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马社香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万众欢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庆祝大会,全球瞩目的胡锦涛讲话,威武庄严的阅兵式,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    簇拥着毛泽东巨幅画像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方阵,健步向天安门走来,军乐奏响《东方红》,万众齐唱“太阳升”,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原音,再一次回响在红旗如海的天安门上空,重新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灵。在那一刻,多少当年农业合作化的亲历者热泪盈眶,多少海内外学人游子执笔凝思,多少共和国同龄人后来人翘首以盼。或许,也有人心情复杂或疑惑。    激动者回味:新中国建立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帝国主义全面经济封锁和军事挑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一面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面全面推进土地改革,引导广大获地农民组织互助组,走向农业合作化。在土地劳动四六分成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继续升级为完全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社,用农业合作经济改变小农经济,将土地私有改变成农业合作社集体所有,中国农村自下而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由此带动了全国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几千年的私有制在新中国改变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得以建立。山川巨变……    历史的激动或疑惑只有回归历史才能重拾原点。    回眸望去,共和国的历史犹如一条永不干涸的长河,波涛汹涌、暗流层层;鸦片战争以来,世界近现代史又似一盘没有下完的巨棋,两军对垒、敌强我弱、险象万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开国领袖毛泽东和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制定者均深谙其义。毛泽东以中华民族独立统一强盛的长期战略为上,放眼世界,洞察帝国主义的本质,知其必然以重力打压新中国的独立和崛起,以扭曲和堵死一切常规之路。新中国只能尝试以农业合作化开辟一条独立自强的发展新路,打破常规和苏联模式,避免两极分化,凝聚党心民心,增加核心竞争力,吸引和联合全球一切反帝和平力量,击碎美制“新月形”军事包围的战略布局。由此中国农业合作化史犹如战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书中所记农业合作化人物亦如插图,毛泽东、刘少奇、陈云、薄一波、邓子恢、赖若愚、陶鲁笳、王谦、李顺达、曾希圣、吴芝圃、王任重……一个个矫健身影,一束束淳朴真情,风云各显,活灵活现,轻描重抹,共写春秋。当然,跨越九省寻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众多亲历者的口述回顾,真实隽永,沉淀铄金,更如明镜。    历史永远是人类的老师。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名师。回归历史重读它,或许会予人新的思考、新的认知、新的感悟、新的启迪。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土地改革,中国农村自下而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首次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地方到中央关于农村发展途径的探索,深度剖析西沟、川底等典型农业社的民情民心,展示了毛泽东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的战略视野,彰显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上下结合不断发展的基本进程。
作者马社香采访多位当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照片,用真实的笔触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

马社香,1955年出生,江汉大学特聘研究员,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出版《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庐山档案—一毛泽东与名人在庐山》(人民出版社2006),、《韶山档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庐山旧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红色第一家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明末十大疑案》(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货币文化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等个人著作,颇受关注和好评。

书籍目录

一 1951年全国首次“试办初级社”会议矛盾爆发
1.长治专区试办初级社会议在关键时刻召开
2.华北局调查组不同寻常的列席
3.李顺达别具一格宣讲毛泽东“建设新农村”主张
4.调查组强调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讲话
二 试办农业合作社党内争论升级
1.华北局调查组和长治地委不同调儿的会议报告
2.山西省委不同意调查组意见的前因
3.赖若愚起草“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
4.华北局再三请示刘少奇
5.吵翻了天的华北五省互助合作会议
三 山西省委与华北局“不同意见”的历史依据
1.华北局要山西省委检讨
2.山西省委向华北局申诉不同意见
3.昨天和今天的一根红线
4.刘少奇三次讲话批示支持华北局
四 毛泽东酝酿支持山西省委意见的战略高点
1.王谦等人给毛泽东寄了一封信
2.怎样继续引导农民——李顺达互助组的公开回答
3.毛泽东7月15日“能战然后能和”的回信
五 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召开
1.毛泽东说服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的武器
2.陈伯达具体组织和主持会议
3.赵树理会上讲的农业社故事
4.试办国营农场和山西干部履新
六 1952年全国典型农业社“试验田”
1.李顺达初级社挂牌之际
2.全国首批试办社——川底的“秘诀”
3.西沟人眼中的退社
4.反细菌战和东四义卫生村
5.李顺达随中国农民代表团访苏归来
6.刘少奇出席苏共十九大要闻
7.毛泽东、党中央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
七 1953年春毛泽东调研农业合作化
1.毛泽东调研河北地县合作社
2.把脉河南农业合作“气温表”
3.视察武汉三镇的重要讲话
4.农业合作化与水利化并举
5.沿江沿线农业调查座谈会
八 1953年农业合作化的双层推进
1.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2.邓子恢提出“四大自由”的真相
3.模范平顺县三大典型社的示范
4.全国财经会后毛泽东一次重要讲话的回忆
5.统购统销决策和防“左”旧闻
6.毛泽东指点中央农工部的关键词
九 1954年推进合作化的整合交锋
1.毛泽东微访浙江新登农业社
2.刘少奇七届四中全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3.高饶事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双重影响
4.邓小平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之时
5.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西沟代表感怀
6.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碰杯的要求
十 1955年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政治视野
1.合作化加海陆空的连线
2.“收缩风”刮到西沟
3.毛泽东提出“停、缩、发”的原委
4.毛泽东单独接见陶鲁笳的深意
十一 农业合作化速掀高潮的组织推动
1.毛泽东合作化报告的“红色幽默”
2.省市委书记处和干部级别制的建立
3.七届六中全会撷英
4.毛泽东“按语”推荐的老典型——西沟
5.勤俭办社的新典型“穷棒子社”
十二 1956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浪尖
1.《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反复调研
2.王谦出席社会主义阵营农业会议的汇报
3.多省争先恐后升级并社的症结
4.毛泽东新词余韵合作化的“磁场”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新憧憬
附录 主要受访者名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川底农业合作社的特点——“不煮大锅饭”劳动管理创全国之先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大步走在全国前面。紧邻川底村的郭玉恩农业社也不落后,在劳动管理方面创造出全套“包工”而不是吃大锅饭,用今天的话说,大有创新意义。这个创新型“包工”制可不是上级机关下达的,也不是记者和理论工作者想出来的,是川底农业社社员和社干部在工作中碰撞出来的。川底农业社刚成立时,只有46户人家,200多亩土地。1953年初,郭玉恩农业社和申冬玉两个农业社合并为78户的大社,耕地剧增为479亩。初期在生产管理“忙坏社长,等烦社员”,每天社长派工后,社员再回家拿农具,浪费工时。川底农业社第二任支部书记郭长交回忆:农业社立即召开了社员大会。社员提意见,发现问题病根子在社干部身上,不能根据合作社和互助组的不同特点,改进工作方法。决定社员大会为全社最高权力机关,由社员大会产生社务委员会。社里的耕作计划及一切制度,必须由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再交社务委员会执行。由社员大会选举会计、社长、副社长,并按专长分工。决定从1953年锄头遍秋苗开始试行包工管理。土地包给小组,工数固定,由小组掌握,长工不退,赔工不补。用今天的理解,也就是小组和个人双重包工制或责任制。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定时、定质、定产要求,1953年从季节性包工发展到常年包工包产。(郭长交2008年12月14日口述)常年包工包产的第一步就是评工。社里成立了评委会,由领导生产的社、组干部和有种地经验的老农组成。根据全社479亩分成400多块的远近好坏特点,找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种标准地,列出包工表,定工、定质、定时一项项计算,进行初评。初评结果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让大家讨论,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评委会根据这些意见进行研究,按着大多数人的意见,修改了原来的数目,然后再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全体社员评工讨论会前后开了三次,一直到谁也没有意见才算定下来。川底农业社包工包产第一步胜利结束了。全社全年共评出85769个劳动工分,每亩地平均评工分180个,合18个劳动日。川底农业社包工包产的第二步,就是在定工、定质、定时的“三定”评工的基础上,又摸索出评产的三个条件:土地的质量、往年的收成、当年的耕作计划。选出标准地进行初评,再召集全体社员分组分作物,作了三次审查、修改、最后定案。

后记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和《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是姊妹篇,一个主题。    1965年5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上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毛泽东这一番话,也是老人家当年全力推行农业合作化的战略出发点。    亲聆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报告的陶鲁笳,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由衷感悟:“毛主席多次讲,我们要有一个屁股两个拳头。农业就是屁股,两个拳头,一个是基础工业,一个是国防工业。毛主席强调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是纲是头,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和科技干部)就像两个胳膊,只有搞好了农业合作化,屁股坐稳了提起来了,才能握紧两个拳头,工农业才会均衡发展两条腿走路,新中国才能像巨人一样站立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建设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举国奋斗。”这是具有何等历史穿透力的伟大战略,是震撼环宇中华民族崛起的进行曲!也是人类艰辛探索的发展方向或道路。    伟业长思,历史永铭。故行走万里,踏进千户,探索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倾听一位伟大智者与一个沧桑民族的灵魂对白……    在本书付梓之际,深深感谢陶鲁笳等一批倾情口述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感谢每一位指点帮助我的老师,提供每一张珍贵图片的同志与部门,感谢多次接受本人采访的美籍学者金宝瑜、穆达闻(Armand Hammer),台湾学者丁文郁、侯权峰以及寒春与其子阳和平;感谢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湖南、安徽、江西、甘肃、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地、县级党史部门与典型村庄村委会,提供大量资料;感谢武汉市人事局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的不断给力。多年来沿着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区域深入走去,山西西沟、大寨、贾家庄、留村、晓庄,河北周家庄、西铺村、砂石峪,河南七里营、刘庄、南街村、南崔庄,山东北园、历城,安徽小岗村、小井庄,湖北洪林村、十月村,湖南韶山村、黄荆坪,江苏窑湾村,福建五龙村,江西湖塘村,广东崖口村……村村凝结百年以降口述村史,人人提供社员村干朴实反思。没有上述种种润泽,就没有这部两次送审数易其稿之作问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开国领袖毛泽东离世三十五年之际,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蔓延之时,献上这部拙作,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新的思索——触摸大地、回归历史,穿悟时空、远眺未来,如是之。    2011年8月28日于武汉

编辑推荐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编辑推荐:跨越九省寻觅,农业合作化运动众多亲历者的口述回顾,真实隽永,沉淀铄金,更如明镜。多幅珍贵照片,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更增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的史料价值。新中国建立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帝国主义全面经济封锁和军事挑衅,新中国只能尝试以农业合作化开辟一条独立自强的发展新路,以打破常规和苏联模式,避免两极分化,凝聚党心民心,增加核心竞争力,吸引和联合全球一切反帝和平力量,击碎美制“新月形”军事包围的战略布局。由此,一部中国农业合作化史犹如战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书中所呈现的毛泽东、刘少奇、陈云、薄一波、邓子恢、赖若愚、陶鲁笳、王谦、李顺达、曾希圣、吴芝圃、王任重等人物,栩栩如生,风云各显,轻描重抹,共写春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要有一个屁股两个拳头。农业就是屁股,两个拳头,一个是基础工业,一个是国防工业。并强调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是纲是头,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就像两个胳膊,只有搞好了农业合作化,屁股坐稳了,才能握紧两个拳头,工农业才会均衡发展两条腿走路,新中国才能像巨人一样站立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建设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举国奋斗。近60年过去了,此话发人深省。
  •   该书较之于以往探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具有三大不可比拟的特点:1、资料详实,且为第一手资料,由当事人出场作为铁证;2、涵盖了其他研究所不能涵盖的视角;3、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了解合作化运动的好书
  •   马社香采访当事人然后加以整理分析的写书方法,决定了书的价值。不仅史料丰富,价值大,而且分析比较深刻。《前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一书就很成功。
  •   什么是历史的真相,我们能否看到真实的历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   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理解
  •   很写实,也是历史,观点公正中间。。受益良多
  •   一本很好的书。我已经买30本送人。标题似不醒目。使人误解为专业书。
  •   就是有点贵了,有点心痛。
  •   一般吧,估计有点高了
  •   马老师的书严谨,遵循忠实于历史,还原历史。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评判历史。
  •   书的质量不错,是正版,
  •   真的是一本好书。作者通过大量历史文件和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了60年前共和国的一段历史。比较被吹上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今天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虽然安徽省派去财政厅的好干部沈浩,但却被活活累死、喝死、气死。这本书彻底颠覆了对合作化运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看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