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国企改革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潘石,年志远,胡岳岷 等著  页数:290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本专著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课题《加入WTO后我国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对策研究》(批准文号为02jAZj0790010)的最终成果。该课题于2002年8月申报,通过全国招标投标,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2002年12月26日教育部社政司正式批准立项,下达立项课题函。2003年1月,项目负责人潘石同志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落实课题研究计划。为了保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经课题组负责人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协商,报社科处批准,增聘长春大学张晓辉副教授为课题组成员,任课题负责人助理,协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搜集资料、艰辛调查、潜心研究、齐心切磋、大胆探索、勤奋笔耕,又几经讨论与修改,终于在2005年3月底成此书稿。这是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学术骨干进行科研攻关所取得的一项新成果。

书籍目录

导论 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及新战略
一、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特点
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思路:理论先于对策
四、WTO规则要求突破传统国有制理论
五、中国国有制的理论创新探索
第一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绩效: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及特点
一、国有企业改革阶段的新划分
二、对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成就的总体评价
三、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绩效的总体评估
一、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国有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式新探
一、企业绩效评价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模式选择
三、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完善
第二章 WTO框架下的国有企业定位
第一节 传统体制里的国有企业范式
一、中国国有企业的由来与发展
二、制度范式:一个累积的自我扩张过程
三、同质性设定:一种生产性制度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模式
一、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也发展国有经济
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演进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性质
一、理论中的国有企业:定义与存在
二、评“国有企业的两重性” 
三、国有企业的市场体制边界
四、国有企业的制度刚性
第四节 后WTO时代的国有企业定位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
二、两种国有企业地位定位论
三、后WT0时代的国有企业地位’
第三章 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走出困境的关键和突破口
第一节 国企改革走出困境的关键
一、加入WTO后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
二、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卡壳”的根本原因
三、行政权力退出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第二节 对国有企业改革几个深层问题的探究
一、政府的公共性与市场的经济性的矛盾
二、政府干预合理性与企业经营自主性的矛盾
三、成熟市场体制的要求与不成熟市场体制现实的矛盾
四、国有企业退出与民营企业进入的矛盾
第三节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关键环节的突破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
二、国有企业信息化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化
四、国有企业经营自主化
第四章 加入WTO后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理论与对策
第一节 政企关系特殊化的根源:政府参与的二重性矛盾外化
一、政企关系一般和政企关系特殊
二、作为企业投资者的政府参与的二重性内在矛盾
……
第五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第六章 国有企业家
第七章 国有企业债务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八章 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的症结及对策
第九章 WTO与国有企业战略重组
第十章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国企改革
第十一章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与重构
第十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第十三章 WTO框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认识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性。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一大二公”。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从分配关系的调整到管理权限的重新划分,再到企业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所有制改革划时代的历史进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才能促进国有经济更快地发展。因为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增加社会积累率,提高科技水平,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还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如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弥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效益滑坡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国家税收下降这些损失。同时,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使国有企业的绩效有了明确的对比参照系。  第二,认识到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改革之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采取国有独资的形式,实现形式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兴办一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1984年,国内的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更加积极地探索股份制等多种实现形式,到90年代末期,各种形式的公司制企业纷纷注册登记,大量国有企业也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践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要改革国有企业,不仅要认识到“两权分离”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合作十分广泛,大量采取了股本形式,这些合资公司中的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成为公有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得到了很好的实现。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一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部分中小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经济实现形式逐步由国有独资单一形式向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转变。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通过募集社会公众股和法人股,控制了占总股本近50%的社会资本,而这些股份的溢价发行又使国有资本得到增值。一些小型国有企业通过向职工售卖股本而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一种新型的集体企业。  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国有资本通过与其他性质资本的合作,对社会资本的投向进行调控,把社会资本纳入国有资本运行的轨道,大大提高了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资本多元化,必然导致决策多元化,这更加有利于企业实现内部制衡,科学决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也弱化了行政干预的力度。对市场体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加入WTO后国企改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