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孙文营  页数:234  字数:250000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本研究力图在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实践之间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问题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  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不仅要坚持历史的维度,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而且对民族精神的界定还要坚持现实的维度,以价值判断为导向。民族精神是一种为民族成员所共同认同和接受的客观性的精神力量;对当前社会发展来说,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它具有历史动态性,可以是由中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发展而来。按照这种理解,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处世风格是体现民族精神的主要方面: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和人文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观基础;和谐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追求;整体性思维及贵和尚中思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表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内涵、价值功能三个角度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够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和谐发展理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的社会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科学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的社会发展运动。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针对发展问题而提出的科学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方略,其意义主要在于一种方法论指导。而要把这种带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应用于现实,则需要群众的支持。我们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统领地位,也要通过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和谐文化图景,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较为系统全面,它立足于对社会个体身心和谐的追求,并以民族和谐文化模式的形式发挥其作用。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思想资源,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建设以及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文化主体性。中华传统思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确立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目标的系统和谐观;“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正视矛盾存在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和谐观;入世求实的思维方式,要求树立重视现实和谐成就与未来和谐理想相统一的渐进和谐观;“民为邦本”的思维方式,要求确立执政为民与“两个共同”相统一的和谐动力观;“中庸”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对立两端和谐的一般方法论。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民族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和谐文化科学性建设的关键;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紧密联系,它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之中,是和谐文化人民性建设的保障;民族精神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是和谐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建设的基础。要发挥好民族精神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价值功能,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余各方面的关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要传承民族精神优秀精神品质;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培育时代精神;要将和谐文化建设落实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精神实现其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实现民族精神时代性发展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民族精神时代性发展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发展既直接表现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更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仅促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发展,而且这一新的伟大实践也产生了新的时代精神。从理论上厘清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有利于引导时代精神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元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全球化既对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造成挑战。机遇表现为:全球化为民族精神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民族精神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舞台;为民族精神之中普世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挑战表现为:全球性的价值认同消解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对民族精神优秀价值观的冲击弱化民族精神固有的积极功能;导致非健康的民族精神自觉,影响民族精神健康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努力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全球化进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体意识;要立足于本民族与世界的发展大势,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自主创新。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产生时间和缘由,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社会作用。但是,二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共同的基础,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承认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也要科学界定其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并继续坚持以民族精神作为我们的中心话语,以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促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探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坚持与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内在统一的: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指导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坚持并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动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化,因此,积极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践的指导,也要立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群众实践和首创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对普通民众来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为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在对民俗文化的变迁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合理把握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采用科学有效的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在全体民众中开展,也要有意识地抓好重点人群,共产党员、当代大学生及青少年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对象。

内容概要

  本书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理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孙文营(1973—),男,山东微山县人。2006年7月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北京大学哲学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9月迄今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近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东南学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理论
第一节界定民族精神范畴的方法论辨析
第二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结构
第三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民族精神对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支撑
第一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节民族精神与科学发展观辩证关系的动态分析
第三章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第一节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启示
第二节民族精神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第三节民族精神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第四章民族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功能和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民族精神蕴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蕴
第五章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发展
第一节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时代性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时代性发展的表现
第三节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建构中时代精神的关系
第六章全球化境遇中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第二节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民族主义话语论析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国际表现问题
第七章民族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第八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选择
第一节引导民众树立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加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思考
第三节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把握和形式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是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读本。党政学习的范本图书。提高道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