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出版时间:2011-6-1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程慧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你想让人一见面就喜欢你,并且获得他的信任吗?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人,而不被他的表面所迷惑吗? 你想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在撒谎吗?你想知道你的他是否真心爱你吗?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每个人都在一张张面具的伪装下营造自己的壁垒。所以,从相面到风靡全球的美剧Lie to me,读心识人术总是让人心神向往。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掌握一点读心识人术就显得更为必要了。掌握他人的长短优劣,在细微之间察人于无形,从而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并懂得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是我们追求成功人生必须牢牢掌握的撒手锏。这本书要讲的就是学会看一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无论是从东方的面相、手相来察人,又或者是根据西方的星座、天象来推测进而了解一个人,再或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合自身经验来看一个人。无论哪种手段或者多管齐下,我们要知道的无非只有一点: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因为自己的那个“怎样”会如何对待面前的人、事、物?他可不可交?他可不可用?作为同事、朋友、用人者的我们,都想更好地看清一个人。即使是一个陌生人又或者是亲密如情侣、家人,我们一样拥有探究他是“怎样”一个人的好奇心和乐趣,只要我们愿意并去了解的话。了解你身边的人,了解你想了解的人,了解你必须了解的人,掌握他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你不认识的人,你充满好奇的人,你擦肩而过的人,你永远不能再见的人,你们日日相对、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的人,你上班时总会遇到的人,你工作中要打交道的人,你去某些场合必然会遇见的人……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他们那像天体一样稳定的运行规律,当与其他天体交错而过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做,又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总之,了解他们,也是在生活中更好地把握你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样做,效果可以达到更好。本书主要从几个方面教您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穿过一个人外在的层层迷雾,进入到一个人的核心,也就是他的气质和性格,进而得窥他行事的逻辑。这几个方面是:形体及着装、面容、兴趣爱好、朋友家人、语言、行为、置身特定环境时的个人状态。通过这些来教会你如何对一个人来进行解码和阅读。当然,你绝不能忽视你的直觉,它是你至为宝贵的数据库。另外,你还需要学会反解码,懂得如何将别人对你的阅读导人到对你有利的方向中来。本书中通过对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传统面相、手相、姓名学的借鉴,旨在为大家认识别人和认识自己提供更好的工具。如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侥幸能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让您读有所获的话,那将是让编者不胜荣幸的事。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内容概要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以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古今中外各种读心识人术的方法和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你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穿过一个人外在的层层迷雾进入到他的核心,也就是他的气质和性格中去,进而得窥他行事的逻辑。这几个方面是:形体及着装、面容、朋友家人、兴趣爱好、语言、行为、置身环境时个人状态的自在与否。  这些将教会你如何对一个人来进行解码和阅读。 

书籍目录

第1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用读心识人术之前锻炼你的观察力/2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6多方搜集信息/10第2章  别掉进他设的陷阱——会影响到你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14晕轮效应/16刻板印象/19中心性品质/21第3章  穿衣打扮读懂他——由表及里体型反映性格/30衣服反映社会化程度/31手脚反映品质/36第4章  人可以貌相——知人知面面孔是第一特征/58眼睛是心灵之窗/59嘴部信息丰富/67头发不会骗人/75第5章  观察他的兴趣——只要细心就能得到的信息饮食习惯看他最真实的样子/88喜好中透露的蛛丝马迹/98从金钱观看他不常见的一面/103第6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亲朋是他的一面镜子家庭是性格的发源地/110看人先看友/119亲朋在他身上的烙印/127第7章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闻声识人让对方开口/136君子慎言?/138解读他的话语/142山外有山,话外有话/149第8章  他的动作映射他的心——行为分析与头有关的动作/158与手有关的动作/164与身姿有关的动作/168第9章  环境暴露个性——环境识人术生活中的他/180职场中的他/183群体中的他/199他的名字/202第10章  相信自己——直觉很可靠解析直觉/218直觉来源于记忆/232训练直觉/236第11章  你在读别人,别人也在读你——读心识人术之大成解码与反解码/242参考文献/251

章节摘录

版权页:晕轮效应所以当你在解读一个人时,尤其是对他只有第一印象时,你要小心分辨:他的表里是否如一?你的第一印象是否可靠?尤其是当你对一个人由第一印象开始出现“光环效应”或是以“刻板印象”来对他进行归类的话,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偏离客观的轨道很远了,你需要及时回头。下面这个实验也许有助于映射你在对一个人有了第一印象后的心理。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他们被要求看同一张照片。心理学家对甲组被试者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被试者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以后,他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被试者普遍认为:这个人深陷的眼睛里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被试者则认为: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刻,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式,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过的光环效应)。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式,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这也算得上是光环效应的逆用)。而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推断,可以说,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许有些读者又会疑惑了:什么是光环效应,什么又是刻板印象呢?其实很简单,顾名思义,你就能猜出个大概。不过,为了更准确地读人,还是要细致地了解一下。所谓“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就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所以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代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做“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遮掩性。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如此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随意抓住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从而对思想、情操、性格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处都视而不见,觉得对象是“带有光环的天仙”,样样都尽如人意。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优点的事,举不胜举。二是表面性。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地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有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所以当我们因为第一印象而对一个人出现了晕轮效应的时候,我们应该迎头给自己一闷棍,问上一句:你晕了吗?然后冷静地去审视:究竟这个人他哪里和别人不一样,以至于让我的感情只向一边倾斜?为什么我只能一味看到他好或坏的地方,而对其他的地方视而不见?当你能这样想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有望摆脱光环效应,清楚地在第一时间读懂他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陈希夷

编辑推荐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你想让人一见面就喜欢你,并且获得他的信任吗?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人,而不被他的表面所迷惑吗? 你想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在撒谎吗?你想知道你的他是否真心爱你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