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百花文艺  作者:徐皓峰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 隐市者、早逝者、混世者 1992年,高中毕业前夕,我在三味书屋见到一本民国道家文化的书,登有编者照片,暗觉将来会认识此人。1998年,我结识书的编者,他已八十余岁。他非出家人,住在闹市中。随他学习初期,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降低到最低点,便采取一种特殊交流方法——写文章让他评点。他因有浓重口音,也是边说边写。对我写的文章,他说“下笔如有神”,这是在讽刺我。因为某些问题,看我文章,他觉得我已经懂了,一问则发现我不懂,实在缺乏悟性,只是偶尔笔下通灵。这些讨教文章,因他介绍,有几篇在道教刊物上发表,有读者还热心地邀请我出家。我是辞职求学的,不是为省出时间,是因为心境,不知觉便闲置了自己三年。三年后,我的笔用于写红男绿女、时尚消息了。很怀念以前为求学而写字的岁月,那种文字里没有挣扎。我去老人家都是下午三点,他午睡醒来后,会先给我讲点民国时期的江湖掌故,然后再论学术。那些掌故便是此部小说的初始素材。小说采取系列短篇形式,追溯远缘,是因我一位高中时代的朋友。他早慧却不早熟,在艺术、佛道上有较高悟性,不耐烦人情世故,活着活着便活伤了自己。他在结婚的第三天逝世,之前他将他写的武侠小说留给了我。那是他改写的古龙作品《三少爷的剑》,仅写了三章,是三十二岁所写。在我的高中时代,是他推荐我看古龙小说的。我买的第一本是《大地飞鹰》,此书主人公名叫朴鹰。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朴鹰身上兼具人杰和英雄的特质,最后他的英雄本性占了上风,业败、身死。古龙的绝笔叫《猎鹰·赌局》,此书中朴鹰死而复生。人杰与英雄之争,是古龙临终前思考的命题,我的那位朋友也是这样。《猎鹰·赌局》是短篇系列,分看独立成篇,合看又相互关联,每篇都写得很有自制力,惜字如金,国画一样留白,人物和情节皆有可遐想的余地。武侠本是一种情怀,无须写尽,如三少爷的剑,虚刺一两下,对手便意会到自己的胜负生死——古龙绝笔便有此味道,这是当年他告诉我的。古龙最后的文字技巧,于我有教益。所以要感谢他最初的推荐,每一位早逝者都是短篇小说,文止处留下了余味。武侠传奇类文学中罕有系列短篇的形式,古龙一生也仅此一部。古龙在生命力衰微时,焕发出创造力,留下武侠小说的新鲜路数。此路数会有后续者,我便试着沿此路数去写民国的江湖。我今年三十四岁,比我早逝的朋友已大了两岁,想不到我们俩在年过三十后,却都对高中时热衷的武侠小说,产生创作冲动。也许因为我俩是成人世界中半生不熟的人。对于高中生,校园之外全是江湖。离我高中校园最近的胡同口,总站着一个假盲人,他紧闭双眼,脚上拴一个体重秤,对大街上的行人高喊: “给个蹦儿(硬币),就称!”这是有偿乞讨。他是胡同里的世代居民,爱跟学生耍贫嘴,我们管他叫“蹦儿”。十年后,我在某地铁站,看到他仍紧闭双眼,站在两个拉二胡的真盲人身后,装模做样地拉着二胡,根本拉不出声。我劝他:“这不是滥竽充数吗?蹦儿呀,你就不能干点有技术含量的事么?” 又过了五年,我在某商厦楼下,意外看到他。他睁着贼亮的双眼,满脸通红地吹着口琴,是王洛宾收集的新疆民歌——《青春圆舞曲》,吹得铿锵有力,还有抖舌、甩腮等复杂技巧。我立刻掏钱…… 行文至此,我想,连蹦儿都在顽强地生活,一天天进步,我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2007年7月3日

内容概要

  武侠小说本是民国武术界的发明,武侠小说开山之作《江湖奇侠传》的作者向恺然就曾在国术馆任职,并常为武术书籍作序;《武侠奇人传》作者姜容樵也曾在国术馆任职,同时还著有二十多部武术专著。这些武术专业人士所写的武侠小说,因其技术专业,文笔简洁,而被看惯了金庸、古龙作品的读者称为“硬派武侠”。  本书作者与姜容樵是同门,其整理的《逝去的武林》在当代武术界享有盛誉。本书根据老一代武者、修行者口传的掌故而创作,描绘了一系列今日已绝迹的个性江湖人物,展开一幅民国武林的另类画卷,情节诡异而细节真实,堪称“硬派武侠”的接脉之作。

作者简介

徐皓峰 1973年生人,1997年开始纯文学与传奇文学创作,在《小说界》和《中华传奇》杂志发表《1987年的武侠》、《处男葛不垒》、《流氓家史》、《柳白猿别传》等多篇小于说,1998年开始研究道家文化,在《上海道教》、《中国道教》上发表多篇论文。2006年整理出版《逝去的武林》。

书籍目录

一、自序《隐市者、早逝者、混世者》二、道士下山1、一下青山万里愁2、雨过西湖千竹悲3、入定4、自古大才难为用5、人去西南天地间6、天女7、恶念8、彭家的东西9、目击10、别后休洗莲花血11、零落年深残此身12、无名指13、笨招14、剑仙15、暗柳生16、凶宅 17、剑气 18、日炼月炼19、归来如梦复如痴20、琴少知音不愿弹21、明柳生22、水瓢秘诀23、活佛灌顶24、千里传音25、白尽梨园弟子头26、神枪27、贼刀28、直至身毁始甘心29、高人30、九歌31、狐狸精32、五岳真形图33、兰亭序帖34、降妖咒35、达摩恩36、虚龙假凤37、广宁不孝生38、百二山河在掌中39、自叹自感乃垂头40、暗伤潜恨涂青山41、千年灵芝42、大西洋神族43、轴心物质44、青龙45、白虎46、云雨难忘山河新47、锁麟囊48、宇宙节拍49、可能千载永悠悠三、前传1、药铺学徒2、龙颈道观3、深夜窃法4、三指禅学5、宁波先生6、神经道人7、玄关一窍8、冲虚真经

章节摘录

插图自序隐市者、早逝者、混世者 1992年,高中毕业前夕,我在三味书屋见到一本民国道家文化的书,登有编者照片,暗觉将来会认识此人。1998年,我结识书的编者,他已八十余岁。他非出家人,住在闹市中。 随他学习初期,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降低到最低点,便采取一种特殊交流方法——写文章让他评点。他因有浓重口音,也是边说边写。 对我写的文章,他说“下笔如有神”,这是在讽刺我。因为某些问题,看我文章,他觉得我已经懂了,一问则发现我不懂,实在缺乏悟性,只是偶尔笔下通灵。 这些讨教文章,因他介绍,有几篇在道教刊物上发表,有读者还热心地邀请我出家。我是辞职求学的,不是为省出时间,是因为心境,不知觉便闲置了自己三年。三年后,我的笔用于写红男绿女、时尚消息了。很怀念以前为求学而写字的岁月,那种文字里没有挣扎。 我去老人家都是下午三点,他午睡醒来后,会先给我讲点民国时期的江湖掌故,然后再论学术。那些掌故便是此部小说的初始素材。 小说采取系列短篇形式,追溯远缘,是因我一位高中时代的朋友。他早慧却不早熟,在艺术、佛道上有较高悟性,不耐烦人情世故,活着活着便活伤了自己。他在结婚的第三天逝世,之前他将他写的武侠小说留给了我。 那是他改写的古龙作品《三少爷的剑》,仅写了三章,是三十二岁所写。在我的高中时代,是他推荐我看古龙小说的。我买的第一本是《大地飞鹰》,此书主人公名叫朴鹰。 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朴鹰身上兼具人杰和英雄的特质,最后他的英雄本性占了上风,业败、身死。古龙的绝笔叫《猎鹰—赌局》,此书中朴鹰死而复生。人杰与英雄之争,是古龙临终前思考的命题,我的那位朋友也是这样。 《猎鹰—赌局》是短篇系列,分看独立成篇,合看又相互关联,每篇都写得很有自制力,惜字如金,国画一样留白,人物和情节皆有可遐想的余地。武侠本是一种情怀,无须写尽,如三少爷的剑,虚刺一两下,对手便意会到自己的胜负生死——古龙绝笔便有此味道,这是当年他告诉我的。 古龙最后的文字技巧,于我有教益。所以要感谢他最初的推荐,每一位早逝者都是短篇小说,文止处留下了余味。 武侠传奇类文学中罕有系列短篇的形式,古龙一生也仅此一部。古龙在生命力衰微时,焕发出创造力,留下武侠小说的新鲜路数。此路数会有后续者,我便试着沿此路数去写民国的江湖。 我今年三十四岁,比我早逝的朋友已大了两岁,想不到我们俩在年过三十后,却都对高中时热衷的武侠小说,产生创作冲动。也许因为我俩是成人世界中半生不熟的人。 对于高中生,校园之外全是江湖。离我高中校园最近的胡同口,总站着一个假盲人,他紧闭双眼,脚上拴一个体重秤,对大街上的行人高喊:“给个蹦儿(硬币),就称!”这是有偿乞讨。 他是胡同里的世代居民,爱跟学生耍贫嘴,我们管他叫“蹦儿”。十年后,我在某地铁站,看到他仍紧闭双眼,站在两个拉二胡的真盲人身后,装模做样地拉着二胡,根本拉不出声。我劝他:“这不是滥竽充数吗?蹦儿呀,你就不能干点有技术含量的事么?” 又过了五年,我在某商厦楼下,意外看到他。他睁着贼亮的双眼,满脸通红地吹着口琴,是王洛宾收集的新疆民歌——《青春圆舞曲》,吹得铿锵有力,还有抖舌、甩腮等复杂技巧。我立刻掏钱…… 行文至此,我想,连蹦儿都在顽强地生活,一天天进步,我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徐皓峰2007年7月3日文摘1、一下青山万里愁1926年,杭州西湖边一棵大柳树下,睡着一个道士。他的道袍满是土尘,不知走了多少路,当太阳即将下山时,他伸个懒腰,醒了过来。他已经睡了六个小时,见到湖面上血色斑斑的夕阳,不由得两眼痴迷。他叫何安下,16岁时因仰慕神仙而入山修道,不知不觉已经五年,山中巨大的寂寞令他神经衰弱,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内心的安静,他回到了尘世。饥饿来临,听着腹部的鸣响,看着远近的游客,何安下扪心自问:“你能不能从世上得到一个馒头?”他站了起来,离开湖边,向杭州市区走去。市区一片酒绿灯红,细腰长腿的时髦女子高频率地闪现。何安下走了两条街,也不能伸出乞讨的手,终于他在一棵柳树下站住,伸出了他的右手。   四十秒后,一个拎着鳄鱼皮手包的女子走了过来,她从手包中掏出一块银角,要向何安下右手里放去。何安下忽然抬起右手,抓住一片飘飞的柳叶,显得是在寻找生活情趣,并非乞讨。女人奇怪地看看何安下,把银角收进手包,转身走了。望着她的背影,何安下喘出一口长气。心里残留的一点自尊,使得他继续忍受饥饿。肠胃的怪异感觉,令他不能再平静地站立,他垂头缩肩地向前走去。在山中修道时,曾学过一种抵御饥饿的功法,名为“食气”——含一口气在嘴里,等着它温热起来,然后像吞一个饭团般吞下,此法会引起大量唾液分泌,在喉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何安下大口大口地吞咽着杭州的空气,走到了一户灰砖绿瓦的店铺前。店铺门面很小,挂着一幅对联“告别山中寂寞,迎来世上烦恼”,横批为“自救救人”。门上还悬有一个菱形灯笼,写着“男科”二字。店内阴暗,一个瘦小枯干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桌前打算盘。发现有人走进店中,他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问:“这位道爷,有何贵干?”何安下犹豫片刻,说道:“我下山还俗,还没找到营生,不知你能不能给口吃的?”店主嘿嘿一笑:“不瞒你说,我也是个下山还俗的人。你哪座山上下来的?”何安下:“龙颈山。”店主:“我是萃华山的,知道么?”何安下摇头。店主:“怎么会?萃华山紫云阁可是天下闻名的道场!”何安下“噢”了一声,勉强作出敬佩神情,店主登时满面红光,连呼“快坐快坐!”给何安下沏茶倒水。一口浓茶下肚,更感饥饿难当。店主聊起了紫云阁典故,显得兴致颇高,而何安下连喝几杯,被茶水刺激得胃部难受之极,终于忍不住了,赔笑一句:“道兄,还是给我个馒头吧!”店主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跑到后屋拿出一个盘子,盛了三个馒头一块咸菜。何安下狼吞虎咽吃起来,显得十分香甜,店主也被感染,咽了口唾沫,喃喃道:“你完全就是我的当年。”何安下:“道兄,当年你为何下山?”店主:“嗨。都是这一口吃的闹的。老哥我当年情场失意,一时万念俱灰,就上了萃华山。谁料到山上只有瓜果蔬菜,吃得我虚火上升,原本以为食肉会欲念强,谁知吃素对情欲刺激更大。老弟,虚火也是火呀!”店主长叹一声,似有天大委屈:“那时候,见到个小猫小狗,只要是雌的,我就一阵心慌,简直中了魔障。唉!上山是为了成仙,可我差点做了畜生。我跑下山来,冲进个饭馆,吃了一大碗红烧肉,方才平静下来。老弟,当时我透过饭馆窗户,望着外面的高山,边吃边哭。我破了魔障,可再也回不去啦!”店主说着说着,两颗眼泪滚了下来。何安下不敢发出咀嚼的声响,将嘴里馒头咽了下去,问:“我怎么没有这种情况?”店主:“老弟,你上山时多大?”何安下:“十六岁。”店主:“嗨,你还是个童男子。我上山前,已经碰过女人了。男女之事,只要开了头,就等于是跳了悬崖,和一切好事都绝了缘,只有堕落再堕落。”何安下听得目瞪口呆,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走进店铺,叫了声“爸!”走入后屋。何安下:“这是你……” 店主用袖子擦了把眼泪,嘀咕一声:“冤孽,冤孽。”一脸痛不欲生的表情。一个丰满白皙的妇人拎着个菜篮子走了进来,说一句:“老李,有客人?”向何安下礼貌地一点头,也走入了后屋。那妇人眼部很美,是双眼皮。何安下:“这是你……”店主眼珠一转,竟有了一丝得意:“怎么样,我媳妇不错吧?知书达理,能生能养。”何安下觉得眼前的情况不是自己所能理解,嘴里加快速度,想吃完馒头就走。见了媳妇后,店主恢复平静,给何安下倒了杯茶,问:“小兄弟,还俗可不是容易事,我拼死拼活才有了这份家业。没有一技之长,是活不下去的。”何安下:“我上山前,曾在药铺里当学徒。中草药名目至今没忘,大不了重新做起。”店主一拍大腿,音调高昂:“对路子!看看这是什么!”店主胳膊挺直,指着门口的灯笼,正是令何安下百思不得其解的“男科”两字。何安下:“什么?”店主嘿嘿一笑,打开旁边的壁柜,拿出一个小铁盒,从里面取出一把小刀,上下挥舞一圈,郑重说道:“我是个医生呀!而且是西医。”何安下肃然起敬,说:“听说西医能开膛破肚,切肝挖肺。”店主:“唉,不用那么费事,我切点小东西,就能养活全家了。”何安下:“你切什么?”店主:“包皮。”何安下更加不理解,不敢做什么反应。见到何安下面无表情,店主以为被何安下轻视,于是补充一句:“我还能切双眼皮!”这句话何安下听懂了,想到他媳妇的美目,不由得真心佩服,说了句:“好手艺!”店主登时两腮绯红,如饮美酒,一拍何安下的肩膀,豪气万丈地说:“你留下来吧,跟我学本事。”2、风过西湖千竹悲三十天后,何安下学到了切双眼皮的技术,就明白了店主夫人的双眼皮是天生的。切出的双眼皮,闭眼时会显现刀痕,而天生的在闭眼后则是平滑的一整片。店主夫人眼神清亮,总是双眼瞪得大大,何安下看到她闭眼是难得的机缘。那天中午,店主坐在门口等着病人上门,不由得打起盹来,忽然摔倒在地。何安下扶店主去了里屋卧室。夫人正躺在床上午睡,闭合的眼皮仿佛荷叶,是完整的一片。何安下本想叫醒夫人,而店主冲他摆摆手,自己上床,依偎在了夫人身边,一会儿就睡着了。何安下退出卧室,心中颇为感慨,他们夫妻的睡相,正是“相依为命”一词最生动的写照。后来的日子里,店主经常会打盹摔倒在地,何安下认为是男人进中年后精力衰弱了。在一个没有病人的下午,何安下对店主说:“你在山上的情欲魔障,主要是你没有修炼呼吸,调整呼吸就可以克服素食引发的虚火了。”店主喃喃道:“紫云阁很保守,说要考验我三年,才教这个。”何安下:“我倒是懂,此法能清爽神志,想不想学?”店主瞟了何安下一眼,并没有一丝向往。但店主还是跟何安下学了,两人每天早晨去西湖边,坐在石凳上面对湖水吐故纳新,何安下仿佛又回到了山中岁月,而店主并不是很上心,常会坐一会就睡着了。店主蜷曲在石凳上,睡得像个小孩,纯洁得令何安下不忍惊动他。但何安下每次都很快地把他拍醒,因为石凳的冰凉就像深山的寒气,足以渗透到人的内脏。他们旁边有一片竹林,有风吹过时,竹叶声和缓得犹如沉睡人的喘息。一天,何安下拍醒店主,对他说:“孩子之所以能够成长,因为他和大自然是一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上的自然越来越少,于是就病弱衰老。但呼吸是大自然在人体上安装的密码,倾听呼吸就是接近大自然。希望你认真修炼,一定能治好晕厥的毛病。”店主怔怔地看着何安下,说:“你是好人。但我的晕厥不是病而是毒。”店主比夫人大十五岁,一年前,他俩夫妻生活已不和谐。为此,店主开始喝一种叫“黑腐芋”的草药,据说可以刺激男性能力。三个月前,他开始头痛,有时两眼会瞬间失明。他走访了西湖名医崔道融,得到的诊断是,他只剩半年寿命。何安下大惊,急忙说:“你不能再喝黑腐芋了!”店主淡然一笑,转头望着西湖,一片水波来而又去。店主:“其实你的听呼吸法门,我也知道,但我不会去修,因为我本是为了情欲,方才下山的。”这时竹林被风吹动,沙沙作响,仿佛男性低沉的哭泣。店主:“山上山下的奔波,令我悟出一个道理——其实成仙是没有意义的,与其无聊地活上千年,不如快乐地度过一宿。”何安下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不辞辛劳地料理医馆业务,不再让夫人做菜,他来负责一日三餐。他像奴隶般拼命干活,直到半年后店主逝世。按照遗嘱,店主的葬礼办得十分简朴,只是要求给他守灵七天。七天中,夫人哭晕过几次,都是何安下将她抱回卧室。看着她美丽的双眼皮生出了黑色,何安下总是隐隐心痛。半年来,何安下几次想告诉她真相,相信她会制止店主服药。但店主选择了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权利去干扰。他只能安慰自己,当他出现的时候,悲剧已经发生,他所能做的,就是看着悲剧完成。守灵结束后,夫人带着孩子回浙江老家,何安下继续料理医馆生意,每月给夫人寄十块银元。他觉得自己将永远留在这里,修道已成了一个荒诞的旧梦,因为他要负担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生活。十年后,那孩子将长大,会有赡养母亲的能力。而他仍会每月寄去十元钱,这是他一生的任务,好了,永远留在这里了。把杭州人都切成双眼皮——这是何安下的远大计划,但他永远来不及实施了。三个月后,夫人回到杭州,嫁给了名医崔道融,然后夫人卖掉“男科馆”的房产,何安下被赶出了门。他带走的唯一物品,就是那件旧道袍。道袍捆成一卷,包在一张报纸中,拿着它,何安下无目的地走着,忽然听到一片竹声。这正是他和店主锻炼呼吸的地方,何安下抚摸着石凳,坐了下来,眼前湖水的波纹犹如夫人的双眼皮,自然天成。黑腐芋中也许混入了毒药,崔道融和夫人也许早已通奸,何安下这样想着,忽然感到极度困倦,他倒在石凳上,蜷曲着睡着,正是店主的姿势。但他知道,没有人会将他拍醒,石凳的冰凉已渗进了内脏。3、入定西湖赏月——是天下闻名的景致,而杭州百姓其实是不看月的,他们下午五点出发七点回家,躲避月亮像躲避仇人。来旅游的外地人和携带妓女的官员才聚集在岸边,更有一批年轻无赖,唱着不成调的小曲,在人群中往来穿梭,大呼小叫,装醉卖傻。月圆之时,西湖岸边总是颇为不堪。只在湖面上,还有赏月的人。他们定下小船,围着干净的茶几暖炉,一面煮茶一面聊天,观天上明月,看身边美人,延续着古代士大夫的风流。崔道融是杭州名人,此刻坐在一艘小船上,随波逐流到了西湖深处。他的身边,是一个穿着深红色旗袍的美妇人,裸露着白皙的脖颈,正是店主夫人。夫人处在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有着青春的元气,同时有着少女不具备的韵味。崔道融留着山羊胡,眉弓高耸,一副古人相貌。这样的一张脸,能令病人信服,也能震慑女人。夫人眼光流离,慢慢地依偎过来。感受着她肌肤的清凉,崔道融想起了古人游西湖所用的楼船。啊,月光,美人,是一定要有楼船的。在江面上占有一个女人——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想到在船上造房,古人的智慧令人钦佩。崔道融挽住了夫人的腰部,那是一种滑腻的手感,船尾的船夫显得更加多余。崔道融向船尾瞥了一眼,猛地站了起来。撑船的船夫消失了,离得最近的船也在两公里外。崔道融忽然觉得脚面一凉,低头见甲板已涌上了江水……湖边赏月的群众起骚乱,因为一个人突然钻出水面,他湿淋淋地穿过众人,小跑着向岳王庙而去。冬季湖水阴寒,在此刻游水无异于自杀,群众好奇地尾随。那人跑到岳王庙前,面对黑漆漆的庙宇,盘腿坐在地上。他身上的水凝成了冰块,整身衣服支起棱角。也许错了。没有证据,他是凭着直觉认定了崔道融和夫人的罪行。不知道他俩会不会游水?何安下紧闭双眼,对着岳王庙祈祷:伟大的岳王,希望您主持公道,如果他俩无罪,就让他俩游上岸来吧……何安下祈祷得筋疲力尽,仍不敢睁开双眼,因为怕岳王不能显灵。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身体紧张到了极限,忽然一松,眼皮张开。耳边响起一片惊呼声,何安下的视线两秒后方才清晰,看到离他十米远站着一大群人,均一脸敬畏。一个黑衣和尚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谦恭作揖,说:“道爷!”然后蹲下身来,按摩何安下的肩膀和腿部。何安下:“我这是怎么了?”黑衣和尚:“您在这入定,已经十天,轰动了杭州。如松长老不愿您扰民,让我接您去灵隐寺。”在黑衣和尚的搀扶下,何安下起身上马。十天的入定,令他筋肉瘫软,一下伏在马上,再也直不起腰。到达灵隐寺用了四十分钟,沿路不时有人跪拜,岳王庙的围观群众也有三十多人跟随。如松长老的住所在灵隐寺最深的庭院,何安下被搀扶进禅房时,他正坐在床上,就着一个小炕桌写字。何安下被放在床上,为防止倾倒,黑衣和尚搬过床上的棉被,垫住何安下的后腰。如松舔了一下毛笔头,说:“我从十六岁开始,每天抄写七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已经有五十三年了。这一篇还差最后一笔,你能帮我么?”如松把毛笔递过来,何安下拿住笔,上身探到小炕桌前,只见一张黄色毛边纸上写着清秀的小楷。何安下颤巍巍地在纸上写了一笔,这一笔粗大深重,破坏了整张书法的和谐。看着自己的这一笔,何安下两眼发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如松:“孩子,你怎么了?”何安下:“我写坏了。”如松:“没关系。可以重新再写。”如松把纸一揉,从炕桌下又拿出一张纸,铺在桌面。何安下上身伏在桌前,正要下笔,却抬起头来,瞳孔黑得如同地狱。何安下:“西湖上有没有发生命案?”如松:“九天前的早晨,杭州名医崔道融和他的新婚妻子死在湖心。船沉后,他俩抓到根木头,但湖水阴寒,他俩是被冻死的。”何安下的瞳孔泛起一片苍茫灰色,消灭了所有神情。如松长叹一声,将一卷经文放在桌上,说:“抄吧。”何安下立刻俯身抄写起来。如松下了床,走出屋去,关上了门。院落中站满了跟随的民众,如松两手合十,声音厚重得如同千斤铜钟:“阿弥陀佛。人间只有痛苦,哪有什么热闹看?都散了吧。”何安下在如松的禅房中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抄就抄了四十九天。他走出禅房的时候,正是除夕夜晚,杭州民众有到灵隐寺听新年钟声的习俗,如松僻静的小院也受到了喧嚣声的骚扰。何安下站在庭院中,仰头望天,杭州城在今晚灯火通明,将天空的底边染成粉红。一个声音在何安下耳边响起,“看来,今晚的天是黑不下来了。”正是如松长老。如松穿一件黄袍,应是上等丝绸,他的头刚刚刮过,闪着亮光,整个人焕然一新。如松:“毕竟是新年,你去首座堂,领身新衣服吧。”何安下:“我想正式出家,再也不出寺门了。”如松:“你站到月光下,让我看看你。”何安下移动两步,对着月光,想自己一定憔悴不堪。如松眼光一闪,随即暗淡,说:“你在人世间还有一番热闹,现在不是出家的时候。”何安下:“我该如何生活呢?我知道许多修炼的秘诀,但我没能力从人间赚回一个馒头。”如松发出一阵长笑,笑得何安下毛骨悚然。如松:“你在岳王庙入定十天,俗人看你已是神仙。我保证,只要你走出灵隐,杭州的富商官僚会追着你转。”何安下:“我并不想要这种生活。”如松:“但你在岳王庙显示神奇,引发了你多生以来的善缘恶缘,总要有个了结吧?”此时钟声传来,深邃得可以钻入心田。何安下向如松鞠躬,转身打开小院的门,走了出去。十五天后,何安下接受了一个富商的资助,在西湖边建起个两层小楼,成立了一家药房。药房门庭若市,常有民众来问祸问福,何安下总是说:“我只是个药剂师,别的不会。”他对那个资助他的富商也如此,半年后,富商终于厌倦,只是催着他还债。一年后,何安下还清了钱,从此与富商断了联系。只是杭州仍有一小批民众把他当做神人,有着种种传闻,说他每晚都会走出药房,到湖边的一片竹林中修炼,有好事之徒半夜潜入竹林,却看到他闭目而坐,脸上挂着泪痕。还有传闻,说他每到月圆之夜,会划一条小船到西湖湖心,饮酒到天亮。他每喝一杯,就会往湖水中倒一杯,仿佛与水神对饮。

编辑推荐

《道士下山》硬派武侠接脉之作。民国时期,一个不堪忍受寂寞的小道士偷偷下山步入江湖,结果遭遇一系列诡异奇幻的人物和事件,成为众多秘密心法的传承者,而他的人生也因此永远改变……一部《水浒传》式的群像传奇。查老板:享有“上海第一扮相”的京剧武生,遭夺妻之恨,与两条狼狗同关了七年而精神失常,因身怀古战场长枪绝技,被放出迎战日本长刀武者,获胜后以京剧《挑滑车》的手法,挑了仇人的轿车,得以雪恨。 彭家七子:太极门百年一遇的天才,但因是外族女子所生,不能继承掌门,遭遇兄弟相残后,远走海外另立门户。 柳白猿:武当山剑仙传人,因怀疑师傅对自己藏私,愤而出走,走上武学邪道,但他发明的邪术,却击败了来中国考察剑仙的日本忍者。 大痴:晚清最后一批官派留美童生,自小受西式教育,却想以神通拯救世人,自称达到等佛之力,为中统高层作顾问,最终事败法破,受到中统特务全面追杀。 罕拿:以双腿残疾之身挖地道逃离监狱的青海高僧,被来华的纳粹党卫军考察团认为有德国神族的血统,要对其进行生物试验,于是他开始了又一次潜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士下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8条)

 
 

  •   我之前说过现在看书基本以消遣闲书为主,其实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浪费光阴浪费生命的自责的,如果书又不好看那更是痛苦,就是双倍的自责了,所以在选书时一定要选择能抵消这种自责感的,不好看宁愿不看,有时一本书看了几页不好看就扔到一边去了,不必吃完一个鸡蛋才知道是坏蛋,尝一口就知道了。徐皓峰是我喜欢的风格,应该不会浪费我的时间。看到《道士下山》纯属无意,全因徐皓峰的名字引起我的兴趣,此人是《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几大门徒之一,以前看他的《流氓家史》差点没把腮帮子笑僵了,所以看到他的新作《道士下山》先以为也是一个路数的,一看才知道是属于武侠小说——介绍说是硬派武侠,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硬派武侠。武侠小说看过不少,古典的《七侠五义》、《小五义》、《儿女英雄传》,现代的《江湖奇侠传》、《卧虎藏龙》、《蜀山剑侠传》,最多的还是现代新派武侠,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黄易、陈青云、卧龙生、基本看过了,觉得已经没什么武侠可看了,只有前两年看过台湾九把刀的新武侠《功夫》还有点感觉。《道士下山》确实好看,内行人写武侠加上有王小波门下的风格、语言,故事本身也引人入胜,小说想不好看都难。等不及买的书到先在网上看,看到中途断了(商家的诡计),好在卓越网送书速度快,第三天书就到手上了,连夜看完,除了当年上学时班上多人传阅金庸时有过...,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夜以继日的读书了,好在书并不长。开头毫无特别吸引人之处,民国期间道士何安下(哪里可以安得下的意思)耐不住山中寂寞,跑下山来,不料却连碗饱饭都混不上,从遇到药材铺老板开始,像走进一个迷宫,故事愈来愈奇诡,愈来愈复杂,愈来愈魔幻,迷越来越多,情节越往后越出人意料,他的人生也因此永远改变。开始还是典型的武侠,太极拳、形意拳,师徒之间、同门之间的江湖恩怨争斗,与日本明、暗柳生武者的比武,中统、日本间谍、纳粹等各种奇人异士不断出现,出场人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来得快也去得快,出场往往不出几页就非死即隐,然后又是新人出场,虽有些天马行空,写的还算是有因有果,起承转合水到渠成。听他书中人物讲一些武功要诀、江湖逸事、刀兵奇闻也是酣畅过瘾,中途虽然也穿插部分奇闻,比如王羲之书法原是枪法,史料记载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原始很高的武功;岳飞留下的《武穆遗书》原是形意拳的镇派之宝等等,到了后来突然就冒出青海活佛显神迹,连八百岁的狐狸精都出来了,成了聊斋了,越往后越奇幻,什么老虎精、灵芝精、佛祖全出来了,连青楼门后的癞皮野狗原来都是佛,也不知该说“见鬼”还是“神了”!何安下与这一般形形色色人物遭遇,机缘巧合成为一代武功高手,到最后话题转到天子轮回转世去了,而且随着上海淞沪会战开始就断掉了。我觉得还没写完,因为记得哪里介绍后面还有何安下枪挑日本坦克的壮烈之举,等着他把书写完!书后附录的是《道士下山》的前传,而且前传多年前写的,与本书风格迥异,文字当然不如本传文字干练、老道,读起来也不够流畅。书评称本书为硬派武侠,是内行人写武功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硬功夫(原来这就叫硬派武侠),往往是刀光火石间胜负生死立判,不像金庸他们的武侠小说中的招数都是编出来的,动不动斗上几十上百回合的花架子。作者对太极、形意门武术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对其渊源、精要都算说道说道,因作者曾拜形意拳传人李仲轩为师。他还有本《逝去的武林》就是根据他师父李仲轩口述整理成书的,记录了近代武林事件以及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李仲轩的师父,他们在武林的地位与当时张大千与徐悲鸿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等老一辈武术大师的思维意识,以及区别于西方技击、为中华独有的武功训练体系,揭示中国武道的无上境界其实就是“禅”的境界,这本书还没时间看,有空找出来看看。 阅读更多 ›
  •   某人向我狂热推荐徐皓峰的《道士下山》,看了一会儿,熟悉的感觉越来越强:各种民国掌故、叙述的文字中有一种特有的“筋”的感觉。以前看过一篇小说叫什么来着?只记得几个细节了。于是百度:杀手 罗汉 独腿。哦,《流氓家史》。一看作者nanhe。再百度,徐皓峰,nanhe,nanhexuhao都是一个人。《流氓家史》是以前我在一组“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作品中读过的。在天涯被称为中国当代魔幻现实主义的颠峰之作。 看了《道士下山》感觉更现实,也更魔幻。看到作者用我久违的文学语言有模有样讲一些修行的事儿,又想起以前看过的扎西达娃的一些西藏背景的魔幻主义作品,还有余华写的一篇武侠《鲜血梅花》总之就是,在好几年的网文浅阅读之后,我又闻到了一点文学的气味。不由得感慨自己这些年的阅读口味堕落。不过我能看进去《道士下山》,因为它到底还是一部娱乐小说。纯文学文字太浓,我现在真的噎不下去了。
  •   作者书中的人物是否都有原型?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大痴师父的描绘,是心中心初祖大愚师父吗?大愚师父的下落,记得元音老人弟子们编了一本书《元音老人》中有提及。这样的书很少见,书中很多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只要多接触佛学、道学,就不太会觉得匪夷所思。书似乎还可以续下去,期待。
  •   确实和传统武侠大有不同!不是很喜欢这类书,看着比较累。
  •   我是《道士下山》的狂热崇拜者,已买了近百本分送友人。其实此书是三部曲之一,第二部名为《大日坛城》,写的是武术+围棋+佛道,徐兄今年春节大致写完,预计明年春上市,我是责编。徐兄这个月刚推出一本《国术馆》(单行本),是武道小说的开山之作,欢迎徐兄的粉丝们多提意见!青岛出版社梦天
  •   書還沒寫完作者不負責任 編輯更差未完成品 怎麼可以出版太差了
  •   前半部相当好!后半有点差强人意。
  •   因为太精彩了.然而却悲从中来,汉家衣冠安在?一些人的走红是商业化的胜利却是传统文化的悲哀,这本书象个奇诡的寓言,读者体之.
  •   越来越觉得《时代报》的编辑会挑书,他上面连载的书,多数都是比较好看,又或者说是这些书有后台,肯花钱做营销。 花了三天里的四个空闲时间段,把《道士下山》的网络免费章节给看完了,感觉实在精彩。 这本书,说句实话,很难将他归类。 发生在民国时期,但场景多是武侠的叙述手段,但却所探究的“形”和“意”之类的中华古文化,悟道的灵隐寺如松大师没有使用任何高深的法术,但却屡屡点悟迷途的道士。 神一般的青海、蒙古高僧、活佛,实为使用小聪明的骗子,以致看后面的玄虚,总期待用常理来解释,但实际情况却让你明白这是在自欺欺人,小猫再成精也不是老虎。 小道士何安下的意志不是坚强的,是个高手,是个有着奇能的家伙,但是在书里,他却是最正常的,比其他很多人都弱,但也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活下去。 不过,这么一本好书,看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散乱,甚至想要批判一番。 但是就是这种散乱,让你所有的书店里面找不到第二本,他几乎跳出所有的写作思维,用天马行空来形容将会是一种诋毁。 正如魏君子所说的那样,他是魔幻的,也是仙剑的,融太极、忍者、中统特务、军阀、活佛、妖精于一炉。 也象豆瓣里的人说得那样,这...是一本硬派武侠小说。 网上的部分看完了,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但似乎已经不重要,因为《道士下山》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小分段所透露的,都是一种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然,估计这本书也不会流行得太广,因为他另类得有些让人理解不了。 阅读更多 ›
  •   我是个女生本不太喜欢看武侠的 后面看过这本书后感觉挺不错的
  •   很好看的小说,里面涉及的武术有很多真实的地方!!
  •   故事还不错,价格也便宜。前面的故事很有武侠气息,很赞,不过从再上山开始就变玄幻了,觉得没有前面一部分好。故事感觉还有后续,未完整个故事表达了挺多东西的,尤其是前面部分,值得阅读下
  •   徐浩峰的这本作品写得非常好,在这个写武侠很浮躁的年代里他写的硬派武侠,让我看到了武侠小说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他作品里对佛、道的阐释,对武术的理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金庸、古龙以后唯一一个让我很沉的下心看完的一部作品。力荐、、、、给五星
  •   书有压痕 书籍有隐隐约约的断裂 胶也太薄了 懒得换了 要不还得在路上不知道怎么的呢 看来以后买书得避开快递高峰才好 书页不是很好 但听人说这本书很不错的 希望很好看。
  •   作为小说,塑造人物不够鲜明;不过里面有讲到武术的方面,就该赞了。
  •   好书啊,08年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爱不释手。直到最近才买到。书写的绝对好,太极拳,形意拳,特异功能,藏密神通,作者渊博的知识,让我们羡慕不已。可惜,本书的标题字体太小,印刷字体 过于纤细,看不清楚。都不知道 排版还是印刷的家伙们,... 阅读更多
  •   对道家这么皮毛的印象就可连缀成文,形成说部。还能引起这么热烈的追崇,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还是要写罢,写出来比神马都强。。。
  •   5.8元的价格还免邮费,买到这样一本好书,我感到非常愉悦。这本书其实我已经看过两遍电子版的,但我还是想花钱买本实体的看看并珍藏之。书的质量不错。
  •   最先是别人推荐看了电子版,实体书更好。道士下山部分是作者1999年写的。此部分不长,作为前传放在书的最后了。主体部分是下山后的经历。如果是十几岁少年时期可能看不下去,但已经不少年了,奇遇复仇类的武侠已经不适合我,有历史感真实感的才看得下去。更有哲理。是本好书,而且还这么便宜。
  •   徐浩峰作品
  •   另一种武侠
  •   这样好的一本书,太超值了
  •   不一样的武侠小说
  •   书价便宜
  •   送给爷爷看的,不知道喜不喜欢
  •   类型不一样的短篇武侠小说
  •   瑰丽的武侠绘
  •     初读时感觉文笔仍不够圆滑,虽然能把故事讲得合乎逻辑,但仍感得到粗糙之处。
      
      读到中段时文笔上又出现了很浓重的晚清小说的痕迹,等到了对和尚的描写时,又有把佛经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感觉。
      
      虽然是本武侠小说,但为什么到最后我却读着像“封神榜”一样的玄幻小说呢?
  •     感觉作者对那个时代武林的了解远远超过一般人,这个小说每个篇章或者单独几个人物拉出来都可以写一篇精彩的小说。往往看到后面,前面的人物就不知所踪了。比如彭家七少爷那场比武最后如何?七少奶奶去哪了?那个报恩的狐狸精,等等。
      
      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关于自然和人之间的描述,有段“何安下知道是"山气"使然,山气不是沼泽毒气,而是山石间旋荡的原始力量,这种力量促成了万物的进化,人类与它脱离得太久,如果孤单入山,便会倍感压力。生命的衰弱,起于筋膜终于骨髓。何安下念起生膜滋髓的"摩诃般若般罗蜜",先是默念,渐渐大声喊出,心肺肝肠都痛快了。” 离开山里太久了,很多以前经历过的超自然的事情现在也再不会遇到。
      
  •     如题,对这本书期待过高的人难免失望,有中文系职业病的人恐怕更是。如果以”世俗“读者的标准来评价这本小说,可以说它的语言是单调的,人物是苍白的,情节固然出众,但未免杂烩而仓促突兀。也许在修真玄幻题材被写烂了的今天,作为一本小说,他所带来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体验都是很有限的。作者在书中流露出了一种以道家文化或者武学重述中华文明史的意图,让人想起阿城的《棋王》中男主角那一手”道家之棋“。阿城一身仙气,开启了寻根的精神冒险。时过境迁,等到徐皓峰出场的时候,道家已经不是神秘的精神宝藏,而是被消费得彻底的文化产品了。
      
      我是如何想到要读这本书的呢?
      
      因为徐皓峰是《一代宗师》的编剧,我很喜欢《一代宗师》。有意思的是,《道士下山》和《一代宗师》一样,在它们原本隶属的艺术形式之下都非上品,却在作品本身之外有着很深的意味。《一代宗师》可以看作是一个民国武林/地下社会的(艺术化的)索引,《道士下山》没有这么高,但是野心也不小。
      有人说这是“硬派武侠”,因为书中所说的太极拳,形意拳的拳理很靠谱。如果我们不是顽固的“科学主义者”的话,基本能够接受此书中对于中国武学的阐释。作者的硬派,还体现在文中的交手,大都只是电光石火之间,一招分出高下生死。我个人觉得这比较靠谱,因为我有个练八极拳的同学也这么说。
      武林恩怨与秘密社会之间的勾结,刺客组织的暗流涌动,也可于此书中窥见一斑。从“柳白猿”的桥段,可以看出作者很有把多年搜集的掌故烩于一炉的意思,姓司马的武侠小说家有平江不肖生的影子,至于与日本刀客在西湖边比武一节,似乎也非空穴来风。按张大春的说法,这也是一段武林掌故,只不过不是发生在西湖边,而是发生在东北。(当然张大春的话很值得怀疑,也许他那篇言之凿凿的考证本身即是一篇小说。“伪考据”是此公的惯用伎俩。)
      上面说的这些,意在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这本书有超越同类型作品之处。第二,这本书可能是一本化用武林段子的杂烩书。
      
      但是尽管靠谱,尽管硬派,但是此书中仍然充满了诸如邪恶纳粹军官探秘远古神族之类的情节。而即便我是一名不懂科学的,并且对未知之物心存宽容理解的文科生,我也很难接受文中诸如瞬间移动/穿墙/展开六个手印拯救天下之类的设定。我也不太理解作者既然如此硬派,为什么会写这么“软”的东西。
      当然可以有一万种解释。但是有意味的是,在这本书里作者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戳穿我们“世俗人”所遇到的“假道士”的面目。作者还顺手黑了黑半懂不懂的中医是怎么骗人的。他甚至会质问:什么事“众妙之门”?——这无疑是在问:修道真的靠谱吗?作者在扯淡与靠谱之间不断地翻烙饼。作为一个评论者,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作者的意图。文本中所有的翻烙饼都可以直接指向“这不是好小说”,但作为好奇的读者,也许不妨去想一下。作者在“扯淡”与“靠谱”的反复拉扯中想要说明的是什么?——就如同,当我在指责《道士下山》不是一本好小说的时候,我发现作者似乎不是一个“不会写小说”的人。他的《流氓家史》算不上是好小说,但至少也是有腔调的作品。实际上,本书的“前传”部分就是流畅典丽颇有意趣的中篇小说,比写到中段已近于三流网络文学的正文强太多。
      
      既然知道靠谱,还要去扯淡。既然明明能写好,还要写得烂。这不是批评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却很有趣。意在赶工圈钱或者作者江郎才尽都是可能的但无趣的解释。也许作者真的习惯于道家的思维方式,觉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觉得应该“见素抱朴”,所以语言被压缩到最低点?还是说这种靠谱与扯淡的张力,体现了某一种“正言若反”的玄机、一种“大成若缺“的奥妙?这恐怕是过度阐释了,不过据说徐浩峰也是修道之人,心性与生活方式必然影响到作者的书写。这已是小说之外的问题了,同样是小说之外的问题是,当作者在对于中华文明的阐释中,写下王羲之的笔法内含枪法之后,又笔意曲折地写出了一位“由佛入道”的武侠小说家。他对于武林故事的书写,似乎成了某种传承守望或者拨乱反正的力量。武侠小说中,将六艺拟作武艺,将文人拟为侠客,本是老套。但是作者让男主角与这位小说家在中日的战火中会面,然后告诉读者和平即将来临。衰弱的写作者曾经是武林中人,又反复告诉他的读者们一切都是虚构。我们是相信他呢,还是不相信他呢?也许这是一个隐喻,就像我们问:修道靠谱吗?
      
      PS,据说陈凯歌要将此书拍成电影。从阿城到徐浩峰,陈也许真的转回来了。不过,陈恐怕很难拿捏好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散发出的那种”道“的怂怂的屌屌的懒懒的气息,似乎很轻松幽默,但实际上一点都不
      
      
      
  •     本书采用系列短篇形式,分看独立成篇,合看又相互关联,每篇都写得很别致,人物命运和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本有许多可写,却偏偏留白较多,给人无限遐想余地,回味无穷。“武侠本是一种情怀,无须写尽,如三少爷的剑,虚刺一两下,对手便意会到自己的胜负生死。”
      
      人物和情节虽虚,但武功却相当扎实,并不像其他武侠小说只给出诸如“降龙十八掌”的华丽招式名称,或者只告诉你我练得是不可宣的秘笈“葵花宝典”,而是把武功要诀写得一丝不苟,从筋脉机理到肌肉运动,都纤毫毕现。
      
      本书前半部分相当精彩,行文颇具灵性,悬念设置合理,叙事别具一格,一直到查老板挑滑车达到了高潮。可惜,何安下二次入山后就转到了另一个层面,聊斋、密法层出不穷,情节玄之又玄,练武也变成了结手印。作者已经腾云驾雾,留下读者在那里摸不着头脑。
      
      最后谈一下对角色的看法。何安下浑浑噩噩,随各色高人历遍红尘俗事,却未能得道,这似乎契合了当下读者的心理:挣扎于当下,却又不安于当下。
  •     比较奇怪的武侠小说,或者说介乎于武侠和仙侠之间的小说,但又染上了不少的尘世气氛,有主人公,却没有主线,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故事集。说的是武,其实谈的是人。
      
      何安下的名字起的有意思,以道起,以道终,看完全书,有不明所以之感,等看完前传,再合书一想,才能融会贯通。
      
      写比武的文笔超好,这些年看多了港派武侠的文字,大陆的武侠也是套着这个路数来的,唯独这篇文章里的武术,有种道家的仙气,非常过瘾。
      
      听说要拍成电影了,看之前想法是看完书,再去看电影,现在却只觉得这种书拍成电影,要不就是像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缺浮于表面,要不就是截取其中一小段,为了炫耀武技和特效而拍,反而觉得有买椟还珠的感觉。
  •     看多了传统武侠的人,都知道一个套路,一个人要想武功高强,必有一些奇遇,而这些奇遇,大多发生在深山老林、峭壁悬崖、山洞地牢。而这本书里这位道爷的奇遇却大多是发生在山下,入世而得奇遇,而得武功。单就这一点的设计,就让很多人看起来很特别。而情结上,视野更广,并不拘泥于江湖的恩缘,而是更普世的角度。书中对于武术的描写,现实可信,除了后面的佛法神通比较超自然一些,但这些并不脱离主诣。作者想要说明术与道的关系,这里的术,可以是武术,也可以是法术,不管是什么都不能脱离道而单独存在。武术没有了道,只是空把式花架子,太极拳也好,形意拳也好,能成为高手,都是要理解其中的道,甚至领悟了道,招式会自然掌握,真神奇。同样,法术也一样,拥有等佛之力的人,同样也入歧途,神通尽失,倒是从不显神通的老方丈才是大智慧,真神通。
      
      
      说是长篇小说,其实更像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在序中也说到了以写短篇的方法构长篇。这种方法,的确很讨巧。单拿出每一章节,都有让人称道的地方,掩盖不住的灵气。但做为一部长篇,却真是够松散,基本上没有什么贯穿始终的线索,每一章节的连接也不很紧密。当然前传部分的篇尾与之前的结尾有了应证,这点很妙,应该算是本书的唯一伏笔。如果把前传放到前面,可以猜想似乎小道士的一切经历,都是与司徒春夏这个高人有关。
      
      
      总之,这本书算是一本好书,众多妙处,无法道尽。绝对不是读过一遍就可以扔掉的小说,值得你反复阅读,不必通篇,随意翻一章节,就值得玩味。
      
      
      然后吐槽一下,这书也太稀缺了,亚马逊找到一本,开价289,还有一家,竟然开价3000块,这是要坑爹的节奏啊,淘宝了一下,貌似全是盗版。最后只好先找电子版的过瘾了。不过,随着陈凯歌改编电影,应该很快会再版了。
  •     天目山高人做法
      就可看出
      中国源远流长的神棍
      招摇撞骗
      
  •     功力太差 想说的太多 还是老老实实的写武林吧 宗教密法不是想说就说的
      看的使人如坠雾中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     这个评论主要是想说缺点,所以先简述一下优点:意境优美,有水墨山水之韵味,阅之养心益气。
      
      缺点:
      
      第一是散,无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感觉立不起来,结尾也是戛然而止,缺乏一个具体的交代。当然不是说不能没有交代,《雪山飞狐》也没有交代,但在金庸手上托出,回味无穷。徐的立意是好的,却欠火候,达不到那个举重若轻的境界。南怀瑾说过,他的老师告诫他作文不能太贪,即一个好句子有时候会同整个文章的结构不合,这时候必须割舍。徐明显是太贪了,他的小说里有很多构思精彩的片断,但他缺乏把这些片断连接起来的功力,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散,几乎写成一个《老残游记》,却又缺乏老残那种厚重感,因为他的片断大多交代得含糊,力量不够。
      
      第二是杂,他模仿的人太多了。徐很推崇古龙,他小说里一些气氛渲染的手法乃至一些具体的语句,都有明显的古龙痕迹,但他的情节安排我觉得更象温,记得一个典故,金庸批评温的人物多死太快,出场后读者还没什么印象就忽然死了,徐的小说也有这个问题。而书中时常出现的一些嘲讽恶搞的桥段则明显有王小波的影子。
      金轮法王曾劝告杨过,他学的武功太多太杂,应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当然最后杨也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做到,而是学独孤才成为高手)徐的小说也是处于这个阶段,他对前辈的学习仿佛是吃进去的东西只简单嚼几口就吐出来,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嚼烂了吞下去消化掉,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其实如我开头所说,徐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风格,且有着很高的意境,这是他的天才。只是安排上太着痕迹,时常给人突兀之感,仿佛其文字背后蕴涵的高远意境和生硬的情节形成一个碰撞,什么时候他能把这个碰撞化为圆融,他就成功了。
      
      其实徐的作品,无论小说和电影(倭寇的踪迹),都时常给我一种八十年代的感觉。那是一个迷惘的年代,国人一面想复兴传统文化的严谨深沉,一面又向往西方的自由活泼,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失去了方向,一团混乱,杂乱无章。尽管已经进入21世纪,徐仿佛仍然陷在那个坎里,如果,他能走出这个窠臼,扩展自己的视野,境界就会不同了。
      
      
  •     读完这本书,觉得自己真是一个毫无功利心的人。在工作压力、考试压力、对未来也比较无知的情况下,还可以喝着茶,静静地一页一页看完这本书。 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
  •     据说陈凯歌要将徐皓峰的这部小说改变电影才看起来的,老婆看了开头说我肯定愿意看,因为有古龙的风格,我理解就是很突兀吧,没来由。
      看了一半,真有点看不下去了,可能理解不了故事的发展脉络吧,勉强读完。不过还行吧,毕竟比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莫言的《蛙》,郭敬明的《小时代》强点,那些经典我是翻了几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
      可能是理解不了作家的思路吧,真是不懂和道士,和下山有什么关系了。不懂道义,以后多学多看能好一些吧。
  •     很早就知道徐皓峰,那时书缘际会得了一本《逝去的武林》这是本整理自述的个人传记,因为自述的人也因为整理的人这本书变得很特别。我看到这本书立马就知道是个宝贝,这种感觉不练武的人不知道。我现在也时常翻阅它,里面有些东西太珍贵能在某些迷茫的时候画龙点睛,这种感觉不练武的人不知道。
      
      如今是个武家衰微的时代,可偏偏这么个时候确让各门各派武功秘籍大量曝光,犹如欲嫁的剩女,年轻时追求者诸多手都不让人摸,衰了老了把大腿都插开了却无人取索。武术何尝不是?过去那一句口诀值一锭金子,现在就值两毛五的答应费,人们的价值观变了。
      
      和一个真练武的人谈金庸和谈超级赛亚人其实区别不大,金庸的武侠其实本质上是言情小说,批了一层武的外衣罢了,里面的武功仿佛是韩剧里那些富家子弟的财产般从天上就能掉下来,甚至还能转移内力。不晓得内力和汽油那个比较贵?要是内力便宜不如全国人民都用内力驱动汽车得了。金庸的小说对武术其实没有普及作用,甚至有抹黑的嫌疑,这一点,金庸先生亲自给青城派和峨眉派道过歉。
      
      《逝去的武林》里有两句句:站桩要像抱女人一样,打拳要像亲嘴一样。懂了这两句就能自学武术了。抱女人的意思不是让你脑子里有个女人,那会引发淫欲的。一个男人抱着女人,手搂着女人娇柔的身体,想使劲儿抱又怕弄疼她,那一种分寸感能调动全身的劲儿,更重要的是唤醒身体意识。很多人说散打是中国武术的精华,别逗了,散打就是拳击加腿,和泰拳,空手道的唯一区别就是练法和规则。曾经看一个老外的测评,什么散打的腿有1000磅力量,泰拳有1500磅,简直蠢得冒烟儿了,懒得废话它。谁练截拳道也练不出李小龙那种水平,因为李小龙的基础是内家拳,这一点如果他还活着他是一定会完善进去的,可惜李小龙死了,中国武术失去了一个重生的机会。
      
      徐皓峰算是半个武林人士,他懂,但他不练。知道和会是两码事。人人都知道怎么压腿,但你知道了难道就立马劈叉了?中间的血汗太多。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家——儒释道医武的武,现在算是混的最屁的,儒释道因为最近的国学热缓过来了一点点,至少死不了吧。医借着养身的顺风车也算慢慢在扩散,武呢?没武了,只有呜,呜呼哀哉的呜。严肃点的话,徐皓峰先是一个电影学院的老师,然后是编导,然后是小说家,然后是民间武术整理者兼职研究释道。但他作为硬派武侠小说的代表,我是赞同的。
      
      很多人居然说徐皓峰跟古龙的风,那根本就不搭噶,徐皓峰接的是民国那会儿国术馆那种风,个人认为和宫白羽有些渊源。金庸接的则是还珠楼主的脉。
      
      什么叫硬派?那就是底子硬,有干货啊,哪怕有些文学夸张那也是有根有据的,有些东西练家子一看就知道真伪,比如遇到打斗场景,拿什么某某人纵身一跳啊,嘿嘿,你跳啊?死翘翘吧,武术最忌讳双脚离地,一离地就没了变化,成了空中的肉靶子了。发力从哪儿?发力的时候嘴巴能不能张开?生气了战斗力就能上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相关常识和很强的认真能力去解决。能在这方面做的出色的才叫做硬。曾经有朋友问我练过剑阵没有,我说剑阵我不知道,真贱的我倒是知道不少。全真七子在小说里都玩不转的东西在现实里能有作用?已经不是红色时代了,团结不一定是力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队友是猪。轻功帮沙袋是练不出来的,硬派武侠靠想象也是写不出来的。
      
      很多人诟病徐皓峰的语言做作,个人感觉不然,那种不适感不是因为装,而是因为少了废话,没有了废话的滋润那些语言就变得生疼。中国一流的文人都是不写小说的,嫌弃小说,大小说家还带个小字呢。徐皓峰的文字是咀嚼过的,怎么说?我们品一杯茶也好,吃一碗鱼翅也好,总得咽下去,留下的只有口鼻里的味道,徐皓峰把咽下去的东西直接去掉了,只给了读者那种味道,可其中淡滋味,又料得几人知?学道者的寂寥,一把笔一个键盘又能打出多少?
      
      最后用我读后写的一首小酱油结尾:
      
      
      道士下山何安下?比丘回家哪是家?
      修仙不成还俗道,世上唯有馒头高。
      仙佛皆死魔当朝,长城万里永不倒?
      纵得满身武艺高,不敌枪火三寸苗。
      路是迷途应少走,色是幻象应少瞧。
      谁人识我旧面貌?一路生死一梦觉。
       —— 冷鹿
      
  •     挺好看的,但实话说不是很懂要表达什么,特别是狐狸精、灵芝精、罕拿、大痴什么的。书从司马春夏开始到司马春夏结束,是指司马春夏的路就是何安下的路??
      
      
      
      字数不够?
      
      字数不够?
      
      字数不够?
      
      字数不够?
      
      字数不够?
      
  •      下了夜班,病房里几乎空荡荡的。我去到门诊支援,看了最后一个声若洪钟的老人,我打断他的话,说请你告诉我,究竟哪里不舒服。
      
       倾诉欲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我深知老人家在那一刻,被我冒犯了。
      
       回来后翻开下载的电子书,大日坛城看了一半,我的兴趣又转移到了道士下山上来,无论如何,这边书应该是大日坛城的前传。然而在我翻开道士一书的时候,心中掠过一阵焦虑,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不定心,不静气了?
      
       先生曾同我说,首先是虚灵顶劲,然后要做到节节贯穿,说到节节贯穿的时候 ,他说,你将手放在我腰胯上来,感觉下,什么叫做松腰,什么叫做松胯。我将手放在他的背腰部,感觉到肌肉收缩和缓慢放松,如虫爬行于背。
      
       徐的书,从小说意义上来似乎是失败的,所有的人只是在说话,表达,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之间的面目似乎是模糊不清的。然而我知道,这是他旁若无人的倾诉,书已写完,他的倾诉欲终于得到了宣泄。所有的人都是在说他的话,他说了所有的人都话,懂者何人已并不重要。
      
       何安下下了山,而徐还在上山。
      
      
  •      先看了徐皓峰的刀与星辰,觉得他分析国内武侠电影分析得不错,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提议。于是对他的小说更期待了。结果一看道士下山,着实失望!!!
        虽然人物很多,各有风格,但是很苍白,一个个都立不起来,文学上的功力不够,看到一些评论说显得小说很散,没错,好像作者故意要规避一些小说的世俗写法,让每个人讲话都显得一个味道,很装。。。
       看得出作者是古龙文风的喜爱者,但没写出感觉。看完一本掩卷还是破碎的残像。。。。
      
       本来以为是真的实打实的武功描写,结果。。。。我觉得省字留白有点过了,很多场面还没看出味道就过去了,只言片语也得有东西衬托才有感觉啊!!!还有太极拳拳劲在于无名指,弹琴书法与武功的关系,这些概念提出来是不错,但是去支持这些概念的有血有肉情节就非常缺乏。末了还不是别人一句话,点破河安下,然后自己练着练着就成武功高人了,拜托!!!好多说概念的场景安排得非常生硬,就两个人聊天,开始介绍武功背景,神功要领。与宗教的捆绑交织,都很见痕迹。我更接受一个菜鸟不断拜师,在许多实战中不断进步,这样很明晰的路线,现在遮遮掩掩的还不就是这样吗?
       很多人说这个是实打实的硬派武功,我觉得只是比一般的玄乎武侠好一点而已。还是在玄乎的层面诠释武功,我也没有看到各种拳种的深入描写。太极,形意,我也有了解一点这些拳术的东西,感觉根本不是作者写出来的feel。
       作者没把自己的电影理念武侠理念写出来,下笔就走形了,或者说文字功夫其实差点。。小说所具备的冲突,高潮,平缓各种状态都没有,平平过去一片,人物调动,场景切换的手段也不高明。
  •     第一次看一本书,对主人公的厌恶已经不能用滔滔不绝来形容。
      为了他,死了那么多人,他一走了之,或许还可以美其名曰,为了继续探寻太极,继续探究形意拳,继续探寻自己下山为了寻找的狗屁答案。
      “贼刀”那一章看得我简直想把书撕掉,为了逞一时之气,他杀了人,是,的确为查老板报了仇,惩恶扬善了。但既然杀了人,那就留下来承担责任啊。结果他倒好,杀了人,沈西坡让他赶快走,他真的就赶快逃了,临走前还嘱咐沈西坡帮忙照顾彭七嫂,还能再恬不知耻一些吗?看到后面说,沈西坡替他承担罪名死了,彭家被满门枪杀,这个男主还能在外面活得那么逍遥,如果就因为他是男主,所有大大小小的出场人物都要为了他牺牲,让他活下去继续探寻所谓的太极的奥秘,,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虽然不想说,但如果非要为何安下这个男主量身订做一个形容词的话,史上最惹人讨厌的男主,一定最合适!
      
      男主的吐糟完毕,剩下的就是疑惑了。
      或许是因为将道教,佛教,虽然故事已经发生在民国时期了,但还会出现狐狸精,虎精,甚至人参精,玄之又玄,看得我一头雾水,又觉得好笑。
      书里出现了很多人物,匆匆出现一章,以后就再寻不到踪影。虽然出场短暂,但都比男主可爱一百倍。
      比如武器库的两位技师接到了打造木杆长枪的任务,两人的对话太好玩了。
      接到任务时:
      “两人愣了足有二十分钟,一人叹道:树苗成长要六年,却只给我们十六个小时,怎么办?一人回答:昨晚,我完成了一把组装手枪,可谓得意之作,十六个小时后,你我用它自杀。”
      任务完成后:
      “两位技师出了别墅后,沿着西湖边行走了半个小时,以下是他俩的对话。甲:我俩没被难倒。乙:想不到,古代的兵器也需要组装。”
      
      关于后面的前传,和前面的正文不自觉地想要联系到一块。何安下下山是因为司马春夏,在山下待了数年后,最后终于找到能给自己最终答案的那个人,竟然还是司马春夏。又是冥冥之中的玄之又玄。
      
      
      
  •     六月买的一批书看得很慢。今天翻了《道士下山》,撕之没劲,读之无味。拆开拆成散文篇章,还能有点回味,硬生生连在一起,就像在看电影《画壁》,要什么素材和噱头都有,劣质厨师心血来潮,推出一道川味麻辣水果火锅。
      
      如果没有先读黑塞的《悉达多》,看这本《道士下山》可能就是觉得属于普通烂那种。有了对照,判若云泥之别。自己没想清楚的东西,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还要出书哄读者。
  •     这本书,若是作为武侠小说,确实读不下去,但当作《酉阳杂殂》式的神秘文化杂集来看,就挺有意思。
      《道士下山》简直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普及读物。网上评论,作为一本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前一半写得还算精彩,后一半简直不知所云。我相信,作者(徐皓峰)提笔时也许按武侠来写《下山》,行文之中,他无法抑制自己对古代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的渴望,于是把武侠变成了神秘文化的杂集:太极拳、形意拳、道术、禅宗、藏密、世家传承、刺客武术、周天子相、狐仙、秘传手印...糅杂了这么多作者也一知半解的信息,故事必然变成了不知所云的堆砌。看到后一半,我只好说:玄而又玄。
      值得赞赏的是,徐皓峰用严肃的态度来记述这个近乎荒诞的故事,试图合理地引入每个“玄而又玄”,也试图把每个“玄”讲完整。而且,他选择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主线:无论这些传统的玄妙多么强大,在中统的情报网和机关枪面前还是不堪一击。这条主线之下,是世道巨变,古老中国不知何以延续的无力和悲哀。
  •     明明自己日渐怀抱一颗老心,可真正看别人写这样的东西,又有点白驹过隙逝者如斯的失落。
      
      当年一起为了应付考试练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家伙,而今早已各奔东西。我大概还零星记着些动作和掌风,但摆开架势打一套已经是奢望。晚饭后走在河边看老人家仙风道骨地打着太极,清风徐来——我喜欢此中有真意的沉默。
      
      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过一个流浪的梦,抛弃一切抽身而去,步履间只起伏关于未知的尘土。《奇风岁月》中提到小男孩的灵性或曰魔力会在岁月中消磨,其实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惶恐,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心有所感。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长生不老的梦前赴后继,访士、炼丹、修仙,踏遍青山谁没老,人间正道累死人。
      
      陶渊明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于语言上不太漂亮的诗文,我总是欣赏不来——由此可见我的确比较浅薄。逍遥游对每个个体都绝非易事,何况久在红尘里翻滚,往往发现并非樊笼在圈套你,只是你已融入凡俗的热闹之中,像水在水中,不露痕迹。郭大先生写过一句话:“我一直信奉知白守黑的道理,人的本质是莲花,不能脱离污泥,而必须要出污泥。”每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像在阁楼里收藏了一件瓷器,睡不着的夜里反复摩挲,等待天明。
      
      我小时候,父母以为武侠言情漫画都是毒草,严令禁止,只许我读名著,所以我错过了肆无忌惮做梦的最好年景。等有钱有闲有自由的时候再读,味道已经不对。而今的我认同:假使无人为我、要我分享与分担琐碎的生活,是一件哀戚的事。在几年前,这是完全不可想的——那些为了一个人一段情一个机会就能扔下一切远走高飞的年轻时代。
      
      所谓“忧伤开满山冈,等青春散场”,即将告别一个人生阶段的人总以为自己正站在悬崖上,或悲哀或悲壮。其实只消向前走,还有条条大路,也还有无限风光的下一个险峰。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红尘,便爱红尘;在深山,便爱深山。不必怕做梦,也不必怕梦醒。万物有生有灭,哀而不伤——如前所说,我喜欢此中有真意的沉默。
      
      这书网店才卖5块6,读书真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再次鸣谢@火鸟李JY童鞋赠书。
      
      
  •     徐皓峰和我说,电影拼到最后,无非就是生活的质感。 质感,就来自于那些极其真实的,无法捏造的细节。 我是人生的盗贼,不停的,不停的偷盗那些小细节, 因为长得平凡善良,没有人会防备,屡屡得手, 我感到小小的得意。
      
      徐皓峰老师喜欢沟口的电影。他说有三样东西很厉害:法国人的舌头,阿拉伯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手。书法,古琴,武术,都是在练手劲儿,沟口也是玩长镜头的,但是他和西方人玩得完全不同,不是还原空间,构建人物关系,他就是东方人的手劲儿,深远而舒畅。电影技术在进步,但是境界没有人能美如沟口。
  •     《道士下山》是从道士何安下离开龙颈山道观,下山回归尘世写起的。
      
      这是开门见山。
      
      离开龙颈山道观之前的事,如今成了前传。因写作间“有五年空白,文笔与内涵均变,再也联系不到一块儿。”的确,前传里虽讲了何安下幼年学医的故事以及入龙颈山修道的缘由,但行文拖沓,远不及正文的节制与隽永,而内容上则多涉及乡间民俗,与武侠传奇似乎也沾不上边。
      
      传奇是顶好看的。顶好看的传奇都是片言只语的。因为简洁,所以可供人捕风捉影、添油加醋,而真实往往愈加隐匿其间。这个过程,就增加了传奇的神秘性,而这个神秘正是传奇好看的秘密。
      
      《道士下山》的故事是从杭州西湖边开始的,在这里,道士何安下遇着了生命中的第一位恩人,一位开药铺的前道士,他收留了下山后无依无靠的何安下,让他避免行乞于街头的困顿。2章7页一过,店主死,何安下疑杀其妻,遂身陷囹圄。
      
      这是开宗明义。
      
      整部书后面的故事基本都依循这一结构而发展,即何安下不断遭遇困境、得贵人相助、逃难或者身陷。串联这些事件的隐线则是尊严与生存的诘难和江湖恩怨情仇。
      
      武侠也是顶好看的。顶好看的武侠都是有风骨的。“风”是风范、是风节、也事关风月,“骨”是武道。因为有风骨,所以可供人瞻仰敬佩、洞幽察微,而人生的真谛往往愈加隐匿其间。这个过程,就增加了武侠的隐喻性,而这个隐喻正是武侠好看的秘密。
      
      在《道士下山》里,写得最精彩的、最好看的、最接近于传统武侠的故事都发生在杭州:有太极门彭家的内部之争,有中国剑仙与来华偷师的忍者的对局,有中统特务的暗藏玄机和“穿针引线”,有京剧名角的力拔山兮和情深意切……随后,因主人公何安下截杀特务首领而遭缉捕逃匿山中,作者徐皓峰的笔锋便随之一转了。
      
      这山中的一段(3年时光)多怪力乱神而近于妖,何安下还是那个何安下,但所经历者似已非人间之事。由平实的武侠而遁入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多少令人感到些许不适。但也许这正是作者的苦心孤诣,因为当何安下三年后下得山来,文风便又与之前延续上了,虽仍有大痴的“穿墙遁身”,但大体是不脱离实际的描写。至于这山中3年,恰似练武者的走火入魔,又或者适逢(民国)乱世,而妖孽尽出,非以这狂人之笔不能不写出这末世之迷吧。
      
      “世上有许多事,你程度不到,便不可理解”,武林高人的武功对于常人来讲都是万难做到,在此意义上讲,他们都是“妖魔精怪”。
      
  •      读过徐皓峰的《逝去的武林》,今次又读《道士下山》。书评介绍说作者是“硬派武侠”接脉之人,也许倒有些言过其实,平心而论,作者写作言语朴实,文笔远算不上华丽,但大巧若拙,写到用力处,自然有一股雍然自在的气势,也算看的十分畅快,虽然不好相比,勉强说来,仿佛有种回到看梦入神机《佛本是道》《龙蛇演义》时候的快意。个人觉得,虽然称其为“硬派武侠小说第一人”实在过誉,但武侠小说以武打场面分界,以金庸梁羽生等前辈一派,至古龙温瑞安进入另一种境界,到黄易巅峰之时以气势决胜负的描写,之后已有多年不曾有过突破变化,至多不过是水平高下之分,少有脱此三派窠臼之作。而作者写来,三言两语,却能让人如临其境,仅此一道已可在当前武侠市场奠定自己的地位。
       当今之世,世风菲靡,满眼皆是宫斗穿越种马等自我意淫之书,武侠作为成人童话,在成人鲜有梦想的今天早已式微。即便见到少许,也难见到几本风格硬朗之作,反有不少以惊悚推理玄奇之类的内容混杂其间,乃至步非烟之类女流的武侠之作,炒作得宜之下也能颇有市场,盖因无论读者作者,皆心中少一股不平意,一颗热血心。
       作者擅长写民国武林故事,也做过不少资料收集工作,貌似还写过一两本研究拳术和道家呼吸的学术文章,当是有些真功夫在手的人。尤其寻访过多位武坛耆老,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自身深入研究,则更能得其妙处。再加上涉猎广博,想象丰富,写起故事来自然能庞然大气,引人入胜。只是后半节故事,引入不少玄学宗教之类,固然有趣惊艳,但仍不免脱了武侠小说本意,未尽全功。
       看完全书,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个时代。民国,可说是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国学国术空前有活力的一个时期。时值清末民初,百废待兴,但凡有所理想之人,皆奋发向上,以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为指引,为寻找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而努力,西学东渐,传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相对感性化的传统学术和僵化的政治制度带来一股清新,而传统文化尤未消亡,仁义礼智深入人心,即便黎元洪段祺瑞之流,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遥想其时社会,人皆知耻后勇,文化人以心治学以道救国,武者如孙禄堂尚云祥李存义薛颠等亦丰神俊朗多心怀祖国,整个社会有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在内,让人何其心向往之。哪怕是日军侵略蹂躏多年,仍有西南联大等学术之地聚集着众多大师,可叹十年浩劫尽皆毁于一旦,到了如今大师去世一个就少一个,去掉在台湾日本美国的,多只剩下于丹之流招摇过市了。扼腕叹息。
  •     文中出现的武林人物极多。虽然刚开始看何安下小时上山入道,以为是修真小说,直到下山后,才变成了武侠小说。
      说这部《道士下山》必然联系到古龙。作者很有古龙的味。短短两百多页,如果交给其他的网络写手来写,其中蕴含的人物以及故事,绝对会超越《星辰变》之类。
      整部小说也有众多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精彩而且短小,让人意犹未尽就完了,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而这些众多的小故事,串得还算不错,有些地方首尾呼应,让人“原来如此”。
      总之,这部小说绝对超过了大家对其的关注。
  •     《道士下山》的主人公何安下。作为一名非正式道士,在长到一定年纪后,再也经不住道观里枯燥如一的生活,向往世外的纷扰和精彩,于是惜别师傅下山去了。在外求生的年月里,何安下一边经历了种种古怪神奇的人或事,一边悟出了许多东西。
      
      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懂,一些深奥的道学悟性让我如坠雾里,却又仿似隐隐看到一丝光亮。我最喜欢的是字里行间里安静、沉稳、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态度。
      
      连续数月不停看书已让我有些烦闷,本准备休停一段时间,没想到在还书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又借了三本。这算是一种毒瘾吧。有些东西明明已经厌倦,不想理了,却还是习惯性地带在身上,一边抱怨,一边承受。
      
      
  •     前面一部分,写的像是武侠(太极拳,形意拳……)。
      
      到了中间,写的像是聊斋故事(居然出现了狐狸精……)。
      
      再往后,成了神话故事(老虎精,灵芝精,佛祖,降魔……)。
      
      结尾,成了宫廷剧(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下面……没有了!典型的太监)。
      
      最后,则是小学作文教科书(想知道小学生是怎么写作文么?请看最后的番外篇)。
  •   七少爷打的平局。有写。七少奶奶在他杀了特务头子后拜托别人被安排了。
  •   其实我忽然想到万一人家就是要写写神神叨叨的东西来呢 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么 虚实相生神马的
  •   @叶锦书 有意思的不是他写神神叨叨的东西,我只是好奇,他作为一个武者,本来可以不用落入此俗套的
  •   就是啊,大日也是,每次写到后面就满嘴跑火车开了
  •   我也这么觉得,前面还很“硬派”,到罕拿出场之后就一路朝着玄幻狂奔过去。。。玄妙与扯淡只有一线之差啊
    ========================
    “道”的怂怂的屌屌的懒懒的气息
    哈哈哈哈
  •   好离谱的价格
  •   很赞成君所说。
    徐早期的小说和口述历史中确这种仿佛扪心自语的味道。有人说是他那时技巧上不能娴熟,完备,无力长篇,结构和表达上出现漏洞。有人说是他毕业后避开人群,潜心学术,又听到太多的过往,百般感慨,诸多体会,添塞胸中。以至《大日坛城》文字中意象太纷繁,影响阅读。其实我很喜欢你的这种解释——他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倾诉,——“所有的人都是在说他的话,他说了所有的人都话,懂者何人已并不重要。”
  •   他在这种表达中使自己靠近那个真的在说话的人。在《道士下山》他是胡海牙,在《逝去的武林》中他是李仲轩。在《大日坛城》里,他已经开始为了兼顾读者的阅读而开始有所偏离,但如果读过吴清源的自传《中的精神》,就依然能感受到徐还是在试图在自己的文字中推演那种他自己的关于武术、人生、佛法的“体系”。
  •   而他的《国术馆》是试图靠近他落魄在家的三年中那份寂寞的心态和曾经在低矮的世象中遇到过的人们。而《武士会》则该是他对心中那个“体系”的构建的另一次尝试。只是这时,他已成名,少了当初寂寞时无意中就能刻画出沧桑的灵感吧。
  •   en ,从君,我看他的书不多,对他的人就了解更不多了。。。。
    不过好有趣,有空再去看看。
    胡海牙那么好玩的?居然道士下山是胡海牙的原型?哈哈,回头跟先生说说,先生当年跟他颇有交往,只说他针灸不错。
  •   徐曾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做过一段胡的学术秘书。当年《道士下山》里,我最感动的是那一段:何去访司马春夏,在门口站着的时候,内心百感交集。只觉得历事、学拳,却无一种能把人生统一起来的道理。而他感到,那门里的人,将给他答案。
    而在他立在门外之时,中日淞沪打响。一切又将汇入变幻和苍莽的命运。
  •   恩,这个小说的内容太过庞大,而且其实很晦涩,若不了解佛、武术、道、玄学等,很容易中途就翻不下去。。
    还有,其中他提到的很多武术。。。还是多了一些玄幻的色彩
  •   是啊。我也不能理解他这一点。我在想,也许胡海牙那一辈人看这个世界,有另一个角度吧。
  •   胡海牙跟他的老师也算是奇人了。
    所以角度独特也不足为奇。不过挂着他名号的那个武国忠实在是水平很烂很烂啊啊,怎么也会容忍这样打着招牌晃荡?
  •   据说在那个时代,确实出了很多奇人。有人提到过旧时代的一个武术老人“醉鬼”张三。在旧北京的报纸上曾有人提到有些不能理解的地方。我不信。但听说一个师叔见过他们的后人,说他们门里确实存在某些不好理解的东西。
    都说胡以针灸著称,大概是个修道的医者吧?我对胡老不了解。但也许他那一辈人收下弟子中,有良莠之别吧。
  •   恩,也是的。其实我师门中也有很多奇怪的不能理解的东西,存疑,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   这个所谓的大弟子,在文革期间,是绝对不在身边的,这才是我感觉到奇怪的地方!
  •   时代的颠覆,象胡老那样和旧时代有着密切关联的人,能留得命在,已是幸运。师门聚散,人情冷暖,也许有很多无奈的地方吧。
  •   完全同意从君的表达.。。。。。看到<一代宗师>,预感到徐这种喃喃自语大概不可维持了。不过网上有一个关于电影的背景介绍,我怀疑是他的手笔,象极了他当年隐晦写的<宣老之死>。
  •   当年看《宣老之死》,叹息一代武术隐侠,晚景惨淡。李老之晚年,是落寞的吧。至于因徐皓峰的文章,在当代武术界有了大名,大概也并不足改善其境遇。
    后来看了《国术馆》,才知道《宣老之死》,原来是《国术馆》的重要章节。民生之多艰难,而经历过变乱的时代,人的命运已经有根本的改变,徐的作品中借人物的口说:有人不认同李老是尚云祥、薛颠的传人,那么,为了这份传承,一份承诺,因师门秘事,在新社会坐了多年的牢,以至家庭离散,晚景凄凉,这样的人不是尚门弟子,谁是尚门弟子?
  •   在我看,李老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一个刻意把自己开除武林的人’。在我隐隐觉得,他是个追求拳,却不希望因为旧武林的仪轨和恩仇把自己得到的拳“弄脏了”的人吧。
  •   徐那那几年的文字确实好,淡淡几笔,就能传达出那份真切的感叹。我喜欢他在《高术莫用》里面记述李老晚年习惯在一个旧商店的门阶处晒太阳。因为那个位置有个水果摊,遮住视线,所以有时候徐去看他,也找不着他。
    徐说:李老提到拳中的发声,引用过一句“不平则鸣‘。
    徐说,等李老去世后,他一次读书,看到韩愈的《送孟郊东野序》,才知道其实是出自这文章里的”物不得其平则鸣“一句。说韩愈此篇,从物的不平,说到世上人的不平。又说到孟郊等三位朋友都是时代中善鸣之人材。
  •   然后感叹: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或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鸣其自不幸邪?——————不知道上天是要应和他们的声音,让他们歌唱这个时代的兴盛呢?还是让他们愁肠百结,而在各自的作品中叹咏自己坎坷的一生呢?
  •   徐在文章引文至此,不再多着一字。
    而看了这段引用的韩文,再联想徐文章中李老的一生,真让人有无穷无尽的叹谓。
  •   昨天跟朋友说道徐的文章,我想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心中都有个武侠梦,然而进入社会后就被告知,这些都是已经消逝了的故事,也许更多是虚拟的传说,所以徐是十分孤独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很多交流和倾诉可能只能通过网络来完成。。。。。。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既庞大,又渺小,在其中的人小若芥子。历史如泰山压顶。
  •   http://t.cn/zYpTeSC 华东理工教授张荣明谈“未逝去的武林”。
  •   徐有着特殊的家族过往。这也使他能够比一般的人真切地看到那些隐没在尘世间的落寞英雄吧。
    我曾经喜欢看他本书的自序。记得在《大日》的自序里,他写到自己曾以摆棋打谱对抗失眠,把棋盘摆在床边的地上,一手拿棋谱,一手从床上垂下摆棋。看到这样的场面,再想到那时他那时尚且不能清晰的前程,不禁让人可以理解,为什么他文字中总是不由自主传达出来的对那些寂寞英雄、跌拓命运的歌颂。
  •   据说他自己的电影作品《倭寇的踪迹》等近乎白描,普通观众恐怕难以欣赏。所以《一代宗师》可能是某种程度的妥协,不过能集合徐皓峰张大春和邹静之,可算是当前的最强武侠编剧阵容了。PS.我觉得他的序言/后记往往比正文还好看。
  •   徐是个懂得藏身的人吧。开始是生活的安排,不得不然。后来是名声鹊起,少惹是非。据说他人前从不明言其武,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究竟是否真有形意、八卦的修为。
    万人如海,一身如粟。无名无痕,也许最好。不知道他成名后,是不是会因为这世道磨灭了那份灵感呢?
  •   是啊,我也喜欢他的序。有的时候感觉,他的小说,还带这不得不应酬着读者兴趣的意味。而他每次的序言,才是他最本来的心声。
  •   恩,不了解他的家族往事,不过博客的确很有意思。
    有空再仔细看看
  •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a4f9c062bcea11e0bf93.html
    《倭寇的踪迹》正片。只看了个开头,表现手法酷似《罗生门》和《阿婴》。
  •   恩,多谢楼上,回头看看,不知道为啥,这个风格让我想到唐朝豪放女来。。。。
  •   最近在看大日坛城,真的是中途翻不下去了。。。。
  •   我师傅跟许为仁是邻居,跟我讲过一些醉鬼张三的事,说他会五鬼搬运术,也不知真假。
  •   反复拜读后 我依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感觉如沐春风
  •   我也练过太极,那会儿正是性子最急的时候,大冬天的,每次上课我都抱怨动作要被冻在半空了~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慢啊~
  •   陶渊明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于语言上不太漂亮的诗文,我总是欣赏不来——由此可见我的确比较浅薄。
    我正好相反啊亲~~漂亮的句子常常让我着急,老觉得外面蒙着的纱太厚,挡住了里面的思想;或者说,我就疑心写作的人光沉浸在玩弄漂亮句子的成就感里了~~或者说,我太笨了,没办法跳过漂亮句子去再次理解文意……
  •   哈哈,我说的漂亮句子,是真正的漂亮句子,不是玩弄辞藻的句子。
    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我看来,都是漂亮句子。陶渊明也写过漂亮句子,但我引的那句以及那首,在我看来是思想大过文笔的,单从审美的角度看,我不以为漂亮
  •   写的真tm好
  •   不敢当。。其实我就是胡写一通,跟那书关系不大
  •   got it……see,关键还是我太笨……
  •   无尽悲凉
  •   最大的遗憾是每到关键之处都不得不掉个书袋子,不引用点先贤的话仿佛就说不清楚。。。。。。是先贤太强大还是我们的谴词运字能力在白话文时代严重退化了?
  •   2012-03-09 13:57:21 世界第三
      最大的遗憾是每到关键之处都不得不掉个书袋子,不引用点先贤的话仿佛就说不清楚。。。。。。是先贤太强大还是我们的谴词运字能力在白话文时代严重退化了?
    ----------------
    是因为你根本无话可说
  •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放声大哭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奢望。”
    十三姐,这种锦上花一样的句子怎么才能恰到好处地想到呢?你脑容量很大,储存了很多这种句子吗?
  •   不敢当啊,这是黄金时代里我特别喜欢的一句,所以老是会想起来
  •   我喜欢此种有真意的沉默,谢谢你十三总带给我在迷茫时可以反复参透的话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