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李范珠 编  页数:4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特点,从编写体例到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慎重考虑。在“绪论”之后,将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2章)为“基本理论”,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流变学及粉体学与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第3~14章)为“主要剂型”,介绍药物制剂主要剂型的处方组成、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等;第三部分(第15~17章)为“新剂型与新技术”,介绍药剂学研究发展前沿的新剂型及新技术;第四部分(第18章)为“中药制剂”,突出中医药院校特色与优势,介绍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第五部分(第19~21章)为“药剂与疗效”,介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及药物制剂的设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第三节 药物剂型 第四节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第五节 药品标准 第六节 药品管理规范 第七节 药剂学的发展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 流变学简介 第三节 粉体学简介第三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体制荆的溶剂和附加剂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五节 高分子溶液剂 第六节 溶胶剂 第七节 乳剂 第八节 混悬剂 第九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第十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四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注射剂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制备 第四节 输液剂 第五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与其他注射剂 第六节 眼用溶液剂第五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第三节 散荆的质量检查第六章 颗粒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存第七章 胶囊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存第八章 片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片剂的常用辅料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存 第六节 片剂举例第九章 丸剂 第一节 滴丸剂 第二节 小丸 第三节 丸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第十章 栓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第四节 栓剂举例 第五节 栓剂的质量评价、包装和贮存第十一章 软膏剂、乳膏剂与凝胶剂 第一节 软膏剂与乳膏剂 第二节 凝胶剂第十二章 贴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透皮吸收 第三节 透皮贴剂 第四节 透皮贴剂透皮渗透的研究方法第十三章 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 第一节 气雾剂 第二节 粉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第十四章 膜剂、涂膜剂、糊剂 第一节 膜剂 第二节 涂膜剂 第三节 糊剂第十五章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 第三节 迟释制剂第十六章 靶向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被动靶向制剂 第三节 主动靶向制剂 第四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第十七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浸出技术 第三节 中药制剂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第二节 包合物制备技术 第三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第四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第五节 微囊、微球制备技术 第六节 纳米粒制备技术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第三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第四节 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第五节 固体制剂的稳定性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制剂体外配伍变化 第四节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第五节 配伍变化的研究与处理方法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给药途径对剂型的要求 第三节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研究工作 第四节 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的优化设计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国内药剂学的发展国内药剂的起源可追溯至夏禹时期(公元前2140年),那时已能酿酒,并有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酿酒同时又发现了曲(酵母),是一种早期应用的复合制剂。商汤时期(公元前1766年),伊氏首创汤剂,并总结了《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和制药技术专著。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同时还在《汤液醪醴论》中论述了汤液醪醴的制法和作用,并记载了汤、丸、散、膏、药酒等不同剂型及制法。秦、汉时代,是我国药剂学理论和技术显著发展的时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用药方式除外敷和内服外,尚有药浴法、烟熏或蒸汽熏法、药物熨法等盼记载。东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该书论及了制药理论和制备法则,序例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他强调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在东汉张仲景(142~219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有糖浆剂、汤剂、散剂、丸剂、酒剂、浴剂、洗剂、熏剂、灌鼻剂、滴耳剂、软膏剂、栓剂等十余种剂型,并记载了可以用动物胶、炼制的蜂蜜和淀粉糊为黏合剂制成丸剂。晋代葛洪(28l~341年)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内记载了干浸膏、铅硬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尿道栓剂等剂型,并将成药、防疫药剂及兽用药剂列为专章论述,可见当时的药物剂型已经很丰富,对预防人、兽疾病药剂的制备和应用已很重视。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以治病的需要来确定剂型,指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煎者”,并规定了汤、丸、散、膏、药酒的制作常规,实为近代制药工艺规程的雏形。唐代孙思邈(581~682年)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收载成方5300首和2000首,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灸剂等剂型。唐代显庆四年(659年)由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宋代编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制剂规范,比英国最早的局方早500多年。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编著了《本草纲目》,其中收载药物1892种,剂型61种,方剂lll096则。《本草纲目》现已被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不仅为现代药剂学提供了研究资料,对世界药学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近百年问,西洋医药的传人对我国近代药剂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引进一些技术并建立药厂,将进口的原料药加工生产成沌射剂、片剂等制剂,但这些药厂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新中国建立后,确定优先发展原料药,在解决“无米之炊”的基础上发展制剂工业的方针,促进了我国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为药剂学的进一步迅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在药用辅料、生产技术和设备、剂型和制剂质量、新剂型、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编辑推荐

《药剂学(供药学类专业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药剂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帮同学买的,不知道怎么样,当当信得过
  •   不搓,收到了
  •   不错,快递特别给力啊,价钱还优惠
  •   课本,用起来比较顺手
  •   书我很满意 就是速度慢了点 不过还是好评、、
  •   书很好很有速度
  •   正品,价格合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