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徐秀德、 刘志恒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徐秀德,刘志恒 编  页数:331  

内容概要

  《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内容分为高粱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种子植物)、高粱生理性病害(包括营养失调危害、除草剂药害、环境因子伤害和遗传性病害)和高粱虫害三大部分,对各自为害症状、病原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控要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中,真菌病害28种,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3种,线虫病害3种,寄生种子植物6种,生理性病害37种〔营养失调危害12种(类)、除草剂药害15种(类)、环境因子伤害6种(类)、遗传性病害4种〕,虫害33种。全书共采用图片788幅。考虑到高粱病害症状识别对高粱生产者诊断病害更有实用价值,增加了高粱不同生育期为害的症状图片。《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收集了一些我国目前尚未见发生的病害图片和文字材料,丰富了相关内容,对我国高粱病虫害发生和预警监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同时,书中对高粱营养失调危害及除草剂药害的描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供同仁参考应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高粱侵染性病害 Part Ⅰ Infectious Diseases 一、高粱真菌病害 (一)高粱苗期病害 (二)高梁粒霉病 (三)高粱颖枯病 (四)高梁顶腐病 (五)高梁镰孢菌茎腐病 (六)高梁炭腐病 (七)高粱黑束病 (八)高粱纹枯病 (九)高粱丝黑穗病 (十)高粱散黑穗病 (十一)高粱坚黑穗病 (十二)高粱花黑穗病 (十三)高梁长粒黑穗病 (十四)高粱柱黑粉病 (十五)高粱靶斑病 (十六)高粱大斑病 (十七)高粱粗斑病 (十八)高粱锈病 (十九)高粱煤纹病 (二十)高梁紫斑病 (二十一)高梁紫轮病 (二十二)高粱豹纹斑病 (二十三)高粱炭疽病 (二十四)高粱北方炭疽病 (二十五)高粱黑痣病 (二十六)高粱麦角病 (二十七)高粱疯顶霜霉病 (二十八)高梁霜霉病 二、高粱细菌病害 (一)细菌性条纹病 (二)细菌性红条斑病 (三)细菌性斑点病 (四)细菌性茎腐病 三、高粱病毒病害 (一)高粱红条病毒病 (二)甘蔗花叶病毒病 (三)高粱条斑病毒病 四、高粱线虫病害 (一)矮化线虫病 (二)根腐线虫病 (三)根结线虫病 五、高粱寄生种子植物 第二部分高粱生理性病害 PartⅡ Physiological Diseases 一、营养缺乏及毒害 (一)氮素失调症 (二)磷素失调症 (三)钾素失调症 (四)钙素失调症 (五)镁素失调症 (六)硫素失调症 (七)锌素失调症 (八)铁素失调症 (九)锰素失调症 (十)硼素失调症 (十一)铜素失调症 (十二)钼素失调症 二、除草剂药害 (一)酰胺类药害 (二)三氮苯类药害 (三)苯氧羧酸类药害 (四)苯甲酸类药害 (五)联吡啶类药害 (六)二硝基苯胺类药害 (七)磺酰脲类药害 (八)咪唑啉酮类药害 (九)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药害 (十)环己烯酮类药害 (十一)有机磷类药害 (十二)苯腈类药害 (十三)异嗯唑烷类药害 (十四)Z—苯醚类药害 (十五)取代脲类药害 三、环境因子伤害 (一)旱害 (二)涝害 (三)低温冷害 (四)高温障碍 (五)药害 (六)肥料毒害 四、遗传性病害 第三部分高粱虫害 PartⅢISorghum Pests (一)东方蝼蛄 (二)单剌蝼蛄 (三)沟金针虫 (四)细胸金针虫 (五)褐纹金针虫 (六)宽背金针虫 (七)东北大黑鳃金龟 (八)暗黑鳃金龟 (九)黑绒金龟 (十)白星花金龟 (十一)云斑鳃金龟 (十二)网目拟地甲 (十三)蒙古土象 (十四)大灰象甲 (十五)小地老虎 (十六)八字地老虎 (十七)黄地老虎 (十八)大地老虎 (十九)白边地老虎 (二十)双斑长跗萤叶甲 (二十一)旋心异跗萤叶甲 (二十二)亚洲玉米螟 (二十三)桃蛀螟 (二十四)棉铃虫 (二十五)黏虫 (二十六)高粱条螟 (二十七)粟灰螟 (二十八)粟穗螟 (二十九)高粱蚜 (三十)麦二叉蚜 (三十一)玉米蚜 (三十二)高粱叶螨 (三十三)高粱芒蝇 拉丁学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病原】(图1—115) 高梁煤纹病的致病菌为高粱座枝孢菌[Ramulisporasorghi(Ellis & Everhart)L S.Olive&Lefebvre,异名Ramulispora andropogonis Miura],属无性态真菌座枝孢属。 病菌分生孢子座由表皮下的子座发育而成,逐渐从气孔突出,在叶片网面着生。分生孢子梗极多,无色,圆柱形,0~1个隔膜,大小10~44μm×2~3μm。分生孢子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许多分生孢子梗聚集在分生孢子座上,呈胶质团。分生孢子线形或鞭形,无色,多数具l~3个分枝,微弯,顶端略尖,具3~9个隔膜,内含物颗粒状,大小32~80μm×2~3μm。后期叶片病斑两面均可形成菌核。菌核表生,近球形或半球形,表面粗糙或光滑,黑色,直径58~167μm;每个菌核以菌丝经气孔与气孔下的子座相连接。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4.0。适宜产孢温度为20~24%、pH值为4.5。在康乃馨煎汁琼脂、高梁叶煎汁琼脂和蒲公英煎汁琼脂培养基上易产孢子。 该病菌能侵染阿拉伯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二色高梁(S.bicofor subsp.bicofor)和紫色高梁(S.purpureosericeum)等高梁属植物。病菌生理分化现象不详。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种子和野生高粱上越冬,多年生阿拉伯高梁上也是病菌的越冬场所。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越冬菌核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菌源。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气孔侵入组织,以后形成病斑。遇连续温暖和潮湿天气,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风和雨水传播,进行多次侵染发病。 病害传播蔓延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气象条件最为重要。高温、多雨和田问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病情严重,氮肥多的土壤病情重,黏重土壤利于发病。 高粱品种问的抗病性差异明显,西非品种资源多表现抗病,但目前尚未发现高度抗病资源。一些高梁品系,如MR114、90M11、B35、SC326—6、R198—03、R19112、MB104—11、R19007、R18903、Sureno、Tx2767、Tx2783等,对高梁煤纹病表现抗病,可作为育种材料应用。 【防控要点】 防治高粱煤纹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高粱煤纹病抗性差异显著,但表现高抗的品种较少。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种推广抗病或耐病品种。

编辑推荐

《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收集了一些我国目前尚未见发生的病害图片和文字材料,丰富了相关内容,对我国高粱病虫害发生和预警监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同时,书中对高粱营养失调危害及除草剂药害的描述,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供同仁参考应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粱病虫害原色图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