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敏  页数:237  字数:213000  

前言

今天的孩子实在是难教育,任性、厌学、上网、早恋、心理素质差等,都让为人父母者大伤脑筋。这是一个父母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那么。教育孩子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有的父母说是自身知识积累不够,有的父母说是自己教育方法不正确,这些当然都有其道理,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父母们对令天的孩子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古人云:“知子莫若父”。也就是说,父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对自己孩子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如数家珍。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时间最多的人,与孩子走得最近,所以应该最了解孩子。可是,很多刚候父母并不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孩子,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由于他们不能面面俱到地认识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察子失真”也成为了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父母整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甚至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还有的父母忙完事业忙家庭,整天被一些琐事所累.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去认真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因而对孩子的认识很容易片面和偏激化,对孩子们的一些行为也很难理解。比如,当今孩子最着迷的就是卡通(漫画)。尽管家里有许多优秀的、获奖的青少年图书,可孩子看都不看一眼,却用零花钱买回一堆卡通书。结果一看就不可收拾,忘了吃饭、忘了学习、忘了睡觉。而父母对此则大惑不解:这有什么好看的呢?

内容概要

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其实,只要做父母的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不难明白孩子的一些行为与问题。也就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了。用一句更为贴切的话来说就是,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因此。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认真体会孩子的各种心态,仔细考虑孩子的各种要求。并且能够总结孩子的过去。把握孩子的现在,规划孩子的未来,就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从而更好地成就孩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做了解孩子的父母  一、孩子渴望平等  二、孩子渴望倾听  三、孩子渴望尊重  四、孩子渴望赏识  五、孩子渴望保护第二章  性格影响命运,命运改变人舍宫内——了解孩子的性格  一、逆反是成长的宣言      父母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学校教育的不公正待遇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      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的影响  二、谁来为任性“埋单”      父母对孩子有过妥协      家庭教育育宽严失衡      模仿别人或某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三、孤独就在不远处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      社会风气及孩子的高傲  四、摸清虚荣的底牌      面子观念的驱动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  ……第三章  行为铸造习惯,习惯成就未来——剖析孩子的行为第四章  学习有如登山,登山重在坚持——纵观孩子的学习第五章  成长总要付出,付出就是代价——关注孩子的成长第六章  意志决定成功,成功始于坚强——认知孩子的意志第七章  网瘾实乃陷阱,陷阱埋葬青春——解读孩子的网瘾

章节摘录

生活中很多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干一种自私的事;或者明知自己的自私行为是不对的,但已养成习惯,于是编造出各种谎言和假象,用来隐藏自己的自私,并一如既往地自私下去。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应该是单纯善良的。那么,他们的自私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自私心理的成因有很多,除上述几点成因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孩子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转向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孩子仍固执己见,不接受正确的意见。于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自己,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致。表现为在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嘲讽、鄙视。这样,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于是缩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还有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本身就是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等,这样会导致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因为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思维。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也很自私,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将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最终扩展到整个社会。另外,在社会生活中,很多孩子看到了一些不公平的黑暗现象,从而颠覆了此前对于社会的认识。青少年本性比较单纯,一旦他们心中构想的完美、公平、友善、互助等良好社会现象被一些社会阴暗面蒙上阴影时,他们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于是自己也变得自私起来。最后,孩子曾由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对世人、对生活产生怨愤和不满情绪,导致他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只求索取、不愿付出的自私心理的形成。

编辑推荐

《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爱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你了解孩子吗?你会教育孩子吗?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让孩子不再神秘,让教育更加成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了解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