制造和加工、生物科技、矿产开发、金融资产投资管理等等,产业辐射到深圳、北京、云南、揭阳、澳门等地,在业界享有很好的口碑。
和一般的潮商不一样的是,他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髓的传播,孝道是他内以修身的原则,传播善德知识、传递积极能量、传授传统智慧,是他在商海历练之后的觉悟,秉承着“慈悲为怀、行善为乐”的信念,他希望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得到有益的教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籍目录

·上卷·
孝的经典
经典重温——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孝道读本
《孝经》中的孝——做人与治国的基础
《论语》中的孝——中国人的孝心共识
《弟子规》中的孝——孝顺的行动指南
《礼记》中的孝——人格形成的路径
《二十四孝》中的孝——动人的亲情经典
动物教本——禽有五常,人亦从孝
百家讲±云—一从孝文化读懂中国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
儒家:孝是培养健康心灵的养料
佛家:行孝便是持戒,大戒以孝为先
佛家十恩,大孝于天下
道家:孝是道德修养之门
历史榜样——流芳百世的孝子故事
崇尚孝道的义乌文化
一国之君的“孝道”
千古传诵的孝篇《陈情表》
朱元璋践行孝道
曾国藩的孝之道
孝子季羡林与《赋得永久的悔》
以孝养德——把孝当成道德规范的标尺
孝忠——孝顺父母,忠于国家
孝诚——孝的精髓在于“诚”
孝化——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孝志——传承父母的志向
孝责——责任是孝德的升华
孝悌——传递孔融让梨之德
·中卷·
何谓孝道
人之初,孝为根——孝是人生的第一课
孝顺,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礼仪之邦兴于孝
年龄不是孝顺的分界线
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孝是一切言行的准则
人之行,莫大于孝
百善孝为先——孝乃众善之本
用孝心去理解仁心
父母是你的菩萨
用良知行孝
孝有三:尊重、孝敬、孝养
亲情是行孝的基础
在外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心存敬畏—一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学的很多
谦虚学习,让父母骄傲
多敬一分长辈,多学一分道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自大是无能的表现
孝亲感恩——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财富
为了父母我们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你记得自己父母的年龄吗
关爱父母,从记住他们生日开始
父母就是那棵默默付出的树
感恩父母,知恩报恩
感恩在小事,行动显孝心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关乎言行——礼貌是孝的名片
家和万事兴
敬亲谅亲,大方得体
色难——子女行孝的难关
孝从好习惯开始
“叛逆期”也不许无礼
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需要好脾气的子女
·下卷·
孝的运用
及时行孝——平淡生活中的温馨细节
孝敬父母是来不及等待的
永不要嫌弃自己的父母
帮父母分担压力
体验亲情之美,吟唱孝道之善
及时行孝更重要
做让父母高兴的事.
给父母一个“孝心承诺”
不要让孝顺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千金散去还复来,亲情逝去永不返
在行孝中体会幸福感与满足感
独立自重——成为让父母放心的孩子
孝敬你们的父母吧
“作奸犯科”违背孝的本质
父母不是子女的保姆
远离父母,游必有方
好好爱惜自己
独当一面,让父母把“担心”变成“放心”
做一个“独立”与“恋家”并存的孩子
有“孝”沟通——打造亲密无间的亲情
多和父母交流,消除代沟
孩子的孝心源于与父母的沟通
有爱就要说出来
悄悄话也可以跟父母说
最好的营养是“精神上的沟通”
原谅父母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理智处理与父母的矛盾
明辨是非——走出“孝顺”的误区
孝不等于无原则的顺从
盲孝不是孝顺
重新诠释“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孝子会让父母认识到错误
事父母几谏,为人子之道
积极进取——凡事都要全力以赴
为自己的未来而进取.
缇萦救父——困难面前永不放弃
为父母,要舍得吃苦
勤俭治家之本,忠孝齐家之本
孝义——至高无上的情感
附录《孝经》全文

章节摘录

《礼记》中的孝——人格形成的路径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札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它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其中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的精华。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也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它们合称为“四书”,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礼记》是一部儒学杂编,从这部书里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的见解和态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著名的“大同世界”的构想就出自《礼记·礼运》中这一段描述。    《礼记》中也有不少篇章是讲修身做人的,像《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学记》专讲教育理论;《乐记》讲音乐理论;《曲礼》、《少仪》、《内则》等篇则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仪节,从中可以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    记述丧祭内容的篇章占《礼记》很大的比重。这类文字虽琐碎、难懂,却是学者们了解先秦文化的重要资料。《礼记》中还有不少专篇是探讨各种礼仪制度的深意的,例如《昏义》一开始就解释了为什么要重视婚礼,之所以要在家长主持下完成一套隆重礼节,是因为婚礼将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结婚是家族中一件庄重的事,不仅仅涉及两个人的幸福。先秦时“昏礼不贺”,是因为结婚后的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虽然新的生命即将孕育诞生,但也意味着祖辈的生命将会终结,身为后辈,不能无所感伤。    孔子生活在一个非常讲究“礼”的时代,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坐的朝向、与人说话的态度、看望生病的朋友时应该站的方位都有明确的礼制规定,而孝是“礼”的重要内容,更是规定得细致入微。但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道德约束和舆论压力,还是有许多人不懂得孝的真实含义。    于是,孔子就把赡养双亲与犬马相比,人养犬马以供消遣和使唤,说明了只做到养不是孝,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孝敬的心意。正如《弟子规》中所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礼记》是一本专门记礼的书,却同样有着丰富的孝道思想,阐述了礼与孝的关系。    首先,从其产生来看,礼与孝均是中国伦理史上出现较早的观念,而且,二者均是与祭祀活动相互依凭、相伴而生的。    一方面,礼体现孝,教人以孝,另一方面,祭礼、丧礼等又是从孝之自然亲情中产生出来的,祭礼、丧礼所表现出来的孝道意义,亦皆出自人的自然亲情。    其次,二者在强调“敬”这一点上,其精神实质是完全相同的。孝的第一要义是子对亲之爱,子对亲之爱必须包含并体现出敬,不表现为敬的爱就不是处于下位的儿子对父亲的爱了。也就是说,亲与尊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爱亲须以父子上下尊卑有序为前提。    《礼记》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步骤,这些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    《礼记》中的孝道思想涵盖面也非常广,既论述了孝之起源、地位与作用,孝与忠、礼、政、教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又有关于孝道本身总体与个别义项和孝行的微观具体论述。    《礼记》或早于或与《孝经))为同时代之作品,内容上(《孝经》相似于《礼记》之处较多,但作为专门论孝的文篇,《孝经》在系统性、易于传播推广方面要优于《礼记》。    《孝经》不足两干字,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广、玄宗御注等使得普通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它,而《礼记》只能影响有一定儒学文化修养的读书人。《礼记》中孝行部分则融于《二十四孝》、《弟子规》、《女儿经》等诸多童蒙与家训之书而得以流传,长期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低估《礼记》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力。    玄宗御注:“注”指的是对经书做注解,将古代用字中难懂的地方说明一下。后来,由于时代变迁,“注”也变得难懂,或者是含义深邃难解,于是就有了“疏”,即对“注”的解释。唐代皇帝玄宗李隆基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中作疏,颁行天下。    《二十四孝》中的孝——动人的亲情经典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百孝经》    《二十四孝》是青少年必读的蒙学读本,它主要讲述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把尽孝表现得淋漓尽致且感人肺腑,进而将孝道精神发扬光大。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作者是元代的郭居敬,也有人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和《孝经》、《女孝经》在思想上进行教化的方式不同,《二十四孝》是从历代孝子中选择二十四位行孝的故事集而成。P10-12

编辑推荐

从“孝”字的结构来看,上半部从“老”,即父母;下半部从“子”,即子女。父母在子女的上头,意思是指子女有责任奉养父母。    希望通过林文雄编著的《孝道(青少版)》这一本专门针对青少年讲孝道的书,重新疏通这个渠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让他们不再对如何回应父母的爱感到迷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孝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正版书!质量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