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

出版时间:2002-1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郑燕祥  页数:196  译者:陈国萍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对当时的教育管理实践者而言,“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新概念。国内的相关教材对教育管理的目标、原则、过程、方法的论述,对行为科学、系统管理、权变管理思想的介绍已足以应对读者的需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滞后的缺陷也开始逐渐显露。一方面,身处改革第一线的教育管理实践者已普遍不满足于国内一些著述对上述内容的一再重复,迫切希望了解国际教育管理实践的新进展和国际教育管理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教育管理研究者也非常需要把握国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近资料和完整的教育管理知识基础。我们组织翻译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上述两个方面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译丛”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两件工作。  第一,确定目标著作的遴选原则。  我们确定的选书原则主要有五条:目标著作必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品。

内容概要

  对于有别于企业组织的学习共同体——学校,应当采用怎样的领导策略?尽力满足教职员工种种需要的领导模式.为何被称作“交易式领导”而受到批判?权变管理思想为何会受到质疑?为什么它会被指称为“被动式的管理”?“转化式领导”是怎样的一种领导模式?西方研究者是怎样构建“以德治校”的领导理念和操作策略的?如何构建联结“校本管理”和学校效能的机制?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创建并领导合作型的学校?”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为何在近年凸显?它的操作框架是怎样的?如何重构学校领导模式以满足知识社会的新要求?为什么必须对信息时代的教学场所作别样的设计?如何设计?

作者简介

  郑燕祥,教授,现任香港教育学院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总监、教授。兼任亚太教育领导及学校素质中心主任。获任大学资助委员会委员、研究资助局专责委员等多项公职。郑教授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学校教师、副校长、顾问、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有广泛丰富的经验。他曾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资助局的竞争性研究拨款支持下,对教育效能、教育素质和学校管理变革等课题作过多项专题研究。  郑教授著作甚丰,先后在英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如《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英国)等专著8本;先后独立主编或与他人合编多部专题学术文集,如《亚太地区的教育变革与发展:未来的挑战》等。部分著作除中、英文外,还被译为希伯来文、韩文、西班牙文和泰文。  由于研究成就卓越,郑教授获得国际教育界的称誉,并屡获奖项。1994年,他在《教育管理国际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校本管理的理论和特色》获得英国Lifer。atiCILJb主办的卓越奖。1996年、1997年及2000年,郑教授自著或合著的另外4篇论文也获得L计erafiClLJb的祟高赞誉。自1996年以来,有4篇论文获安巴电子情报(AN-BARElectr’onic¨^rielliger3ce)优秀引证奖。1999年获香港教育研究会研究会士奖。1994-2001年,先后20次应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经合会(APEC)、学校效能与改进国际议会、澳大利亚教育行政议会、国际教育研究论坛、日本教师教育研究学会等重要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更名为教育部)、以色列教育部、印度教育部、泰国教育委员会等政府机构主办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自1990年以来,在世界各地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  目前,郑教授是《亚太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报》主编,又是多份国际学术刊物的顾问编委。除了教学和研究,郑教授还为教育工作者主持过不少研讨会和工作坊,并担任教育专业团体的顾问。  易卜拉辛-艾哈迈德·巴吉尼德,马来西亚大学教育文凭、荣誉人文学士、教育学硕士,英国利兹大学高级教育文凭、人文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博士。任马来西,AbdulRazak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管理、领导及政策研究教授;马来西亚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马来西亚教育管理与领导学会会长。还担任马来西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马来西亚教师协会领袖,马来西亚资深教师协会会长。为马来西亚国内外多家刊物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其研究兴趣及著述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导、人力资源开发、国家发展及未来研究、认知科学等方面。  荣·格莱特,英国教育管理学开山教授,在英国教育管理学术界享有至尊地位。牛津大学荣誉人文学士、人文硕士,曼切斯特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究文凭。英国公开大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授,英国皇家人文学会研究员,英国教育领导、管理及行政学会原会长,现名誉副会长。  曾多次受英国政府委托,主持有关择校及校长品质评估方面的重大研究项目。著述主要关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校长品质评估等方面。其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精当;其学风稳健且不好显山露水,却每每被欧美各重要学术年会奉为上宾。  菲利普-海林杰,美国莱斯利学院科学学士(教育),斯坦福大学人文硕士(教育计划设计与评价)、教育学博士(管理与政策分析)。兼任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皮博迪学院领导与组织系教授和泰国Mahidol大学领导学院常务院长、教授,并担任《国际教育管理研究》、《亚太教育学报》、《教育资源、领导与政策学报》、《皮博迪教育学报》等多家刊物编委。  曾承担美国联邦教育部、丹佛斯基金会、约翰逊基金会的研究课题,获得英国知识界俱乐部年度国际学报论文奖等多项学术荣誉。其研究兴趣和学术著述主要集中在学校效能与改进、教学领导、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发展、学校领导的跨文化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中国香港的文化和教育(管理)改革有较深的了解。  苏珊-莫尔-约翰逊,美国霍利奥克山学院人文学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英语教学硕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学(管理、计划及社会政策)博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前任学术院长一(1993-1999),现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小卡尔-H-福泽默教与学教授,管理、计划及社会政策教授。担任《教育管理季刊》、《哈佛教育通讯》、《教育评价与政策分析》等多家刊物编委,兼任美国联邦教育部、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司、兰德公司机构的决策建议评审人。  曾主持或参与近10项福特基金会、美国国家教育领导中心、美国国家教育研究所的重大教育科研项目,40余次应邀为美国联邦教育部、全美州长协会、兰德公司、20世纪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就业、教育与培训部等机构和组织提供咨询,并先后4次获斯宾塞基金会和美国国家教育研究所重大奖励。长于研究教师管理,兼治学区教育局长研究、教育规划及教育政策研究、教育评估、校本管理及特许学校研究。  加布蕾莉-莱柯姆斯姬,德国明斯特大学荣誉人文学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墨尔本大学组织学习及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政策与管理教授。  其研究活动和著述涉及教育管理与政策、组织理论与领导、教育哲学及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及社会学理论等领域。因倡导自然主义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而享誉学界,是B·J.卡德威尔(B.J.Caldwell)之外,又一备受国际主流学术圈推崇的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学者。她与人合作完成的系列著作《认识教育管理》(1991)、《探索教育管理》(1996)、《实践教育管理》(2000),是其近年的代表作。  约瑟夫-墨菲,美国马斯金根学院人文学士,芝加哥大学科学教学硕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为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ERA)主管A分会的前任副会长。曾任范德比尔特大学领导与组织系系主任、教授,现为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廉-雷-弗莱,谢尔教育学教授,兼任州际学校领导者颁证联合体主席,俄亥俄校长领导学院院长。  1986年获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UCEA)杰克。A·卡伯森研究奖,1988年获AERA专业服务奖。与琳达。洛托(LindaS.Lotfo)、海林杰等人合作的文章,多次获《教育管理学报》等学术刊物的优秀论文奖。其学术兴趣是学校的改进和领导的培养与培训两个方面。围绕这两个主题,先后在《教育管理季刊》、《教育管理学报》、《教育政策学报》等10余家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其20部著作中,有11部涉及学校改进的政策和领导,另9部涉及领导的培养与培训。曾主编若干部在美国教育管理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作品,包括受AERA委托主编的《教育管理研究手册》和受LJCEA委托主编的《教育管理:改革的十年》等。  哈里-托姆林森,英国公开大学荣誉人文学士,牛津大学人文硕士,曼切斯特大学科学硕士,剑桥大学教育副文凭,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两度出任英国教育管理与行政学会会长(1992-1994;1995-1997),现任利兹都市大学教育管理教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约克谢尔及亨伯地区培训与发展中心经理。曾担任英国文化委员会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东欧各国教育顾问,现兼任《国际教育研究》、《今日专业发展》等多家刊物编委。  曾多次主持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英国教师培训署重大研究项目,曾获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国家培训(个人)奖,并先后多次受英国教育与科学部、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英国教师培训署、欧洲委员会、英国文化委员会、英联邦教育行政委员会委托,为英联邦国家政府提供咨询、顾问活动。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教师/校长的继续专业发展、校长角色研究、绩效管理与绩效测量、按绩效付酬制度等方面。

书籍目录

关于本书的推出时机、人选背景及借鉴价值的说明——“教育管理前沿译丛”主编问答录中文简体字版前言导论第一章 学校功能与效能第二章 学校效能模式第三章 学校效能之动态观点第四章 校本管理原理第五章 多层面自我管理第六章 校本管理发展机制第七章 校本管理的领导第八章 校本教职员发展的管理第九章 校本课程改革的管理第十章 校本改革的管理第十一章 结论参考文献索引“教育管理前沿译丛”顾问编委简介

章节摘录

  袁彬:校本管理的源头及最为丰富的实践都在西方,那您为何不选择翻译西方学者的校本管理著作,却选择翻译香港作者的作品呢?  冯大鸣:的确,本书是本译丛中唯一的一部非西方学者的作品。有关是否选择翻译本书的问题,我也与大部分译丛的顾问编委作过探讨。我们曾考虑翻译其他作者的校本管理作品,比如,本译丛顾问编委之一约瑟夫·墨菲就与人合著过一本校本管理方面的著作。最终放弃其他候选作品而决定选择翻译郑燕祥的这部著作,主要出于三点考虑。第一,相比较而言,本书能更好地服务于大陆的教育管理改革实践。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校本管理大致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由外控式管理转变为学校民主式的自我管理;教育行政当局在授予学校相当大的自主权的同时,也让学校肩负对等的责任,并加强对学校问责;校本管理的成果应当通过学校效能的提高来反映。但这仅仅是对校本管理总的改革方向的表述,而发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具体的校本管理改革实践则是千姿百态的,有关研究者对校本管理的评论也是见仁见智的。我们这套译丛不是“校本管理译丛”,只考虑翻译一部校本管理作品,自然就要求作品不能太偏向于某一种观点,而希望翻译一部能吸收各种资料、吸收各方见解、整合种种结论的校本管理著作。否则,有可能给大陆各级教育决策者带来某种误会甚至误导。相对来说,本书比较符合这一条要求。  第二,本书是作者长期学术积累的结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并由英国著名出版社出版,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