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规划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泺 编  页数:176  字数:255000  

前言

  生态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规划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规划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在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区域进行的规划。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依靠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治理”、“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生态效益”的思想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从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上就给予重视。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开始意识到区域发展规划过程中的生态规划问题,开始把原有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规划逐渐向生态规划转变。  生态规划把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区域规划的各个方面,力图使区域规划生态化。一方面,区域生态规划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关注区域的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关注区域的社会生态发展。此外,生态规划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生态规划不仅重视民族地区现在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更关注民族地区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关注民族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等。因此,对民族地区的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增长,必须实施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发建设民族地区的目标不仅仅是发展民族地区生产水平、提高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有效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的完善管理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等诸方面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在民族地区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从区划和规划入手;要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摸清生态本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和掌握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制约因素;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制定生态保护规划,以此来指导经济布局和生态建设。按生态学原理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学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内容包括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承载力分析、资源生态评价、生态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民族地区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本书可供生态规划与设计、行政管理、政府决策等相关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土地资源利用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规划概述  1.2 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  1.3 生态学与生态学基本原理  1.4 系统科学理论  1.5 生态规划的科学基础第二章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2.1 生态规划的内涵、目的与原则 2.2 生态规划的方法论 2.3 生态规划的步骤与内容 2.4 不同类型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2.5 生态规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第三章 生态规划方法  3.1 生态规划的流程  3.2 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3 资源环境的生态评价  3.4 生态功能区划  3.5 生态承载力分析第四章 生态评价及其方法  4.1 生态评价及其特点  4.2 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4.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常用方法  4.4 生态评价方法  4.5 生态风险评价第五章 生态适宜性分析  5.1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起源和发展  5.2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程序  5.3 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  5.4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应用第六章 景观生态规划  6.1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理论  6.2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步骤  6.3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  6.4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第七章 区域生态规划  7.1 生态系统结构  7.2 区域生态规划的概念、类型和任务  7.3 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7.4 区域生态规划的程序  7.5 区域生态规划方法  7.6 生态规划的作用第八章  民族地区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8.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8.2 民族地区自然特点 8.3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8.4 民族地区资源分布与利用 8.5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规划概述  1.1.1 生态规划的思想渊源  (1)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存续着,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关注。总体来说,我国古代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维系的,应该“物我相亲”、“天人和谐”。张岱年先生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二意谓:天人本来合一,天人应归合一。天人关系论中之所谓天人合一,乃谓天人本来合一。关于天人本来合一,有二说:天人相通,天人相类”。这是一种直觉的生态智慧。这种令人惊叹的生态智慧不仅体现在哲学思维中,也体现在古人的经济思想中。我国古代关于对自然资源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对动植物“不灭其生,不绝其长”,如此才能“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据《群书治要六韬》记载,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就颁布过“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的保护生物资源的禁令。在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颁布的著名的《禹禁》就记载过:“春之日,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之日,川泽不入网署,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规定的禁期是“春三月”,即整个春季。《管子·禁藏》“当春三月,毋伐木,毋天英(谓草木之初生),毋折竿(谓笋之初生),所以息百长也。”《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地区生态规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