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姚圣良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修订而成的。2003年我负笈北上,来到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山东大学,师从王洲明先生修先秦两汉文学博士业。先生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德高望重,学界知名。承蒙先生不弃,天资愚笨的我得以有幸忝列门墙,聆听先生的教诲。先生治学态度严谨,工作负责认真。一人校,先生便为我们拟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还给我们开设了《文学专题研究》等课程。先生国学功底深厚,学术视野开阔。先生授课,高屋建瓴,循循善诱,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教给了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门径和方法。毕业论文的写作,则凝聚着先生更多的心血。从最初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后来写作提纲的成形,无一不是在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论文初稿写成后,先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详细的批阅,大到篇章结构、理论提升,小到文献校对、字词标点等,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论文前后几易其稿,每一次先生都认真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可以说,没有先生的精心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博士毕业论文。

内容概要

  《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就是一部从先秦两汉神仙思想切入,研究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先秦两汉文学内在机理关系的一部论著。它在研究梳理了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从孕育、生成,到成熟、发展整个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实际,研究和回答了在不同阶段,作为神仙思想,是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度介入到了文学的创作,以及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及于先秦两汉文学的浪漫风格的。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为准确认识以尚实为主的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浪漫特征提供了帮助,还因为先秦两汉文学(特别是先秦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处于源头地位,它所研究认知的浪漫特征对把握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传统,也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问题还在于,它是结合文化思想层面的、形成中国浪漫文学的“元素”之一的“神仙思想”,具体探索其与文学内在机理联系的一次实践,其成功或不足之处,都能给类似问题的研究以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姚圣良,男,1969年生,河南西平人。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在《天津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先秦神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先秦神仙思想的产生第二节 早期神话向仙话的演变第三节 道家哲学对神仙思想的影响第四节 阴阳五行和精气说对神仙思想的影响第五节 神仙方士的兴起第二章 神仙思想与先秦文学第一节 庄子:文学创作表现神仙题材的第一人第二节 屈原:游仙诗的开创者第三节 神仙思想与宋玉的辞赋创作第四节 《远游》在游仙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三章 秦代神仙思想的发展及《仙真人诗》的产生第一节 方仙道在秦代的发展第二节 《仙真人诗》的产生第四章 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第一节 汉武帝时期方仙道的兴盛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神仙思想的神学化第三节 西汉晚期神仙救世思想的产生第四节 谶纬的兴起与神仙思想的儒学化第五节 汉代道经中的神仙信仰第五章 神仙思想与汉代文学第一节 《郊祀歌》的神仙长生追求第二节 汉乐府游仙诗的“列仙之趣”第三节 骚体辞赋中的游仙描写第四节 汉人的神仙观念与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五节 《列仙传》:奇幻多彩的神仙画廊第六节 汉代游仙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结语 神仙思想与先秦两汉文学的浪漫特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先秦神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先秦神仙思想的产生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内部原因和动力。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神仙思想是先民生命意识觉醒后,渴望延寿长生、进而幻想彻底超越时空限制的产物。神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世俗精神的反映,是中国人追求生命永恒与自由的一种独特方式。  一、生命意识的觉醒  生命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于生命的感知和体验。原始人在刚刚摆脱动物状态,开始进入人类历史的时候,与其他动物一样,还不可能产生生命意识。早期的原始人几乎还是处于浑浑噩噩的混沌状态,认识水平极为有限,对于自身的生命现象还缺乏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弗洛伊德在《超越唯乐原则》中就曾经说过:“‘自然死亡’对于原始人是一个极其陌生的观念。”然而,这种混沌状况应该不会持续很久。随着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发生在自己周围的越来越多的同伴死亡现象,使人们渐渐地产生了有关生命存在与消失的基本认识。”人类一旦认识到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消失,生命意识也就产生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