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主体论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忠军  页数:194  

内容概要

  《高校辅导员主体论》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离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L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争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什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李忠军,男,1968年生,法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8项,出版《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6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主体论的提出一、高校辅导员主体论的问题依据二、高校辅导员主体论的核心概念三、高校辅导员主体论的研究范式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的本质探讨一、高校辅导员的本源探索二、高校辅导员的功能解析三、高校辅导员的本质透视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的形象考察一、高校辅导员形象的内涵阐释二、高校辅导员形象的主体素质三、高校辅导员形象的审美感染力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形象的拓展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的主体互动一、高校辅导员的社会互动系统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互动系统三、高校辅导员的对象互动系统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成长一、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三、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成长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活动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基本特性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活动的运行机理三、高校辅导员职业活动的科学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人学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如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基础,他曾说“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不高,这也不能靠谈论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来解决,主要的只能靠积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离开了这些具体情况和具体任务而谈人,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态度,就会把青年引入歧途;”②江泽民同志则更进一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必须关注人的具体利益,并将之提升到党的根本性质的高度予以理解,强调“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保护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③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不久,就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将“以人为本”概念首次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五个统筹”的概念作为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有了最初的理论形态。2003年12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在这里“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首次明确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④党的十七大在表述“以人为本”时,重新添加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表述,并将之定位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至此,“以人为本”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当代中国的集中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在以下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校辅导员主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