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建筑师回忆录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善骧  页数:全四册  

内容概要

综观建筑的“力量”、 “发展”、 “人文”、
“论文”四书,呈现了20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历史缩影,肯定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是时代文明和文化的内涵,并形成了不同时期和时代的建筑学的理论观念和创作风格。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历史前进的写真”将会成为人们新的,更深刻的共识。
建筑学是社会学的边缘科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意识。建筑空间必须体现时代的适用性,必须表达人们精神的渴望性,构成时代的技术与艺术的学说观念,其观念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而更新,不可永恒,不可单一。著者明确主张建筑的观念应该是唯物思辨的思维观念,主张既要防“停滞不前”,也要防“雷同聚敛”。

作者简介

  李善骧,1923年生于四川大邑王泗镇。
  1947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科。
  1948年获成都华西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受导师张叔轩推荐,保送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和剑桥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为中、英两国各两名互换生之一)。因等待解放,未出国留学。
  1948年至1949年任四川省建设厅技佐。
  1950年至1951年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干部。(其中1950年5月至9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书籍目录

1 建筑的力量
2 建筑的发展
3 建筑的人文
4 建筑的论文

章节摘录

插图:20世纪将要过去的年月里,城市依然繁华,建筑业依然兴旺。为了改造旧城市,旧有的房屋有的必然要拆除。旧城的改造应是有计划地进行,居后者总是羡慕领先的地段,先改造先得益。居后者总是有着原因,对一些房屋应以保存的方式对待,反映人们留恋历史的文化内涵。如新建的房屋,是现代城市必须的地址,只好将应该保存的建筑物“以旧让新”。旧的迁移地址,按原样复建,如成都的两个清真寺,都是拆迁后,在新的地址复原建成。这是现代城市对旧有建筑珍惜的保存方法之一。特殊者必须保持原有的建筑和环境,就连一棵树也不能动它,“以新让旧”。新建的项目或道路,以避开旧有建筑和环境,争取为它服务。周围的建筑物,还受距离和高度的限制,这是人类文明珍惜历史文物和古建的正确态度。成都的都江堰渔咀旁的殿和亭,望江楼的楼和薛涛井,武侯祠的三国人物塑像和岳飞字刻,杜甫的草堂遗址等,都列入文物保护。我们的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现已发现的历史文物,根据条件划分保护级别。如希腊、罗马、埃及、印度和日本,还有英国、法国等像他们那样,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在古城、古塔和古建筑的邻近或周围都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和保护距离的规定。建筑师、规划师都能自觉遵守。建筑施工在开挖基础中,如发现地下有文物,都要立即报知文物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采取保护和开挖整理,包括古代的金银器、铁器、陶器和古墓等。特殊情况者,新建的项目需另择地址,如西安半坡村遗址。原定项目在施工前的场地平整中,发现为四千年前人类部落生活的遗址,只好把原定建设项目重新选址。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后,邻近的农民也组织拆迁别处,中国人普遍具有保护文物、珍惜历史的美德。

编辑推荐

《20世纪世界建筑师回忆录(套装全4册)》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世界建筑师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