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盛世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张嵚  页数:267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段被历史遗忘的盛世。    它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这个时代,就是弘治朝的十八年。    这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边关战火熄灭,内地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官员清廉自守。而在它之前,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的荒唐,是贪官横行宦官乱政的折腾,是国民经济濒临破产的现实,是中华大地南北自然灾害肆虐的苦痛……    是谁,用了什么样的魔法,改变了这一切?    是一个叫朱祐樘的男人,他被称为“明孝宗”,他的年号叫“弘治”,他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盛世。    三十六年的生命虽短暂,但他绽放的辉煌却光芒万丈。

作者简介

张嵌,男,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原创小说《革命姑娘》曾获2001年榕树下网络文学擂台赛中篇特别奖,短篇小说《绿衣红伞》曾获2002年黄金书屋文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祜樘的太子之路  一、慵懒帝国的无为而治——明朝天顺年到成化年的政治景象  二、父债子还——明宪宗成化朝的希望与荒唐  三、吉人自有天相——明孝宗朱祜樘的成长笔记  四、红与黑——成化朝忠奸善恶风云录第二章 弘治鼎革——弘治朝的拨乱反正之路  一、宽容与决绝——弘治皇帝对前朝弄臣的清洗  二、中兴三老臣:王恕、马文升、刘大夏  三、言官斗阁老——弘治二年的两京之狱  四、治河、整军、疏政——弘治朝的三大改造  五、大明最强内阁——弘治朝的阁老们第三章 金戈铁马——弘治朝征战录  一、哈密风云——弘治朝哈密争夺战  二、达延可汗的“反明复元梦”——鞑靼的重新坐大  三、红脸还是白脸——大明名将王越的沉浮人生  四、德才兼具老廉颇——清官陈寿的戎马生涯  五、外行的奇迹——名将王轼的沙场人生  六、最后的长城——秦纮第四章 百花争艳——弘治朝的政治与民生  一、仁君的烦恼——弘治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君臣斗”  二、民为国之本——弘治朝的与民休息  三、铁肩担道义——弘治朝清官群星谱  四、百花齐放争相鸣——弘治时代的文学群星们  五、生逢盛世未逢时——大才子唐伯虎的科场舞弊案  六、太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弘治朝的顶峰时代第五章 盛世下的阴影——弘治朝盛极而衰的危机  一、好男人和好皇帝的抉择——张皇后和他的外戚家族  二、官场斗——文官集团与宦官的斗争  三、边声急——弘治朝后期潜伏的边患  四、玩物不丧志——弘治皇帝对宗教的痴迷  五、天灾?人祸——弘治十七年的危机局面尾声 华丽的谢幕——弘治朝的结束

章节摘录

  第一章阴谋与爱情——明孝宗朱祜樘的太子之路  在讲故事以前,请允许我先打一个比方。  假如,你生在一个农家,有一大片庄园,几十亩良田,上百口子人,宗族繁茂,人丁兴旺,家产丰厚。你父亲过世了,你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这份家产,成为这个家族的领导者,照着电影《少爷的磨难里》陈佩斯一句流着口水的话问:这么多钱,全是我的了?  没错,全是你的了。  那年,你只有十八岁。  或许好多人听到这里也开始流口水了,十八岁,就继承了这么大一份产业,用不着四处投简历找生计,也不用埋在高中课堂的题海中头悬梁锥刺骨,更不必在单位里当小弟马仔,战战兢兢的瞧着领导大哥的脸色行事。十八岁的年纪,就已是家产万贯,独掌大权,呼风唤雨,吃喝不愁不说,想砍谁想整谁,使个眼色就有人抢着替你办,看上的女人,欢喜谁就要谁。这日子,想想都爽。咋能不流口水。  且慢艳羡,话还没说完呢。  家业是大,可打从你爷爷那辈算起,攒下的麻烦也不少。  先是财产问题,你爷爷和你爸爸那两代作腾的太厉害,到了你这辈,帐上已没多少余钱了。钱不多,用钱的地方可不少,种地打粮,维持祖产,看家护院防贼防盗,还有家丁奴仆管家的工资,再算上家里的亲戚还有你自己老婆孩子的日常生活开销,一大堆人的吃饭穿衣问题,样样都得从你手上一分一厘的抠钱,家大业大?真过起日子来紧巴巴的呢。没钱,咋办?  日子寒酸也就算了,可自你爷爷那辈开始,用人办事就象患了白内障,好不容易有几个能办事的管家助手全都开除了,剩下的全是些奸诈小人,除了奉迎拍马,就是成天想着刮家里的油水,办起正事来啥都不会。你会说,那不简单?治他们不就完了?  简单?这帮人全都是老油条,心计狡诈不说,相互还勾连一气,上上下下全是他们的亲信,你明知道他们成天里吃拿卡要挖家里的墙角,却一点把柄都捏不住。辛苦到头的土地收成,你得不到多少钱,全便宜了这帮孙子了。咋办?  老天爷也和你过不去,这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洪水,种地,说到底就是靠天吃饭么,可要么大雨要么毒太阳的一闹,一年的收成就泡汤白干了。你不干?佃农们还不干呢,本来就被你那些管家们欺负够了,连老天爷都欺负人,还不都造了你的反?从你爷爷到你爸爸,那些佃农们就没消停过,不是这边罢工不干,就是那边要夺你的权,摁下葫芦起来瓢,咋办?  家里的事就够乱了,外面的事,才真叫麻烦呢。  你家的西边和北边都有一大群土匪,本来你太爷爷是条好汉,派人把他们修理消停了。可你太爷爷一死,他们又开始闹腾了,隔三差五的都要光顾你家几回,不是抢你的粮食就是杀你的人。打他们?你爷爷当初是想打他们,带人出去扫荡了一圈,不但没管用,连你爷爷本人都被人家绑了票。到了你这辈,你养的那些护院家丁老的老,病的病,打的过这些刀头舔血的亡命徒么?连你家的围墙都年久失修,东一块补丁西一块缺口,挡得住么?  更要命的是,西边的土匪还好,从你家地面刮点油水就算了。北边的土匪还是一群有理想的土匪,成天惦记上你家的良田,恨不得有一天全占了去。你在他们的眼里是一大块滚着油的肥肉,他们匍匐在你家的北边,仿佛一群望着肥肉流口水的饿狼。  赶不走又打不过,咋办?  说了这么多的咋办,你还羡慕吗?这不是一笔财产,却是一大堆麻烦。  里面日子过的惨淡,外面还有一大堆土匪惦记着,这就是你继承这份家业的结果。一家之主的威风是权力,可解决这些麻烦却是你的义务,你咋办?  还没完呢,且让我们把这个农庄的规模扩大一万倍,变成一个国家,你的身份也随着扩大了一万倍,从户主变成了皇帝,自然这些麻烦,也跟着扩大了一万倍。惟独没扩大的是你的年龄,虽然叫着“万岁”,却实在只有18岁。这么多的麻烦,全压在你一个人身上来。你咋办?  好多人也许会说,我不干了还不行吗?我还是老老实实找工作投简历做马仔好好学习去,谁爱干谁干,麻烦!  是呵,你可以选择,有个人却不能选择,比如,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87年,他继承明朝帝位,次年改元弘治,他接下的,正是这一大堆麻烦。  此刻,他只有一个选择:当个好皇帝,解决这些麻烦。  都是些什么麻烦呢?  那一年,明朝北边鞑靼部,西边瓦刺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到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死伤惨重,财产损失无数,大明帝国北部边防狼烟四起,尸横千里。  那一年,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中原大地尽成汪洋,怀庆,宣武等地城墙坍塌一千一百八十八丈,漂流军卫有司衙门、坛、庙、居民房屋计三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四间,淹死军民男妇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七人,漂流马骡等畜十八万五千四百六十九头。  那一年,陕西地震,震级高达七级,房屋毁坏无数,仅长安一城,死者就有数千,连关中地区数坐大山也崩塌。灾民流离失所。  那一年,国库几无余钱,内阁官员消极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对政事的处理极其迟钝。民间有戏言:大明内阁,是纸糊的。  还是那一年,厂卫残暴,特务乱窜,百姓人人自危,口不敢言。妖僧法师肆意横行,诓骗国家钱财。地方官员上行下效,贪墨害民,只知刮地三尺,不知为民解忧。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农民日益增多,几酿民变。  那一年……总之,全是之前比喻中放大了一万倍的麻烦,实实在在压在十八岁的朱佑樘脑袋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麻烦也不是一天堆出来的,笔笔烂帐,先要算到朱佑樘的爷爷——明英宗朱祁镇的头上。  一、庸懒帝国的无为而治——明朝天顺年到成化年的政治景象  说起这位明英宗朱祁镇,真是好有一比在北京高峰时段开车——生不完的气。  先说年号问题,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由一大串可气的事穿起来的。  先说正统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这么多的忠良干才他不信任,偏宠信一个教书先生出身的太监王振,一干阉党把国家祸害得乌烟瘴气。后来瓦刺犯边,忠臣良将的苦劝不听,偏听死太监撺掇,非要御架亲征,带着几十万人牛气哄哄出了长城,按说既然亲征你就好好打啊,他不,走到半道又后悔了,连敌人影都没见着撤兵,撤兵么撤得快点啊,跑还没跑成,让人家围在土木堡包了饺子,稀里糊涂一场混战,几十万大军全死光,连本人都当了俘虏,丢人到如此,不是可气么。  他被抓到蒙古高原上去啃生羊肉了,烂帐总要有人收拾,皇帝让人绑了,敌人打到家门口了,总不成学宋朝来个衣冠南渡吧,还好有他亲弟弟给他收拾,弟弟朱祁钰继承帝位,改年号为景泰,可气的正统朝总算结束了。景泰帝信用良臣于谦,成功组织北京保卫战打垮敌人,再运用外交压力,逼得瓦刺把英宗放回来当太上皇,总算不用学宋徽宗那样客死他乡。作腾半天,祖宗江山差点丢了不说,皇位也作腾没了,这样的闹剧,不怪他自己么。  虽是傻事败事一箩筐,但傻人总算有傻福,虽说皇位没了,命还是保住了,回来舒舒服服过太上皇的日子倒也不错,可他不消停,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几年后趁着弟弟病重搞了场“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不说,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功臣于谦。并把当初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们来了个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权的全是如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样的奸险小人。虽然过了没几年,这几个人也被明英宗清算,下狱的下狱(石亨),充军的充军(徐有贞),被杀的被杀(曹吉祥),可明朝的政治气象,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  皇位夺回来了,自然就要改年号。于是,明英宗改年号为天顺。从正统年到天顺年,打败仗,杀忠良,宠小人,乱国家,尽是他办的败事,每每读史到此,不知有多少人气得直哆嗦。  可正统朝的事毕竟年头远了,真正给后世攒下麻烦的,是天顺朝。  “天顺”么,字面意思讲,自然有风调雨顺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顺”朝时代的明朝,运气还真不坏,别的且不说,单说绑过明英宗票的瓦刺,那在土木堡创下击败明朝几十万大军,活捉明朝皇帝伟业的瓦刺首领也先,没死在大对头明朝手里,倒在内战中被一刀砍死。到了天顺朝时期,瓦刺又和邻居鞑靼打个不停,因此,虽然少了良将于谦,但终天顺一朝的边境形势,还总算是太平无事。  边境无事,关起门来搞建设也不错,老百姓么,要的不就是个太平日子?可天顺朝的事,却真个不太平。先是拥立英宗复位的三员猛将大学士徐有贞,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相互之间先干起仗来,拉帮结派,你争我抢,最后相继败亡,虽说没惹什么大祸,可从天顺初年到天顺五年,这帮人来回折腾,至于国家建设之类的正事,那是顾不上了。  按说官场斗争,小人得志,盛世也好,衰世也好,都算是寻常事。封建时代,只要有明君坐镇,因势利导,非但惹不出什么麻烦,搞好了也能有个国泰民安呢,至于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嘛……  朱祁镇这人,饶是办了这个多傻事,可你要说他是昏君,还真有点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变来说,御架亲征被抓了俘虏,进了蒙古人的战俘营,按说够丢人了,可他不,当囚徒还当出水平来了,日子没多久,从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许多蒙古将军,甚至到瓦刺首领也先的弟弟伯颜,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个个对他死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颜将军,多次为了放不放他回国的问题竟然和亲哥哥也先吵得脸红脖子粗。到了他被接回京城,伯颜将军亲自相送,一直走了几十里才洒泪而别。这份凝聚力,哪象个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气度么  再说到个人私生活问题,朱祁镇和他的正宫钱皇后,真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的患难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时候,钱皇后哭坏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出来送到蒙古那边去赎他。为了说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争,结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镇被放回来后,两人被幽禁在南宫,生活困苦,更是靠钱皇后纺纱卖钱,贴补家用。钱皇后情深,朱祁镇也专情,重登皇位以后,对钱皇后依旧礼遇有加,夫妻恩爱一生,既能共患难又能共安乐,这份模范,别说是皇帝,就是今天那些一夜暴富的款爷们,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气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问题呢?你不能不承认,办过这么多错事的朱祁镇,有时候让你聪明的难以置信。被囚禁瓦刺的时候,他身边的太监喜宁反了水,投奔到蒙古人门下当了汉奸,日日出坏主意,几次都差点置他于死地。可朱祁镇绝,骗瓦刺说自己给大明写亲笔信,要大明接受瓦刺的要求。条件只有一个叫喜宁去送信。等着喜宁乐颠颠的进了大明地界,早已准备好的明军将士一拥而上,将其五花大绑,不久就碎尸万段。原来,朱祁镇暗地派随从跟着喜宁,并给大明边关将领送去了要擒杀喜宁的亲笔信。一张纸条就解决了问题,这份聪明,你能说他糊涂?  再就是后来夺皇位,一夜之间取代了自己的弟弟重坐了江山,还有天顺年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位权臣相继乱政,朱祁镇拉一个打一个,不出几年就将他们一一收拾掉。这种人,说他是糊涂虫?那任谁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好事,最著名的当属“优老之政”。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这位皇帝大人,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可说到底,他真不是个好皇帝。聪明也好,专情也好,他独独欠缺一样大智慧——治国。  治国就象下棋,黑白交错,恩威并施,要的是统筹把握全局的能耐,是切中要点问题的大谋略。朱祁镇聪明不假,可那都是小聪明,善良也不假,可也都是小恩惠,真正可以让国家富强的大智慧,他是最欠缺的。所谓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昏君贤君,治好了国家是明君,那些个他身上的种种“美德”,放到评价皇帝身上,除了增加点“八卦”外,统统白搭。  整个天顺朝,忠奸相斗,兄弟争位,放在大明三百年历史长河里,都只能算是小事情。真正留给后世麻烦的,却是三件事,三件被封建史官注意不多的事,甚至可以说,明朝最后亡,就亡在这三个问题上。  第一个问题土地兼并!  按说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会挠头的问题,汉朝如此,唐朝如此,宋朝如此,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开国之初,人少地多,统治者往往会拿出政策,鼓励生产,土地矛盾并不突出。  可后来就难办了,经济发展了不假,人口增加了,土地资源也就紧张了,再加上贫富分化了,富了的人想更富,就得四处吞并别人的土地,穷了的人要救穷,只得杀鸡取卵去卖地,如此下去,大地主越来越多,无地的佃农也越来越多,富了的人越富,穷了的人越穷,等贫富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就该是这个王朝玩完的时候了。  打个比方,一个封建王朝就好比一坐房子,大地主和统治阶层相当于房顶,低收入阶层和无地农民相当于地板,而中等收入阶层,特别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阶层,则是房子的墙壁。数年下来,顶层越来越厚,地板越来越厚,惟独中间的墙壁越来越薄,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自然是塌了。  中国历代王朝,除了外族入侵的因素外,其实都是这么亡的。  要说封建王朝本身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这也不全对,历朝历代,也总有些明君贤臣拿出各种政策,清丈土地,遏制兼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失败了的,国家提前完蛋,成功了的,就迎来了“中兴”,这些人,就好比是泥瓦匠,想方设法的把房子的墙壁修结实了,让它不至于垮塌。  明朝的土地兼并,大概是从永乐时期开始的。到了仁宗宣宗两朝,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富人阶层的增多,土地兼并问题也渐渐严重起来。但仁宗和宣宗都算是不错的泥瓦匠,明仁宗开放了许多原先不许老百姓涉足的山泽园林,允许无地的农民去那里垦荒耕种,对于各地逃难的无地流民,也一改惩罚措施,转为妥善安置。明宣宗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民土地的豪强地主,并爱惜民力,多次减免农民赋税。因此,土地问题在这个时期并不严重,这也算是明朝的盛世,史称“仁宣盛世”。  可到了朱祁镇这辈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他的爷爷和爸爸一辈子都在糊墙,他在位先后十五年,却只干了一个事——-挖墙。虽然,这也许不是他本意。

编辑推荐

  又一部具有颠覆意义的经典之作,以后读史时代的视角再现大明王朝的中兴盛世。解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挖掘出值得鉴戒与反思的精神品质与生存之道,才能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之路,点亮一盏启明灯。  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却开创了明朝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弘治十八年他以他的坚韧和沉默,为大明帝国留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明史》赞曰 :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朱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被遗忘的盛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治理国家必须学会勤政,也要学会用人,既要以身作则,也要发挥各级人士的不同作用,还要心胸宽广,大度容人。上梁正,下梁齐,于是同心协力,清廉爱民,于是国泰民安,盛世出现。开国难,守成更难,祖上留下的产业往往被富二代富三代们破坏,所以大家应该向我们的明孝宗学习,学习他的治国之道,学习他当好帝国董事长的手腕,有空多看看这本好书,别忘了明朝中叶有这样一位好皇帝。
  •   这部书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历史书之一,内容挺有感情的,写出了有血有肉的明孝宗,使我看到最后都流泪了。
  •   这本书可作为补充明朝那些事儿未尽之处,值得推荐
  •   这本书还可以,但没我想象中的好,不过孝宗皇帝确实是一位明君!!!
  •   写作风格有点类似明朝那些事,不过这段历史明朝那些事轻描淡写过了,这里是浓墨重彩地写,也写活了许多人物,甚至读到某些地方我都感动得哭了(明朝那些事也有这种效果),结果老妈还说我两个眼袋都出来了,吓了我一跳,由此也知此书的魅力了,还有当当的试阅相当厚道啊,基本上把这本书的90%都放出来了。
    不过好书还是值得购买的。
  •   书还不错。作者极力想模仿当年明月的写法,但是确实略逊一筹。本书最大的卖点在于这是一段当年明月轻描淡写的历史。
  •   偶然知道了明孝宗,对这段岁月很感兴趣,看到有网友推荐本书,还特意到新华书店和图书市场去找,都没找到,在当当下了订单后有种淘到宝的感觉,可是,当本人昨天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往下看时,确实有点小小的失望,书的印刷不错,内容少了点,说得不够详细,偶最感兴趣的就是此君的一夫一妻的帝王生活,可是作者几句话就带过了,伤感啊。作者的风格比较幽默,可是个人感觉有点类似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写法,不太感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