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方卫平  页数:445  
Tag标签:无  

前言

  “学派”作为学术累积和创造的力量和载体之一,在学术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今天,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学派”这一话题的提出,似乎还显得十分奢侈,但是我以为,对于学派的探讨和思考,不仅可以是对一种已经存在的学术事实和现象的判断和分析,也可以是对一个可能的学术存在和前景的描述和想象。在中国当代学术界,人们对于建立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派的呼唤和思考,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些西南学者对于巴蜀学派的谈论和期盼,就是学派思考中对于可能性的一种追问和探询。“浙江师大--一个可能的儿童文学学派”这一论题,也正是因此而设定、展开的。  我们知道,学派是学术发展史上在一定科学研究领域由特定的科学家们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其成员通常都有着相通的科学理念、思想志趣、学术立场、研究范式、解释体系,还有相互呼应和配合的研究成果。同时,许多学派也有着自己公认的学术核心人物或意见领袖,学派成员之间常常具有一种师承或同事关系,而一个学派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观点、独创的研究方法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学术史上重要的创新成果。事实上,任何一个被同时代或后来者公认、被学术史命名的“学派”,都必然是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链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环节,一座无法绕开的学术峰峦。  从这样的意义和标准来看,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当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流派。但是在这里,人们也许会问,学术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极富个性色彩、主要依赖个体思想创造性的精神劳作领域,为什么一个学者群体,就非要信仰、遵守共通的研究范式和解释体系呢?  这涉及了“学派”这一学者现象与学术机制在学术发展进程和学术史上的作用和意义问题。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学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表现出聪颖而独特的理论悟性和天分——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记载和诉说了这一切。作为中华民族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然延伸和补充,文学批评几乎始终是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样真实而生动地展示着我们民族的美学个性和艺术心灵,同样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记录了我们民族精神漫游的辉煌历程。    相形之下,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思维的展开则晚了许多。在人类精神漫游的旅行图上,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是一个久久未被标出的文学方位。就中国的儿童文学批评而言,它的真正的、自觉的、独立的、广泛的展开,还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自晚清以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从自身所处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需要出发,走上了对于儿童文学的思考和探索之路。这种探寻在“五四”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更是通过自己时代的先进分子而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展开。从此,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漠视的一页终于被翻开了。

作者简介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化》主编、意大利《教育史与儿童文学》杂志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共四卷)等;与人合作主编有《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史前期的探询  一 传统文化背景与儿童的精神境遇  二 作为前科学形态的古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描述  三 历史的沉思第二章  觉醒期的意义  一 艰难的觉醒  二 文化动力  三 理论曙光  四 时代特征第三章  走向自觉  一 从“人的解放”到新的儿童观的确立  二 教育界的动态  三 理论景观第四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  一 西学东渐与传播  二 西方人类学派的输入及其影响  三 “儿童中心主义”的输入及其流播第五章  理论空间的开拓  一 收获季节  二 鲁迅、茅盾、郑振铎  三 “鸟言兽语”之辩  四 几个主要理论课题的评述第六章  伴着硝烟的思考  一 贴近现实——时代的理论要求  二 战时儿童戏剧及其理论批评的活跃  三 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及其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第七章  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一 理论的建设与迷误  二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影响  三 关于《慧眼》和《老鼠的一家》的讨论  四 陈伯吹、贺宜第八章  “左”倾思潮:一个理论幽灵  一 理论的摇摆与迷失  二 对所谓“古人动物满天飞,可怜寂寞工农兵”  现 象和“亲切论”、“趣味论”的批判  三 对“童心论”的批判  四 关于新童话的讨论    五 病态的理论年头第九章  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  一 70年代末:走出沼泽  ……第十章  世纪之交的理论批评景观第十一章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结语后记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史前期的探询  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活动的展开,无疑应以一定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及相关的文学现象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我们知道,儿童文学在中国是从“五四”前后才逐渐走向自觉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从寻找和确定那个自觉过程的光荣的起点来开始我们重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评价态历史的努力?  不,不是的!在中国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走向自觉之前,中华民族已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围绕着儿童的生存、教育、成长等内容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准则、机构、设施等等,早已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绵延不断的文化现实,而儿童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作为一种具体的儿童文化现象,或隐或显,或消或长,一直是其中一个不可分离和忽视的组成部分。只是,作为一种与现代儿童文学及理论批评形态相对而言的史前期文学形态,它们常常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甚至是被扭曲的,而且,它们早已被沉重的历史帷幕所遮掩,以致对我们来说显得如此遥远而陌生。然而,当我们回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生的历史源头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却无法滞留在“五四”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开始走向自觉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个辉煌的“历史瞬间”;理论思维应有的历史感和难免会有的好奇心,都将提醒并诱使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早已垂落的更为幽深的历史帷幕,发出更为深长的历史探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个商品不错。必备理论书。
  •   教育专业的很好书籍,专业人员值得品读学习。
  •   这个系列的书都挺好,图书馆借着看过,才来买的,可惜好几本都没货~期待买到其他德 ~~
  •   儿童文学研究必备,挺好的,学习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