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斯丁  页数:275  字数:304000  译者:翁珲珲  
Tag标签:无  

前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年)的代表作。  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一个牧师家庭。她从没有正式上过学,然而奥斯丁却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启蒙教育更多得之于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斯蒂文顿的牧师,博学多才,拥有大量藏书。她的父亲乔治·奥斯丁十分重视教育,对他的女儿们也不例外。奥斯丁作为姐姐的陪读上了几年学,然后在家里学习,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父亲的藏书。  奥斯丁20岁左右开始写作。她创作的作品,大多经过长时间反复的修订改写。1811年,奥斯丁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1813)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这两部作品,还有她去世后出版的《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1818),都写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通常被看做是她的早期作品。而《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6)与《劝导》(1818)写于十九世纪,则被看做是后期作品。  从某种程度来说,《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成熟的作品之一,通常被看做是她最受欢迎的作品,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刚出版时,奥斯丁的作品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声誉,但是沃尔特·司科特爵士对她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  用简·奥斯丁自己的话说,她擅长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刻画”,刻画那乡村生活的一幅幅场景:聊天、跳舞、喝茶、会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的小说描写的是富有喜剧色彩的姻缘。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地观察,描绘了有钱、有闲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与婚姻,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18世纪英国乡镇日常生活情景。有评论者认为这“给当时小说创作吹进了朴素的现实主义之风,在英国小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有评论家把这位著名女作家与莎士比亚放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在对婚姻的问题上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第一种,是纯粹的利益追求,结婚只是为了财富、金钱和社会地位。宾利小姐为此而追求达西,凯瑟琳夫人为此极力想促成她女儿与达西的婚事,夏洛蒂为此而嫁给柯林斯先生。在这里,奥斯丁把富人们的势利虚荣和穷乡绅女性的功利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第二种,是根本不顾对方的人品和其他条件,只是一味追求漂亮的容貌和短暂的激情,即所谓的“一见钟情”。贝内特夫妇的婚姻在作品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贝内特太太虽然长得很漂亮,但头脑十分简单。另一个典型就是他们的女儿莉迪亚与有着英俊外表但人品不佳且身无分文的威克。这类婚姻的后果在贝内特家族两代人的婚姻里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后一种代表着理想的婚姻模式,兼顾爱情、人品和经济基础。这种完美的幸福在达西和伊丽莎白以及宾利和简的婚姻中得以实现,尽管这种个人和经济条件俱佳的情况实在是有点过于理想化。奥斯丁在作品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写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对这对由男主人公傲慢引发女主人公偏见的两位主角青睐有加,并从出身名门,责任心强,知书达理,对爱情也专一的达西和美丽善良,聪明活泼,才貌双全的伊丽莎白这两个人之间曲折而具有反讽意味的爱情经历入手,为戏剧化的情节发展到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做了层层铺垫。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还成功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在情节的展开以及人物的刻画上,讽刺的手法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或戏剧反讽都很值得一提。通过对话中蕴含的反讽,读者可以清晰透视出贝内特太太的愚蠢,以及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的嘲讽。从情节来看,整个故事似乎都是由反讽构成的。故事伊始,达西和伊丽莎白相互对立,读者焦急地观察着二者爱情的缓慢进展。经历了一个接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后,二者的相互排斥逐渐变成了相互吸引,争吵变成了认错,故意躲避变成了不期而遇,傲慢的达西变得很谦逊,而一直对达西有很深偏见的伊丽莎白为自己的偏见心生懊悔。反讽的手法同样用在其他人物的描写上: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却娶了夏洛蒂;宾利小姐想通过诽谤贬低她的对手赢得达西的心,却适得其反;威克的谎言最终暴露了他的真实本性;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加以挑拨却不想促成了二者最终的结合。反讽使读者领略到情节跌宕的乐趣,也让作者对人物性格缺陷的批评一目了然。  奥斯丁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她笔下的人物,个个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简和宾利、夏洛蒂和柯林斯以及莉迪亚和威克,每个人物都个性分明。伊丽莎白重视爱情,夏洛蒂虽然聪明却因家中没有财产而迟迟没有结婚,莉迪亚是个轻狂的女子,冲动之下和威克私奔。达西先生让人感觉拒人千里,大家都极想去接近他,但是又都害怕他,这就使得男主角在人们眼中特定的傲慢形象得以形成;而女主角伊丽莎白,作者对她的描写是从对达西的感觉开始的,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偏见。  《傲慢与偏见》看似只是作者对一连串事件的简单记录,但是在小说中,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交织在一起,结构上的复杂精巧则得益于小说中多重线索的使用。同时,奥斯丁在对话艺术上讲究使用幽默、讽刺,语言也是经过精细雕琢,而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常常借助于其语言的诙谐风趣烘托出来。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奥斯丁做出了如是评价: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当时(十九世纪初)流行夸张戏剧性的浪漫小说,已使人们所厌倦,奥斯丁的朴素的现实主义启清新之风,受到读者的欢迎。到二十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她是英国摄政王时期(1810—1820)最敏锐的观察者,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的质量,记录了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让我们来看看奥斯丁的这部经典作品:  贝内特是一个小乡绅,有五个女儿还未出嫁,贝内特太太整天为女儿能物色到称心如意的丈夫而忙前忙后。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宾利(Bingley)搬来做了他们的新邻居,他立即成了贝内特太太眼中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Jane)一见钟情,贝内特太太为此喜出望外。  舞会上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Darcy)。他非常富有,仪表轩昂,许多姑娘都纷纷向他投去爱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这也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达西对宾利说,她(伊丽莎白)长得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这句话恰巧被伊丽莎白听到,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没过多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但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好感有增无减。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Caroline)也在追求达西,但达西并没把她放在心上。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意后,非常妒忌,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喜爱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的一片深情未改。  贝内特夫妇没有儿子,依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财产,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Collins)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立刻和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蒂(Charlotte)结了婚,伊丽莎白为此感到很烦恼。  附近小镇的民团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Wickham),人见人爱,伊丽莎白竟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得此消息,更增加了对达西的反感。  伊丽莎白受邀到柯林斯夫妇家作客,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母凯瑟琳(Catherine)·伯德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本来伊丽莎白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因为他的促使,原因是他不满贝内特太太和贝内特小姐们的轻浮和鄙俗(不包括简和伊丽莎白),只是看上了宾利每年五千镑的收入与房产,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威克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私奔。伊丽莎白看到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至于姐姐简,之所以很少在舞会上表现出对宾利炽热的爱慕,伊丽莎白知道这的确是因为姐姐确实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转年的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彭贝利庄园,从管家的那里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疼爱有加。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消除了她对他的偏见。就在此时,伊丽莎白接到家里来信,说妹妹莉迪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私奔了。伊丽莎白为此等家丑感到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不仅替威克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为贝内特一家保全了尊严。这件事让伊丽莎白和达西前嫌尽释,宾利和简也重修旧好。到此,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奥斯丁当时处在一个阶级等级分明的社会。家族与财富是划分阶级的主要因素。奥斯丁在她的作品中经常把对英国上层阶级的自负和偏见作为批评对象。她注意区分与人的个人品德联系在一起的内在价值以及与地位和财产联系在一起的外在价值。奥斯丁经常把卑微的势利小人作为讽刺对象,对那些出身低微的人缺乏教养和不当举止也给予嘲笑。她笔下描绘的英国是一个有着强烈的阶级意识并且缺少变化的社会。当时的社会期待男性在政治、军事、宗教、法律等方面获得成就。而对于女性而言,想要改变生存状态的主要方式就是获取财富,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惟一方式就是成功的婚姻。而社会对两性的行为举止是否恰当有着固定的看法,这在奥斯丁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从这个角度也诠释了为什么婚姻成为奥斯丁作品中一个普遍的追求目标和摆不脱的谈话主题。  尽管奥斯丁的小说在题材上比较狭窄,故事情节也略显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伊丽莎白、达西这类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威克、柯林斯那种遭到讽刺挖苦的次要人物,都写得真实动人。  《傲慢与偏见》在内容上,不同于当时英国社会流行的伤感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摈弃了矫揉造作,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时至今日,这部社会风情画一样的小说,带给读者的仍然是独特清新的艺术享受。  作为传世之作,《傲慢与偏见》已经被世界各国的读者广泛接受,中文译本也有多种,并多为大家之作。笔者踩在巨人的肩膀,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翻译力求流畅自然。但是“翻译无止境”,诚挚地恳请广大读者及专家、学者批评斧正。  翁珲珲  二O—O年九月初稿  二O一一年四月定稿  于北京

内容概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它在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清新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磨难重重。但伊丽莎白最终了解了达西的真正为人,达西因为伊丽莎白而改变了自己的傲慢态度,他们最终结成美满姻缘。整部书也就在盛大的婚礼场面中结束了。
奥斯汀以女性的特殊视角描绘了她对爱情的观点:寻找真正爱自己的人,追求完美的爱情。

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英国女作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道德教育家”。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父亲是教区的主管牧师。在父兄的熏陶下,奥斯丁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16岁时开始写作,是第一个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现代性质的小说家。奥斯丁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和《劝服》(后两部出版于她去世后的1818年),小说内容多是刻画当时英国乡村的风俗民情、社交和男女恋情等。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部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三部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章节摘录

  第四章  简一向谨慎,没有轻易赞赏宾利先生,但是当她和伊丽莎白两个人在一块儿的时候,却禁不住向妹妹倾诉自己是多么地爱慕他。  “年轻人应有的样子他都有,”简说,“有见识有魅力,脾气温和,人又活泼,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像他那种让人称赞的举止!——那么大方,那么有教养!”  “他有气度,”伊丽莎白说,“只要有可能,青年男子就应该这样。他町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  “他第二次又邀我跳舞时,我感到无比荣幸。我确实没有想到会受到如此礼遇。”  “你没有想到?但我却替你想到了。不过,这正是我与你完全不同的地方。你一遇到其他人的敬重就受宠若惊,但我却不然。他再次来邀你跳舞,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嘛!与舞场里所有其他的姑娘相比,你要比她们美丽不知多少倍,他肯定能够看得出。他向你大献殷勤,你又何必感激他呢。其实,他确实讨人喜欢,你尽管去喜欢得了。你过去不也喜欢过更蠢的家伙吗。”  “我亲爱的丽琪!”  “哦!你知道,你往往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从来都看不见别人的缺点。在你眼中,所有人都是好人,都十分可爱。我有生以来还没有听见你说过哪个人的坏话呢。”  “我只是不想轻易指责某个人,不过我从来都是心中怎么想就怎么说。”  “我知道你这是这样的,我对你感到奇怪的也正是这点。你是这样聪明,为什么居然会厚道得看不出某些人的蠢笨和无聊!你走遍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够碰见假装坦率的人。但是——坦率得没有一丝保留,一点心眼儿也不用,只说人家的长处,并且还把他人的长处多夸奖几分,却只字不提别人的缺点——这些也只有你才能做到。这样说来,你是不是喜欢宾利先生的姐妹们?她们的风度可无法与他相比呀。”  “初看起来——是无法跟他相比。不过,和她们谈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她们同样都是一些讨人喜欢的女人。听说宾利准备和她们在一块儿居住,叫她们替他料理家务。我想,她们一定是不错的邻居。”  伊丽莎白听着,一言不发,但心里却不信服。一般而言,她认为那姐妹两个在舞会上的言行,一点儿都没有讨好别人的意思。伊丽莎白的洞察力要比姐姐灵敏得多,性格也不像姐姐那样温顺。她有主见,并且绝不会因为其他人献殷勤而轻易地放弃,所以她绝对不会轻易称赞那姐妹二人。事实上,她们两个都能够称得上相当不错的小姐,有人迎合的时候也对人随和;如果愿意,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但就是过于傲慢和自以为是。’她们长得都很标致,在伦敦的上等私立女子中学受过教育,有着两万英镑的家产;她们花钱的时候常常很挥霍,喜欢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自视甚高,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她们时刻记着自己出生于英格兰北部一个高贵家族,与其他几个凭着做生意挣钱的兄弟姐妹比起来,她们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宾利先生从自己的父亲那儿得到了一笔将近十万英镑的财产。父亲生前本准备用此购置庄园,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办就离开了人世。宾利先生同样有这个想法,有的时候就连去哪个郡购置的念头都有。但是眼前既然有人给他提供了这样一所很好的房屋,并且还有一个任他使用的庄园,于是那些对他性格了解得很清楚的人都猜想,他向来都是一个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满足的人,没准儿能在内瑟菲尔德度过下半辈子,而把购置产业的事留给下一代去办。 宾利先生的姐妹们却始终希望他早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但是,虽然他如今仅仅是以租户的名义在此定居,宾利小姐仍然非常愿意来为他操持家务。因为那位赫斯特太太有一个只有派头而没有钱财的丈夫,所以只要有机会也愿意把弟弟的居所看成自己的家。那时,宾利先生成人之后还不足两年,一次有人偶然地推荐他去瞧瞧内瑟菲尔德庄院,就真的动了心,到这里来看了,他从里到外认真看了半个小时,周围的环境和住宅里的主房间都非常满意,另外加上房主对那所住宅好好地称赞了一番,使他越听越高兴,所以当场就定下租约。  他和达西尽管性格迥异,却是莫逆之交。达西很喜欢宾利的随和和温柔,虽然这和他本人的性格正好相反,但他也从来都不为自己的脾气懊恼。宾利则对达西非常尊重,对他的见闻知识也极其爱慕。达西在智力方面胜宾利一筹。这并非说宾利愚蠢呆钝,而是达西真的是聪明过人。达西骄傲、冷淡、喜欢吹毛求疵。他虽然教养有素,却让人避而远之。在这点上,他的朋友却远比他高明,宾利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招人喜欢,达西却经常得罪人,惹人厌烦。  从他们两个谈布莱顿舞会时的表情上看,就足以说明二人性格迥异。宾利说,他有生以来从来都不曾见过其他地方的人比这里的人更温和可亲,也未曾碰见过其他地方的姑娘比这里的姑娘更漂亮可爱;他觉得,在这儿人人都非常友善,热情,不拘礼节,非常和气,他觉得一下子就同会场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说起贝内特小姐,他简直无法想象世界上会有比她还要漂亮的天使。但是达西,他觉得自己所看见的这些人既不美丽,也不能算得上有风度,他对谁都没有兴趣,也没有谁向他献殷勤,讨他喜欢;他不否认贝内特小姐的美丽,但就是笑得太多。  赫斯特太太姐妹两个都同意他这种看法——但是她们依旧羡慕她、喜欢她,说她是一个甜妞儿,她们很喜欢和她这么一位小姐交朋友。贝内特小姐就这样成为一个甜妞儿,宾利先生听完她们赞美的话,就觉得以后他任何时候都会记起她的。  ……

编辑推荐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傲慢与偏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经典,老师还让我们看电影呢
  •   经典读物,从学生时代读到现在。买给女儿看。
  •   好吧,缺货没到,不好作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