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皮庆生  页数:397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传统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研究,尽管出于自尊,我们不太愿意说我们的研究是受外人影响而来的,但是,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确实可能是和西洋和东洋人的刺激有关,比如,1892年以后陆续出版的荷兰人格罗特之《中国宗教系统》六大册,1914年后陆续出版的法国人亨利道勒之《中国迷信研究》十大册,以及那个时代逐渐“进口”的西洋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方法,确实刺激了中国学者反身回看自己的民间宗教信仰。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在江绍原的《发须爪:关于他们的迷信》(开明书局,1928)、许地山的《扶箕迷信的研究》、郑振铎《汤祷篇》(写于1932年12月,发表于1933年第30期《东方杂志》)中,都能够看到东洋和西洋的关注领域、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的痕迹。  中国学术界对于本国民间宗教信仰有“产权”也有“特色”的研究,虽然受到这些来自西洋东洋的理论、方法以及成果的影响,但是,主要的进展却表现在历史领域,中国学者向来有历史嗜好。

内容概要

本书是复旦文史丛刊中的一种。该书以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了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皮庆生,江西新干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在中学教书。1999-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民间信仰、礼制和文献学史,在《文史》、《台大历史学报》、《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葛兆光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阐释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本书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第二章  张王个案研究  第一节  张王神迹之演变  第二节  张王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张王信仰的外传  第四节  官方、地方社会与张王信仰第三章  “祠赛社会”——以祠神信仰为中心的宗教集会  第一节  祠赛社会之概况  第二节  祠赛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  社首与会首——祠赛社会的组织者  第四节  差异性的态度:官方与士人第四章  祈雨与宋代社会  第一节  形式多样的祈雨方法  第二节  祈雨实践——朝廷  第三节  地方官员的祈雨实践  第四节  对祈雨“异端”的批评第五章  他乡之神——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的传播  第一节  祠神信仰传播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五通、仰山、天妃、梓潼的传播  第三节  经典的重新解释——宋人对神灵越界现象的回应第六章  正祀与淫祀——宋代祠神信仰的合法性研究  第一节  宋人的正祀、淫祀观念  第二节  朝廷、地方官员打击淫祀的实践  第三节  打压与提升——民众祠神信仰的命运与文明的推广第七章  结语附录一  《祠山事要指掌集》的版本及史料价值附录二  张王信仰事迹编年附录三  张王行祠分布表附录四  两宋皇帝祈雨数据统计附录五  五通、仰山、天妃、梓潼行祠分布附录六  两宋关于正祀、淫祀的诏令与行为一览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阐释与研究范围  一、概念阐释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民众的信仰图景十分复杂,为此研究者在使用概念时颇费思量。就我所知,国内学界先是有中国有没有“宗教”之争,后来在讨论释道之外的民众信仰时有过“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大众宗教”和“民生宗教”等不同说法,海外学者则使甩过“folk religion”、“popular religion”、“diffused religion”、“local relgion”等概念。不同的概念反映了研究者理论、方法上的差异。在这些概念中,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大众宗教”和“diffused religion”,这也是本书使用“民众祠神信仰”这一概念的原因之一。  当然,直接原因在于本书的讨论对象乃是民众崇奉的祠神,即地方祠庙、神祠中所供奉之神祗,我认为它们也是过去所说的“民间信仰”的核心。宋代以来的方志中,往往专设“祠庙”或“神祠”一门,来记载这些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之外的地方性宗教活动场所,而本书的讨论基本是围绕祠神展开的信仰活动,用“祠神信仰”这一概念显然比较合适。  出于同样的考虑,本书没有使用“民间信仰”或“民问祠神信仰”,而用“民众祠神信仰”来指称这一研究对象,因为“民间信仰”有强调其信仰群体、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为下层的意味,同时隐含着将此类信仰活动与释道区分的意思。事实上,传统中国社会的祠神信仰的信众涵盖了所有阶层,包括士人群体,并将儒释道的一些核心观念有机地融汇进来,所以使用“民众祠神信仰”较“民间信仰”似乎更具体、更合理,且表示不排除某些祠神所带有的释道色彩。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该书不仅弥补了我国学界在宋代民间信仰研究中的一个弱项,而且回应了欧美、日本中国研究界在这一领域所提出来的一些新见解和新问题。作者全面深入而细致地检查宋代文献,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新材料。书中每一章虽具体而微,但整体上看却是对宋代祠神信仰的全面研究,既有宏观的眼光,又有深入考证,作者把祠神信仰置于学界关注的“唐宋变革”大背景下,几乎每一章中都深入探讨了大问题,如中央与地方、伞国性精英与地方士绅、理学与现实、区域与跨区域,以及中国文明的推进等等,因而超越了一般民间信仰研究的局限。  ——复旦大学文吏研究院教授葛兆光

编辑推荐

  《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该书以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了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老百姓信什么,政府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什么是正祀?什么是淫祀?祠神信仰还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价值判断。关老爷是忠义的化身,同事也是财神,有点意思。
  •   皮庆生先生对宋代民众信仰的研究,大陆学界有目共睹。很值得一读。
  •   民俗研究
  •   看起来是本很专业的书,对于历史学和宗教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   感兴趣的话 很值得阅读
  •   学术专著,现在能认真读这样的书不多了。
  •   看到这本书很气愤,这是新书吗?明明就是二手书或残缺品嘛!!!!!!封面不仅被圧皱这么简单,而且特别脏其中有两处明显磨破损的地方!!!
  •      本书就有宋一代的民间信仰问题进行了考察,视角集中在祠神信仰之上。在进行了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为我们描述出了宋代十分驳杂的底层思想与信仰的概况。
       我在撰写有关北宋祈雨信仰的论文时,曾参考了本书,获益良多。个人觉得本书对于初学者而言,能较好地帮助读者把握底层信仰的整个概况,因而是有价值的。但对于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则本书的个别结论还有待深入和区分。
       因此书是和雷闻的《郊庙之外》一并阅读的,故我在阅读期间,发现本书在相关内容方面有不少承袭雷书之处。当然,雷作研究的是隋唐礼制与祭祀,宋承唐而来,自然在这一问题上有多沿袭。不过,两书关注的视角还是不同的,雷作瞩目于国家礼制层面;而皮书则留心于民间信仰层面。从两书的这种视角差别中,或也可看见唐宋两代之不同。
       还需指出的是,两书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多借鉴了海外汉学成分,特别是皮著,因其瞩目于底层的视角,故而吸收了美、日汉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与方法。当然,海外汉学在研究中国史时,因缺乏对中国整个区域和历史的把握,往往过于强调某个地方的个性,忽视了与其他地区的共性与联系,因此其结论难免会有纰漏之处。同样,本书对于这一缺憾,亦不能免。
  •     文字平易,内容实在,篇章中个案与整体结合,注释全面且阐释充分
      版式也不错,整体质量不错的一本书
      粗略看ing,看完再说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