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高瑞泉,杨扬  页数:569  字数:42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性研究在当今中国可谓方兴未艾,尽管“现代性”本身已经绝对算不上新鲜的话题。坊间正流行着各种各样翻译介绍西方学者的现代性批评论著,从哈贝马斯到查尔斯·泰勒,从福柯到夏尔·波德莱尔,说明“现代性研究”本身作为对现代现象的总体性反思,如何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关注和热情。同时也展示了现代之后的世界,精神之芜杂和意向之分歧。不过,我们组织编纂出版这一套“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丛刊,并非只是泛泛地参与到对时代核心问题的讨论之中,而是自觉地意识到现代性研究中两个相互勾连的环节:第一,“中国的现代性”;第二,现代性视域中的人文学术。它们构成了本丛书所措意的核心对象,希望以此为中心来贡献我们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内容概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如同政治生活、经济形态的巨变一样,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和变动。本书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讨论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二十余年间中国社会思潮主流的转折。其中着重分析了哲学思潮、政治思潮、伦理思潮、文学思潮在转折时期的面貌及其走向,并梳理了在这些思潮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学术以及知识分子对于全球化背景下 “现代性”的不同思考理路。同时也包括对宗教观念变化、“三农”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化进行全面梳理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高瑞泉,1948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学报联络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历史的巨大转折 二、从现代化的焦虑到“现代化的陷阱” 三、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四、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 五、国际环境和民族复兴 六、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折第二章 主体性及其分化: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 一、“实践”权威的恢复 二、李泽厚与建立主体性 三、主体性与教科书体系的突破 四、道德主体性与历史主体性 五、主体性的分化 六、从追求科学到科学主义批判 七、“启蒙”反思与政治哲学 八、“后现代”理论的解构第三章 颠覆、重构与治疗: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一、当代政治思潮的根源与三种面向 二、兴起、演进与主题 三、以价值重估为中心 四、改造权威体系的诉求 五、重构国家一社会关系 六、超越“左”与“右” 七、对全球化浪潮的回应 八、余论第四章 从价值迷失到多元重建:新时期以来的伦理思潮 一、围绕人生价值问题的三次讨论 二、关于道德主体性的争论 三、功利主义研究的勃兴与沿革 四、弘扬传统文化 五、从“滑坡vs爬坡”到“制度伦理”的诉求 六、经济伦理等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七、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演变与价值多元化第五章 “人的文学”与文学实验:20世纪末的文学思潮 一、文学史断代和文学思潮划分的依据 二、人道主义文学主潮 三、文学主流与当代意识形态 四、文学思潮的多样性 五、“新时期”之后 六、“90年代文学”的基础 七、世俗化的趋向 八、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学第六章  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转向 一、现代性批评的兴起与走向 二、知识分子视野中的农村问题 三、当代知识分子宗教观念的变化 四、知识生产的分化与学术观念的演变跋

章节摘录

当然,用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转换来说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背景,必须作许多必要的注解。应当再次强调,这里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都不是在严格的学理区别的意义,而是在基本的社会一文化倾向的意义上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在现代中国,一直属于激进主义的范畴,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在其批判性和意识形态的强制性之间获得平衡,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思想逻辑上,以确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为起点;但是其现实进程从一开始就遭到党内另一种力量的掣肘,这种力量被文学家描写为“马列主义老太太”。另一方面,许多激烈地改变现实的主张,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解释;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公开亮出自己的旗帜,但是早已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不过此时的自由主义是采取激烈地批评传统、否定权威的态度,他们希望颠覆现存秩序、迅速实行社会变革,包括实行典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因此,此时内在的政治自由主义采取的是激进主义的路径。1980年代的社会主潮,是被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联盟推动的。此时,保守主义整体上处于潜流或支流,但是学理上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人们,对现实政治、经济改革,完全可能采取激进主义的态度。像现代新儒家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对大陆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政治体制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这一点并非秘密。再加上,在多年的自我封闭之中,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一直处于独尊地位,一旦开放,任何外来思想,都形成了对它的挑战。换言之,1980年代传人的某些西方思想,在其本土也许并未进入“激进”的行列,甚至根本谈不上是否激进的问题;但在习惯了一个声音、一种色彩、一个调门的时代,任何新的声音、新的色彩和不同的调门,都可以被理解成或者利用为颠覆性的力量。

编辑推荐

《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丛书。◎现代化过程的人文向度◎全球化与人文学术的发展◎经学的蜕变与史学的“转轨”◎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佛教本觉思想论争的现代性考察◎想象个人——中国个人观的现代转型◎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追寻智慧——冯契哲学心想研究  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潮技其走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