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手稿

出版时间:2012-11-2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特拉维斯·霍兰  页数:272  字数:170000  译者:杨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莫斯科,1939。在卢比扬卡监狱深处,一位年轻的档案员被委派查证一篇未署名的小说。
伊萨克?巴别尔——这位《红色骑兵军》的伟大作者,政治犯,在一生中最后的日子里被禁止写作。他最后的作品被交给了档案员帕维尔?杜布若夫。帕维尔的责任是销毁它们,一如他之前销毁的别的文件、档案。与巴别尔面对面的交流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跌宕,加之他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事件,最终导致了一个鲁莽的、不计后果的决定……

作者简介

特拉维斯?霍兰(Travis Holland)  美国小说家,两项霍普伍德奖得主。其作品常见于《闪光列车》(Glimmer Train)、《五点》(Five Points)、《犁刃》(Ploughshares)等。本书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当年便位列英国《卫报》年度图书、英国《都市报》最佳小说、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出版商周刊》年度最佳图书榜单之上,并获得美国巴诺书店“发现新人奖”(2007年)、VCU Cabell最佳小说家奖(2008年),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2009年)。
译者简介:
杨晋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国戏剧、文化及翻译。译著有《戏谑》(合译)、《聚焦》、《莎拉的礼物》等。

章节摘录

莫斯科,1939。在卢比扬卡监狱深处,一位年轻的档案员被委派查证一篇未署名的小说。伊萨克·巴别尔——这位《红色骑兵军》的伟大作者,政治犯,在一生中最后的日子里被禁止写作。他最后的作品被交给了档案员帕维尔·杜布若夫。帕维尔的责任是销毁它们,一如他之前销毁的别的文件、档案。与巴别尔面对面的交流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跌宕,加之他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事件,最终导致了一个鲁莽的、不计后果的决定……————————————————————————————————公民你是谁?竟敢如此出言不逊!一个悲观主义者!失败主义者!“你不会真的想离开这个国家吧?”“我也许会走投无路,帕维尔。但我不会发疯。”必须把它也藏起来,就像巴别尔的小说、塞米永和维拉的相片一样。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每件珍贵之物都必须藏匿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心和那堵地下室的墙没什么区别。要是他能再次和塞米永说话,帕维尔就会告诉他的老朋友,他是对的。一切都必须记住。……

编辑推荐

★英国《卫报》年度图书 | 英国《都市报》最佳小说 | 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出版商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 美国巴诺书店发现新人奖 | VCU Cabell最佳小说家奖★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宁静而神奇的书——叙述遥远的时代、地方却具有令人惊异的说服力,展现困在历史的窘境里的那些生命时又是那般感人。(彼得·霍·戴维斯 Peter Ho Davie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手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1939年敏感而人人自危的的莫斯科,在卢比扬卡监狱深处,一位年轻的档案员被委派查证一篇未署名的小说。伊萨克?巴别尔——这位《红色骑兵军》的伟大作者,政治犯,在一生中最后的日子里被禁止写作。他最后的作品被交给了档案员帕维尔?杜布若夫。帕维尔的责任是销毁它们,一如他之前销毁的别的文件、档案。与巴别尔面对面的交流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跌宕,加之他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事件,最终导致了一个鲁莽的、不计后果的决定……
  •   他们的见面其实缘起一桩小事:有一篇无标题亦无署名,而且怎么看都不完整的小说,实施抓捕的官员在匆忙之中忘了把它记录到证据清单上。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一年前——那时的卢比扬卡可是热闹得很,一到晚上整个莫斯科都好像屏住了呼吸,每天早晨都会有新的一批被没收的手稿放在帕维尔的桌上——包管没人会再看上一眼,更别说安排让这个档案员着实惧怕的面对面交谈了。巴别尔已经认罪。区区一篇小说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也救不了他。不过库提勒夫仍然坚持要正式地解决这件事,而且由于帕维尔现在要听从这位抱负不凡的年轻中尉的命令,这篇小说作者的身份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就算只是为了记录到证据清单而已。为了这个目的,楼上已经留出一间空的办公室。约定好的这个早晨如期而至。正当第一阵沉重的雨滴开始落在楼下阴郁的院子里时,卫兵在门上叩了一下,巴别尔进来了。“我正准备沏茶呢。”帕维尔主动打了个招呼。窗户旁边的桌上摆放着一个电茶炊、托盘、几个茶杯和茶匙,还有黑乎乎的锡罐子,这些都是这间办公室的前主人留下的,不过现在斯人已去。书桌后的墙上曾经挂着一排照片的地方,灰泥明显淡了很多,只剩下了几个钉子。“请坐下吧。”过了一会儿巴别尔好像才听到帕维尔的声音,他点点头,坐了下来。他胡子拉碴,右眼下有一道变淡的伤痕,嘴唇上覆盖着一层像晒干的盐一样的薄膜。他的外衣皱巴巴的,萎蔫的衬衣领口歪斜地倒在外衣翻领上。最终让帕维尔觉得不安的是,作家的眼镜不见了。不知怎的他希望看到巴别尔像书皮上的照片里的那个样子。帕维尔把空壶从电茶炊上拿了下来。“我去灌水。”起初门口站岗的年轻卫兵只是呆呆地盯着茶壶看,好像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茶壶似的。他顶多不过二十岁,有着和农民一样的迟钝眼神,或许是个背井离乡的农民的儿子,跑到莫斯科来试试运气。不管他是谁,他脸上的表情却是令人再熟悉不过了。“水。”帕维尔叹了口气,把茶壶递了过去。他很想回到基洛夫学院的教室里,站在一群跟这个卫兵差不多大的男孩面前,大声地朗读托尔斯泰的作品。伊万?伊里奇的生活非常简单,非常平凡,因此也是非常可怕的。他以前的那些学生来自或是贫穷或是富裕的家庭,出生在革命的阴影下,他们那一代人现在加入了不计其数的、在集体进步的旗帜下行进的大军,而他们曾经的老师们却无奈地陷入了沉默之中。帕维尔被任命到特别档案处工作已有两年半时间,在上个五月库提勒夫到来之前,他一直是独自一人。帕维尔痛苦地意识到他曾经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要是能再次手里拿着书站在他的学生面前,他什么都愿意放弃。伴随着雨出现了一种不真实的朦胧薄暮。整个礼拜天气都是这个样子。帕维尔坐了下来,拉了拉桌上台灯的黄铜吊链开关,吊链碰到了绿色的玻璃灯罩,发出了轻柔的咔哒声。“我一直希望能很快出点太阳。”他说道,试图掩盖他的紧张。能遇到像巴别尔这样享有盛名的作家,这种事可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他问道:“您饿了吗?如果想吃东西的话,我可以让人送点上来。”“谢谢你,不用了。”语调很高,几乎带着呼吸声的嗓音。巴别尔甚至不愿意看着他的眼睛。帕维尔坦然地看着巴别尔脸上的伤痕,然后看向别处。卫兵带着茶壶回来了。回到窗户旁,帕维尔把电茶炊装好。隔壁电话响了一声,有人接
  •   一本好书是作者呕心沥血的产物,读来让人受益,书的质量也不错!
  •   触及灵魂的好书
  •   看了介绍买的,还好啦
  •   高压的社会
  •   渲染出无比沉闷的气氛,
  •   还没有看 外观挺好的
  •   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其实蕴含着人性的巨大能量,好像是深埋地下的岩浆,在适当的时候,才会一泵而出。
  •   很有名,慕名而买的
  •   值得读、值得读过之后想、值得读过想过后收藏在书橱的好书。精装本,衬手,装帧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