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分析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刘厉兵  页数:214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分析--基于新李嘉图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新李嘉图模型深入挖掘比较优势动因,并以此为实证基础分析了决定我国产业层次贸易流动的若干动因,随后定量测算了承载比较优势动因的国际分工模式、贸易方式及其对应的产业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分析--基于新李嘉图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进而在定性与定量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平衡增长方向。

作者简介

刘厉兵,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国家信息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现已主持或参与了数十项部委级政策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发文十余篇,并荣获第九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三等奖”等奖项。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创新
1.3.1 研究难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
2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轨迹
2.1 完全竞争条件下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2.1.1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2.1.2 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及其发展
2.1.3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2.2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2.2.1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2.2.2 外生技术差异与比较优势
2.2.3 内生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
2.2.4 需求偏好与比较优势
2.2.5 邑榆成本的影响
2.2.6 新贸易理论不足之处
2.3 新李嘉图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2.3.1 可应用于实证的理论的出现
2.3.2 深入刻画至产业层次分工结构
2.3.3 整合技术、要素禀赋及制度动因
2.4 本章小结:历史脉络与研究起点
3 新李嘉图模型开发
3.1 模型基本原理
3.1.1 匕较优势本质
3.1.2 模型蕴涵的基本逻辑
3.2 比较优势动因剖析
3.2.1 全要素生产率
3.2.2 有效要素禀赋
3.2.3 制度因素
3.2.4 广义地理
3.2.5 差异化需求
3.2.6 动态化考量
3.3 抽象假设
3.3.1 不同学派的模型假设对比
3.3.2 模型的基本假设
3.4 理论模型推导
3.5 理论意义
3.5.1 整合经典李嘉图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3.5.2 比较优势理论和需求理论的新结合
3.5.3 引入新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思想
3.5.4 为实证检验提供科学的数理模型
4 我国比较优势及其动因演化轨迹
4.1 对外贸易发展轨迹
……
5 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定量分析
6 比较优势动因载体的经济拉动作用测算
7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的演进方向
8 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全书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在简要分析我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成果与理论认识方面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综合作用角度考量比较优势及其演变,进而扼要阐述了笔者拓展的新李嘉图模型的原理,同时介绍了研究方法以及难点与创新。第2章:回顾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轨迹。比较优势理论源远流长,自李嘉图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完全竞争假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之后,先后涌现了要素禀赋理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等假设下的各种新贸易理论、科学整合若干理论的新李嘉图理论。归纳而言,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不变”的是对比较(生产成本)优势执著的追求,“变”的是不断针对现实经济世界发展而改变对比较优势动因的判断并赋以相应的理论推导过程,新学派均是通过继承并发展已有理论来解决已有理论对现实解释或指导的不足。第3章:建立新李嘉图模型。首先,阐述全要素生产率、要素使用效率、要素禀赋、经济制度、地理距离等因素作用于生产过程从而形成比较优势的机理,即讲述本模型蕴涵的经济学故事;其次,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做出生产率极值随机分布、产业内外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函数、规模报酬递增等假设,设立了相应的解析函数;再次,运用大数定理等高等数学手段推导出理论模型;最后,论述该模型的理论意义。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分析:基于新李嘉图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动因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