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屈艳红,任晓勤 著  页数:208  

内容概要

  “接受”,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视角转换”、“换位思考”的积极选择。屈艳红和任晓勤编著的《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借鉴 “接受”理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的调查分析,《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原因和难点,分析接受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结合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阐述了接受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接受主体接受效果的优化、接受客体(内容)的优化、接受中介(载体和方法)的创新、接受环境的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评价等。

作者简介

  屈艳红,女,1970年8月生,文学硕士,副教授。1999年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作。现任职于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编、参编《高校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超越陷入——透视大学生活六大误区》等著作和教材6部,发表论文15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 任晓勤,女,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副教授。2006年被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首届“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2007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任务和目标第二节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创新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和原则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调查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原因分析第三节 接受理论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与规律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类型和机制第四章 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第一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二节 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五章 接受视阈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第一节 大学生受众(接受主体)的特点和需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第三节 构建以大学生受众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六章 接受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第一节 接受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接受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体系第七章 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的运用和创新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运用和创新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运用和创新第五节 网络传播载体的运用和创新第八章 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第一节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现状第二节 接受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特点第三节 社会工作方法契合了接受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目标述求第九章 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第二节 优化校园环境第三节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第四节 优化社会传媒环境第十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与评价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接受效果的优化附:山东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案例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接受”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最早的接受理论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接受美学,它的核心是将文学理论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转向了“读者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实现了视角转换并引发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关注和反思。当代中外哲学、伦理学和传播学等对各自领域的接受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接受问题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