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闸北居民社会生活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张笑川  页数:3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近代上海城市中,闸北是与两租界、老城厢并驾齐驱的重要社区。剧烈的变迁、丛集的矛盾和亦城亦乡的社会风貌,使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本书在爬梳方志、档案、报刊、调查统计等资料的基础上,从发展演变、经济功能、地方政治、社会生活、战争影响等侧面,勾勒出1843—1949年间闸北城区曲折的发展历程,是国内第一部闸北城区史研究专著。作者指出,华洋矛盾和战争破坏,是闸北城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上海城市形态和空间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从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社区着手,开展城区史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近代上海,是深化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

张笑川,1970年,黑龙江省嫩江县人。1993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2001—200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4—2008年就读复旦大学历史系,研习上海史,获博士学位。现为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学术史、城市史研究。在《史林》、《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分租界之势”:闸北华界的崛起与演变  一、清末民国上海城市的华界、租界格局  二、开埠后闸北的城郊化  三、闸北“通商场”的开辟  四、民国年间的兴旺与顿挫  五、租界的扩张企图与华界的抵制行动第二章  依傍租界的工商业区  一、华界工厂发源的大本营  二、商业的初步发展第三章  矛盾丛集的市政  一、成就与差距:市政设施的艰难演进  二、自治与官治:市政管理权的争夺  三、两县之间:民初的“闸北区域问题”  四、华洋之间:以桥梁、水电为中心第四章  中下层移民为主的城区  一、人口密集的城区  二、中下层聚居区  三、移民与流动人口聚居区第五章  活跃的地方绅商  一、工商社团的组建和商业精英的涌现  二、慈善团与救火会  三、闸北保卫团第六章  左翼文化与工人运动  一、左翼文化重镇  二、工人运动沃土第七章  棚户区  一、棚户最密集的城区  二、棚户区的生活  三、政府的救济措施第八章  煤油灯下的世界——消费、犯罪与城市景观  一、低消费区与低档次娱乐  二、犯罪多发区  三、无序的城市景观  四、日益低落的闸北“形象”第九章  战争笼罩下的社会生活  一、二次革命之恐慌  二、江浙战争之波及  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之主战场  四、两次淞沪战役之致命打击结语附录  附录一  1903—1927年闸北市政机关沿革简表  附录二  1928年闸北工厂分布表  附录三  1937年八一三战前闸北工厂分布表  附录四  1903—1926年闸北道路修筑表  附录五  1929年闸北棚户分布统计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分租界之势”:闸北华界的崛起与演变  闸北是上海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闸北城区史研究需要对上海城市的总体特征进行把握。对近代上海城市形态、空问特征和发展轨迹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维持达百年之久的华界、租界格局,闸北城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华、洋格局下崛起与发展的。在租界发展的背景下,闸北逐渐由偏僻的乡村向城市的郊区转化。20世纪初上海华人为“分租界之势”,开辟闸北为华界“通商场”,此后闸北迅速崛起为上海华界的一个重要城区。由于闸北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其租界经济社会体系的紧密联系,租界当局一直企图把此地划入租界管辖,中国方面则以主权所系奋起力争。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交涉,使闸北成为上海城市中华、洋交涉最为频繁之区。  一、清末民国上海城市的华界、租界格局  上海宋代成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至明清时期已经是江南地区相当繁华的城市。但是就城市空问来说,县城僻处于今上海城市的西南部(今南市区一带),城内面积仅1.5平方公里。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城垣南门以外的沿黄浦江一带,形成了新的商业区,称为“南市”,面积大致与县城相等。1843年租界建立以后,城内和南市被合称老城厢,人口约10万人左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上海闸北居民社会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上海的上只角、下只角,不是在上海生活过的人,不会懂得它们的含义的。

    闸北,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上海市区人眼里的下只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