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与应对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罗昶  页数:192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与应对--以媒介融合为视域》(作者罗昶)以媒介融合为视域进行突发事件的媒介分析,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置于共时性、整体性的媒介环境分析框架之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如“SARS”、哈尔滨水污染事件、汶川大地震、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与应对--以媒介融合为视域》,可对突发事件中传播媒介的技术基础、符号系统、传播时效性与持久性、受众利用该媒介参与传播过程的程度等特征形成全面的理性认识,构建突发事件传播中对不同媒介进行策略性选择与应对的认知基础,推动媒介融合趋势下突发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

作者简介

罗昶,新闻传播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新闻系讲师。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赴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并住俞湾TVBS新闻台实习。曾住在《三联生活周刊》、《环球人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等新闻媒体发表、制作新闻、文学作品及电视专题片若干。在《闲际新闻界》、《新闻界》等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参与教育部,广电总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委组织部5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现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突发事件传播,新媒体传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层次
第二章 媒介融合:作为媒介分析的一种视域
第一节 媒介分析与媒介环境
第二节 媒介形态变化
第三节 作为客观存在的媒介融合
第三章 突发事件传播:媒介形态分析的典型文本
第一节 “突发事件”界定
第二节 突发事件传播
第三节 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层次
第四章 技术先声:技术动因中的突发事件传播理念嬗变
第一节 信息技术演变
第二节 传播理念嬗变
第三节 传播新理念与突发事件传播的契合点
第五章 符号阐释:突发事件传播的符号表达特征
第一节 传播符号与符号学
第二节 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符号系统
第三节 网络新媒介的融合性符号系统
第四节 突发事件传播符号的个性特征
第五节 案例研究:新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播特征分析
第六章 时空偏向:突发事件传播媒介持久性、时效性分析
 第一节 伊尼斯与传播的时空偏向
 第二节 新媒介环境中的传播时空偏向
 第三节 基于时空偏向的突发事件传播策略
第七章 近用度变化: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媒介权力转移
 第一节 媒介近用权与媒介近用度
 第二节 传统大众媒介的近用度表现
 第三节 网络媒介的近用度突破
 第四节 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媒介权力转移
结论 融合传播: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媒介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不同领域的学者多从自己研究课题的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侧重点不同的内涵界定。袁辉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突发事件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遭到破坏,系统的行为出现异常情况而发生的一类无秩序的意外事件。该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内部的一些事物发生质变的过程,有渐变和质变这两种形式”。沈正斌则将突发事件作为新闻事件的一个类型来理解,他认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呈现出异常状态、大众对此缺乏思想准备却普遍予以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徐学江也从舆论传播的角度界定突发事件,认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其‘突然性’,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贺文发也在对突发事件的界定中突出了其新闻价值:“所谓突发事件即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件,或者即便对事件的发生能有所预料,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乃至最终结果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样的事件又会对公众的生活、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而言,突发事件都是负面事件,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换言之,是新闻媒介报道与追逐的热点事件。”赵伟鹏、戴元祥、徐和建从组织危机、公共管理的角度理解突发事件。赵伟鹏、戴元祥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突发事件会对其相关的政府组织构成威胁。

编辑推荐

《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与应对:以媒介融合为视域》是北京工商大学博士学术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介分析与应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