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胡乔木传》编写组 编  页数:530  字数:70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乔木(1912-1992)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收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胡乔木共事多年的战友,在他指导下的各部门负责人,与他交往甚密的作家、学者、记者和同学、朋友,还有胡乔木夫人谷羽及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回忆和缅怀胡乔木生平、业绩的各类文章105篇。从不同侧面记录了胡乔木从20世纪30年代初投身革命以来60年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反块了他高尚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记述了他对思想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真知灼见、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赞扬了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让会科学等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者简介

该书编辑整理者为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成立的《胡乔木传》编写组。主要成员为黎虹(曾任胡乔木秘书)、程中原(曾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书籍目录

杨尚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朱镕基:胡乔木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刘英:一个博学而又谦虚的人
邓力群:向胡乔木同志学习
邓力群:乔木的一生同党的事业融成了一体
胡绳:纪念胡乔木同志
吴冷西:忆乔木同志
林默涵:忆念乔木同志
叶子龙:我党不可多得的“秀才”
逢先知:永远怀念胡乔木同志
阎明复:我所知道的两次莫斯科会议和胡乔木
胡绳:胡乔木和党史工作
胡绳:一本论述毛泽东的信史--读《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金冲及:胡乔木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沙健孙:胡乔木同志谈党史工作
刘大年:历史要分析
--谈《胡乔木文集》第二卷阐述的历史方法论
李琦、逄先知、金冲及、潘荣庭:党的文献工作的奠基人
--深切怀念胡乔木同志
龚育之、郑惠、石仲泉:三件事和三点思路
王忍之:一颗圣洁的赤子之心
郑必坚:乔木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王梦奎:回忆胡乔木
苏星:记胡乔木的两份写作提纲
卢之超:回忆乔木
马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奠基人
任继愈:怀念乔木同志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功绩
温济泽:良师·益友·同志--缅怀胡乔木同志
朱佳木:谈谈胡乔木同志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贡献
单天伦:胡乔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石:娴雅举止下心底的热焰--回忆胡乔木纪事
冯志正:忆完成胡乔木同志交办的两件事
何祚庥:胡乔木同志与自然科学研究
朱穆之:深深怀念乔木同志
穆青:新闻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怀念乔木同志
梅益:“要学会自己走路
蔚建民:胡乔木与新华社
袁鹰:胡乔木同志和副刊
崔奇:向乔木同志学习写评论
宋木文: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
--纪念胡乔木诞辰一百周年
王益:乔木同志对出版工作的关怀终生难忘
陈原:胡乔木同志与商务印书馆
薛德震:需要大大提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水平
--回忆胡乔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志荣:胡乔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
章学新:乔木同志三谈《白求恩》的编辑工作
张承先:回忆胡乔木同志对教育性质认识问题的评述
何东昌:忆乔木同志几件事
丁景唐:忆念胡乔木同志的三件事
贾芝:忆胡乔木同志与民间文学
邓绍基:记胡乔木同志对三卷本《中国文学史》的意见
叶籁士:胡乔木与语言文字工作
周有光:胡乔木同志和文字改革
陈章太:乔木同志的一封长信和四篇手稿
王均:不居其名,但求其实--记乔木同志二三事
王明哲:乔木同志和档案工作
茆贵鸣:胡乔木与地方志
舒乙:胡乔木和中国现代文学馆
刘建业:胡乔木同志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贺文迅:胡乔木同志关心西柏坡纪念馆
刘白羽:我与胡乔木同志
魏巍:纪念乔木同志
……
附录:胡乔木同志生平
初版编后记
再版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写得笔酣墨畅,波澜壮阔,跌宕有致,气势恢宏。既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又是曲折委婉,含蓄有度。首先,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把我们同尼赫鲁之间的这场大争论提到哲学高度,即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理论高度,阐明了西藏问题的本质是一场革命,是对这场革命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这样就把尼赫鲁置于维护那极端野蛮黑暗的西藏农奴制度的地位上,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剥掉了他所谓“同情”西藏人民、干涉中国内政的全部论据,使世人清楚地看到正义在中国一边,道理在中国一边。同时,文章把尼赫鲁总理与各国反动派区别开来,处处把他作为我们友好邻邦的领导人看待,并对他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活动作了公正的评价,既讲了不好的方面,也讲了好的方面,语重心长地表示我们同尼赫鲁总理进行这场尖锐的争论是迫不得已的,其目的是以争论求和解、求团结。毛泽东同志在评论这篇文章时说:“文章提笔好,看起来一段段不相关,但有内在联系。金圣叹很讲究文章的提笔。金瓶梅、红楼梦也好。刘姥姥见凤姐一段,开头扯得很远,但却有联系,扯得开,又收得回。”毛泽东同志讲的“提笔”好,是指文章不是直通通一路写下去,而是提起一件事,再转到另一件事,说了一层意思,又提出另一层意思,以尽曲折多变之妙。《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采取这种婉转的写法(包括章法和笔法),既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尼赫鲁哲学具有两面性的客观实际,也是生动地体现了我们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方针和坚决维护中印友谊的诚意。文章发表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苏联驻华大使、著名哲学家尤金博士说:“这篇文章从各方面来说都写得非常好,内容深刻,形式新颖,文章中的历史事实和政治生活的逻辑是不可辩驳的。这篇文章即或是由成百名记者写的,它也是一种骄傲。”印度报纸认为,“文章是以说理的态度来说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语气是友好的”(《政治家报》、《国民先驱报》)。英国报纸也说,“中国的答复语调温和”,“文章可以使中印关系的不愉快的一章告一段落”(《泰晤士报》、《曼彻斯特卫报》)。这些反映足以说明,乔木同志主持和执笔的这篇《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不论从写作艺术还是从政治效果看,都是非常成功的。古人有“诗外学诗”的说法。其实学文也是一样。我们向乔木同志学习写文章,仅仅就文章学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乔木同志在《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一文中说得好:“革命文风不能从写作过程本身来解决。它只能从对于客观事物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深入观察,革命斗争的锻炼,革命理论的掌握,以及对于写作主题的认识来解决。假如一个人成天写文章,只是从书本上学,要从这里面来解决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问题,我想是不可能的。鲁迅也常常讲这个道理。他要求学文学的人不要只懂得文学,不要只读文学书,一定要了解社会,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有的文章需要很快写出来,而且可以写好,但这并不是作者在一个晚上就把写作的本领都准备好了,而是长期锻炼培养出来的。”这是乔木同志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和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而凝结成的至理名言。

后记

2012年6月1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此,我们增订再版《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表示纪念。    1997年胡乔木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时,我们在1994年编辑出版的《回忆胡乔木》一书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收录了回忆和纪念文章八十一篇。此后十五年间,报刊上又陆续发表了不少回忆、纪念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在胡乔木同志百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他的一些朋友和亲属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写下了回忆和纪念他的文章。我们将金)中及、宋木文、王梦奎、贾芝、陈章太、丁景唐、王作民和张汝谋、胡贻志等人的文章共二十四篇增补到《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中去,再版以飨读者。全书一百零五篇文章,仍按初版的四辑编排。凡公开发表过的在篇末注明。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12年4月24日

编辑推荐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是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中共的第一支笔
  •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
  •   书很不错啊 !!
  •   是自己看中的那本书,只是没有包装,有些脏了。
  •   个人比较喜欢这类书籍,所以觉得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