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成三人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胡安·何塞·米利亚斯  页数:158  译者:周钦  
Tag标签:无  

前言

  要在浩如烟海的当代文学中遴选经典很难,为诸如此类的经典作序更难。首先,经典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或高雅,或古典,经典犹如权威,是一种文化标杆、认知标杆、价值标杆、审美标杆;但同时它既是传承的,又是变化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普世的,又是个别的。因此,何为经典,一是时间说了算,二是读者你说了算。桑塔亚那说过,经典不在于喜欢者的多寡,而在于真正喜欢者的喜欢程度。此言颇似人们对于爱人的界定。  但作为学者、编选者,我有自己的看法。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性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为所有的经典加上了相对的问号。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和自由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多元可以是对抗强势文化侵蚀的一种自我守望,也可以是一种敞开胸怀的来者不拒。当下弥漫着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思想可以说是后者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一种表征。首先,用多元化概括我们的文化市场也许很不为过。你看那千姿百态的图书、五光十色的碟片、琳琅满目的广告、鳞次栉比的网吧,还有缤纷的花边和八卦,甚至木子美和芙蓉姐姐等等各式新闻人物,绝对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也绝对无法再用一种或几种主义、一种或几种功能去界定当前的文化现状,更加无法在一纸陋稿中描述它的纷杂无序。因为我们面对的似乎已经是一个“多元”的“无主流”大汇唱时代,也即自由的时代、相对的时代、个人主义的时代。于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之说不胫而走。正因为多元和纷杂,文化丧失(很大程度上是放弃)了凝聚人心、统一认知和行为方式、平衡价值和审美取向的作用。而相对统一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价值和审美取向的缺失,又使文化从众生供奉和仰视的神殿上滑下而走向人性赋予它的另一个极端:个人的心志和情感。这种个人化表演固然始终存在,但一直被人们赋予文化并转而赋予作家、艺术家的崇高和伟大的光环(如人文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等)遮蔽着。而今,国家、民族、阶级、种族依然存在,但人们(从作者到受众)似乎愈来愈陶醉于自我,也即过去我们羞于谈论的那个始终带着原始基因的“小我”。  凡此种种多少具有模糊视听、消解真理的效果,极易使人觉得这世上再无客观标准可言。然而,这些思潮或思想削弱和消解的并不仅仅是文化或人文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说穿了是跨国公司和“人权高于主权”这类典型的跨国资本主义思维与不同的政治经济体系和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如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有所持守,比如更加重视文学和人文传统。而加强文学经典的研究无疑是我们知己知彼、进退中绳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构建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最佳参照之一。文艺复兴以降,一方面西方社会的许多重要社会文化思潮往往首先是文学思潮,是由对文学及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散播的;另一方面文学,尤其是文学经典又往往与时代社会相悖,具有超时代特征并每每扮演着时代的良知。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文学不仅可以透视时代社会,而且也是厘清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最佳门径。  多元并非完全不好,但前提必须是建设性的,即丰富民族文化、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不是相反。  记得庄子寓言中有这么一则,谓祝史在杀猪祭祀之前,曾彬彬有礼、声情并茂地对猪说:“猪啊,我告诉你,我将用精饲料好好地喂你三个月,再为你梳洗沐浴,最后我还要亲自为你斋戒三日。我还为你准备了上等的祭盘,那可是嵌金镶玉的哦。”  难说别人送来的“好处”不是“祝史说猪”。  于是我想到了经典对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所发挥的无与伦比的作用。这听起来非常有悖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极端个人主义。虽说完全的忘“我”——忘却“小我”是不现实的,有时甚至是不人道的。但极端个人主义必定导致认知方式、价值标准和审美诉求的相对与多元(二者相辅相成)。试想:倘使跨国资本及其代言者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之类的时鲜谬论成为共识,世界又将如何?显然,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只有跨国公司时代才可能提出。在这个跨国资本横行的时代,自由的时代、个人主义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和相对其实都是双刃剑。因此,在这个时候弱化人文研究和文化导向、不思进退中度对谁有利?答案自然也是不言自明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摆在弱国面前的是一个两难选择:拒之,将丧失机遇;拥之,将丧失自我。那么文化多元和相对何以也是双刃剑呢?一如自由民主在西方往往是富人的特权,而饭碗才是贫者的第一需求;弱国在跨国资本横行的世界里其实并没有多少自由的空间和回旋余地。由此推导,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在强弱分明的世界,自由究竟对谁更为有利?——便有了答案。跨国资本是自由和自由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各国人民被日益卷入它的世界市场网,从而跨国资本主义制度也便日益具有了国际的性质。(详见马克思的《资本论》)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文学也罢,狭义的文化也罢,归根结底是精神产品,是一时是地人心、民心的反映。既要顺乎民心,又须因势利导,这是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文化人必须时刻关心和探讨的问题。这是因为,在相对的时代、多元的时代、个人主义的时代,重视人文研究尤其是重视人文导向事关国运。  ——截选自《“西班牙当代文学经典小丛书”总序》

内容概要

  胡里奥和劳拉夫妇俩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新来的邻居小伙曼努埃尔俨然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味剂。某天曼努埃尔突遭车祸,在医院卧床不醒。夫妻俩的婚姻就此陷入危机。被劳拉赶出家门的胡里奥偷偷住进了一墙之隔的曼努埃尔家。某天.他出于好奇打开了曼努埃尔的电脑,惊讶地发现妻子和曼努埃尔之间的惊人秘密:随后他又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更惊人的秘密隐藏在他和这个男人之间……

作者简介

  胡安·何塞·米利亚斯(1946~)曾以富有理论色彩的小说闻名遐迩,但近年也开始在情节上做起文章来。他的新作《对镜成三人》(2006)几乎可以说是现代版《包法利夫人》或《安娜?卡列尼娜》,所不同的是米利亚斯以网络的“虚拟性”取代了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的纯悲剧色彩。且说劳拉和胡利奥结婚以后过着正常的生活。单纯、友善、务实的男主人公胡里奥经常遭到邻居曼努埃尔的嘲弄。后者故作清高,常使胡利奥下不了台。正在胡利奥忍无可忍之际,妻子竟突然提出了分居要求。她说她再也受不了他的庸俗无能了。随着情节的发展,曼努埃尔惨遭车祸,正在中国当大使的父亲赶回西班牙料理后事。这位大使父亲的出现使胡里奥不得不承认贫穷只会带来猥琐与庸俗,唯有富裕、“优雅”的上层人士才有资格高谈阔论并且“神圣不可侵犯”。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曼努埃尔遭遇车祸后成了植物人,安详地躺在医院里;胡里奥来不及幸灾乐祸就以朋友和邻居的双重身份受托承担了许多义务,包括照看前者的公寓。适值妻子劳拉将他扫地出门,他便悄悄躲进了曼努埃尔的寓所。隔着墙壁,他可以听到妻子的自言自语;透过一扇窗户,他还能清楚地窥见妻子的一举一动。在翻检曼努埃尔“遗物”时,他居然发现前者的电脑并没有关。于是他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曼努埃尔的电子邮箱,并在其邮箱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妻子一直在和曼努埃尔偷情,后者之所以成为他们的邻居,也完全是因为劳拉的关系。更有甚者,劳拉已经怀孕:怀了情夫的孩子。胡利奥失望之极,但他没有绝望。他要亲眼看看他们的下场。这时,胡利奥在与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阿曼达、阿曼达的女儿胡里娅等人的交往中,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发现了世界的虚伪和混乱。单纯无瑕的胡里娅开始变得愈来愈世故和狡黠,而多少与他有点暧昧的阿曼达则瞒着大家成了高级职业妓女。在万般痛苦中,胡利奥开始怀疑自己循规蹈矩的人生哲学,从而接受了邻居(情敌曼努埃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并最终蜕变成为圆滑的“文明人”、“现代人”。于是他将计就计,以曼努埃尔的口吻继续给劳拉写信。劳拉神志恍惚,以为人有灵魂之类的观点得到了验证。她相信后者身在医院,灵魂却始终守候在她的身边,不然每天晚上隔壁房间那隐隐约约的脚步声、呼噜声就无法解释了。曼努埃尔去世以后,胡利奥继续以前者的口吻安慰劳拉,对她说:孩子其实是三个人共有的,而且他希望她和她丈夫重归于好,共同抚养他们的孩子。劳拉欣然接受了“情人”的提议,决定让胡利奥回到自己的身边。  这岂不令人啼笑皆非!正所谓“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如此精妙绝伦而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绝对难能可贵。其中主人公既可怜又可敬、既平实又狡黠的双重性格透过幻景似的真实展现出来,达到了事半功倍、振聋发聩的功效。而作为现代社会细胞的现代西班牙家庭,简直被作者写活了。婚姻的“围城”效应和脆弱状态在米利亚斯辛酸与诙谐、虚拟和逼真交相辉映的笔调中不动声色却又丝丝入扣地呈现出来。这幅前无古人的图景,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章节摘录

  电话铃响了。这是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客厅正对着市中心的一条小街,它一分为二:左边紧挨着美式厨房的吧台,用作餐厅;右边权当起居室,正中央摆放着一台电视机。卧室的几扇窗户全冲着天井,彼此构成一个直角。天井里扯着晾衣绳,散发出阵阵人体器官的特有气息,仿佛是大楼赖以呼吸的喉管。卫生间紧贴着一间卧室,没有窗户。另一间卧室充当书房,如果劳拉和胡里奥有了孩子,那么这里一定会是孩子的摇篮。 通常,劳拉和胡里奥会等电话响四声后再由劳拉去接。这一次也不例外。她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声音,立刻屏息凝神,好像戴上了面具,而面具下方的空洞则哑然无声——在挂机之前,她几乎全然说不出话来。之后,她面对丈夫,却更像是在喃喃自语:  “曼努埃尔出车祸了。”  “在失去知觉之前,”劳拉接着说,“有人问他该通知谁,他说了我们的电话号码。”  车祸的消息如同手术刀切肉,麻利地把周六的下午分割成之前和之后。从妻子的表情来看,胡里奥估摸着一旦事故处理完毕,夫妻俩将面对莫大的无助。为使这一时刻晚点到来,他想出了几个无谓的主意。劳拉却根本听不进去。几分钟后,劳拉终于回过神来,好比撞墙后的小鸟飞回了笼子。这时,两口子发现他们根本没有曼努埃尔家的钥匙(尽管曼努埃尔有他们家的)。没有钥匙,就没法进屋;没法进屋,就没法找到某位亲戚的电话或地址,当然也就不能指望什么人来处理善后事宜并负责承受车祸带来的痛苦。就在这时,胡里奥突然意识到他们夫妻俩跟一个根本不了解的人保持着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而且,少了这个人,他们的婚姻将变得不那么完整。  午后的空气潮湿烦闷,侵入房间如同一声悲叹。它吞噬着两口子的心境。电视机开着,却了无声息。屏幕上出现了一段香水广告。圣诞节的热卖活动开始了。  “我怎么觉得我们忽然都成了鳏寡似的。”胡里奥调侃道。他想借此缓和气氛,结果却适得其反。劳拉责备他尽把曼努埃尔往死里说,然后就放声大哭起来。 罹难的曼努埃尔是两年前搬来的,住在隔壁。尽管三人年纪相仿,但夫妇俩总是小看他几岁,对他多有照拂。大家都乐于保持这样的关系。  当然,开始他们并不认识。有一天,胡里奥不得不敲开这位邻居的门,告诉他自家的墙壁上有了一块水印。  “我想这水应该是从你家厨房渗过来的。”他说。  曼努埃尔把他让进屋去,两人果然在水槽的下水管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胡里奥精于修缮,三两分钟就把水管给修好了,而后就邀请曼努埃尔到家里串门儿喝咖啡,并把这位邻居介绍给了妻子——劳拉。未了,他们彬彬有礼地表示,如果需要,将相互帮助。  没过几天,胡里奥从电影片场回来,恰好碰见这位邻居在客厅里跟劳拉聊得正欢。曼努埃尔原本是想来讨一杯油的,不料竟留下来共进晚餐了。这种睦邻关系使胡里奥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夫妻俩结婚后一直离群索居,都快与世隔绝了。  那天晚上,曼努埃尔穿着一条牛仔裤,上身是一件白衬衫外加一件黑色外套。衬衫并非很休闲的那种,因此在胡里奥看来该配条领带才是,但这种随意的搭配倒挺适合曼努埃尔。曼努埃尔给人的印象总像是几分钟之前刚把装束去掉,尽管事实上他们从未见他系过领带。他的穿着和言谈举止,都让人感觉到他层次很高、有品位,却又藏而不露。  胡里奥很快加入他们的话题。曼努埃尔狡黠地看了看两口子,说他们像兄妹。话音刚落,他就发现对方听后多少有些不安,似乎摸不透此话是褒是贬,便又很自然地补充说,他是赞成乱伦的,所有的情爱本质上都是乱伦。  “我们的爱人其实都是亲人。你们别这样看着我。如果我有个妹妹,我就会勾引她或随她勾引。”  曼努埃尔的古怪想法在任何时候都带着某种嘲讽的意味,这不由得听众不怀疑他说话的真诚度。 他身材既瘦削又灵活,就像充满弹性的钢丝;脑袋像装在钢丝顶端的灯泡,大大的,时时闪烁着来自精妙思想的光芒。这种思想好比灯丝,有时让人觉得它在微微颤抖,仿佛就要熔化,其实它不过是稍事休息,以便发出更强的亮光。 饭后,他们转至客厅另一端的沙发上就座。胡里奥还记得,当时曼努埃尔手里拿着一只自己带来的葡萄酒杯,并带着揶揄般的诧异和遗憾的口吻说:“你们用的是三件式沙发呀。”这番话刺伤了胡里奥。他是搞装饰的,在电影场做布景,当然知道三件式沙发有多普通,但同时也朴素实用,很适合用来布置客厅的空间。后来,曼努埃尔每次来他们家喝点东西或跟他们一起看片子,总是惬意地、胎儿似的安坐在沙发一隅;胡里奥都忍不住要提醒他之前嘲笑三件式沙发的事,但终究没说出口来。 他们继续聊乱伦的话题。曼努埃尔断言,有时人之所以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新鲜事物,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忘却,是怀旧使然,是不经意的重逢。  “我们去火星干吗?去看看是否有水。你看多新鲜的事儿,水。我们勘探宇宙,寻找生命,其实就是寻找自己的同类。所有男人,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明白,娶的终究是自己的母亲;反之,女人最终也都跟自己的父亲结婚,因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总是人们寻找另一半时的那个固有的模型。如果人们知道跟自己做爱的人实际上是谁,非吓死不可。”  “那你呢,你跟谁做爱啊?”劳拉红着脸问道。  “我头脑中没有类似的模型,因为我没有母亲。”  用过饭后甜点,胡里奥递给曼努埃尔一杯威士忌,后者拒绝了,还解释说他从不喝蒸馏饮料,只喝葡萄酒。他也从不喝碳酸饮料。尽管他什么也没有说,一定是觉得这种东西有些俗气,至少他给人这样的印象。 在过后的两年里,胡里奥始终没弄明白蒸馏饮料或碳酸饮料到底有什么不好。对他来说,葡萄酒会让他感到胃酸和头疼。他只喝加汽水的杜松子酒。这种酒集合了曼努埃尔所憎恶的一切,这种憎恶也许事出有因。而在那个令人难忘的晚上,在他们的这位邻居告别之前,胡里奥收拾了餐桌,把碗碟归拢到美式厨房的洗碗池里,然后一边刷碗一边继续聊天。他的妻子和那位邻居建议他把这些工作放在第二天去做,可他却解释说,上床之前不收拾好这些东西,他会觉得不舒服的。曼努埃尔嘲笑了这种洁癖,劳拉则确认说她丈夫小毛病不少。  “是那种隔十分钟就得洗一次手的毛病吗?”曼努埃尔问道。  “那倒不至于。”劳拉笑着说。 一如溺水者在水流中扑腾,周六下午余下的所有时间,他们都暗自琢磨着该做些什么,该给谁打电话,通知这起事故。忽然,胡里奥想到要给外交部打个电话,因为他曾听曼努埃尔说起过他的父亲是外交官。他找到一位官员,向对方提供了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半个小时后,电话铃响了,对方自称是曼努埃尔的父亲。习惯使然,即便发生了那样的惨剧,劳拉还是等电话响了四声后才去接听。她随即向这位父亲介绍了情况。据劳拉后来对胡里奥说,老人的声音很中性,也很有礼貌。他向她道谢,并要了曼努埃尔所在的医院名称,然后说他至少需要二十四个小时才能赶回马德里,因为他在亚洲,要从那里飞回来。 料理完曼努埃尔的后事,两口子骑着摩托车穿越了寒冷的下午和冷漠的城市。他们穿着特殊的防护服,将身体与外界严密隔绝;还戴着头盔。那头盔令人联想起某些昆虫的头盖骨,足以把他们的脑袋和思想紧紧包裹。在医院里,他们得到了本应属于病人家属的有关信息,惊恐地看望了曼努埃尔那毫无生命气息的躯体。那身体正和多种控制他生命体征的仪器连在一起(这话是医生说的,生命体征,这词连续几个小时在胡里奥的脑子里反复闪现,挥之不去,就像是睡醒时听到的一首歌曲的叠句)。他们无法在医院多逗留,规定不允许。同时,医院的气味也让劳拉很不舒服。一出医院,她就把自己紧紧裹在防护服和头盔里了,自我封闭一般。  当晚,他俩什么话都没说就默默躺下了。很长时间以来,他们一直是通过曼努埃尔来沟通的。如今他不在了,他们便不知如何是好。自从那天他过来要一杯油,然后留下来吃饭,这位邻居就频频露面。久而久之,他们彼此都成了对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了谁便无法生活。他常到劳拉和胡里奥家聚会,甚至很快就有了他们家的钥匙,以备不时之需。他小心使用,但频率不低,盖因他无须上班。他是作家,至少他是这样自诩的。他自诩禀赋很高,尽管一直没有作品问世。  ……

编辑推荐

  就像眼睛看不见睫毛,爱情看不见离它最近的秘密  两个男人一个女人,谁才是真正的第三者?  塞萨莫奖、纳达尔奖、行星奖获得者  当代西班牙最富盛名的作家 米利亚斯 最新力作  塞万提斯学院向中国读者郑重推荐的西班牙当代文学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对镜成三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