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和中国道路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孟志军  页数:180  

前言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分工日趋明显,国际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开放,在一条世界范围的大“供需链”上,同呼吸,共命运,人类社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互联”时代。当今世界的开放性特征成为人类进步的最鲜明特征,世界各国之间往来更加密切,互动更为紧密。许多产品的生产、加工、组装、分配、销售环节分别设立在不同国家,成为国际分工合作的产物;许多公司纷纷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品牌国际认知度成为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提升国际化水平正在成为世界共识;国家或地区的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升级为世界难题。美国次债危机、欧洲经济下滑、日本核泄漏等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政治问题;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参与世界分配,俨然是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成为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之举。  同时,中国若要在当今世界谋求发展,对外开放也是不二选择。历史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是一个奋进民族应有的气度。纵观历史长河,着眼战略高度,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长期坚持,是我们面临的一道“必选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也要求我们把这道“必选题”做好。建国初期,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缺失、管理经验不足,这决定了我国参与国际化分工的迫切性。当前,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深入调结构、保增长、保稳定,更需要我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提高开放质量,提升开放层级。同时,在对外开放布局上,要深化区域结构改革,实现沿海和内地百花齐放的格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和中国发展的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将出版的《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和中国道路》一书,以探索的视角和独到的眼光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对外开放的画卷,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我曾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作者也曾在那里学习、工作,当时作为我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他把高校学生工作做的有声有色。2001年他调任区县工作,成为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基层商务工作者,书中提到的问题也多缘于该时期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求解。今获悉他已获得博士学位,以自己亲历改革开放大潮的实践,结合工作中遇到的解散清算、企业并购、贸易摩擦等问题,以及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东城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示范区等工作背景,花费大量心血撰写了此书,通过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性鸟瞰,提出了中国道路选择的思考和启发,这是对我国新阶段对外开放的一种有益探讨。  对外开放的根本意义在于“中国力”的提升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外开放不只是一项促进国家发展、民众富裕的宏伟决策,更是一种不断探索、不停关注、不止研判、不懈追求的包容和发展心态。只有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一种包容开放的胸怀去前行,我们整个民族才能保持恒久的活力,释放源源不断的生机。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郝如玉教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内容概要

  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作为一个国家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和必然选择。中国自古就有对外往来,唐宋元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道路的选择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和中国道路》基于此回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总结了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历史启示,分析归纳了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从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度思考,认清了现实挑战和国际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和中国道路选择,并最后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本书从“历史启示”和“中国道路”两大起源点和落脚点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对外开放纵横时空的宏美画卷。

作者简介

  孟志军,男,1968年10月生,汉族,河北晋州人,中共党员。1991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曾任中央财经大学讲师、校团委书记、分部主任等职。2001年10月调任北京市崇文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后任崇文门外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人大街工委主任,筹建崇文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并任第一任党组书记、主任,主持的课题荣获国家银奖。2007年底任崇文区商务局局长、商务委主任,并负责筹建前门大街管委会。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城区支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东城区商会会长,区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动态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点
  一、先秦对外开放的自发探索:民间性、不经常性
  二、汉代对外开放的萌芽发展:官方性、经常性、陆道为主
  三、隋唐对外开放的推广兴盛:先陆后海,市舶制产生
  四、宋代对外开放的长足进步:海上贸易高度发达
  五、元朝对外开放的陆海四达:世界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家
  六、明代对外开放的由盛而衰:实施民间海禁,推行朝贡贸易
  七、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对外开放的停滞多变:闭关锁国循环往复,对外开放陷入被动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点
  一、1840-1949年:晚清民国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
  二、1949-1960年: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一边倒”型对外开放
  三、1960-1969年:面对美苏夹击封锁的“反帝反修”型的对外开放
  四、1969-1978年:打破坚冰的“三角形”突破型对外开放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战略布局和主要成就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二、产业开放战略步骤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和历史启示
 第一节 重要节点:我国对外开放方略不断调整
  一、“丝绸之路”开始与世界的对话--开放格局初启
  二、四大发明的传播提升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开放结构升级
  三、郑和下西洋对蓝色文明的尝试与局限--开放位次调整
  四、明清在世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闭关锁国失去近代化机会--开放格局逆转
  五、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大国崛起使中国陷入“被殖民化”历程--开放结构重组
  六、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为中国追赶世界提供了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基础--开放格局重启
  七、冷战时期的对外开放彰显了“游击”的机变智慧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开放空间逼仄
  八、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航线上起航--开放战略确立
  九、“国际经济大循环”理论与实践为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引擎和助力--开放策略突破
  十、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动发展--开放格局复兴
  十一、加入WTO标志着中国进入崭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前景广阔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
  一、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
  二、开明的国家意志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三、对外开放要在“摸、试、杀”试错实践中突破思维的困局
  四、对外开放要由点及面走渐进梯次式发展道路
  五、对外开放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六、对外开放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
第三章 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和哲学思考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
  一、中国对外开放是对古老文明与现代化挑战的融合再造
  二、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实践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创新
  三、和平崛起构造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二、列宁的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哲学思考
  一、天人合一:开放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互动的过程
  二、和而不同:开放是利益博弈与价值运动的过程
  三、中庸之道:开放是日积月累和结构优化的过程
  四、和合之道:开放是协同发展与趋势上升的过程
  五、知行合一:开放是科学发展与实践检验的过程
第四章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国际环境
 第一节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金融危机下的外贸出口变局
  二、并购成为外商投资新的热点
  三、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四、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
  五、已到期效率低下企业解散清算亟待规范
  六、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忽视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大环境
  二、国家间合作与竞争并存,加剧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选择疑虑
  三、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继续深化,拓展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空间
  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加速发展
  五、国际安全形势复杂,我国对外开放面临严峻安全挑战
第五章 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与“中国道路”选择
 第一节 保证我国对外开放科学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
  二、深入参与,应对贸易争端
  三、主动参与,应对并购问题
  四、自觉参与,应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五、全面参与,应对解散清算问题
  六、广泛参与,应对经济安全问题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中国道路”选择
  一、态度:坚定不移--在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
  二、担当:使命与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大实践的背景下
  三、目标:开放强国--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背景下
  四、旗帜:科学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的背景下
  五、路径:战略升级--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产业重组的背景下
  六、保障:协调互动--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七、提升:文化软实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展望
  一、“走出去”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二、包容性增长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流方式
  三、推动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的步伐--以北京市为例
  四、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城市化进程
  五、“中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绪 论  中国自古就有对外往来,唐宋元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中国2000多年对外开放风雨历程,对外贸易长足进步,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对外投资加速增长,对外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多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二元经济结构得到转移和优化,国民心态更加成熟和自信。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道路的选择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宏观层面,金融危机下的外贸出口出现变局,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忽视;中观层面,贸易摩擦不断加据,并购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热点;微观层面,如何解散清算已到期效率低下企业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日益凸显,有必要总结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解析对外开放实际运行中的难题和困惑,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政策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国家战略视野下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新时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的方略选择。  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国家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和必然选择。对外开放越兴盛,国家则越强大;对外开放越保守,国家则越衰败。因此,我国对外开放应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保持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态度,担当历史和现实赋予的使命,围绕开放强国的目标,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各方保障力量,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秦,萌芽于两汉,停滞于魏晋南北朝,推广于隋,兴于唐、宋、元,衰于明中期,败于清,徘徊于近现代,振兴于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文选题落脚“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创新方略研究”,缘起于笔者对外开放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的困惑与求解。三十年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无论从理论、实践、政策上,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我们在“法无明令禁止不为过”的开放视野下,“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不断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宏观上,金融危机下的外贸出现出口变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作何调整,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忽视;中观上,贸易摩擦不断加据、并购成为外资新的热点;微观上,如何解散清算已到期效率低下企业等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日益凸显,为开放之路布下许多节点,也成为本文选题的逻辑起点。笔者作为亲身实践在中国对外开放第一线十年的商务工作者,结合对外经贸、商务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力求从学术和国家宏观角度厘清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反思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解析实际运行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寻求对外开放政策建议和方略创新,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方向。  选题的意义体现和贯穿在整个论文的思路框架中。反思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总结对外开放的启示和经验,认为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前提是开明的国家意志,要突破思维困局,走由点及面的梯次渐进道路,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有自己的特色之路,具有独具一格的中国式经验,是古老文明与现代化挑战的融合再造,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创新,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构建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以上启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特色化和中国化,鉴镜于中国现行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启发于未来发展。当前,中国面临金融危机、并购、贸易摩擦、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和新的国际大环境,面对挑战应坚定不移,勇于担当,致力开放强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战略升级,保障协调互动,提升文化软实力,探索对外开放的新模式,为进一步明确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导向参考,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理性选择。展望未来,走出去战略地位将日益提高,包容性增长将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流方式,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间色和步伐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中国力”将实现全面提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和中国道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研究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比较有用的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