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解典.人文卷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知识产权  作者:王义军 编  页数:183  

内容概要

王义军主编的《读经解典(人文卷)》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十数位人文社会学科专业教师“读经解典”的文字结集。《读经解典(人文卷)》中各篇文字,或析哲学之奥(如:苏格拉底、韦伯、弗洛姆、波恩、拉兹诺、弗罗洛夫斯基、赛义德、麦克卢汉、波斯特),或探历史之真(如:《大革命与乌托邦》、《历史是什么》、《万历十五年》),或言文学之美(如:希腊神话、《堂吉柯德》、《日瓦格医生》、《红楼梦》、《管锥编》),纵贯古今,广涉中外,涵盖了文、史、哲多个领域。作者术业既有专攻,撰述亦力戒浮言,爝火之明,实愿与读者共之。

书籍目录

人文经典、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代序)
I 文学篇
 封建主义“现代化”的畸形儿
 资本主义:从精神气质到物质消费
 由“抄检大观园”看《红楼梦》中的闺阁政治
 近现代学术脉络中的读书人
 读小说笔记
 经典不是时光的奴隶
Ⅱ 史学篇
 回望法国大革命
 走进历史学家的世界
 重读玻恩:人类的希望何在
 “巨变”前的忧思
 无声的历史及其言说
Ⅲ 哲学篇
 我们究竟怎样对待经典?
 爱的升华与冲突
 苏格拉底的生与死
 多元汇聚的信息技术决定论
 我看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种文化意义表现于各个方面:它不仅给我们提供实际的用途,例如听音乐,而且给我们提供谈资,我们可以谈论它、思考它、想象它,甚至炫耀它;它与我们特有的文化或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有关,例如可以边乘地铁边听音乐,可以一边看画展一边听音乐;它与某类人群密切相关,比如年轻人,或者音乐迷;它和某些地方密切相关,比如都市、户外、漫步于博物馆;它的精巧、高技术、多功能设计、微型化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或者表征着一种独特的技术文化或生活方式。作者指出,随身听实际上是现代“流浪者”——自给自足的城市旅行者“在一个自我保卫、自我设计的声音起跑中穿过城市所必需的装备”。换言之,它不仅是年轻人生存装具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人的本身形象或自身风格的一部分,是现代晚期文化赋予流动性一种高价值的体现。随身听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个人选择和便于携带的需要,能够适应一个他或者她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流动性亦已增加的世界。正是从这个角度,作者进一步指出,流动性既是随身听的实质,也是它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霍尔等人指出,随身听的社会生命或者文化意义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既不能由生产厂家简单地“送出”,也不是由消费者被动地“接收”,而是通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产品的使用,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主动地产生意义”。这种“主动产生意义”的过程大概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参照我们头脑中的“真实世界”,通过我们熟悉的图像、概念和话语,我们赋予随身听某种基本的意义(比如,“便携式设备”)。第二个阶段,被建构起来的“随身听”的意义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涵盖到了不同的语义网络,通过话语关系中的联想、区别与差异赋予其自身的、特殊的文化意义,并不断获得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新的意义的表征(比如,高科技、现代化、典型的“日本化”,年轻人的娱乐等)。第三个阶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人们使用它的方式,从而在生活中被赋予了重要性、意义和价值(比如,时尚、个性、品味、流动性、高价值等)。作者特别指出,对“随身听”的表征而言,广告是一种主要的、也是最具成效的建立意义的实践活动。广告通过语言和图像赋予产品某种特定的意义,不仅将文化的表征与商业利益结合起来,而且将我们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我们的无言的欲望衔接起来,从而使我们成为典型的“产品的对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成了典型的‘随身听男人’和‘随身听女人’”。

编辑推荐

《读经解典(人文卷)》是第一次完全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的人文教育展开的全方位的“读经解典”,它提供了对一系列中西人文经典的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和批判的视野。是一本把“趣味”隐藏于分析之中的交流之书。人文学科究竟有没有自己的专属领地?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问法就是,科学是万能的吗?科学能处理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人文经典的阅读是否可有可无?人文学科的沦落是应该的吗?人文经典与人文学科关乎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关乎大学的本质。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不仅为培养健全的个体人格,提升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必需,而且负有引领和改变社会,把握社会前进方向的责任和使命。从现代大学发展史来看,重视人文学科建设、重视由阅读经典而形成的人文教育是那些世界名校得以成功的关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经解典.人文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