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魏月蘅  页数:227  字数:60000  

内容概要

  2012年4月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报道了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27名年轻的大学生扎根深山、坚持理想、热爱环保事业的感人事迹。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本书充分挖掘该通讯背后的故事,详细记录了这27名大学生在当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的择业心路历程,真实再现了大学生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场景,展示了他们在风景如画的鹦哥岭热带雨林区里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在鹦哥岭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必将激励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魏月蘅,天津人,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天津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天津日报记者,现任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全国百佳记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职工”、“天津市模范共产党员”、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作者心语:走基层,写人!——魏月蘅
序言
我的鹦哥岭情结——关进平
第一章 鹦哥岭上找鹦哥——自然保护区的秀美风光
第二章 我的价值就在这座山里——27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鹦哥岭有了歌声
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关爱把我们留在鹦哥岭
第三章 鹦哥岭的快乐生活——大学生日记里的讲述
第四章 练筋骨、量青山、磨意志、度青春——27名大学生群像
周亚东:鹦哥岭保护区首任“司令”(范南虹)
李之龙:鹦哥岭“骨灰级”粉丝与守护者(范南虹)
陈辈乐:鹦哥岭的香港博士(范南虹)
刘磊:在海南鹦哥岭深处收获事业和爱情
姜祖扬:数字化保护鹦哥岭(范南虹)
王合升:无法割舍鹦哥岭(孙令正)
王云鹏:鹦哥岭百姓致富的领路人(孙令正)
廖常乐:曾4天4夜冒雨观察鹦哥岭树蛙(符泽亢 李庆芳)
王伟锋:甘用双脚量青山(范南虹)
许碧果:深深爱上这片土地(孙令正)
王慧颖:为爱远走鹦哥岭(宋国强)
黄娟:对鹦哥岭植物如数家珍
李国:离开海南鹦哥岭就不自在的“食神”
麦严:为孩子们编一本鹦哥岭教材
第五章 何谓“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光明日报社等报道实录
青年的选择就是国家的未来——赞“鹦哥岭精神”(光明日报编辑部)
大学生怎样选择未来(光明日报评论员)
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青年观”
当代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教育应该怎样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大学生来电来信摘编:我们要上鹦哥岭当志愿者
大学生来电来信摘编:他们的选择打动了我
大学生来电来信摘编:我们也要上鹦哥岭
第六章 他们的选择打动了我——各地学习鹦哥岭大学生先进事迹活动实录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高度评价鹦哥岭青年团队
海南省林业局决定开展学习鹦哥岭大学生先进事迹活动
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门作出决定:开展向鹦哥岭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学习活动
共青团海南省委等号召全省团员青年向鹦哥岭先进群体学习
“海南青少年绿化宝岛教育实践基地”在鹦哥岭挂牌
教育部:鹦哥岭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优秀榜样
鹦哥岭11名大学生赴白沙县挂职
“牢记总书记五点希望”—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副站长刘磊(光明日报记者李海秀 李可)
白沙县座谈学习鹦哥岭保护站27名大学生先进事迹
光明日报座谈会畅谈有远见有价值的生活方式(范南虹)
“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走遍海南高校(张中健)
网上网下热议鹦哥岭大学生群体事迹(李海秀 王岑予 周志刚)
第七章 “孩子们,鹦哥岭离不开你们”——领导寄语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鹦哥岭上的大学生,我太喜欢你们了!
海南省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政委王春东:我女儿也上了鹦哥岭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勇霞:“我被鹦哥岭的大学生深深震撼了”
海南省白沙县县委书记严正:“好样的,鹦哥岭上的大学生”
海南省林业局局长关进平:“孩子们,鹦哥岭离不开你们”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鹦哥岭青春的礼赞
附录《光明日报》报道集锦
后记
再次感受鹦哥岭

章节摘录

该怎样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这群大学生绞尽了脑汁。他们从网上得知贵州山区有个“稻鸭共育”模式,带动了一方人致富。于是,王云鹏和几个大学生专程去取经。回来后,他们选择白沙县高峰村委会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有16户人家,96口人,每人平均0.2亩稻田。王云鹏领着这16家农户,插秧,浇灌,当秧苗长到一定程度时,教他们在稻田放养鸭子。可农户们说,没钱买鸭苗,也不知道从哪里买。王云鹏和站里一商量,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工资替农户们买来了鸭苗。当年,收稻子,卖鸭子,农户喜获丰收。黎苗兄弟、阿叔阿婶敲着鼓来站里答谢。他们用黎语、苗语反复说:“布隆”、“米恭”(谢谢)。从此,“稻鸭共育”在鹦哥岭大面积推广。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眼见着一年到头手里都有钱了,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下乡进村巡访中,大学生们发现,黎苗村寨家家户户没有厕所,不仅如此,家家户户的猪也是散养,造成道边、树丛、甚至房前屋后肮脏不堪,四周恶臭扑鼻。“非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可!”在保护区每周的工作碰头会上,香港大学专攻生态保育的博士陈辈乐的话掷地有声。转天,他请来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专家一起下到黎苗村寨。经过周密的设计,出台了舒适“旱厕”和“松软猪圈”两个方案。“这是厕所吗?比我家屋子还讲究。环保的材料,合适的蹲坑,里边铺垫着杂草,用一次铺一层,既防止恶臭扩散,又积攒下肥料。”南开乡高峰村委会道银村村民符清拉着陈辈乐的手兴奋地说。让他和农户们感动的是:大学生们用本该发奖金的钱买了这些材料,原来,这些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不仅有本事,心眼也很好。让猪进圈,这是鹦哥岭一带黎苗同胞没见过的事。当一个四四方方,实实在在的猪圈立在自己的家门口,又看到自家一只只滚瓜溜圆的小猪乖乖地在歇息时,黎苗族同胞乐了。一位黎族小伙子提议说:在猪圈上做个牌子吧,上面写上‘鹦哥岭舒适猪圈’,好让外来游客看看。令陈辈乐愁眉不展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鹦哥岭鱼类生态破坏严重,以致鱼的种类越来越少。为此,陈辈乐一次次地与农户们沟通。但始终没有奏效。一次他又去一个黎族阿叔家。没等他说完,那位大叔就捧出一坛米酒,“来,喝了,小伙子!”陈辈乐哪会喝酒,他刚要推托,那位大叔脸一沉说:“那设禁渔区的事没商量。”陈辈乐豁出去了。一口气把酒倒进肚子里,不一会,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转天那位大叔领着乡亲们来到了保护站。“谈妥了,小伙子,我们决定在这里挂上禁渔区的牌子!”那位大叔边说边在一张纸上比划着。陈辈乐兴奋极了,他对这些黎族同胞说:“设禁渔区不是禁止咱们捕鱼,在一些河段,我们会引进多种食用鱼品种,保证让咱们吃个够!”时间一晃就过去了5年,这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他们终于住上了省林业局为他们筹建的宿舍,同时拥有了工作站的办公室。特别令他们感到鼓舞的是,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将干警的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设在鹦哥岭,同龄的朋友带给他们无限的慰藉。检察院的领导还向工作站赠送了音响设备和照相机。前不久,又传出好消息:白沙县委县政府让这些大学生们享受县里“保障性住房”政策。目前,他们之中已有人办理了买房手续,比如从河南来的王伟峰,买了房准备把妈妈、妹妹一起接来鹦哥岭定居;许碧果果然和爱人两地分居,小两口在事业上互相砥砺,平均一个月见一次面;王慧颖快当妈妈了,她和爱人廖常乐商量,马上要出世的孩子,不管男女,在名字上一定要取上“鹦”字;刘磊被提拔为副站长,有了女朋友,也是中南林业大学的毕业生,现在也调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