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后传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上海古籍  作者:酉阳野史  页数:1002  字数:915000  译者:孔祥义 注解  
Tag标签:无  

前言

孔祥义《三国演义》的出现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从而影响和推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其直接的结果便是《三国志后传》、《东西晋演义》和《后三国石珠演义》等以续写三国之后的历史故事为内容的长篇小说的诞生。不过,这三种小说的取材虽一,可创作主旨和手法却各异。署名“酉阳野史”编次的《三国志后传》,其序写于明“万历岁次乙酉”即1609年,可能出现最早。其次当为《东西晋演义》,此书有两种,均有“雉衡山人题序”,一写刻,一有眉评,其内容起讫年代全同。雉衡山人知为杨尔曾,字圣鲁,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另有《韩湘子全传》三十回,刊于明“天启癸亥(三年,1623)季夏”,知其活动时间当在万历、天启间。最后为《后三国石珠演义》,“澹园主人题序”于“庚申孟夏”,大概是入清以后的事,当为康熙十九年(1680)。三种小说中,《石珠演义》虽亦标榜依史成书,实际却是虚拟出石珠、刘弘祖等人物,杂以野志传闻、奇术左道,凭空结撰,故孙楷第称:“此编则甚浅陋,盖袭万历本《续三国志》而益以浮词。书中以刘渊为刘弘祖,又谓石季龙、段琨、慕容庾为结义弟兄,后各得佳偶,团圆封拜;又无端添出一女子,其名为石珠,云系织女下降,称兵为女王,刘弘祖、石季龙以下皆臣之,后为仙人吴礼接引,遁迹仙去,而让位于刘汉王,尤不知其用意所在。”(《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其实,这大概反映了历史演义同神魔小说相融合的趋势,与单纯的历史演义已大异其趣了。而《东西晋演义》其取材虽较严谨,以五十回(347则)的篇幅,统括了西晋司马炎篡魏自立至刘裕灭东晋建宋的一百六十五年间史事,其间取舍抉择既重史实,亦多趣闻,作为一部通俗历史读物,的确能予人以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也颇能引发人们的兴趣,不过,它的创作过分拘泥于史实,同《三国演义》开创的演义体小说尚有较多差异。倒是这部酉阳野史氏的《三国志后传》虽然与《三国演义》的成就不可同日而语,酉阳野史与罗贯中的创作才力相距也不可以道里计,然而他在创作上的确企图追踪《三国演义》,刻意模拟前书而成新构。这首先表现在他的强烈的视刘汉皇权为正统的观念上。在《引》中的一段话:“及观《三国演义》,至末卷见汉刘衰弱,曹魏僭移,往往皆掩卷不怿者众矣。又见关、张、葛、赵诸忠良反居一隅,不能恢复汉业,愤叹扼腕,何止一人!及观汉后主复为司马氏所并,而诸忠良之后杳灭无闻,诚为干载之遗恨。及见刘渊父子因人心思汉,乃崛起西北,叙檄历汉之诏,遣使迎孝怀帝,而兵民景从云集,遂复称炎汉,建都立国,重兴继绝,虽建国不永,亦快人心。今是书之编,无过欲泄愤一时,取快千载,以显后关、赵诸位忠良也。其思欲显耀前忠,非借刘汉则不能以显扬后世,以泄万世苍生之大愤。突会刘渊,亦借秦汉余,以警后世奸雄,不过劝惩来世,戒叱凶顽尔。”这实际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最直接剖白。不管是显耀前忠以泄苍生之大愤,还是警后世奸雄而戒叱凶顽,都必须有一个精神支柱,这自然就“非借刘汉不能以显扬后世”了。由此出发,作品虽以西晋和东晋前期为历史背景而铺叙了晋朝的兴衰、群雄的纷争,可是这兴衰、纷争之中总是包含着蜀汉君臣后裔的行动、命运和归宿,也总是对他们以恢复汉室为指归的活动进行褒扬。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便把刘渊及其所建立的汉国君臣都算作蜀汉君臣的后裔,以此,正邪忠奸便有了依托,便于起到那“劝惩来世”的作用。这种观念恰恰同《三国演义》的抑曹扬刘的正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文学创作上,续书虽往往想步武前著,然而毕竟才力不逮,其成就也就相去甚远。但是,该书作者却在两个方面学习《三国演义》的创作。一方面,作者明确认识到“演义”小说同正史的区别,说是:“夫小说者乃坊间通俗之说,固非国史正纲,无过消遣于长夜永昼,或解闷于烦剧忧愁,以豁一时之情怀耳。”因而他提醒读者:“大抵观是书者,宜作小说而览,毋执正史而观,虽不能比翼前书,亦有感追踪前传,以解颐世间一时之通畅,并豁人世之感怀君子。”另一方面,他又使其创作有别于“《西游》、《西洋》、《北游》、《华光》等传不根诸说远矣”,不把他的书写得过分远离史实,从而形成魔幻之作。于是,其叙事既本于史实,而写人则多本于《三国演义》,最明显的是把匈奴后裔的刘渊硬拉为刘备后人,刘渊父子及其朝臣关、张、葛、赵诸后裔,其人物性格及臣属地位,简直就是蜀汉君臣的复演,虽然史事不同,归宿多异,但前三国的影子则终不能泯没。还有一点值得重视,《三国演义》不但塑造了以智慧著称的诸葛亮形象,而且通过三国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特别是令人惊心动魄的著名战役,充分肯定并强调了智谋的决定作用,所以它被人们认定为一部智谋的书,这虽然有点智者见智,但却的确注意到了该书的一大特点。《后三国》在这方面也是竭力模仿的。两晋虽称天下一统,但诸王的僭夺、大臣的欺掠、边远少数民族的纷争几无宁日,实在也是一个群雄割据、战祸频仍的时代,《后三国》自然也抓住了这一时代特点,在叙述史实时着力于写权谋韬略,写战争时着力于巧计谋算,从中塑造了诸葛亮的后人诸葛宣于和张飞的后人张宾,把他们作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再世,甚至连诸葛亮的八卦阵也传给了诸葛宣于,用作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一文学题材表现的特点,显然优于单纯叙述史事的《东西晋演义》。不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三国志后传》虽以《三国演义》为师,然而终究达不到比肩的水平。更何况,《后三国》的语言文字更为死板,常用套语。写战争也少精彩片断,塑人物亦乏新鲜生命。这就更使它难入名著之林。而且,叙人物往往罗列正史纪传,讲事实又常常借用奏章诏对,读来颇感乏味吃力。本书作者“酉阳野史氏”的真实姓名不详。酉阳今属四川,可能是作者地属。至于该书的写作,按照卷后识语:“此书原本共计二十卷,今分作二集而行,庶使刻者易完,而买者轻易,以成两便。观书君子看此完毕,再买下集,自十一卷至二十卷,以视晋汉兴亡,睹前后终始,方合全观。幸为勿吝青蚨,而弃后史也。”似乎与此相呼应,在全书结尾,也即在识语的同一面上,又说“请看后卷,便知始末”。从这以广招徕的识语中看,似乎全书的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计划,并已完成全稿。且其《序》中又说:“顾坊刻种种,鲁鱼亥豕,几眩人目。且其所演说,容有未厌人心处。故复为之校雠,为之增损;摹神写景,务肖妍媸;扫叶拂尘,几焚膏晷。且复以《晋书》始事,略撰数首续之,所以大一统也。比授梓,分为一十卷,通计一百卅九回,聊当野史,以供耳食,非敢污博雅之目也。”由此看来,则又似乎仅写了这一至十卷的一百三十九回,至于十一至二十卷,则大抵是拟议中的事,识语的事先提出,也仅起到广告的作用。但是,作者《序》中也明确宣示他的写作并非凭空结撰,而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改写的,所谓据“坊刻种种”,加以校雠、增删而成的。然而,细细想来则又不像。反映两晋的小说已如前述,三种书均是十七世纪的产物,《石珠演义》出现最晚是八十年后的事,酉阳野史氏当不及见。《东西晋演义》倒是有多种刻本,可均晚出于《三国志后传》,即以出现万历四十年的大业堂刻本而言,也比《三国志后传》晚出三年,酉阳野史氏当不会将晚出的作品校雠于未刻之前。那么,或许酉阳野史氏所据以校雠增删的作品今已不传,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一般说来,经过校雠,复据《晋书》增删的作品,应该是较为细致而成熟的。可《三国志后传》却又非如此。我们可以先看回目的次序和标目。作者在序中说全书分十卷一百三十九回,可实际上正文却有一百四十五回,而卷三的“赵王伦谋废贾后”、卷五的“张宾布阵战陆机”、卷九的“王敦霸荆襄思乱”和“王敦谋乱害谯王”、卷十的“刘赵下凉李雄死”等五个完整回次赫然在目,但在目录和编序上却完全遗漏。且正文回目次序并非原刻,大约是全书正文刻成之后,回过头来再编目录、排次序,因而就出现了遗漏和补刻正文回目次序的问题。此外,还常有目录和正文标题不一致的地方,这都可见其草率处,不像是认真校雠过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再看作品内容。作品内容的真伪问题,作者有言在先:“客或有言曰:书固可快一时,但事迹欠实,不无虚诳渺茫之议?予曰:世不见传奇戏剧乎,人间日演而不厌,内百无一真,何人悦而众艳也?但不过取悦一时,结尾有成,终始有就尔,诚所谓乌有先生之乌有者哉。”既然是“演义”,它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发创造,便被认为是允许的,《三国演义》不也被认为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吗?那末模仿它的《后三国》多有虚构,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因而,它既不是史书,我们也就无须用史书的标准对它提什么批评。但是,它又是历史小说,而历史小说总还不能完全脱开历史,随意创造。比如,重要的历史人物不应虚拟,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许生造,事件发生的时代不当改变,这应该是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三不”。以此衡量《三国志后传》,关涉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大抵都有所本,除了将刘渊当作刘备后人,将蜀汉勋臣的后裔逐个细写,并描写、烘托了一些战争场面外,似乎对于历史尚未有大的背离。而在事件发生的年代上,容有错讹。比如第十一回讲晋武帝司马炎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三:泰始、太康、咸宁”,实际是“改元者四: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又说“司马衷登位,是为孝惠皇帝,改号永康元年”,应为“改号永熙元年”;第四十回说:“(东汉)肃宗孝章皇帝,炎光丕阐;自畅和以后,皇纲渐替”,畅和应是章和之误;第六十八回讲晋、汉五鹿墟之战发生在晋永嘉五年,汉元熙五年,实际应为晋永嘉元年、汉元熙四年;第六十九回讲司马同骄横起祸在晋“永嘉三年,汉永熙六年”,应为“汉河瑞元年”;第八十三回讲陈敏谋反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北汉主刘渊永凤二年,西蜀成主李雄建兴元年”,实际应为“晋惠帝永安元年,北汉主刘渊元熙元年”;第九十七回叙刘曜初打长安在“晋愍帝建兴元年,汉主刘聪嘉平三年,成主李雄建平十年”,应为“成主李雄玉衡三年”;第一百二十回讲靳准灭汉在“汉主刘粲昌元年”,应为“汉昌兀年”;第一百二十七回、一百三十七回、一百三十九回,都涉及后赵主石勒的建元问题,说到太和四年、七年、九年等,实际石勒建元太和仅二年即改元建平,在此之前未建元。对发生如此多的年份错讹,要末是作者的历史知识不足,要末是未据正史认真核校。还有,书中还出现了叙述上的前后不能照应,第四十六回叙庞鹰追赶刘灵,说是“从背后尽力以箭射之”,将庞鹰错为刘灵;第八十五回先说王亨等“六人皆斩之”,后来又讲“王亨被乱军刺死”。所有这些,都显得该书并非精雕细琢之作,倒有理由判定它的粗疏,更不像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加工改写。不过,这也不敢遽断,在第十四回讲到夏侯骤与齐万年布阵待时,突然出现“未知两下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的回末套话,这又似乎是先有所本而删改不净所致,倒为改编提供了证据。本书的创作去两晋已经一千多年,为便当时读者,对于晋时地名常注出明代地名,对人名字号也时有注释,难读字还有注音,甚至有时注出事情原委,但这些均令人感到时过境迁,对今天的读者已经不大有作用了,故径删。对于少量通假字,如辨与辩、傍与旁等,则不加改动,只改动了少量明显错字。

内容概要

西晋八王之乱,神州陆沉,二百七十年南北分裂局面,因此肇端;晋室南渡偏安,忠臣空自北望,新亭对泣;五族入主中原,洛阳长安浩劫,一段苦难记忆,令人唏嘘;十六国兴衰更迭,多民族大融合,一部历史长卷,堪称波澜壮阔。    本书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刘汉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作者简介

作者:(明)酉阳野史 解说词:孔祥义

书籍目录

前言新刻续编三国志序引各主建都郡国卷一  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  第二回 二贤合计诛邓艾  第三回 晋武帝兴兵伐吴  第四回 王浑王溶大争功  第五回 郴岭吴将败晋兵  第六回 晋武帝大封宗室  第七回 陶璜郭钦谏撤兵  第八回 关防孔苌相结纳  第九回 刘璩改名投元度  第十回 齐万年锁川打虎  第十一回 晋武帝托孤杨骏  第十二回 张宾被劫访元达  第十三回 柳林川刘渊聚兵卷二  第十四回 齐万年独斩三将  第十五回 诸葛宣于别徐光  第十六回 赵石勒上党聚义  第十七回 齐万年泾阳大战  第十八回 刘渊大破司马伦  第十九回 司马肜雍州败绩  第二十回 王济荐周处行兵  第二十一回 张华举孟观西征  第二十二回 万年死张宾破敌  第二十三回 梁王遣傅仁和汉  第二十四回 贾后夺权害杨骏  第二十五回 司马玮妒杀汝南  第二十六回 帝勒张华杀楚王卷三  第二十七回 叙李特出身本源  第二十八回 晋惠帝任用张华  第二十九回 张茂先好贤得士  第三十回 贾皇后妒害东宫  第三十一回 张韪劝父逊相位  第三十二回 赵王伦谋废贾后  第三十三回 孙秀诡计害石崇  第三十四回 赵廒谋反请姜发  第三十五回 姜发设计斩陈总  第三十六回 赵王秉政篡大位  第三十七回 齐王会兵讨孙秀  第三十八回 成都王大破孙会  第三十九回 齐王灭赵专朝政  第四十回 左国城刘渊复汉  第四十一回 汉刘渊平阳建都卷四  第四十二回 刘灵巨鹿战许戍  第四十三回 关防巨河擒许戍  第四十四回 汉兵夺取常山郡  第四十五回 汉刘聪智取兖城  第四十六回 张孟孙智取汲郡  第四十七回 关继雄馘斩庞鹰  第四十八回 刘玄明议取瀛州  第四十九回 蜀李特谋杀赵廒  第五十回 流民聚众拒辛冉  第五十一回 罗尚会兵征李特  第五十二回 罗尚因败擒李特  第五十三回 李国设计夺汉中  第五十四回 李雄并川称成国  第五十五回 汉夺魏郡渡漳河卷五  第五十六回 宣于说退四雄兵  第五十七回 成都王大会军兵  第五十八回 晋王侯选择先锋  第五十九回 成都王出兵征汉  第六十回 陆机布阵战张宾  第六十一回 张宾布阵战陆机  第六十二回 刘聪退兵遭晋败  第六十三回 刘曜石勒双进兵  第六十四回 夏庠围刘曜被打  第六十五回 石勒连斩晋四将  第六十六回 五鹿墟晋汉斗阵  第六十七回 斗阵法汉败晋兵  第六十八回 晋汉通和两罢兵  第六十九回 司马同骄横起祸卷六  第七十回 长沙谋议取齐王  第七十一回 顾秘起兵平石冰  第七十二回 晋惠帝三王互战  第七十三回 关邺两兵围洛阳  第七十四回 司马越害长沙王  第七十五回 王浚大破司马颖  第七十六回 石勒辅汉收赵魏  第七十七回 石勒襄国破王浚  第七十八回 刘曜兵打西河郡  第七十九回 关昆季生擒吕钟  第八十回 东海会兵讨张方  第八十一回 祁弘迎驾破长安  第八十二回 司马越专权制帝卷七  第八十三回 陈敏谋反据江东  第八十四回 刘弘死陶张回兵  第八十五回 甘顾诸贤诛陈敏  第八十六回 慕容魔兼并辽东  第八十七回 王弥刘曜寇洛阳  第八十八回 刘灵祁弘齐射死  第八十九回 苟唏拒汉杀汲桑  第九十回 曹嶷际遇据青州  第九十一回 杜搜造反适王陶  第九十二回 坦延诈降破刘曜  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据江汉  第九十四回 汉破洛阳掳怀帝  第九十五回 石勒袭苟唏报仇  第九十六回 石勒谋并杀王弥  第九十七回 刘曜一打长安城  第九十八回 索琳会兵破刘曜卷八  第九十九回 姜发关河夺并州  第一百回 刘曜二打长安城  第一百一回 孙纬甲始败石勒  第一百二回 石勒伪降执王浚  第一百三回 张敬廪丘破刘演  第一百四回 刘聪三打晋长安  第一百五回 刘曜关西取诸郡  第一百六回 汉破长安愍帝降  第一百七回 石勒奉诏并晋阳  第一百八回 元达死关姜辞职  第一百九回 关姜罢靳准专权  第一百十回 猗卢伐子遭刺殒  第一百十一回 东晋江东接大位  第一百十二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  第一百十三回 郭璞避乱过江东  第一百十四回 王敦计害二王卷九  第一百十五回 李矩救洛敌汉兵  第一百十六回 韩璞上邦败陈安  第一百十七回 汉刘约死后还魂  第一百十八回 段匹禅杀害刘琨  第一百十九回 刘聪死靳准谋汉  第一百二十回 靳准灭汉乱平阳  第一百二十一回 刘曜石勒灭靳准  第一百二十二回 刘曜石勒灭靳党  第一百二十三回 祖逖收张平樊雅  第一百二十四回 石赵主大封群臣  第一百二十五回 赵刘曜悔过兼陇  第一百二十六回 晋祖逖威震河南  第一百二十七回 石勒兼并幽燕地  第一百二十八回 王敦霸荆襄思乱  第一百二十九回 一王敦谋乱害谯王  第一百三十回 赵封仇池陈安反卷十  第一百三十一回 刘赵主剿陈定陇  第一百三十二回 王敦叛掳石头城  第一百三十三回 魏义助逆破长沙  第一百三十四回 刘赵下凉李雄死  第一百三十五回 郭璞尸解成仙去  第一百三十六回 明帝南皇堂大捷  第一百三十七回 周光斩钱凤归正  第一百三十八回 石勒并齐擒曹嶷  第一百三十九回 刘岳荥阳退石生  第一百四十回 二赵争雄夺荥阳  第一百四十一回 刘曜蒲坂破石虎  第一百四十二回 苏峻谋反抗庾亮  第一百四十三回 温峤会兵讨苏峻  第一百四十四回 陶侃兴师讨苏峻  第一百四十五回 三大帅平定苏峻

章节摘录

卷一第一回后主降英雄避乱汉家二十四皇帝,明圣相承天下治。桓灵微弱质昏庸,不信忠良信常侍。刑余阉宦把朝权,文武官员如狗彘。陈蕃窦武被谋诛,李膺杜固遭屏弃。纷纷党锢半天下,贤良君子遭囚系。英雄豪杰尽不平,智士仁人皆愤气。骞石多奸构祸基,何进无机谋失利。内难酿成董卓来,外冠黄巾起幽冀。李郭乘乱寇长安,献皇迁许皇纲替。江南孙氏号东吴,移祚曹瞒称大魏。幸而汉德未全衰,昭烈英雄能继世。文倚卧龙并凤雏,武赖关张黄赵辈。建国鼎足五十年,会遇强横司马氏。助曹恃势起侵凌,指顾虎狼入西地。后主暗庸黄皓奸,谯周妄议国遭废。须臾篡魏又伐吴,三国迭亡俱无罪。魏臣服顺吴臣降,忘君事仇真可愧。汉将怀忠尽逃避,曾无一介归晋氏。予怀汉亡关张后,史册不传书不备。而今表出世人看,聊泄生平忠义气。盖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人之生,而有圣人,继天立极,以维人纪。上自三皇,中及五帝,下至商汤文武,迭相为治。当是时也,纯用礼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所不为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宜其延世三十,历年八百,后世鲜及焉。迨至战国,亡王用霸,日寻干戈,坏乱已极矣。秦用商鞅之法,尚战功,忽礼乐,虽然得志一时,幸吞六国,而享祚不长,传世惟二。孰谓天道微藐之不足信,礼乐教化之不足用哉!汉高之兴,能变秦律,立法三章,天下归心,随灭秦楚。虽然厄于强臣佞戚,光武卒能继述,垂统绵长,不亦宜乎?及于三国之际,炎精将涸,吴魏分崩,所赖荐生玄德,足称令主,至穷不背于仁,百败不折其志。天生贤哲,为之羽翼。虽云立国一隅,而实君臣一德,以弱为强,六征九伐,敌畏若虎,足为一时之伟称也。奈何营中星殒,丞相云亡,遂使奸雄得志。千载于今,人心痛念。幸而天道尚存,假手苗裔,夷凶翦暴,使汉祀复兴,炎刘绍立。要惟卯金余德未艾,礼乐未废,人心向慕之至也欤!且说蜀主刘禅,自癸卯登位,赖孔明当国,安享四十余季。丞相既亡,至炎兴元年,其中宠用宦官黄皓,致先世文武大臣,关、张、黄、马、赵诸勋旧子孙,皆不得干预军事,或退闲,或致仕,于是国势浸衰,兵威不振。魏司马昭闻知,议欲伐之。当有王祥一门,常怀汉德,因上疏阻之云:“蜀土虽狭,民感其惠,君臣义睦,无隙可乘。况今岁星在蜀,伐之恐致不祥。”昭不听,乃命邓艾领兵五万,自狄道越甘松岭,出沓中,以绊姜维之师。诸葛绪引兵五万,自祁山趋武街桥头,以绝姜维归路。钟会引兵十五万,从斜谷子午谷,分作三路而进,以趋汉中。细作报入沓中,大将军都督军事姜维,急修表驰奏后主。后主即命蒋舒、傅佥领兵二万,分守阳平等关要隘,更欲大发兵以助姜维。时黄皓用事,深恨姜维常欲除己,今若发兵助势,敌退爵尊,我必受亏。随阻于帝曰:“臣曾探得魏主深疑司马,司马自救不暇,焉能谋人?此来风闻乃惧我兵见加,故为虚张声势耳。”又引巫师诈诞,以聋帝听。以是帝随不为设备,罢其预守之议,群臣皆不知姜维上表请兵之故。八月,魏军长驱大进。姜维闻钟会兵至,乃与廖化、张翼等合议阮守剑阁以拒之。钟会引兵攻打,被维出奇兵断会粮道,前后身自挑战,凡数十合,互有胜败。会亦虑粮运险远,急未能得志,随退兵安营相守。忽探得姜维有袭粮之兵出矣,会心甚惧,即欲退回长安,再图后举。邓艾闻知,以书抵会曰:“窃窥蜀国无能为也。盖由宦竖专权,忠良解体,纵一姜维之智,亦不能驱众远出,不过虚为声势以分我军,彼得以逸待劳耳。将军但当坚守,待小将父子,引本部兵从阴平邪径,经德阳亭出剑阁之背,西去成都,不过三百里,以奇兵出其不意,冲其腹心。姜维知之,必撤剑阁之兵,还救涪城。都督则可方轨而进矣,何退之有哉?如剑阁兵不回,涪城无救,取之甚易。姜维前后受敌,必为公擒,此不待智者可知也。”艾竟不俟约期,即引兵行无人之径七百余里,凿山通道,极其险处。艾则自裹以毡,推堕而下,将士扳援鱼贯以进。至江油城,蜀将蒋舒以城降,傅佥战死,随逾阴平。忽于岩畔见一石牌,上题:“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探知乃诸葛孔明先设示警者,艾因大惊,遂访孔明之墓,躬备仪礼拜祭,以求赦宥。是夜乃梦二力士,称:“元运真君有召命。”艾方犹豫,二士夹之而去。须臾至一处,殿阁峥嵘,光曜显赫。力士引艾至内门,仰观殿上,执事罗列,整肃森严。少顷,真君出御曰:“吾即孔明耳。往时谪降人世,目击曹瞒、马懿并无仁德,惟务奸伪,欺上惑下,窃据土宇,吾曾奏闻上帝,削其国籍。刘汉二十六君,守道育民,初无失德,宜使其裔,兴汉复祀。其余附奸凶忍之徒,悉填宪典。即目刘主迎降,乃保众惜民之仁。尔兵进城,若不约束,大祸旋至,可宜知改。”谕毕,命力士引还。后来,邓艾忘戒纵暴,父子遭戮,钟会亦坐诛夷,晋、魏国祚不永,刘氏继立,汉祀复存,皆如梦中之语。艾既觉寤,神思惑乱,按兵迟回者数日。邓忠等进曰:“大人深明理道,何不察妖幻者邪术也?是不脱王郎假妻为神,以阻光武之故智耳!何因一梦,随阻军心,正中其术矣!”艾随释疑,引兵而起,进至绵竹。飞报入成都,后主大惊失措,慌议出师,群臣无敢应诺者。诸葛瞻急入大恸曰:“国家养兵育士,正在今日之用,何无一人应命?皆由陛下宠用黄皓,以至于此。今事已危急,臣虽不才,愿拼微躯,上报陛下,下慰父心。”帝即付以禁兵二万。瞻至绵竹与邓艾兵遇,安营已毕,召子诸葛尚议曰:“吾兵屡败,锐气已丧,须以奇计取胜,若韩信背水,庶可为力于众也。”尚曰:“大人之见甚善。彼兵屡胜,志必骄惰,若能三军致死,胜之极易耳。”次日,两军方合,瞻即挥退,艾即逼追至港次。诸葛尚大呼曰:“前临溪港,后有追锋,若诸军不拼死斗,则尽无生矣。”以是三军回身死斗,艾兵大败。瞻亦不敢深追。邓艾收兵,责众不尽力。忠曰:“一人舍死,百夫莫敌。况胜败兵家之常,安足为责?以子之见,诸葛终非父比,趁今夜彼方得胜,必不提防,一去劫营,必收大功。”艾曰:“谋人之所不谋,正此之谓也。”即命忠在前,自为策应,三军尽起,望瞻寨杀来。是夜瞻父子果不提备,为忠斫营而入,诸军俱在睡中,人不及甲,马不及鞍,诸葛瞻乃叹曰:“天不佑汉人,其如何!”随与子尚俱战死于阵。可怜忠义儿,罹此杀身惨。所谓绵竹之战,见孔明之有子也。败兵逃回者,入城奏知后主,计无所出。或曰:“急召姜都督回救。”或曰:“弃城奔白帝城,入吴求救。”众议纷纷不定。太史令谯周曰:“大将军拒钟会,其兵不可抽,抽则两失。东吴非好相识,且艾兵已近郊,若知陛下出,纵轻骑追之,亦恐不能脱,皆非善策耳。臣观乾象,见国数已衰,贼气方盛,客星犯阙,主星韬光,战则无益,不如出降。上可救全城百姓之命,下可以保全九族,乃应天顺时之举。非臣不忠,敢陷陛下为屈膝事也。”后主惑其言,乃议出降。邓艾因顿兵城下。当有帝之第三子北地王刘谌知之,急入阻曰:“谁献此计,误陛下为万世何如主?况城中尚有十万之众,当率之或战或守,敌兵何能即入?彼兵远来,野无所虏,粮草不接济,但能坚守一月,全军皆没城下矣。且姜维诸将在外,安得无计?献此计者,不但误陛下,诚可斩也!设使势穷力竭,犹当父子背城一战,何至含垢忍耻,以图苟活,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耶?”帝曰:“尔小儿何知国计,可速去!”北地王知帝存妇人之仁,执性不回,乃将幼子托刘璩抚育,随哭入昭烈之庙,先杀其妻,乃自刎。刘璩者,梁王刘理之子也。在诸王之内,号称智囊,且机警有权略。比时亦欲进议,因见刘谌之死,知帝执迷,不可以舌诤也。方哭念刘谌间,有刘封次子刘灵入省。璩曰:“今国势如此,奈何?”灵曰:“惟应与吾兄刘宣等商议,全身远害,岂宜束手待毙,行奴颜婢膝事乎?”刘璩曰:“某亦为此而思度,非宣兄莫可与计者。”灵即驰请宣至,璩曰:“大厦将崩,一木难扶。城若一破,玉石俱焚,兄辈计将安出?”宣曰:“吾弟才略胜我百倍,必有定见。以愚谅之,帝意不可转,国事不可支,明矣。为今之计,惟有逃避遐方,审机谅势,或图兴复,此为上也。若还居此迟回,必遭大辱。”璩曰:“兄计深与我合。”

编辑推荐

《三国志后传》,全称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题“酉阳野史”编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志后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没有三国好看,写的也比较玄,把刘渊硬与汉刘给接起来,把石勒与赵云相联系,比较生搬硬套,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书只写了一半,有点失望
  •   本书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题“酉阳野史”编次,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刘汉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著者:[明]酉阳野史 编次 编译者:孔祥义 校点 丛书名: 出版社: 上海古籍 ISBN:9787532546343K.953 版次:01版01次 开本:大32开 装帧:精装 页数:1020前言新刻续编三国志序引各主建都郡国卷一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第二回 二贤合计诛邓艾……卷二第十四回 齐万年独斩三将第十五回 诸葛宣于别徐光……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