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余荣虎  页数:289  字数:235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史料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包括从1917-1949年时段内乡土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变迁,主要探询存在之由,变迁之故,也即乡土文学理论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是如何因国情现实、文艺思潮、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探讨乡土文学理论的变迁对现代乡土文学面貌的影响。
  本书主要从两种文学理念——自由主义文学理念和左翼文学理念的对话、交流与碰撞中考察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历时性地追踪乡土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时代变迁,剖析现代乡土文学理论话语的阶段性特征,探寻理论话语转型的深层缘由。

作者简介

  余荣虎,1969年3月生,江西都昌人。1991年毕业于九江师专中文系;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另著有《凝眸乡土世界的现代情怀--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研究与文本阐释》,(巴蜀书社),参编《现代中国文学·网络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一节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核心概念与域外乡土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二节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思想基础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三节 早期乡土文学写作目的、艺术风格与域外乡土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二章 乡土文学的性质与功能理论的流变
 第一节 乡土文学的概念、题材范围、表现对象等基本理论的流变
 第二节 乡土文学功用观的流变
第三章 乡土文学审美趣味的流变(上):自由主义文学群体审美趣味的流变
 第一节 审美趣味:一种可以争辩的理论倾向
 第二节 “认知的趣味”:自由主义者审美趣味的基调
 第三节 “认知的趣味”与现实情怀的结合:自由主义者审美趣味的发展
第四章 乡土文学审美趣味的流变(下):左翼文学群体审美趣味的流变
 第一节 鲁迅派乡土作家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实践的趣味”
 第二节 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与“实践的趣味”的强化
 第三节 四十年代左翼文坛与审美趣味的实用化和政治化
第五章 乡土文学形式理论的流变
 第一节 语言问题
 第二节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知识分子身份问题
 第三节 结局模式理论的流变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四  苏雪林等自由主义者的审美趣味还表现为自我表现的兴趣。“自我表现”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由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提出的。为了挣脱代表封建王权利益的道德规范,卢梭倡导符合自然人权、尊崇真实人性的理性原则。卢梭在《忏悔录》中大胆袒露自己的隐私,把自己的心“赤裸裸地摆在读者面前”,“老老实实地详细叙述我所遇到的一切、所做过的一切、所想过的一切以及所感觉到的一切”①。卢梭这种“自我表现”的文学观是个性主义思想在文学上的体现,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的美学原则。“表现自我”的理论主张后来在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中起了不同的作用,但是,坚持文学表现人性、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暴露社会的丑恶与黑暗一直是其不变的宗旨,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正是在这一立场上接受了“表现自我”的理论。  自由主义者倡导的“表现自我”与郭沫若个性主义式的“表现自我”有着鲜明的区别,郭沫若以强烈的个性、膨胀的自我宣示个体的存在,表现的是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反叛,在本质上,是属于反叛的、抗争的、挑战的文学。乡土文学多为作家的思乡之作,其中有作家对故乡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从创作心理和创作目的来看,思乡是隐性的,描写和思考故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显性的,因此,在这样的文本里,不会有太多郭沫若式的自我表现的空间。因而,“表现自我”的审美趣味主要是指表现作家自己的情感、立场以及其乡土关怀,而不是作家个性的自我张扬。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从文学史事实出发,梳理和辨析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观念及其理论的历史流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与域外文学思潮的关系,剖析了现代乡土文学的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的演进轨迹,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及见解,充分展现出作者独特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本书能在中国现代三十年的历时性语境中,通过理论与创作的互为参证,考察自由主义文学群体和左翼文学群体乡土文学审美趣味的流变特征,阐发乡土小说理论在历史性选择与嬗变中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体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  ——丁帆    本书追踪中国现代三十年间各个时期作家、批评家对于乡土文学的认识、批评与倡议等,参阅相关的乡土文学作品,对不同时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乡土文学理论流变的脉络,并揭示出流变的原因。对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此前虽有许多论者涉及,但从未有人做如此系统的流变梳理。本书所做的工作,不仅弥补了这一研究空缺,而且确实通过系统研究,为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乡土文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总结乡土文学埋论流变,给大家提供了诸多历史启示。  ——朱晓进    本书对现代乡土文学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具体细致地论述了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轨迹,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及见解。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研究的专著迄今甚为少见,本书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而且见解独到,深化了乡土文学及其理论研究。本书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学术价值,资料翔实,结构严谨,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能够立足于研究对象及相关文献资料,接近事实本身,因而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  ——杨洪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品相实在太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