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步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莫言  
Tag标签:无  

前言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代序言    莫言    大约是两年前,《长篇小说选刊》创刊,让我写几句话,推辞不过,斗胆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    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我当然知道许多篇幅不长的小说其力量和价值都胜过某些臃肿的长篇,我当然也知道许多篇幅不长的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但那种犹如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却是那些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备的。长篇就是要长,不长算什么长篇?要把长篇写长,当然很不容易。我们惯常听到的是把长篇写短的呼吁,我却在这里呼吁:长篇就是要往长里写!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这如同战争中,有的人,指挥一个团,可能非常出色,但给他一个军,一个兵团,就乱了阵脚a将才就是将才,帅才就是帅才,而帅才大都不是从行伍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写长篇小说的称作帅才,更不敢把写短篇小说的贬为将才。比喻都是笨拙的,请原谅。    一个善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并不一定非要走短——中——长的道路,尽管许多作家包括我自己走的都是这样的道路。许多伟大的长篇小说作者,一开始上手就是长篇巨著,譬如曹雪芹、罗贯中等。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出并且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的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粝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也。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天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感悟——这些都是“长篇胸怀”之内涵也。    大苦闷、大抱负、大精神、大感悟,都不必展开来说,我只想就“大悲悯”多说几句。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因为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它们残忍。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关于悲悯的话题,本该就此打住,但总觉言犹未尽。请允许我引用南方某著名晚报的一个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出身的总编辑退休之后在自家报纸上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也许会使我们对悲悯问题有新的认识。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难忘的毙敌场面》,全文如下:    中外古今的战争都是残酷的。在激烈斗争的战场上讲人道主义,全属书生之谈。特别在对敌斗争的特殊情况下,更是如此。下面讲述一个令我毕生难忘的毙敌场面,也许会使和平时期的年轻人,听后毛骨悚然,但在当年,我却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然而,这个记忆,仍使我毕生难忘。    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顽军152师所属一个大队,瞅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北支”驻地大镇等处发动疯狂进攻,我军被迫后撤到驻地附近山上。后撤前,我军将大镇潜伏的顽军侦察员(即国民党特务)四人抓走。其中有个特务是以当地医生的面目出现的。抓走时,全部用黑布蒙住眼睛(避免他们知道我军撤走的路线),同时绑着双手,还用一条草绳把四个家伙“串”起来走路。由于敌情紧急,四面受敌,还要被迫背着这四个活包袱踯躅行进,万一双方交火,这四个“老特”便可能溜走了。北江支队长邬强当即示意大队长郑伟灵,把他们统统处决。    郑伟灵考虑到枪毙他们,一来浪费子弹,二来会惊动附近敌人,便决定用刺刀全部把他们捅死。但这是很费力,也是极其残酷的。但在郑伟灵眼里看来,也不过是个“小儿科”。当部队撤到英德东乡同乐街西南面的山边时,他先呼喝第一个蒙面的敌特俯卧地上,然后用锄头、刺刀把他解决了。    为了争取最后机会套取敌特情报,我严厉地审问其中一个敌特,要他立即交代问题。其间,他听到同伙中“先行者”的惨叫后,已经全身发抖,无法言语。我光火了,狠狠地向他脸上掴了一巴掌。另一个敌特随着也狂叫起来,乱奔乱窜摔倒地上。郑伟灵继续如法炮制,把另外三个敌特也照样处死了。我虽首次看到这个血淋淋的场面,但却毫不动容,可见在敌我双方残酷的厮杀中,感情的色彩也跟着改变了。    事隔数十年后,我曾问郑伟灵,你一生杀过多少敌人?他说:百多个啦。原来,他还曾用日本军刀杀了六个敌特,但这是后话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才感到我们过去那些描写战争的小说和电影,是多么虚伪和虚假。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多南方的文坛朋友都认识,他到了晚年,是一个慈祥的爷爷,是一个关心下属的领导,口碑很好。我相信他文中提到的郑伟灵,也不会是凶神恶煞模样,但在战争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他们是真正的杀人不眨眼。但我们有理由谴责他们吗?那个杀了一百多人的郑伟灵,肯定是得过无数奖章的英雄,但我们能说他不“悲悯”吗?可见,悲悯,是有条件的;悲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是书生的臆想。    一味强调长篇之长,很容易招致现成的反驳,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契诃夫、博尔赫斯,都是现成的例子。我当然不否认上列作家都是优秀的或者是伟大的作家,但他们不是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乔伊斯、普鲁斯特那样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里没有上述这些作家的煌煌巨作里所具有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浩瀚景象,这大概也是不争的事实。    长篇越来越短,与流行有关,与印刷与包装有关,与利益有关,与浮躁心态有关,也与那些盗版影碟有关。从苦难的生活中(这里的苦难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贫困,而更多是一种精神的苦难)和个人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中获得创作资源可以写出大作品,而从盗版影碟中攫取创作资源,大概只能写出背离中国经验和中国感受的也许是精致的小玩艺儿。也许会有人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太长的小说谁人要看?其实,要看的人,再长也看;不看的人,再短也不看。长,不是影响那些优秀读者的根本原因。当然,好是长的前提,只有长度,就像老祖母的裹脚布一样,当然不好;但假如是一匹绣着《清明上河图》那样精美图案的锦缎,长就是好了。    长不是抻面,不是注水,不是吹气,不是泡沫,不是通心粉,不是灯心草,不是纸老虎;长是真家伙,是仙鹤之腿,不得不长,是不长不行的长,是必须这样长的长。万里长城,你为什么这样长?是背后壮阔的江山社稷要它这样长。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种用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小说。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当然不是流水账。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对这样的长篇小说同样适用。  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依然要个个鲜活、人人不同。。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为了解决作家的叙述困难而拉来凑数的道具。    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和绞杀。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的善与高尚,或者只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小说很可能是一个思想反动的作家写的。。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也可以说,具有密度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误读的小说。这里的误读当然是针对着作家的主观意图而言。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一部作家的主观意图和读者的读后感觉吻合了的小说,可能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总是要比阅读那些轻软滑溜的小说来得痛苦和艰难。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    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平铺直叙,这是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的习惯写法。这也是一种颇为省事的写法。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长篇小说的结构是长篇小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丰沛想象力的表现。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前几年我还说过,“结构就是政治”。如果要理解“结构就是政治”,请看我的《酒国》和《天堂蒜薹之歌》。我们之所以在那些长篇经典作家之后,还可以写作长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于我们还可以在长篇的结构方面展示才华。    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当然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基本驯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方言土语自然是我们语言的富矿,但如果只局限在小说的对话部分使用方言土语,并希望借此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则是一个误区。把方言土语融入叙述语言,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它笨拙,大度,泥沙俱下,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    在当今这个时代,读者多追流俗,不愿动脑子。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鬣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我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内容概要

《十三步》是莫言在1988年创作的一部充满艺术实验的长篇小说,
2000年修订。小说运用现代主义艺术手法,通过人称和视角的不断变换,全力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困境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荒谬现象。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劳累致死后,因为必须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妻子屠小英以为他已经死去,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婵将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张赤球登讲台给学生上课,同时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实的张赤球在现实中变得像孤魂野鬼、无家可归。于是,现实生活原有的秩序不复存在,每个人物都在荒诞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
封面文字: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 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 死人抓住活人! 腰封文字: 当代中国版的“变貌记”
用荒诞艺术手法表现知识分子生活和现实社会 鲜明的时代烙印 大胆的艺术实验

作者简介

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中国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以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第九部 第十部 第十一部 第十二部 第十三部 笼中叙事的欢乐——代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蜡美人鬓边的小红花是从庭院里的石榴树上摘下来的。她选择那些蓓蕾半开的石榴花插头。当时还无有高级护发素之类奢侈品,蜡美人用刨花水刷头,用酒浸泡过的猪胰子擦脸,土法上马,既不污染环境也不损害身体,体现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质朴之美。 文学里写裸体不犯大忌讳,问题在于作家描写裸体时,是否那裸着的肉体就在眼前晃动?是否应该嗅到迷人的肉香?或者,更进一步无耻地说——是否应该嗅到性分泌液的气味?如果是这样,那不活活就是“意淫”吗?如果不这样,能进行不俗滥的肉体描写吗? 对你的这种蛮不讲理的插述,我们无法制止。我们听你说,你继续说,你说: 现在还必须记住的是:从第一部末尾就开始了的敲门声还在继续,节奏不变,音量也不变,准确程度依然如钟摆的运动,究竟是谁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敲击着物理教师家的门?只有开了门才知道。 李玉蝉忘不了她的母亲赤身裸体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形象。蜡美人为了保持脚的卫生,穿着一双红缎子绣花鞋,鬓边斜插一朵蓓蕾初绽的石榴花——李玉蝉对我讲述她母亲的光辉形象时,我的脑海里油然滑过《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影子,固然我从来就没见过潘金莲——她珍惜地抚摸着自己的肉。五月的熏风掠过街道;掠过市政府的豆绿色小洋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时而舒展时而低垂;还掠过白杨树梢,铜板般大、背面生着白茸毛的杨叶悉悉宰率地响着;五月的熏风凝聚在小市民的庭院里,一切都新美如画。李玉蝉呆呆地坐在门槛上,看着走来走去的母亲。燕子在她家的檐下垒起了白色的新巢。还有,那匹耳朵如削断的竹节般的小狼狗跟在裸体女人微微撅起的屁股后,嗅来嗅去,并且连续地打着怪声怪气的喷嚏。 青春期的羞涩感是如何消逝的呢?难道仅仅依靠红乳头从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抻出头来这一细节的力量就能把一个少女的羞耻心剥夺得干干净净——他把挂在笼中横杆上的身体欠了欠,抻了抻脖子,这是他开始发议论的习惯性动作——王科长有一位漂亮温柔的妻子和两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那么,蜡美人只能是王科长的情人。无论多么黑暗的时期,情人都是存在的。情人的同义词是“姘头”、“奸夫”之类含着大量贬义的字眼,人为什么要找情人呢?难道只用一句话“道德败坏”就可以回答清楚了吗?我绝不在你们面前对王科长进行批判,我同意李玉蝉的看法;她曾经十分真诚地对我说过:他是个好人!我们母女俩多蒙他照顾。 在这个家庭里,性是不神秘的,性爱表现出美好的容貌,坦荡而真诚。蜡美人建议十五岁的李玉蝉脱光衣服与她一起在院子里行走,进行有利健康的日光浴,母女俩一丝不挂,昂首阔步,可谓志同道合。 就是那个上午,她一低头,发现了自己的最值得自豪的部位,生出了金色的细毛。她惊讶地大叫起来,“妈呀,我下边长出了胡须!” 母亲把腰都笑弯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傻孩子,那不是胡须,那是……眉毛!” 后来,王科长晋升为市政府的副局长。

编辑推荐

《十三步》编辑推荐:当代中国版的“变貌记”,用荒诞艺术手法表现知识分子生活和现实社会,鲜明的时代烙印,大胆的艺术实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三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3条)

 
 

  •   已经很久没好好看小说了,特别是类似于《十三步》这样的小说。这回当当独家完整推出了作家莫言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所以就买了一套。虽然至今没全部收到,但收到了《十三步》之后,光看了作家自己的代序言《捍卫长篇小说》后,就让人觉得有益的阅读,就应该选择这样的作品,才可以使人如旅行一般,沉浸在一种愉悦、新奇并颇多感受的独特经历中,它既可以使心灵触及甚至到达双脚无法到达的远处,也可以让精神感受并提升身体无法到达的高度,更可以让思想体会并洞察双眼无法看清的深处、、、最后一句话:不愧为大家的作品!每个爱文学的人都值得读一读这样的作品!
  •   莫言的书是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每本书都很喜欢啊。
  •   买了,11部莫言的长篇小说,送给好朋友
  •   作品构思精巧,语言流畅,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已不复存在,每个人物都在荒诞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值得回味的一部作品!
  •   还没看这本小说,但整体这一套都不错。莫言的书写得很棒。
  •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购买莫言的书一方面是为了收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
  •   莫言的长篇确实写得很好,这次买的短篇希望也能好看
  •   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佳作
  •   莫言的长篇著作之一,很好
  •   莫言成了香饽饽,各个出版社、网店纷纷抢滩图书市场,瓜分蛋糕,分一杯羹。
  •   还没来得及读,以前有看过莫言的文章,不知道这就是好书的标准哦,呵呵~
  •   喜欢这套莫言文集,收藏阅读俱佳!
  •   莫言这套文集快收齐了 没看过这本
  •   喜欢莫言的书,真心喜欢
  •   莫言杰作没的说
  •   莫言的书真的没的说。送货也好快啊。给5分
  •   印刷质量没说的,作为收藏推荐这一版本。莫言老师的书读过、悟过必有收获。经典不容错过。
  •   刚拿到书 还不错哦 莫言的 哈哈 赶紧一睹为快
  •   荒诞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起其他的小说轻松许多
  •   运用荒诞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代人的生活,爱情、家庭等作了描述。
  •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订购的时候,书很火,必须提前预定。虽然书拿到手的时候有点晚,但是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很不错的书。
  •   死人,能给活人带来痛苦;活人,能给别人带来痛苦;别人,能给自己带来痛苦。奈何,奈何?
  •   荒诞
  •   作者是我20多年前就喜欢的作家,作者获得诺贝尔当天下单的,买来收藏的
  •   作者难怪能获大奖,曾经的作品都如此耐品味
  •   让时间检验诺奖传奇吧。
  •   一套慢慢看下来,真的是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以及作者独特的文学才气。
  •   随波逐流之辈,买完后,同事看不进去内容。具体也不知道咋样、可能文化水平不足!
  •   东北高密乡
  •   很喜欢这样离奇的故事!很棒!看得过瘾^(oo)^
  •   妈妈喜欢看,很贴近生活,不错。
  •   听说作者获了那啥奖,一口气买下了几本莫名其妙的书!的确有点难懂!那啥是谁的原因???看样子国人还是外人还是蛮多的区别哈~
  •   刚收到就被同事抢去了,听听反馈,如果好就买其他作品
  •   读完之后很想再多买基本读读
  •   已经买过几本了,准备全套拿下,已读了其中两本,写的确实不错。
  •   都是新版印刷的,质量没得说。
  •   挺好的的,还没拆。看起来应该不错。
  •   买回来收藏,有空了再好好看
  •   来不及看,以后再评。
  •   刚收到,看了以后再谈心得。
  •   有一点点瑕疵。。。书角被碰凹了 不过不影响
  •   抽时间读下!
  •   很喜欢,写的非常好
  •   好好读,不错的书,认真看
  •   送老师的,很喜欢,主要是心意吧
  •   快递送得真快,嗯,可以!
  •   非常好看,值得购买。物美价廉。
  •   太好了。太多产了。买了他的好多本书了。
  •   正在看,高深莫测
  •   物流还蛮快的。
  •   还没阅读,看简介还是不错
  •   先买来存着
  •   这个应该还不错
  •   发货速度奇快,服务不错。书的印刷不错,价格合理!
  •   书的质量好,值得读。
  •   执着于生活,对生活的细节刻画得入目三分
  •   美妙的小说,好,不愧是诺贝尔获奖者!
  •   封面设计不怎麽样,内容构思一般,印刷挺好
  •   打的折扣便宜,不过纸质不是特别好
  •   估计不会差,莫言的书应该不错。
  •   莫言的小说买了11本,全了
  •   好书,质量好,字迹清晰。
  •   印刷纸张等各方面都还不错,内容各有所好,这本书的内容不如其他几部小说引人入胜。
  •   还行,不过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   书的文字、图片印刷清晰
  •   内容还没看,但是书的质量还是挺一般的
  •   内容和包装都很好不愧是莫言的作品。
  •   莫言作品系列:十三步(新版)
  •   在办公室给领导买的很不错,,便捷,推荐
  •   挺好看。。。。灬
  •   真正的悲悯
  •   莫言作品系列:十三步
  •   莫言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