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谢地坤  页数:513  字数:54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1辑2011)》(作者谢地坤)收录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普适性辨析》、《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主体理性批判》、《实践、辩证法与虚无主义》、《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兼评皮克林的<实践的冲撞>》、《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等文章。

书籍目录

总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思想路径——以“市民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案例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历史唯物主义
认真对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的再理解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与历史之思——论科耶夫与马克思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及其路径差异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对历史目的论之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路向的批判
彻底的历史主义与彻底的实践哲学——论唯物史观的本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普适性辨析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主体理性批判
辩证法何以沦为“变戏法”?——论辩证性假设之形式上的抽象完备性
实践、辩证法与虚无主义
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兼评皮克林的《实践的冲撞》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
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起源
实践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重读马克思哲学的两个纲领性论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势·理·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四问
“中国现代性”的追寻——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主线的一种描述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
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何以可能?——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
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
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及其解答的前提批判
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批判主义——对当前“国学热”的哲学思考
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问题与领域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甚至会出现反向的进程。这是背离历史之势和时代之理所导致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在实践上行不通,在理论上也是软弱无力的。梁漱溟的历史观和哲学理论就是代表。  梁漱溟从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生命哲学的方法,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自然也就根本不同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著中,梁漱溟把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归结为一种精神和意欲的活动,以为精神和意欲活动方向的不同,人类文化发展便出现了不同的路向。西洋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文化则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印度文化则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根本精神(《梁漱溟全集》第1卷,第352-353、383、394页)。根据这种理论,梁漱溟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说生产力为最高动因。这所以使生产力发展可钝可利的在哪里呢?还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同上,第374页)在这一理论中,唯物史观强调的历史发展基础被抽空了,抽象的文化观念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被彻底消解了。  贺麟曾指出,在梁漱溟的时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尚不甚流行。然而梁漱溟对之早已有了切当的批评。梁漱溟指出物质环境与意识或文化创造,只能说是有“缘”,不能说前者为产生后者之“因”。换言之,只能说物质环境与意识有“关系”或“关联”,不能说物质决定意识。他认为不同的文化是基于人类主观上人生态度的不同,不能从物质条件的不同去求根本的解答(参见贺麟,第9页)。贺麟认为梁漱溟对唯物史观的批评是正确的,恰恰反映了以恢复儒家思想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所采取的态度。从历史之势和时代之理的角度看,这应验了唯物史观的真理性,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各种哲学思潮的反思激荡中不断向前趋进的。在各种哲学思潮存在的经济基础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其思想是不能彻底消灭的。由此亦可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是历史之势和时代之理的统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