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作者:醉罢君山  页数:199  字数:228000  

前言

  这是一部关于大唐帝国开拓进取的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汉、唐是两座巍巍高山,这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 是很相近的:政治相对开明,汉有文景之治、明章之治,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战争均取得赫赫战功,汉代开拓西域、西南,击破匈奴,唐代经略中亚,两灭突厥;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政权在历史上多次遭受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强有力挑战,只有在汉唐时代才有过绝对的军事优势。汉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唐如赫日当中,烈焰灼人。强汉与盛唐,哪个朝代更伟大呢?这是很难比较的。汉代前后四百余 年,其超级强国的地位,自始至终未受到动摇,王夫之曾经这样评说道:“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相比之下,唐王朝的寿命要短得多,前 后二百八十九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盛衰的分水岭,唐代真正强盛的 时间只有一百多年,这是比不上汉代的。然而,唐帝国面临的对手之强,远甚于汉时,无论是北突厥、西突厥、吐蕃或阿拉伯帝国,均是超一流的 对手,故而其武功之取得,较汉代尤显艰难。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李渊,然而其恢弘格局的奠基者实际上是唐太 宗李世民。他集仁君、明君、雄君于一身,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给大国安 上一颗雄心。从唐王朝初创的那天起,便受到北方突厥的严重威胁,甚至 一度委曲求全。唐太宗即位时,北突厥兵临城下,震动帝都,以李世民之 雄才,尚且不得不签城下之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的唐太宗仅仅用了 三年的时间便彻底击破北突厥,俘其可汗,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 的奇迹。对比汉匈战争,以汉之强,仍耗费百余年才降服强敌,唐王朝之 霸气,由是可窥一斑。灭北突厥不过是唐初扩张的起点,在之后的二十年 里,唐太宗武功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殆可称为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继消 灭北突厥后,唐帝国又扫平北方强国薛延陀,廓清漠北,北疆边患不复存 在,历史学家岑仲勉评曰:“声威之北及,想蒙古时代尚比太宗为逊色。”打通西域是唐太宗的第二个战略方向,这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征吐 谷浑、攻高昌、伐龟兹、战西突厥都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唐太宗时代,唯一没有打赢的战争是征高丽之战,这场战争的失利,恰恰是因为皇帝 亲征。为顾及皇帝的安全,唐朝军队放弃了大纵深的战略,转而采取逐城 逐地的争夺,速决战最后成了持久战,这种战略对于劳师远征的一方是相 当不利的。凭借唐太宗奠定的坚实基业以及遗留下的政治资本,唐高宗时代仍然 延续扩张势头。在平百济之战中,中国与日本第一次正面交锋,唐朝海军 大破日本海军,取得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唐太宗生前未能打败的高丽,也 在唐高宗时被征服。在中亚战场,西突厥汗国在唐朝军队的打击下解体,大唐的势力深入中亚,直抵伊朗高原,这也是帝国声势最盛的时代。然而 盛极必衰也是自然规律,在唐高宗统治的后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在 论钦陵的执政下崛起,大非川之败标志着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北突厥 复国则令唐政权北疆再陷危局,帝国的第一期扩张也宣告终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从个人奋斗的角度来看,她是个成 功者,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她的统治能力似乎被远远高估了。她的统治 并不始自称帝,而是在唐高宗后期便已主持政局,而唐帝国正是从这个时 候开始走向熊途。武则天时代,太宗、高宗时的对外战争成果损失大半,帝国不仅失去昔日的威风,边疆也屡屡告急:北方突厥的入侵,契丹的叛 乱,吐蕃的进攻,等等。不过女皇还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帝国航母,没有 令它触礁沉没,尽管外壳受损严重,整个船体却还未倾覆。到了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迎来第二个春天。“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 最鼎盛的一个时期,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经济及文化,若论武功,仍然不 及太宗时代。唐太宗的战略是大纵深的围歼,不打则罢,一打势必要一战 定胜负,贵在速决,而不打持久战。唐玄宗时的战略格局没那么大,多是 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或是一城一池的争夺,或是边界线上的拉锯战,难 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争场景。玄宗时代的战争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很广,与突厥、吐蕃、契丹、突骑施、大食、南诏均有军事冲突,几乎与周边有实力的政权都交锋过,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与 中亚争夺战。与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纥等游 牧部落的力量,实际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中亚争夺战则是盛唐军事史最 精彩的篇章,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势力角逐于中亚,尽显纵横捭阖 的智谋,高潮迭起、险象环生,精彩纷呈。然而唐玄宗善始却不能善终,“安史之乱”的爆发,终于结束了大唐帝国一百多年的强盛史,盛唐成了 记忆中的光辉时代。历史是一面魔镜,包纳过往的所有人与事。但倘若认为过往等同于消 逝,那未免不贴切。事实上,历史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它默然不语,却 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无形的力量。这就好比个人,他当下的性格、能力,无 不与过往的经历相关联,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一切,而是留下精神的印 记。一个人曾经取得越多的成就,自信心就越加强大,这是显而易见的心 理现象。一个国家同样受到这种心理规律的支配,我们搜寻历史,便是在 寻求一种力量。现代成功学认为,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心灵力量的强弱。哈 尼尔曾这样说过:“在我们‘做’什么之前,我们必定已经‘是’什么了。我们只能‘做’到我们所‘是’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种理论引申到 国家,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在于有一颗雄 心。有了雄心,一切困难就不成其为困难,就如古人所说:“天下事有难 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大国并不总是强国,就像晚清时的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可是 不过就是被列强宰割的大肥肉罢了。当然,晚清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 欧美。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历史上,并非先进文明总能战胜落后文明。古 罗马毁于蛮族之手,南宋灭于蒙古之手,这都是例子,可见器物进步、经 济领先、文明发达并不一定能保证国家安全,失去了雄心,就失去了斗志。就像南宋,经济其实不错,学术也很发达,科技水平也高,当时发明的 武器也很多,可是朝廷只是苟且偷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没有雄心,最后只有灭亡。大国雄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统治者得有雄心。要是政策的 制定者只是鼠目寸光,那肯定没戏;其二,国民要有发扬蹈厉的精神。我 注意到一个细节,汉代的伟人们在唐代是备受推崇的,唐代的诗歌、散文 包括墓志铭里,都充满歌颂汉代伟人的词句,像卫青、霍去病、张骞、班 超、马援等人,那是唐人的榜样。可是唐代的伟人们在后世却没有得到前 辈们的地位,王玄策在天竺的惊人勋绩,在后世默默无闻;大英雄苏定方 在小说里成了反面人物;第一次打败日本人的刘仁轨,知名度也不高,后 世也没什么人写诗歌来颂扬他。这主要原因在于汉以后还有唐,唐以后就 没有相媲美的朝代了。当然,我认为一个新的中兴时代就要到来,所以我 先做点歌颂唐代伟人的活。《大唐帝国的扩张》以扩张史为视角来写两个强盛王朝的历史,这是 一种全新的尝试,借此来表现中国历史文化中刚健雄强的一面。有人会说,现在世界潮流是和平对话,不能再说扩张了。我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我 认为扩张的形式会有别于古代,不再以领土的扩张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势 力的扩张、影响力的扩张。有人要用第一岛链来封锁中国,我们需不需要 去突破?需不需要把海上力量扩张到蓝海深处?有人要在印度洋上充当海 盗,杀人越货,我们要不要派海军去那里巡逻?有人要抢钓鱼岛,我们要 不要有一种“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无畏气概呢?要不要有凛然不可犯 的大国雄心呢?本书从写作到定稿,历时四载,三易其稿,殊为不易,终得顺利完成 并付梓。在这里要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因为写书在很多人看来是不 务正业。我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刘春雨女士,她极其严谨认真,并指正书中 若干错误。同时,我也感谢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坚定不移地支持与 热情的鼓励,给了我莫大地帮助。醉罢君山 记于2012年9月23日

内容概要

廓清漠北、打开西域之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叛乱时代、帝国熊途、过渡时代、日落大草原、西线争夺、决战中亚、盛唐终结……大唐帝国开疆拓土,雄视天下,最强盛之时,势力波及东亚、北亚、中亚甚至西亚与南亚。
赫日当中的大唐帝国如何崛起?又为何由强盛转而衰落,最终消亡?曲终收拨,血与剑交织的大唐帝国扩张终结的历史幕后,李唐皇室究竟演出了一幕幕怎样的故事?《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由醉罢君山所著。

书籍目录

第1部

第一章 廓清漠北(上)
第二章 廓清漠北(下)
第三章 打开西域大门
第四章 东方战争(上)
第五章 东方战争(下)
第六章 帝国狙击者

章节摘录

  一、威胁:对峙的开始  公元624年,持续了十四年之久的中国内战,终于尘埃落定。这年三月,大唐将领李靖击垮了盘踞在江南的宋帝辅公祏,至此,大唐政权完成一 统中国的使命。这一年是武德七年,李渊已经当了七年的皇帝。直到此时,他才感觉 到了皇冠沉甸甸的分量。这些年,皇帝太多了,可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场接着一场残酷的战争,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也吞噬了一顶又一顶皇冠。只有笑到最后者,才是真正的赢家。从此,大唐帝国在血与剑交织的背景中矗立,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当大唐帝国扫灭群雄之后,在北方辽阔的草原荒漠地带,一个庞大的 汗国正成为新帝国最大的威胁,这便是突厥汗国。突厥汗国,又称北突厥汗国,这是为了与西突厥汗国相区分。突厥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突厥原为铁勒族的一个分支,曾 经受柔然汗国的统治,在公元六世纪中叶,突厥出了一位英雄好汉,名叫 土门。在土门不懈努力下,突厥开始崛起,公元552年,土门率领突厥勇士 们大破柔然汗国,开始了突厥辉煌的历史。土门自立为可汗,称为“伊利 可汗”。从公元六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余年时间,是突厥最 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北周与北齐对峙期,战争不断,而突厥利用北周与 北齐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北周与北齐为了拉拢突厥以为外援,纷纷不 惜血本巴结突厥,使得突厥获利巨大。同时,突厥不断向外扩张,其国土 东起辽河,西至西海(中亚里海),南抵大漠,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东西距达万里,南北距达五六千里,成为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但是在583年时,突厥国内却出现了分裂,分裂为突厥汗国(北突厥汗 国)与西突厥汗国,两个汗国之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新兴大隋帝 国的支持下,北突厥汗国最终击败了西突厥汗国,同时也臣服于大隋帝国。随着隋炀帝上台后倒行逆施,穷兵黩武,终于激发民变,国家陷入大 动乱之中,突厥汗国也乘机摆脱隋王朝的控制。提起突厥汗国,皇帝李渊便有一种隐隐的心痛。这位大唐皇帝,曾一度被迫臣服于突厥。那是在七年前的617年,隋帝国已是分崩离析。这是一个造反者的时代,起义与叛乱此起彼伏,时为大隋帝国唐国公的李渊审时度势,在他控制 下的太原揭竿起兵,逐鹿中原。中原地区的一片混乱局面,使得北方的突厥汗国乘机崛起。始毕可汗,一位杰出的突厥首领,趁隋王朝大乱之际,极力扩张实力,在大漠南北 刮起一股突厥旋风,拓地万里,控弦百万,不仅征服周边其他游牧民族,而且开始染指中原的事务。北方的各路军阀,或多或少都在拉拢突厥,甚 至投靠突厥。李渊,这位后来的大唐开国皇帝,为了避免与强大的突厥汗国对抗,同时也希望获得始毕可汗的支持,跟许多军阀一样,选择了与突厥结盟,实际上乃是臣服于突厥汗国。以此为条件,李渊得到了突厥人在武器、马 匹、粮秣、人员等方面的援助。一年之后,李渊在长安登基,建国号为“唐”。即便他头戴皇冠,突 厥人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李渊也不过是其摆布的众多棋子 中的一颗罢了,自恃有功的突厥使者每到长安城,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突厥决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付出之后,必定要连本带息收回。公元620年,突厥开始得寸进尺了。这一年,李唐军队打垮了刘武周的 政权,收复太原。在这场战争中,刚上台不久的处罗可汗派了两千人的突 厥部队协助唐军,战场的硝烟刚刚散尽,突厥人便找上门来抢地盘。六月,处罗可汗亲自抵达太原。视察了太原的防务之后,对太原所属 的并州军事长官、检校并州总管李仲文说:“并州刚经历战乱,守备不足,突厥军队愿意帮助唐军协防。”李仲文听了哭笑不得,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突厥人哪里是想协助唐军,分明是监视唐军的一举一动。可是连皇帝李渊对突厥可汗都毕恭毕敬了,李仲文只是并州总管,有 什么办法来约束突厥可汗呢?面对强大的突厥,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突厥的伦特勒带了数百名骑兵留在并州,并在石岭(今山西忻州南) 以北诸险要地带屯兵把守。安排妥当之后,处罗可汗才放心地返回突厥。“欺人太甚!”李渊心中窝了一把火。一个月后,李渊找到了一次报 复的机会。李渊正准备与盘踞在洛阳的军阀王世充开战,这时,突厥人却打算支 持王世充,以遏制李唐的势力。处罗可汗派遣特使秘密前往洛阳,欲与王 世充会晤,同时带去大量的牛羊,作为支持王世充的军备物资。突厥人搅了进来,怎么办?是睁一眼闭一眼装没看见,还是狠狠打击 一下突厥人的气焰?李渊踱来踱去。很显然,突厥希望看到中原诸雄维持一种均势,这样 对突厥最有利,可是李渊又怎么甘心做一个草头王呢?想到这里,李渊拳 头一握,嘴里挤出一个字:“打!” 突厥特使在一支护卫队的保护下,正秘密向洛阳方向行进。P2-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醉罢君山是一个有功底的作者,最难得的是,他一如钱穆先生所说,对国史有着“脉脉的温情”,这促使他的作品从当下调侃成风的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虽远必诛》、《大唐帝国的扩张(1、2)》都很好体现了这种“温情”,读来回味悠长,让人舍生忘死。我认为,对历史的再塑造、再解读,不能偏离了国家、民族“本位”,不能缺乏一颗敬畏、尊崇之心。醉罢君山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历史写作、甚而对国民教育、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不无裨益。
  •   君山的书在天涯上看了不少,这次买正版的支持一下他,喜欢他写的历史
  •   当当网,发货迅速!
  •   好一部战争史!
  •   不错的一本书,讲述了大唐男儿的血性
  •   书的质量很差劲,还没开始看那就开始掉页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