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巴殿君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前言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遏止“台独”势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也是涉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不仅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也是中日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在历史上,日本曾侵占台湾50年,形成了复杂的历史关系。冷战时期,在中日建交之前,日本追随美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扶植台湾当局,公开阻挠两岸统一进程。冷战结束后,美国依据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实行保护台湾政策,执意向台湾出售武器。日本则采取一种介入政策,在美日同盟框架内,把台湾列入日本周边安全区域。日本的一些政客和右翼团体更是居心叵测,为“台独”势力推波助澜。因此,日本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本书从国际体系与日本外交政策变化人手,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国家战略定位与选择,日本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日本长期觊觎台湾,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与相关领域的渗透与“介入”;基于日本对台政策双重性特征,勾画出其对台政策的走向,提出了应对之策。研究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把握日本政府、政党、团体和一些日本人士对台湾的政策、立场、动态、特点和走向,在维护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大局前提下,努力排除日本方面的各种干扰因素,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研究日本台湾政策,这是一个难度很大,也较为复杂的敏感领域。近几年,巴殿君利用多次到日本讲学或从事研究的机会,从日本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收集了有关日本政党、国会议员与台湾交往的最新、最详尽的档案资料。他与日本社会的各阶层广泛接触,其中包括与政界人士进行访谈和交流。他从历史到现实,系统地梳理、分析了日本对台政策的来龙去脉。研究了日本政府、政党,以及多党背景的亲台政治组织对台政策的变化,及其发生的社会基础。

内容概要

《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从国际体系与日本外交政策变化人手,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国家战略定位与选择,日本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日本长期觊觎台湾,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与相关领域的渗透与“介入”;基于日本对台政策双重性特征,勾画出其对台政策的走向,提出了应对之策。

作者简介

巴殿君,男,1965年3生。现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在读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与朝鲜半岛国家的关系;中日关系、日美安保同盟、台湾问题等。曾参与并完成“韩国智囊机构研究:韩国开发院实例分析”;“日本国家战略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经发表中外文论文近40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冷战后国际体系转型与日本外交政策  一、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转型  二、冷战后日本国际地位的再定位  三、日本的战略选择与台湾问题第二章  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的变化  一、日本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二、冷战后日台“准政府”关系的提升  三、冷战后日台政党交流的扩大第三章  日本与台湾的安全关系  一、日美安保体制下的日本对台湾安全政策  二、日美安保再定义与日台安全关系的调整  三、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与日台安全关系新动向第四章  日本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  一、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政策  二、日本与台湾的经贸关系  三、日本对台文化政策与文化交流第五章  日本对台政策走向与中国的对策  一、日本对台湾政策的双重性  二、日本对台政策的未来走向  三、中国的战略对策与政策选择结论附录:中日两国间涉及台湾问题的条约及文件资料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日台关系对中日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以及东北亚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冷战后,在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的情况下,国际格局的态势、国际议题的重心都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在国际关系重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在寻求新形势下的重新定位。日本作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其国际行为需要战略性规划。台湾问题作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一个链条,其作用形式和重要性都取决于日本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一旦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台湾问题在日本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就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只有在具体的国际环境中,对日台关系加以考虑才有意义。一、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转型(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一超多强的新格局国际格局既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又是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现实。有关国际格局的定义,中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界定。李义虎先生从结构现实主义国际结构定义对比的角度,认为“体系中的权力排列、能力分配状况或相互关系形式就是国际格局,又特指国际格局中的力量对比。”①金应忠、倪世雄先生则认为:“种种国际战略力量之间交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力量对比关系,它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国际关系格局。”②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判断,但却同时坚持了两点共识,那就是:1.国际格局对国际体系的发展与态势有着很强的规范作用。2.国际格局主要是由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局势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汉斯·宾尼恩迪克把国际体系的格局分为五类。但具有典型意义,并为人们熟知的国际体系结构,仍然为单极、两极和多极三种。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是一种典型的两极格局。冷战结束,来自前苏联的威胁迅速消解,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失去了竞争对手。

后记

总算杀青了!当我捧起这部凝聚了几年心血的“专著”,感慨无限!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是学子的阶段性成果,而对于一个搞社会科学、搞国际政治的学者来说,这部沉甸甸的书是结晶、是境界、也是一种执著的追求。这部“专著”,用去了我六年的青春光阴,今天总算有了一个交待。上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地位凸显,大陆学者关于日台关系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日本对台政策的研究,散见于对中日关系、日台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同盟关系的研究中,专门论述日本对台政策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可以说,起步较晚,相关文章不多,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研究成果只集中在一些期刊与硕士论文中。这恐怕是我在选题上一个很重要、最基本的考虑,也就是说“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研究”这个选题既有现实性,也有前瞻性与实用性,更有填补空白的创新价值。锁定了研究方向,敲定了主题,我便把自己送上了一个艰苦、充满了挑战的历程。整整六年,自己虽然也作过许多事情,但这本书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哪怕是出差、出国,除了无孔不入地收集资料,整理素材,便是往笔记本电脑里无尽无休地堆砌。今天,掩卷沉思,我非但没有卸载的轻松,反而有了一种负疚。在本书付梓之际,我必须对那些关心我、关心这个课题的师长、领导,表达我至诚的谢意。我要特别感谢导师刘清才教授。他是我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正是由于他的诲人不倦和悉心指点,才最终使这洋洋20余万单摆浮搁的字句,集结成阵容浩大的篇章。刘老师不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而且坦诚豁达,在生活与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关怀和帮助。所有的一切都已珍藏在这部书的字里行间,我更会铭记于心。感谢吉林大学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所有领导、老师,感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为本书出版所提供的经费扶持,还要感谢我的师兄、师弟,在本书的写作、修改过程中,他们提出了难能可贵的意见。也感谢九州出版社给了我这次机会,感谢编辑的细心操劳,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很有见地的指点。

编辑推荐

《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