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研究(二)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九州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编  页数:4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史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稿件取舍唯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本书(第二辑)关注的重心在1950
年代,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建立过程、报人和报纸的改造、公司合营、乡村合作化、农村技术改革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政权在建立之后最初十年改造社会的历史轨迹。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中国大陆高校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搜集整理民间资料和地方档案,加强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当代史教学体系,培养中国当代史研究和教学的新人,以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展开和深化。目前编辑有《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等出版物。

书籍目录

卷首语
专题研究
从政治控制到社会控制: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建立过程的考察 王海光
3
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 杨奎松 49
政治生存与经济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 冯筱才 91
中共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林超超 139
“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刘一皋 164
水旱之争的历史审视——1950 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与农民 葛 玲 200
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以天津地震日记为例 沙青青 235
外稿选译
接生的故事——1950 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婆 贺 萧 257
回忆和口述
怪诞莫名法官路 张思之 283
史料辑录
一位中学教师的整风笔记(一九五八年) 309
学术评论
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 萧延中 361
书评书介
王亚志回忆,沈志华、李丹慧整理:《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 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391
龙应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394
贾植芳著:《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 397
李思慎著:《李立三后半生——前中央常委及中央秘书长、中国工运先驱》 400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按照上述规定,各报理当还能采访本地一般新闻。但实际上,本地一般新闻,新政权亦加有种种限制。如新华总社明文规定:应由各地新华分社“负责交换各报社所采访的其他重要新闻,使各报能同时刊出,以利各报与通讯社之分工合作,避免包办或无政府式的竞争。”且所有新闻的报道,均应采取事后报道的方式,“因事前报道容易失真,且有种种妨碍。”涉及民生问题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尤“应慎重发表”。即使是地方新闻,只要涉及政府或各机关,还要层层送审报批或经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见报。哪怕是民众极为关心的诸如在上海击落国民党飞机的新闻,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见报,因为说是事涉军事。私营报纸要报道地方信息,许多还要经过地方党报同意。如王芸生就曾在会议上抱怨过这种情况,说:复旦大学开坦白大会,《大公报》去了记者,结果《解放日报》说要统一发稿,外勤白跑了一趟。同济大学地下党公开,通知各报前往,也是《解放日报》说要统发,其他报纸便都不能发消息,而事后《解放日报》不知为何又不发统稿.最后没了下文。@如此办报,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新闻功用基本丧失,各报消息之单一,言论之一律,造成千报一面,自不可免。夏衍在上海解放之初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文艺处处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兼文化局局长,职务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即使是他,也不能稍微改变一下上海这时的新闻统制办法。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史研究(2)》: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的改造、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路、“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接生的故事中国当代户籍制度具有明显的苏联因素,但不是对苏联户口管理制度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共在全面引进斯大林体制中自然延伸的结果。毛泽东点名邀请王芸生北上,并许诺《大公报》可以做到沪、滓、渝、港四馆不易名、不换人,照原样出版。王芸生喜出望外,很快即表态:甘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官方档案、报刊报道、历史记述、访问、回忆,以及大多数被文学化的相关作品中,穷棒子社故事都与国家历史高度同构,村庄史就是国家整体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当代史研究(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中国当代史研究(二)(杨奎松、韩钢等著名学者和哈佛、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学者共同打造的前沿学术平台,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反右”、整风、“镇压反革命”等当代史研究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稿件取舍唯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本书(第二辑)关注的重心在1950年代,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建立过程、报人和报纸的改造、公司合营、乡村合作化、农村技术改革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政权在建立之后最初十年改造社会的历史轨迹。 《中国当代史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稿件取舍唯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本书(第二辑)关注的重心在1950年代,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建立过程、报人和报纸的改造、公司合营、乡村合作化、农村技术改革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政权在建立之后最初十年改造社会的历史轨迹。卷首语专题研究从政治控制到社会控制: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建立过程的考察 王海光
    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 杨奎松 49政治生存与经济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 冯筱才 91中共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林超超 139“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刘一皋 164水旱之争的历史审视——1950 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与农民 葛 玲 200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以天津地震日记为例 沙青青 235外稿选译接生的故事——1950 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婆 贺 萧 257回忆和口述怪诞莫名法官路 张思之 283史料辑录一位中学教师的整风笔记(一九五八年)
    09卷首语专题研究从政治控制到社会控制: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建立过程的考察 王海光3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 杨奎松 49政治生存与经济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 冯筱才 91中共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林超超 139“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刘一皋 164水旱之争的历史审视——1950 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与农民 葛 玲 200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以天津地震日记为例 沙青青 235外稿选译接生的故事——1950 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婆 贺 萧 257回忆和口述怪诞莫名法官路 张思之 283史料辑录一位中学教师的整风笔记(一九五八年)
    09学术评论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 萧延中
    61书评书介王亚志回忆,沈志华、李丹慧整理:《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 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91龙应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94贾植芳著:《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
    97李思慎著:《李立三后半生——前中央常委及中央秘书长、中国工运先驱》 400 卷首语专题研究从政治控制到社会控制: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建立过程的考察 王海光3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 杨奎松 49政治生存与经济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 冯筱才 91中共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林超超 139“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刘一皋 164水旱之争的历史审视——1950 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与农民 葛 玲 200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以天津地震日记为例 沙青青 235外稿选译接生的故事——1950 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婆 贺 萧 257回忆和口述怪诞莫名法官路 张思之 283史料辑录一位中学教师的整风笔记(一九五八年)
    09学术评论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 萧延中
    61书评书介王亚志回忆,沈志华、李丹慧整理:《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 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91龙应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94贾植芳著:《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
    97李思慎著:《李立三后半生——前中央常委及中央秘书长、中国工运先驱》 400
  •   《中国当代史研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当代史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稿件取舍唯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本书(第二辑)关注的重心在1950 年代,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建立过程、报人和报纸的改造、公司合营、乡村合作化、农村技术改革等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政权在建立之后最初十年改造社会的历史轨迹。
  •   华师大的当代史非常厉害,尤其是自由的风气使得历史研究不再是政治的工具,这本书是当代史的系列出版物,文章写得非常好,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真实的中国,真实的过去式,值得购买
  •   里面的文章虽然都是比较短小的(类似于中篇小说的篇幅),但是考据比较严谨,材料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手的,对研究建国初期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和“大公报”两篇,非常扎实。
  •   读历史,只有读当代史才能真真体会到反映历史真实的困难。
  •   这套当代史的研究编的很好
  •   这套书很好!是研究当代史的上乘之作
  •   杨奎松治学、治书严谨,字字有出处,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必须佩服他史料之丰富,所出之书必买必读,
  •   严肃认真的当代史,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稀缺物。
  •   还没开始看不过相信杨奎松的书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希望出版社校对能给力点,别到处都是错别字,看着闹心
  •   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套书,不仅历史研究者,凡对历史有兴趣的都应该读读,其中的文章挖掘出来很多共和国历史上宏大叙事中不关注的问题,但又是最贴近生活的历史细节,饶有趣味,也发人深思。
  •   多家度了解新中国的历史
  •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10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很多编者文章在其中,还是很值得看的。
  •   原来历史是这个样子的呀
  •   韩钢老师主编的书,一定要收的
  •   按专题的深入研究。大陆和海外专家的贡献。值得阅读。
  •   权威专家的精彩解读!~~
  •   目前出了3集,挑选了第二集买来试看,内容很好,只是和图片显示不同,图片中是两本,而实际只是一本。价格相对比较贵,如果只是随便做为枕边阅读建议放弃。主要原因:价高。
  •   很好的一本书,质量也很好,书里的论文写的也很精彩,功夫很深。
  •   印刷清晰!
  •   介个不太关注,帮同事买的。
  •   值得一读,名家作品,可信度很高。
  •   东西是正版,很好。内容也很赞,名家大家就是不一样
  •   新的观点,可以开拓思路。
  •   再慢慢看
  •   杨的书买了好几套了,详尽的史料,推荐。
  •   书很好 收货人姓写错
  •   非常理性,而不是一味的说教,用历史的方法讲历史,而不是用政治的方法讲历史。
  •   喜欢这些坚持良心的学者
  •   也可以缅怀一下祖父辈们的人生经历
  •   理论公正,史料丰富,结论有力。
  •   这一系列的书出自近几年来学术日渐活跃且自由的华东师范大学,其中有“三无人员”沈志华,杨奎松,萧延中,茅海建,还有主编韩钢,都是大名鼎鼎的近代史学泰斗,对死气沉沉的中国学术界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本书貌似内容比较学术,实则是我们对今天方方面面的生活的溯源!对年轻一代具有非常意义!
  •   应该是存放了挺久的书,不是很干净,上侧有明显的污渍,纸张感觉也不好。总体来说这个价钱还算可以。
  •   写的不错,比较客观,具有一定可读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