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的风景 2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戈国龙  页数:3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精神向外追求,就永远得不到满足,它必须返观自身,找到一切价值的源头。内在的宝藏一直为我们所忽略,我们因为过分注重外在的物质欲望和追名逐利,而对于一直就拥有的那份精神源泉却无法享受。所有的灵性追求可以看成是扭转人的精神追求的方向,不再去寻求那个本质上不是你的东西,而是去发现那个本质上就是你的东西,意识回光返照,自觉自在,回到那个内在和谐的世界。如果向外追求,你就注定无法满足,因为那个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满足你,只能使你迷失在异化的“他乡”,而只有回到心灵的“故乡”,你才能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永恒的家园!
戈国龙编著的《道上的风景——没有终点的旅程(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兼备学者的专业知识与修行人的精神修养,将学思与体悟相结合,从胸襟中流出了本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它表明在现代工商文明占据主流的社会,还有这样一位追随老子、释迦牟尼的道路而寻求生命超越境界的知识青年;它启示我们,在有形有象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去探寻。
这将是学术史、思想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般的修道者多无意于学问,而学者们又缺少修道的体验与修养,因此对禅与道的研究要么是知识性的外在研究,要么是独断性的信仰研究,而《道上的风景——没有终点的旅程(Ⅱ)》深入禅与道的内在智慧,又加以现代的语言表述,既有丰富的精神体验,又有深刻的思想反省,解行双彰,理事双圆,实为传统与现代的融会,体验与学思的结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具学术性与修道体验的日记体著作。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引起所有那些探寻生命奥秘的朋友们的兴趣与共鸣,让我们的心灵超越尘世的羁绊,体验到那种无可言说的宁静、美丽与富足。

作者简介

观复斋,作者之书房也。观者,智慧之本也;复者,本性之源也。故观妄想本空,复本觉妙性;观诸法如如,复性净明体。时时起观,时时复本,而观无观执,复无复相,全体皆是,不增不减。斋主戈国龙,祖籍江西临川,南京大学理学学士(1990),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后(2001),先后师从楼宇烈、汤一介、陈来等著名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教授。于南京大学少年班就读时,因感生命之无常、宇宙之浩渺,遂于南园草坪,静夜沉思,致虚入浑,初悟大道。乃由理而文,考入北大,专研佛道超越之学问,兼及现代诸家灵修教法。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有二十多年的修道经历与实证体验,发愿弘扬中华修道文化,开发传统的智慧资源为现代社会服务。定慧兼美,学修并重,内修外弘,全体解脱。

书籍目录

《道上的风景》总序
卷一 此时此地的神性欢宴(2005
卷二 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静心的桥梁(2006)
卷三 在沉静中接受宇宙万方的消息(2007)
卷四 大圆满就是你真正的自己(2008)
卷五 带着乐园生活在世界上(2009)
卷六 道无时无地不与我们同在(2010)

章节摘录

  五月二十七日 星期日 答读者问:佛经、轮回与极乐世界佛法深奥、微妙,由于是自学无人指点,所以自己对佛法、佛教有许多的疑惑之处,还请善知识开解。以下便是我的问题:问题一:一是关于佛经的。我们都知道佛经是佛灭度后,众弟子根据佛在世时的教诲编写的。我想问的是“佛经是否每个字都是佛亲口说的?”“弟子们在编写经书时,是否会把自己的认识、证悟带进去,进而偏离佛的本义?”“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佛经呢?一味地全盘接受,像对待神的旨意一样对每一个字,每字每句都要遵从?还是应该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如是否存在西方极乐世界及其什么样子等),而只关注其核心的意思,如四法印这类的?答:你的经历和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但是言不尽意,加上时间关系,只能略作解答,每个问题之后为我的解答。  一方面,原始佛法结集经典时是很慎重的,经过诸多圣者的充分印证而试图还原佛所讲法的原貌;另一方面,那时并未有录音设备,经回忆而诵出的经典难免有失真的情形。后期大乘经典则另有源出所在,很难说是佛亲口所说。所以说,佛经并不是每个字都是佛亲口所说的。那么应如何看待佛经呢?我的看法是,我们并不需以是否佛说为真理的标准,在佛法看来,实相不可言说,言说皆属第二义。所以,即使是佛说的,也只是应机说法,有权有实,也是指向真理的一个导引而非绝对真理的本身。另外,并非不是出于佛说的经典就不值得尊重,就一定不能代表佛法的真理,一切体验了真理的圣者所说的法,都是广义的佛经。所以我们重点是去领悟、去体验佛法的真精神,而不是拘于文字表面的言说。  问题二:在佛经中(尤其是大乘经典)中有大量的描写过分夸张化、离奇化,甚至明显就是幻想、神话的描写。如: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写、佛脚踩莲花眉心放光等。请问这是否真实?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见这些夸张、离奇的说法并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佛要说的本义。我想问的是“这些夸张、离奇的描写是否是因为佛直接为下根众生讲佛法的真谛,他们比较难以接受,佛为度他们而不得不委曲求全而采用的善巧方便,或者说善意的谎言呢?”那么,这么的话是否算是妄语呢?答:大乘佛典有着更广大的思路、更圆通的理论体系,已经超出了原始佛法的范围。从原始佛法的角度看,则大乘非佛说,乃是后期作者的编造;而从大乘自身的说法看,则释迦牟尼只不过是佛的化身,而佛的法身与报身乃是化身的更高更深厚的源泉,有着更广大、更悠久、更不可思议的本质与内涵。因而大乘经典所描述的世界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众生的世界,超出了原始佛法现实主义的眼界。大乘佛经大多不是原始佛法意义上的释迦佛亲口所说,这是比较清楚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乘佛法来自于更高的源泉这一说法没有可能,更不能肯定大乘自身没有价值。大乘佛法自成体系,其理论更加完备,多是针对小乘佛法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展开,而至充极的发展与完成。  至于大乘经典中的各种神奇、神通与神话般的境界描述,则需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了解与诠释,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可能是讲神话故事,有的是以象征的手法代表某种修法上的意义,有的则是真实的可能境界。《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相关说法是在般若无住无相的意义上说的,是指对法身实相的证悟,而不是在现象层面否定所有的神通境界。对佛法来说,神通是证悟高级圣境所可能拥有的一种果位上的能力,但不是我们应该执着的一种因位的追求。所以不能简单地以《金刚经》来否定大乘经典中的神奇事象。  问题三:“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和“禅宗的当下净土”是否是一种境界呢?前二种是否也是一种善巧方便呢?而真正的实相“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和禅宗的当下净土”是否是一回事呢?答: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国净土是否存在、如何存在超出了我们的理性认识范围,更多地属于信仰的范围。但是我们可以考察信仰乃至修学净土法门对于改造我们现实的身心所可能具有的作用与意义。  在这一意义上,西方极乐世界与东方琉璃世界都是大乘佛法中两个重要的修行法门的“所缘境”,借以改造凡夫的染污之业而成净业。对禅来说,心净即国土净,外在的世界无所谓净与不净,世界的净与不净是因为我们的心净与不净而显现出来的。对觉者而言,则无处不是净土。所以禅的当下净土与西方净土两者的语境不一样,前者偏在“理” 上说,后者偏在“事”上说。  问题四:四是关于“六道轮回”的。我们知道在究竟意义上“六道轮回”也是虚假的幻象,唯有“空”才是实相。我想问的是在相对意义上,“六道轮回”和“我们现世感受的的世界”一样的“真实” 呢。以凡人的角度来看“六道轮回是否相对的真实存在呢?西藏生死书中对人死后的描述在相对意义上是否也是存在的呢?六道轮回是否可以在深度禅定中看到么?您或者您的同修是否有此能力呢?神通是否是真的呢(相对意义上)?藏传佛教中“大宝法王或活佛转世”是否是真的呢?答:佛法讲无我,是讲没有一个不变的主宰者,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自我”存在,但是正因为无我,才有业力之相续,生命之身、口、意所造诸业都有相续的力量,构成生命之河流,非断非常。已造之业成为印象种子潜存于心识之仓库中,遇缘而再成为现行,而现行又薰染已有之种子,如是相续不已。此意识相续之流不会因为一期生命终结之后而于刹那间中止,而是由其潜存之种子再缘下一个形体,形成下一期的生命。由其种子之善恶成分与轻重比例,而有不同的形体之再生,此即形成六道轮回。此在现象上是真实的,而谓其虚妄不实,则是从轮回本身亦是无常变幻没有固定的自性而言的,同时也意味着轮回只是所缘形体的变换,而生命的根本中心未曾生死过。六道轮回按理可以神通而现量地观察到,但我本人没有这个能力,也无此愿望。对我来说,现实的生命中已经存在生命之轮回,每一天、每一念都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在变换,都在上演“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的过程,这是智者可以现量观察到的。所以超越生死轮回也在当下:一念无生而觉照,即不受种子所影响而回归意识之本来面目。至于活佛转世,在理论上是指成道之圣者为度众生,自觉地再来此世间继续其度生之事业。而具体某活佛是否是真的活佛转世,则有真有假。  问题五:五是关于净土宗的。我个人更喜欢禅宗,对净土宗则较为抗拒。我想问的是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以及往生后再在西方极乐世界修成佛果”是否是真实的?若真实的话是否与业力论相矛盾?一个“贪嗔痴”未除尽,业未消尽的人如何能往生啊,他肯定是又随着业而轮回了啊。这是否也仅仅是佛为度众生设的一个善巧法门、或善意的谎言呢?答:“带业往生,以及往生后再在西方极乐世界修成佛果”是否是真实?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在理论上也是可能的,就是在佛的愿力加持下,到一个更加纯净的世界去,有更好的条件修行而已。实际上,讲“带业往生”是为了鼓励行人的信心,重点在仰仗佛力之加被,使一般无能力自行解脱的众生有一归依之处。而真修净。土法门,则应重在“消业往生”,正是通过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使自己身口意三业与佛之三业相应相契,而转化凡夫三业,与佛的愿力相应才能往生。通过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人三摩地,这肯定是一有效的实修法门,也可证得当下净土现前,而往不往生反而不是重点。  ……

编辑推荐

  《道上的风景2:没有终点的旅程》呈现出戈国龙20多年来对宇宙人生的真实探索和参禅悟道的心得记录,其文笔与思想之风格都具有独创性,既非文人的文学创作,亦非学者的学术研究;既不同于哲学家的哲学思考,又有异于宗教家的传道弘法。然其中有诗意、有哲思、有禅味,而亦文学亦哲学亦宗教也。或诗或文,或抒情或议论;或只言片语,或长篇大论;或悟道体验,或参禅心得;或人生哲理,或宗教探寻……其文风与内容,皆随人生的不同阶段精神的发展而更新,然一以贯之的是所有的文字皆自心中流出,完全是个人真实精神世界的展现,毫无造作与虚构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上的风景 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晚上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读完了《风景2》,正如同书的副标题,没有终点的旅程,在《风景1》里更多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所以有很多开悟的临界启示,但在第二本书里则更多的是恩师真修实证的求道之路,一路上领略着恩师的境界,修养,睿智,见地,才华,文笔,洒脱,高雅,博学,谦逊,沉稳,**,慈爱,浪漫,风趣,童真,几乎一切的赞美都可以汇集到恩师的身上,只觉得可用“完美”二字来形容。
    恩师博览群书,贯穿自己的思想,才华与智慧造册成书,然而我只需要将恩师的书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从此便可成为一只自由飞翔而不再迷失的风筝,穿越世俗的红尘挂碍,活出真我的风采。“我没有目标,但清楚每一步的方向”这也将是自己活在当下的人生信条。
  •   大学期间相同经历。作者由道入佛,可见学识及实修均到一定的高度
  •   读此书是你能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永恒的家园!
  •   随着年龄和修道德深入,思维很深邃,值得一看。
  •   道上的风景,无限风光在道里。
  •   《凡尔登湖》你没法一下子从头看到尾,但这本书可以。更关键的还在,这是一位与我们同时代的实修大师的足迹。你能够无比清醒地感受到,他正坚定喜足地行走在道上。
  •   看了这本书就知道站在巨人肩上的感觉!超值!
  •   不错,等待3的出版哦。
  •   给爸爸买的 自己也翻了两页 很不错的书
  •   探讨人生的实质问题,人们总是在满足欲望,在争身外的东西,转过头来,向内探讨,更是光明一篇
  •   了解古代丹道,很有意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